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6回复:320喜欢:13
@梁宏 拿了三年多保本出(申请时以为是微亏出)。收到赎回确认单,突然想起还有业绩报酬(无基准那种)。我觉得吧。这么差的环境,梁总不能降半管理费,免掉业绩报酬,与投资者共度难关吗。建议私募行业不设业绩基准的,默认锚定定期存款执行。

全部讨论

在鼎沸中入场,在指数近乎腰斩后离场,还是盈利的,却吐槽管理人,是不是太苛责了?梁总干得很出色了,投基金还是要有合理的预期。

我发现这帖争论居然很热闹,喷的居多。也没事,理下统一回了。
其实焦点归根结底,还是立场原因:买方视角,还是卖方视角。
首先声明一点,我觉得梁总这份业绩并不差,原帖里帖子外(以前)都曾说过,多数人主要是压根没看过,也有的选择性忽略。想咬住这个喷点的早点死心。另外,不要给一个完全不熟的人随意下标签。
下面来说一下常见的卖方视角。比如宣传业绩时,夸大超额,就刻意弱化基准。方法1,自己产品含股息(梁总的运营商和能源股可没少分红),采取除息的基准;沪深300一年3%左右,恒指4%左右。2,产品采取费前业绩,忽略申购费(如有),业绩报酬(如有)等。3,有弱基准就避免谈强基准。比如同期(20/12/4~24/2/29),众所周知的蓝筹抱团瓦解后沪深300在主流宽指中表现是垫底的,弱于500,中证全指,更别提上证,上证全收益-5.6%,这样超额就不那么精彩。港股本就很惨,那恒指也是跑输恒生综合。但有的人觉得300就是唯一公允的准绳,那好,保留。
而我作为买方视角,反而会尽量强化基准,因为凡事要考虑考虑机会成本,尤其是看待私募这种高费率锁流动性的品种时。比如1,基准须要是全收益指数,2,在20年21年期间打新加成相当可观(2亿上下的基金一年加厚10%+懂的都懂),也会适当考虑。3,费率,私募硬伤。
再说动机,站在买方视角,有谁不希望基金业给投资者开源节流的,也不针对谁。只是这例,刚巧可以一谈。就业绩报酬吧,我认为跑不过通胀的,别管相对收益多逆天也最好别收,在特别困难的环境下,有担当的管理人是可以考虑给投资人留点籽。有的人跟我扯什么契约精神,我又没要求梁总退款,也没少给一分钱,侃一侃,违反合约不?不是买之前不了解费率,也不是业绩不满意才提,不针对谁,一开始就,事实上作为投资人有谁不希望标的费用能少则少的。利好全体投资者的观点,也有那么多人站卖方,也能怪基金业费率改革举步维艰。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持有者自己的感受居然不如吃瓜者更懂了。甚至评论里出了讨论以后基金要不要考虑筛选一下投资人…好吧,牛。
另外20年前对梁总的期待值确实是打高些的,包括其他优秀的私募我会觉得相对于公募,更加偏绝对收益的定位。但这想法在21年就已经幻灭。所幸,后面降了预期,看结果也还行。再加上现在那么多人跟我强调相对300和恒指如何如何。那行,以后定位就指数增强吧,(玩笑归玩笑),散了。

明明是自己舍不得骑的自行车,偏偏却借给别人站起来用脚蹬,图个啥? 还是自己亲自下场赌吧,自己的钱,自己亏。 挑对基金,其实比挑对股票还难。 $恒生指数(HKHSI)$ $标普500指数(.INX)$ $上证指数(SH000001)$

很良心了,你三年前买个别的公墓,现在给你套死继续吸你的血。

基金业说破就是服务业,如果服务费超过服务价值(收益),本就是畸形的。
我这个例子是有正收的,不过管理费+表现费(如有)+申赎费(如有),约等于到手收益的两倍,也就是一个单子管理人分的比投资人多。那么其他的亏损的单子呢。这不是希瓦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我借自己的单子调侃一下,谏言一下,应该跟契约精神没冲突。我买了服务,然后点评服务,天经地义,又没要退款。
去年国家让公募基金集体降费,券商集体降佣金时,怎么没人跳出来?这种大规模动作说明国家也是看在眼里。
对全体投资人有利的事情,卖方不爽也可以理解,吃瓜的一个劲的帮衬就匪夷所思。
早上一个叫@雪山 破口骂了两句,随即把我拉黑,我不知道他哪路神仙,看到网友的回复,只知道是个私募经理。又怂又没教养。

还能赚3万,不错了

股市的收益不是平均分配的,往往你多拿几个月没准上了3300可能有翻倍的收益,而你在高点进去,低点出来,不亏已经算可以了。至于什么计算提成,一开始合同就不要签,你就约定好到多少收益才能提,管理人同意就可以。这就跟中国人买房一样,梁的历史收益年化20多,那他不是应该把那些超过20的叫过来再收一次提成才合理?

你至少还是盈利出,这个私募2800点建仓,跑输上证35个点(还没计算今天$药明生物(02269)$ 的跌幅),连续踩雷,你让这些客户们怎么说……

这都什么垃圾人,这样的市场环境能给你赚钱就不错了,还嫌人家收得多,赶紧赎回,千万别让管理人耽误你挣钱,一定要自己炒。

03-06 22:57

这评论我惊呆了,这辣鸡业绩也有人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