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余额4.94万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受新一轮疫情、国际局势变化等一系列超预期因素影响,国内经济在经过前期的恢复性增长过后又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日前,4月份主要经济数据出炉,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1.1%。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另外,发布的信贷、社融等相关数据也让各方大跌眼镜。4月社融增量为9102亿元(市场预期2万亿),仅比疫情爆发之初的20年2月8737亿元略高。新增人民币贷款是主要拖累,4月仅完成3616亿元,创近十年单月新低,同比少增9224亿元。

       在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但当4月经济数据出炉之后,要实现年初所定的目标,后期面临的压力仍不小。若以生产法测算为基准,即4月数据较差,5-6月稳步恢复,则二季度GDP同比2.1%,全年完成5.0%的增速需要Q3和Q4GDP同比在6.3%-6.4%左右,实现5.5%需要Q3和Q4GDP同比在7%以上,需要付出极大努力。

       要实现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那后期政府有何手段来提振经济、提振民众的信心?对于中央及地方政府来讲,手段不外乎还是围绕货币和财政两方面。近期,高层对货币政策有一系列新的表述。4月底,政治局会议提出货币、财政政策要有增量工具;5月11日召开的国常会,又特别提出财政货币政策以就业优先为导向。

        就货币政策而言,人民银行在总量性政策框架下灵活运用了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和实体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前期央行已经出台诸多利好政策,如降低存款准备金、降低房地产贷款利率等总量及结构性的扶持政策,从货币流动性上保证整个宏观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但是由于疫情对经济活动带来的影响是有差别的,不同地区、企业、行业受到的影响均有不同。因此,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必须做到精准滴灌,定向支持,不能搞大水漫灌,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后期央行仍有诸多储备手段来支持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产业迅速实现复工复产和行业复苏,将有更多扶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出台,比如减免缓受困企业的贷款,降低企业负债成本等政策都是后期的可选项。

       对于另外一只手,我们的财政政策仍将重点期待,每逢经济出现下行压力时,中央财政政策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08年金融危机,中央财政拿出4万亿来为经济托底,迅速带领中国经济引领全球。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中央财政又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大力扶持基建等稳增长、保就业等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全球率先复苏的主要经济体。

      这次,再次面临严峻的疫情形势,国际俄乌冲突、美国加息等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们看到4月份我国宏观经济面临巨大下行压力。我们稳增长目标下对后期的财政扶持力度仍是重点期待,那我们的政府的财力是否还能保证呢?说的通俗些,就是有没有足够的钱来支持?

       对此疑问,我们来看看上层的表态。5月17日上午10时,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出席发布会,介绍财税改革与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速,十年来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收入163.05万亿元,年均增长6.9%;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逐年扩大,十年累计支出193.64万亿元,年均增长8.5%。

       截至4月末,全国财政库款余额是4.94万亿元。财政库款余额是当年财政收进来的钱减掉支出的钱所剩下的余额,也扣除了留抵退税退给企业的钱。同时,国库余额比上年4月末增加约4400亿元,增长了9.6%。地方库款余额是4.5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约5000亿元,增长了12.2%。

        那近5万亿的国库结余,是否真的能保证未来的财政支持力度呢?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减税降费规模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惠及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对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指出,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了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新增增值税率抵退税约1.5万亿元。今年以来,已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和增加现金流超过1.6万亿元。

       因此,目前近5万亿的国库结余,对实现今年中央稳增长目标的我们应保有足够的信心,对资金方面我们大可不必太过担忧。许宏才表示,4月份财政收入增幅有所回落,主要是各级财税部门加大力度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减税退税政策的一个反应,是积极财政政策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主动作为,通过财政收入的减法,换来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