煤炭是夕阳行业吗?分析来了→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7回复:34喜欢:146

很多朋友对于煤炭有一些根深蒂固的看法:夕阳产业、即将被淘汰、过时、落伍……,尤其是中国提出了“努力争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后,长期看衰煤炭行业的前景就成为了主流的声音。

我暂时不做判断,下面分析完煤炭行业,各位心中自然就有答案了。

(一)供给侧

一、煤炭储采比低

我先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要设立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

最重要、最根本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全人类的福祉、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更美好的家园,这点无须多言。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和灾害频发,中国是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2022年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7%,是有义务和责任的。

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大众不太关心的原因,就是我国煤炭的储采比已经很低了。

据 Energy Institute,2020年我国煤炭可采储量在全球排名第四,但可采年限仅为 37 年,在前10 大资源国中最低。

根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1)》,我国煤炭储量为1622亿吨。按照2021年煤炭产量40.7亿吨,再考虑备用系数1.3倍,目前我国煤炭的储采比30.7年。

这里简单普及两个专业概念:

1、 储量与资源量

具体可参考下图,简单来说,“储量”是经过研究论证的,相对靠谱,而“资源量”的可靠程度较低。

2、备用系数

由于技术、成本、经验等原因,煤炭采出量通常达不到储量。所以,在计算矿井有可靠服务年限的时候,行业内使用“备用系数”,作为采用的富裕系数,即考虑了储量的损失部分。

具体取多大数值,主要考虑矿区地质情况和开采技术水平。可参考“《煤矿开采方法》教案”,大中型煤矿K一般取1.2~1.4,地质条件较好K取1.2,地质条件一般K取1.3,地质构造复杂矿井K取1.4。

陕煤在2022年5月投资者接待日曾表示,公司每年可采储量的下降基本是年生产量的1.4倍。

所以上述计算中,备用系数取值1.3倍,已经是很宽松和乐观了。

无论根据Energy Institute还是我国自然资源部的数据,按照目前的开采强度,我国煤炭储量也就能开采30多年了(如果勘探出新矿,储量会增加,但是同时也有老矿在退出,所以暂时不考虑期间变动)。

这是因为我国是全球煤炭消耗量、产出量最大的国家。

假如不采取措施,按照目前的生产和消费情况,我们国家到2060年就会面对能源危机的局面,不仅先天“贫油少气”,而且后天“缺煤”。

没有煤炭,从国外进口行不行?

首先,能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

从国家来讲,能源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尤其是当前受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国际能源供需形势错综复杂,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凸显。

其次,运费贵,且煤炭价格还要受汇率影响。

煤矿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因为煤炭体积大、重量大、货值低,如果距离远的话,运费占最终价格的比例会很高。

二、行业竞争格局改善

1、供给基本见顶

从 2002-2020 年,我国的煤炭采掘业经历了从“增产-过剩-优化-增产”的周期:

2002-2012年,黄金十年,产量增、价格涨。受经济增长的影响,原煤产量复合增速达到10.94%。

2012-2016年,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产量下降。主要是受前一阶段的产能放量与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

2016-2020年,产能优化,价格回暖。前一阶段价格下跌,造成很多企业亏损,落后产能退出。同时,我国出台去产能的各项政策,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严格限制新项目、推进行业兼并重组的政策,优化煤炭产能格局。

2021 年至今,全球能源危机,产能释放。

与产量相比,煤炭消费量更稳定一些:

目前,产能利用率已经接近极限。在需求放缓、安检要求趋严等背景下,国家进一步快速核增产能的可能性比较小,而且除了已核准未投产的新矿外,各大煤炭企业基本没有新增产能的余地了。因此,笔者预计,煤炭总产量基本到达顶部,难以持续增长

2、集中度提升

我国煤矿企业数量从 2008 年的 8109 家减少到 2019 年的4239 家。2015年市场集中度CR8为36%,2020年提升至 47.6%。

全国煤炭生产中心加快向晋陕蒙新地区集中。2017 年-2022 年,晋陕蒙新地区原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重从 71.7%提升至 81.0%。

在2004年,国土资源部规划建设13个大型煤炭基地,实际产能居前两名的基地为神东、陕北矿区。

神东矿区即神府东胜矿区,具体指陕西省榆林市下属的神木县、府谷县、内蒙古东胜市(即现在的鄂尔多斯市),大约在内蒙古、陕西、山西交界的位置。陕北矿区主要是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

陕煤的优质大矿主要在陕北矿区,不仅储量多、热值高、品质好,而且开采成本低、利润高。

3、新煤矿的生产成本较高

(1)新煤矿的地质条件更复杂,建设成本以及安全投入远高于以前。地质条件好煤矿大多已经开采。

(2)采矿权费上升明显。这主要是受煤炭价格上涨的影响。

供给侧小结:对于我国来说,煤炭资源不是过剩,而是有限、稀缺和宝贵的。目前供给侧的情况对于在产煤矿是有利的。

(二)需求侧

关于需求侧的情况,在上篇《走近黑金——陕煤研究之基础知识篇》网页链接已经大致写过,本文继续完善。

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煤炭下游格局稳定,需求端主要受宏观经济景气度的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在双碳目标的压力下,下游的各种替代技术将对煤炭需求产生长远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减碳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仍然使用煤炭,再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CCUS)、二氧化碳制高附加值化学品等负碳技术减碳,另一种是用其他能源或物质替代煤炭。

2023年7月,《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告(2023)》正式发布,并分析预测,中国 CCUS 减排需求到 2025 年约为 2400 万吨/年,到 2060 年将达到 23.5 亿吨/年,前景广阔。

负碳技术对煤炭消费的影响不大,所以下面我们主要讨论替代煤炭的减碳方式。

一、动力煤的替代

随着电气化的发展以及GDP的增长,我国社会用电量一直持续增长。

电网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安全性、可靠性要优先于经济性。2021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便已要求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2021 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量占比约为 11.73%,风电和光电就已面临并网难、消纳难、调度难的问题。新能源装机占比低于发电量占比,新能源利用率较低、存在弃风、弃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

1、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的特点,不像火电一样输出稳定,并网过程容易造成电压不稳定以及脱网事件的发生,对电网的调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新能源电力的快速发展需要有巨大容量的调峰电源。作为灵活可调节型电源主力的火电(核电、水电都不适合),其调峰能力成为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比如,去年夏天,东北地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无风天气,结果导致风电无电可发,东北电网的频率一度低于49.5Hz(正常是50Hz),如果这种情况持续超过10分钟,东北地区的电网就会崩溃。由于东北地区火电装机数量的减少,只得拉闸限电。

当然,如果新能源发电+储能的成本低于火电,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具备替代火电的经济性。但是,目前大规模储能技术还不成熟,且成本高昂。

2、我国新能源资源在地理上分布不均,增大了电力外送需求,对网架输送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我国各项工作尚处于初期,且由于电网安全的重要性,火电被快速取代的难度较大,更可能是渐进式的。

按照我国在联合国大会的承诺,预计动力煤消费量到2030年达峰,在之后若干年的平台期,逐渐被其他类型的能源取代。

二、建材煤的替代

2020年,中国水泥工业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4%。

目前水泥行业碳减排措施有多种,替代燃料技术是目前仅次于CCUS的技术路径,也是较易实现的技术路径。

欧洲水泥工业替代燃料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见下图)。由于碳减排压力、煤炭价格高企等因素,我国目前已有多家水泥公司开始布局替代燃料技术,但是发展时间不长,目前在研发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三、冶金煤的替代

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

过去30年来,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推广新的回收工艺和技术的应用,全球钢铁行业每吨钢铁的综合能耗降低了50%。

我国已经研发出“以氢代煤”的技术,用氢气作为铁矿石的还原剂。淡水河谷力拓等海外矿业公司尝试用木质纤维等替代冶金煤。目前都仍处于早期阶段。

四、化工煤

这里没有替代,因为未来煤炭的主要用途将由燃料煤转变为原料煤。

这一观点,也许很多朋友不认同,这些朋友仍然以老眼光看待煤化工,认为它是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的落后产业,并且认为化工煤占比太少,只有5%(不含炼焦煤),难以填补其他需求退出的空缺。

以上固然是事实,但是却不代表未来的方向。

近年来,石油化工领域“降油增化”趋势明显。无论是新投产的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还是存量炼厂的改造升级项目,都朝着多增化工品的方向发展。未来化工行业格局是以石油化工为主导、现代煤化工为补充。

为了更好地说明,笔者采用传统煤化工和现代煤化工的分类,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1、传统煤化工

我国贫油少气,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2022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71%(国际上一般将50%作为安全警戒线),海上石油运输路线和枢纽又被美国控制。

最初,国家花大手笔、下大力气搞煤化工,主要是出于保障能源安全、拓宽石化原料的战略目的,并分为两个方向:用煤制油、天然气,作为油气资源的来源之一;用煤制烯烃、乙二醇,主要是替代油气在化工原料方面的用途。

本就不是冲着赚钱来的,实际效益确实也不太好。生产过程不仅流程长、投资大、成本高,而且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也是,非要把煤球改头换面,变成别人的样子,能不费劲吗?

与同类油气产品相比,大多数煤化工产品不具有比较优势,竞争力较弱。在国外廉价乙烷及页岩气资源的冲击下,一些项目的竞争力受到严重考验。有的项目在油气价格低位的时候,开工即亏损。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的相关项目为例,通过对副产品再利用、联产其他产品等方式提高效益,盈亏平衡点降低为大约50-60美元/桶

2、现代煤化工

那么,煤化工还有没有前途?前途在哪儿呢?

(1)做自己擅长的事

从“替代石化产品”到“发挥煤炭原料特性”

根据煤炭的特性,开发石油化工难以生产或生产成本较高的产品,构建具有比较优势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体系。

比如,特种燃料,煤基油品与石油基油品相比,硫化物含量更低,环保优势突出,不仅可以制备超清洁的汽油、柴油等,还开发出多种军用、航空航天领域的特种燃料,发挥了独特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比如,高端针状焦,作为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和锂电负极材料的主要原料,随着电炉炼钢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比如高附加值碳材料,包括超级活性炭、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在航空航天、新能源、轨道交通、储氢、储能、水处理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应用前景广阔。

笔者投资的另一家公司——万华化学,在去年与宝钢合资成立了一家碳纤维公司,将打破国外在高品质碳纤维原丝领域的技术垄断,实现国产替代。项目一期将在今年年底前投入试生产。

优胜劣汰

我国部分煤化工产品在多种工艺中已经具有相对明显的竞争力,比如合成氨、醋酸等细分领域,在我国特殊的资源背景下,煤制工艺已经成为主流工艺且主导行业发展。

煤制烯烃是相对具备竞争力的赛道。截至 2022 年煤制路线在烯烃的产能占比约为 20%。烯烃的下游应用广泛,产业链纵深长,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选择面广,预计将是未来重点聚焦领域,延伸发展至新材料是下阶段的技术创新方向。

而煤制乙二醇则产品质量欠佳、销路受限(主流聚酯企业完成一体化后,已基本自备油制乙二醇装置),整体竞争力较弱,最终可能被市场淘汰。

(2)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

与成熟的大型石油炼化一体化项目相比,煤化工产业仍以单项技术为主,规模小,产业链短,综合竞争力不强。

为了提高效益、降低单位成本、提升竞争力,煤化工产业应当发展大型一体化项目,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以原料煤为基础的、集“煤、油、化、新材料、新能源”于一体的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基地。

注:上图来自《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路径分析》,作者:(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闫国春,温亮,张华

不过,煤化工一体化项目的投资额是很大的,属于重资产,我还是更喜欢轻资产的生意模式,因此不倾向于投资包含煤化工业务的煤炭公司。

(3)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技术

能耗高、水耗高、排放高,这些问题都在通过技术手段、精细管理等方式改进。

比如水耗的问题,可以利用周边煤矿的矿井水(采煤产生的),变废为宝,还有的研发了污水回用技术,高效用水。

三、短期政策影响

在这里要特别说一下2023 年 7 月 27 日由发改委、工信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等六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通知》再次强调了煤炭作为燃料用于发电供热的优先级,要求从严从紧控制现代煤化工产能规模和新增煤炭消费量,“确需新建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应确保煤炭供应稳定,优先完成国家明确的发电供热用煤保供任务,不得通过减少保供煤用于现代煤化工项目建设”。

这是由于近年来地缘冲突、极端天气频发,导致能源供应风险骤增,煤炭在我国的主体能源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甚至凸显。尽管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使用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重要途径,但在这种背景下,煤炭原料属性有所弱化。

随着煤化工总体规模受限,稀缺的用煤指标将向具备产品竞争力、可实现补链强链的领域集中。《通知》还鼓励现有产能规模较大的地区通过上大压小、煤炭用量置换等方式实施新建项目。

不过,大概是出于能源安全考虑,煤制油气通常不受用煤指标的限制。《通知》的适用范围也是不包含煤制油、煤制气等煤制燃料。

笔者认为,上述《通知》印证了煤炭资源的稀缺和宝贵,另外从长期来看,减碳目标仍是主要潮流,而将煤炭作为原料则是更好的用处。

芒格曾经在《每日期刊》的年会表达过对石油的看法,我认为也可以借用到煤炭上:

石油在化学、肥料等多方面有着巨大用途,是非常珍贵的资源。我对美国石油的看法就像我对爱荷华州暗表土的看法一样,我认为都是国宝。

我不赞成非洲那样直接把资源丢进海洋,我也不赞成人类将石油快速消耗殆尽。

我赞成节约保护自然资源的想法。虽然它们最终都会被使用完,但我们也不应太快消耗。

“去年我说过石油行业非常有意思,埃克森美孚的石油产量第三次达到了峰值,与此同时,石油价格的上升远快于石油产量减少的速度。

这样下去,最终石油就不多了。石油价格将会上升,石油又是必不可少的原料,所以它永不过时。

伯克希尔很少投资石油,《每日期刊》更是没有投资过任何石油产业。这是一道难题,正确的策略是不要过快地开发我们的石油。

石油太过珍贵,长远来说,不要开发美国本土的石油,花钱去买阿拉伯的石油即可。”

在上篇文章《走近黑金——陕煤研究之基础知识篇》中,笔者讨论了陕煤的销售结构,下游化工用煤可能占40%。

最近正好看到雪球大V“挚爱子洲”的文章《陕西煤业销售结构(2023年)》网页链接中也写到了这个问题:

“(1)30%电煤长协。

(2)55%钢铁、化工、建材用煤(30%混煤化工、建材长协,19%化工块煤市场价销售,6%焦煤市场价销售)。

(3)15%用途较为复杂(民用,贸易商自行处理)。”

上述(1)是公司在投资者平台披露的,(2)的详细情况不知是从何得知,但是他研究陕煤很深,家乡又在榆林,感觉可信度较高。由于陕煤的产品热值较高,建材煤的比例不会高,因此上述内容大概印证了化工煤占40%的说法。

过去煤化工主要以无烟煤为原料,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再加上成本的考虑,现代煤气化技术普遍采用价格更低的低变质程度烟煤,但是热值要高,5500-6000大卡以上。

2012年,全国无烟煤中作为化工用煤使用的占比约65%,到2019年这一比例仅为20% , 而且新建的煤化工项目几乎 100% 以烟煤作为原料煤。

化工煤的要求高,供给侧情况有利,价格比动力煤更贵、更稳定一些。陕煤的主要煤种正好符合相关要求,再加上榆林市是我国4 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所以,陕煤销售结构以化工煤居多,也就不奇怪了。

其它参考资料:

1、追求真实:《整理一下最近的散乱发言》网页链接、《浅议煤炭价格与供需成本的关系》网页链接

2、兴业证券:《煤炭行业研究框架(上篇):变化中的供需缺口,绕不开的价格周期》,2023.8.16

3、《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路径分析》,作者:(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闫国春,温亮,张华,2022.10

4、《我国煤炭供需情况及化工用煤发展趋势》,作者:(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洗选中心)杨永峰,刘朋,刘楠,2020.9

5、招商银行研究院:《现代煤化工产能规模受限,聚焦核心板块与优质企业——‹关于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政策点评》,2023.8.1

6、有学问的半瓶子醋:《由于你不知道煤炭的定价机制,因此你不能准确的定价:浅论煤价》网页链接

7、地缘谷:《火电,为什么很难被取代?》,作者:辛迪夫网页链接

欢迎转发和关注,您的认可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声明:本人所发布之文章均仅用于记录个人投资、学习思考,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陕西煤业(SH601225)$ $中国神华(SH601088)$ $宝丰能源(SH600989)$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投资炼金季 @雪球调研团

精彩讨论

知常容2023-09-07 17:32

一家之言,很有道理

hiren182023-09-07 03:29

安心持股,剩余时间看书陪孩子学习,反复验证只会动摇,远离报价

全部讨论

2023-09-07 17:32

一家之言,很有道理

2023-09-07 03:29

安心持股,剩余时间看书陪孩子学习,反复验证只会动摇,远离报价

2023-09-07 13:26

深度文章,转发学习👍

04-25 12:41

煤炭

2023-12-08 02:32

2023-11-21 20:52

。。

2023-10-10 17:02

《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2)》,我国煤炭储量为2078亿吨,比2021年增长400亿吨。

2023-09-17 13:05

能源的战争

2023-09-08 11:36

写得好棒

2023-09-07 13:32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