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互联互通正式“开闸”!华泰柏瑞基金柳军:打造差异化优势,满足投资者需求!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7月4日,备受瞩目的ETF互联互通正式启航,两地投资者可以直接通过沪深港通在二级市场投资对方市场ETF产品。此举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内地市场和香港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为两地投资者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两地市场引入了源头活水,对于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据了解,首批合资格纳入沪深港通标的ETF产品需要满足上市时间较长、规模、流动性俱佳等要求,华泰柏瑞旗下的市场首只沪深300ETF(510300)、首只红利主题ETF(510880)以及首只光伏主题ETF(515790)三只王牌产品首批纳入,总规模合计超800亿元。(规模数据来源:沪深交易所;截至20220701)

ETF纳入互联互通的背后有何长远意义?首批纳入的产品有何特色?此类ETF又将适合哪些投资者?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华泰柏瑞指数投资部总监柳军先生,为我们进行深度解析。

Q1、为什么要将ETF纳入互联互通?ETF纳入互联互通对沪港两地经济和金融发展有何重大意义?对两地投资者有何意义?

柳军:ETF在交易机制上与股票相似性较高,在两地股票互联互通平稳运行,交投活跃的基础上,为ETF纳入互联互通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且近两年来内地和香港ETF市场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优质标的供给显著增加,ETF纳入互联互通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对于沪股通业务发展而言是一次重大升级。

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是我国沪深港三大证券交易所在业务联通整合,凝聚战略合力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三大交易所加强深化业务联通整合对于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更好支持两地实体经济发展,打造品类丰富的大中华区资产池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A股和香港市场的ETF产品存在一定的差异化,对两地投资者来说,可投资标的将有所增加,尤其是A股ETF市场近年来行业主题ETF规模大幅增长,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发展路径,涌现了一批在海外市场相对稀缺的产品,大大拓宽了港股市场投资者的ETF可选范围。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ETF纳入互联互通提高了境外客户投资A股ETF的便利度和可投资额度,为各家基金公司提供了增量的客户群体,开辟了一个新的合作与竞争方向。基金公司也需要充分挖掘自身的竞争优势,力争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Q2、首批纳入互联互通的A股ETF产品有何特色?境内ETF对香港投资来说到底有何魅力或者吸引力?

柳军:由于A股ETF纳入互联互通有刚性标准,首批83只产品都具有上市时间较长,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且以沪深市场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共同特点。从产品结构来看,行业主题ETF数量最多,反映了境内ETF市场的主要特色(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0701)。

对于香港投资者来说,境内ETF有三方面吸引力:一是有很多A股市场特有的行业主题ETF可供投资,选择范围十分广泛;二是今年来A股市场表现具有较为明显的独立性,与其他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的相关性较低,从风险预算角度而言能够有效优化境外投资者的组合风险收益指标;三是符合纳入条件的境内ETF交易普遍较为活跃,沪深两所的套利机制效率较高,投资过程中的冲击成本、折溢价成本等隐性成本相对较低。

Q3、这类产品适合哪些投资者?哪些投资者可以参与?具体门槛有哪些?是否有相关风险提示?

柳军:纳入互联互通的ETF处在沪深港通的监管框架之中,因此合格投资者还是需要符合沪深两所相关业务规则所提出的投资者适当性要求,即个人投资者“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资产合计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

港股市场目前纳入的产品数量还比较少,其跟踪指数与内地跨境ETF有所重合,对于这类产品,投资者应当关注两者在产品要素、交易时间、资金交收、汇率转换等方面的差异,并据此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产品。

备注: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成立于20120504,最新规模473.73亿元,华泰柏瑞红利ETF成立于20061117,最新规模177.34亿元,华泰柏瑞光伏ETF成立于20201207,最新规模158.93亿元;规模数据来源:沪深交易所;截至20220701。

#猪肉板块掀涨停潮,有哪些基金重仓# #医药概念全线大涨,行业拐点已到?# 

$沪深300ETF(SH510300)$ $红利ETF(SH510880)$ $光伏ETF(SH515790)$ 

风险提示: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注意投资风险,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中证”)编制和计算,其所有权归属中证。中证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确保指数的准确性,但不对此作任何保证,亦不因指数的任何错误对任何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