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个人投资反思关键词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3

2023年对个人投资来说是极具挑战的一年,国内主要的财富蓄水池房市、股市均表现疲软,地方债务问题出清,部分信托爆雷,国际地缘冲突频发,海外投资方向和节奏同样不易把握。

大变局之际,全球大类资产正在以高度戏剧化的演绎个人投资方式应顺应时代做出的转变。2023年,我们配合国内头部银行、券商和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针对私人银行级客户做了近百个资产诊断和资产配置案例,结合客户们共性的问题,我们梳理出了2023年值得个人投资者反思的三个关键词:“逆向”、“资产配置”和“耐心”

关键词一:逆向

《更富有、更睿智、更快乐》是我在2023年出差坐飞机时反复读的一本书,这本书通过访谈和总结,记录了沃伦∙巴菲特、查理∙芒格、约翰∙邓普顿、霍华德∙马克思等40多位投资大师的投资智慧。无论是投资美股这类成熟市场,还是投资东南亚股市等新兴市场,无论是投资股票还是债券、商品等任何大类资产, “人弃我取,人取我予”是这些投资大师共性的投资方式。

截止到2023年12月28日,A股全市场2023年来上涨的股票数量占到全市场股票数量的52%,上涨的股票数量还略多于下跌的股票数量,这与大部分A股投资人在2023年的体验非常不相符。

与之相对应的,与公募基金销量高度相关的创业板指数2023年跌幅接近20%,股票基金指数2023年跌幅超过13%,基金重仓指数2023年跌幅超过16%,而这三个跌幅数据,似乎更接近个人投资者2023年A股投资的真实体感。

两组数据的对比说明过去我们体验到的大熊市其实并不代表A股已经全线溃败,只是经历了风险偏好的下移以后,适应了从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博弈之后的游戏规则,选择绕过在过去的牛市最疯狂的阶段聚集了最多资金的基金重仓方向,在小众的领域寻找边际改善的机会,而这种投资方式无疑也是一种逆向投资。所以,从公募、私募基金经理交出的成绩单来看,从2022年到2023年,主观多头策略中表现靠前的选手,大部分都带着“逆向投资”的风格烙印。

所以,回归个人投资,“逆向“或许是帮助我们在投资中不犯原则性错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展望2024年,我们或许可以考虑一件事,就是“哪些过去流行的投资策略可能迎来失效的风险,又有哪些过去被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方向又可能迎来投资机会?”

关键词二:资产配置

2023年我们配合财富管理机构服务高净值客户完整定制过三个资产配置组合。

其中有一个私募基金组合截止到12月22日今年来收益率是3.07%,期间最大回撤是11.58%,有一个公募基金组合截止到12月28日今年以来收益率是2.86%,期间最大回撤是7.95%,有一个“私募+公募”的混合型策略组合截止到12月22日今年来收益率是8.95%,期间最大回撤是5.05%。

有意思的是,三个组合在投资过程中公募组合我们有过两次调仓,私募组合我们有过一次调仓,而混合型策略组合我们没有过任何一次调仓。当然,前两个组合我们调仓以后都为组合带来了正贡献。这里收益率和回撤的差距主要来源于策略数量和相关性的差异。

公募组合我们虽然有意在投资策略和风格上做了相关性的对冲,但整体相关性仍然是三个组合中最高的。私募组合我们通过商品CTA策略、量化多资产策略和股票多头策略的组合适度降低了相关性。而混合型策略我们进一步通过纯债、黄金、美股和A股的组合再降低了相关性。最终,投入管理精力最小的组合在过去的高波动市场环境中获得了最优的风险收益比。

之所以要跟大家分享这一点,是因为在过去两年的资产诊断中,我们发现“高度相关性的配置,没有真正起到有效分散风险的效果”是现实中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普遍存在的问题。

所以,展望2024年,个人投资或许更应该结合宏观周期去认真思考未来大类资产适配的方向,从有机会的方向中去选择适配的策略做综合的资产配置,从而提高未来资产账户的风险收益比。

关键词三:耐心

“逆向”也好,“资产配置”也罢,两者共性的负效应是牺牲短期强趋势方向的爆发式获利的效果,这一点是缺乏优秀交易能力的普通个人投资者在投资中为了“稳中有进”而应该支付的代价。

历史总在重复一件让人感受非常遗憾的事实,就是在市场底部最绝望的阶段,那些在大熊市为投资人守住了更多收益,但可能历史上在牛市最疯狂的时刻上涨不会特别靠前的“慢变量”策略往往更容易被赎回。这个现象其实反应了人性是极其缺乏耐性的,所以1年1倍或者几倍的案例总是很多,10年10倍,20年到30年几十倍甚至100倍的案例总是寥寥。

如果我们不再以1年为维度规划投资,而是拉长到生命周期中其实回首看不过转瞬即逝的3年、5年、10年为视角,那些“上涨”和“下跌”背后的轮回因果总是容易看得更清晰。

2023年就要过去了,希望过去的“不容易”皆能为你我带来收获,祝愿每位看到这篇文字的“有缘人”在长期投资的过程中收获幸福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