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融创中国(01918)$ 1886年成立的西屋电气有限公司,迄今已有137年的历史。这百年间恰是世界格局越发波云诡谲之时,西屋电气也在这上百年的时间长河里几度沉浮,滚滚的涛水冲击着这位巨人的身躯向前。
它有过斗争和短暂停顿,但依旧选择持续向前,保持创新、活力、辉煌和不屈。穿越137年的历史长廊往前回望西屋电气的身影,它亦伟大。
用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弗里德里希·尼采的一句话来形容西屋电气在百年间凝聚珍贵力量的伟大经历再合适不过:“Was mich nicht umbringt, macht mich stärker”(那些杀不死我的东西,只会让我变得更强大)。
西屋点亮世界之光
在中国中央空调消费者的眼里,西屋电气的名字可能并不十分响亮。但实际上,我们今日能够生活在光明的世界里,少不了西屋电气的创始人——胸中有雷霆万钧之力的时代天才,乔治·威斯汀豪斯的帮助。
在时代文明与野蛮并行的1888年,威斯汀豪斯携手交流电之父特斯拉,击败大名鼎鼎的爱迪生(创立了爱迪生电灯公司)所支持的直流电,改观了人们对电力的理解。
西屋败走麦城
然而,西屋电气的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它也曾经遭遇过破产的危机。先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了一半以上的业务,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早期进行了大量重组。接着东京通信就要登场了。
千载难逢的机遇给了索尼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次年,也就是1946年5月,盛田昭夫和井深大一道,在满目疮痍的东京创立了索尼的前身东京通信工业公司。当时,井深38岁,盛田25岁。
1953年,“东京通信”以900万日元(约2.5万美元)的低价从西屋电器引进了晶体管技术——要知道肖克利最初研发晶体管时,贝尔实验室在其上连续砸了2.23亿美元(用于1948-1957的连续研发和优化,其中美国军方承担了近40%的费用)。
借助晶体管技术,两年后东京通信发布了第一款袖珍收音机TR-55,公司也正式更名为索尼。“索尼”由此开挂,成就一代传奇电子企业,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微企业实现了惊人的发展,最终成为“世界的索尼”。
回顾历代后来居上者,其共性是:遵循科技产业发展的自然规律,顺“势”而为——这个“势”,就是站在全球分工、技术合作的基础上,敏锐抓住并卡位新一波周期或新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