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Sora的判断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1. 仍然是停留在B端的产品,可能是小规模提升生产力的工具

2. 目前生成式AI最颠覆的产品仍然是chatgpt和Office Copilot系列,因为进入了C端,具有最大意义的价值释放潜力和势能

3. 生成式AI,包括Sora,仍然受制于“素材”和“数据”输入;没有实现从“大型图书馆”到“创造”的跃迁;简单加工的工作,只能替代一些初级没有创造力、简单重复的工作;

4. 对于影视从业者,艺术创作者,Sora类似的产品只会是辅助工具,而不是真正的具有生产力、创造力的终极智能;

5. 智能绘图、智能生成视频等功能,国内的大模型也有能力做到(星火发布会也展示过类似的功能)

6. 基于Transformer、Multi-Head Attention、finetune(人工标注和矫正)的LLM模型向多模态迁移延伸的逻辑仍然需要进一步证实和证伪;语言仍然有特殊性,高度抽象,信息浓缩度极高。

7. 生成式AI行业停留在“参数游戏”的阶段,这个模型在LLM work了,多模态和其他领域,是否work仍然是个迷;比如最典型的自动驾驶场景;Transformer已经跑了很久了;可能比chatgpt还要早,至少是同期,但是一直没有跑通;解决不了Corner Case的问题。

8. 在多模态领域,AI还没有跨越“认知奇点”,一旦跨越,将会以病毒式零成本复制传播,对人工实现大面积替代。认知奇点的两端,是近似拟合和创造,算法智能和真正的思维。

9. 回归投资,主要矛盾是商业化,chatgpt和copilot也许没有跨越奇点,但是是好的产品,能有很好的利润点,足矣了。(这让我想起,特斯拉始终没有实现的自动驾驶期货,但是不妨碍它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BYD也是,没有“软件定义汽车”,但在绿色能源技术上也实现了颠覆,也卖出了爆款,足矣)

10. AI作为小规模的生产力工具,上游的,H100芯片、HBM存储、甚至光模块早期,到算力集群,算力租赁,AI云,可能都算好生意,能赚钱就有投资价值。

11. AI投资窗口进入中后期,主要就是算估值了;很多账现在能算清了;在这个阶段,美国大厂,是不是会真的继续重金往下跟投算力,要跟踪高频数据了。

12. 投资最重要的,仍然是向,缓慢而正确的方向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