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回复@吴伯庸: 认为这个有理的,可以不用炒股了,全世界还想成长的企业都这样,不断扩大再生产。近6年桐昆净资产收益率不低,股价看也是长牛股。//@吴伯庸:回复@Vic2930:这家公司我不是太了解,但我简单看了下其基本的资料和报表,大概梳理了一些要点。
分析任何企业必不可少的一步,就是要捋清楚,这家企业把赚到的钱都放进了哪里,再投资的方向是什么,它能否积累起未来的自由现金流。
就拿你说的桐昆股份这家企业去看,可以看到,该企业把赚到的、融到的、借到的钱大部分都投进了非流动资产,也即固定资产及资本支出
从2010年开始,累计募资近130多亿(融的),负债从2010年的30亿左右,到如今的300亿(借的),净利润共200亿左右(赚的),共440亿左右,除了对外分红的20个亿,剩余420亿,这些资金几乎都投进了其非流动资产,从30个亿增长到452亿,增幅在422亿左右,翻了14倍,流动资产增加170个亿左右。
毛估,资产增加580亿,负债增加270亿,权益增加310亿,注意,权益增加不代表企业内在价值增加,资产是赚钱的工具载体,如果赚不到钱,只能算低效资产。
这时,基本的再投资主线就有了脉络,企业融了130亿,赚了200亿,借了270亿,分了20亿,其他的都再投资进了非流动资产和流动资产,前者占七成比例,后者占三成。
问题来了,这么巨大的再投资,换来了什么呢,过去每年二三十亿的净利润,当然,今明两年由于市场行情好一些,利润会更高,同时这些利润会再次被投资进非流动资产及资本支出上面
如果继续肢解非流动资产,这452亿的非流动资产中,其中固定资产186亿,较2010年增加了162亿,长期股权投资162亿,增加了160多亿
由此,企业赚的钱都跑进了这两个盒子,那么就要分析这两个盒子产出的收益如何,能否积累更多的现金流。
这里可以看主营经营性现金流的趋势情况,因为前期的资本支出等都会转化为经营性,可以看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从10亿到30亿,这就是再投资的结果,另一头,经营性产生的净额会再次投进项目,投资性现金流几乎每年都几十亿的流出,也就是说,企业过去十多年一共投了五六百亿资金,但产生的经营性现金净额共只有200多亿,且这些钱并不是自由现金流,而是又再次投了进去,十年下来,投的本并没有收回来,且收益率也不高
由此,咱们可以感受一下这种生意模式,这是一家需要大量融资、借债,并把每年的大部分利润去不断投入新的项目的企业,它消耗了大量的现金,但收益却并不太理想,最终十年下来,还还难以回本,在50%的资产负债率下,过去十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仅在10%左右,总资产收益率只有在6%-7%,可以感受一下这个收益水平。这也意味着你手里有10万,你又借了10万,你拿这20万去做一个每年只能赚1.2万的项目,相比之下,那些有10万(资产)只需借2万就能赚2.4万的高端白酒生意不香吗?
理解了这点,也就明白为何利润从2015年的1个多亿到如今的60多亿,但股价几乎不涨的原因,当下市值是市场对未来获取现金流能力的反应,市场先生并不傻,起码从过去看,企业的再投资模式,并未给企业积累大量的自由现金流。
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看透一家企业的底层现金流模式,否则底层逻辑错了,你对利润预测的再准,也是颗粒无收。
而像万华化学在2018年之前,虽然也是每年都有几十亿的投资性流出,也有几百亿的负债,但它在再投入端的收益成效是非常明显的,在50%左右的资产负债率下,过去十年平均30%的净资产收益率,这相当于你有10万,又借了10万,用20万买了一固定资产,一年可以赚3万,每年还点利息,撇开利息,三年多就可收回投资。
结果是从2010年的4亿经营性净额到近两年的两百多亿,这种再投资对经营性加持是巨大的,产生的收益是非常明显的,光分红就四五十个亿,同样几百亿投资,一个是有去无回,持续消耗,一个是换回两百亿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每年几十亿分红,市场先生认这个,所以直接成十几倍大牛,由此,不怕你去投资,只怕你有去无回,投的是低效资产,一直在现金消耗。
所以,对于那些每年都在投资端进行大量现金消耗(资本开支)的企业,如果我们对其项目性质及回报不确定,那最好回避,别被纸面利润数字所忽悠。
理解了这点,也就能明白中石化为何每年几百亿利润往上累加,但就是十年不涨,很简单,每年几百上千亿的现金流都流进了资本支出和维持性支出,结果是股东权益增加了5000亿,但经营性现金流呢?几乎没变,这意味着每年巨大的现金消耗,换来的只是维持这种现金流,伟大的市场先生都默默的看在眼里,如果十年之前不懂这个底层逻辑,那注定要白拿十年。
以上仅是在财报层面对企业过去再投资的分析角度,不代表未来,主观看法,仅供参考。
引用:
2021-11-07 23:30
吴老师,麻烦讲一下桐昆股份,业绩那么好,又有浙石化分红兜底,为什么股价一直跌呢?十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