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上理财•2013年信托热点回顾三:家族信托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大资管时代的竞争,或许对信托业形成了一定冲击。但也正是由于这些资管机构的进入,才迫使信托业开始尝试创新和转型。而2013年信托业最大的创新业务,恐怕非家族信托莫属了。

    菲鹏离婚,龙湖地产女首富吴亚军离婚,传媒大亨默多克和华裔妻子邓文迪离婚,今年以来,数位名人离婚的新闻充斥着网络,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大众对名人离婚这件事似乎已经麻木,关注的反而是在他们离婚过程中体现出“巨大”作用的家族信托。王菲用家族信托来保障女儿窦靖童的生活,吴亚军用家族信托避免了股权拆分,默多克用家族信托完美的隔离了企业和家庭,使家庭成员的个人风险无法损害到企业和家族其他成员的利益。

    家族信托,虽然在我国被称为创新业务,但其实,在国外已有百年的历史,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运作已经非常纯熟。而在我国香港地区,也不乏成功的家族信托案例,如李嘉诚家族、英皇国际(杨受成)等。因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不归属委托人,且信托效力不受委托人破产、身故等影响,贯穿于委托人生前和身后,所以家族信托拥有避税、财富传承、财产隔离、稳定企业、子女教育、养老等主要功能。

    家族信托的这些功能让其深受欧美等发达国家家族企业和富裕阶层的认可,也越来越被国内的家族和富人所认知,国内市场逐步打开。2013年,已有平安信托、招商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开始涉足此业务,门槛多设定在5000万元以上,客户定位于资产规模亿元级别的高收入人群。而据《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80万亿,高净值人群规模超过70万人。未来,家族信托在我国的市场也将非常广阔。不过,目前我国实践的一些家族信托业务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在起步、摸索阶段,存在不成熟性。且我国一些制度的缺失,以及信托业发展模式所产生的弊病,都对家族信托在我国的发展形成一定制约,家族信托在我国的探索及发展之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