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股池2023年报&2024一季报简单小结(上)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4喜欢:56

1)本文不做任何推荐和建议,仅代表个人建议,部分公司并不看好只是跟踪(大约只20-30个公司会纳入本人核心股池),看好公司排名不分先后;

2)估值数据是财报公布前后的数据,非实时数据;

3)本期新纳入和剔除的,请自行对比此前季报时总结。

4)本文为极简点评,包含财务数据、经营变化、基本面逻辑的详细长文分析见V+或星球。

【医药&医疗服务行业】

1、康龙化成(暂放)

2、爱尔眼科

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03.67亿元,同比增长26.43%;实现归母净利润33.59亿元,同比增长33.07%。其中23Q4收入43.2亿元,同比+41.25%,净利润1.78亿元,同比+6.25%;扣非净利润4.09亿元,同比-1.57%。

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1.96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归母净利润8.99亿元,同比增长15.16%。

业绩略低于预期。Q1收入增速非常缓慢,从结构上来看,也能看到消费降级的痕迹,2023年屈光项目收入同比增长17.27%,而治疗类业务白内障项目收入同比增长55.24%,消费类业务以往增速最快,现在却处于垫底水平。公司以前增长的核心来源之一的外延扩张也趋于停滞,毕竟高利润率的区域布局基本完成,剩下扩张都是下沉三四线,而这些回报率很低,因此整体收入增速放缓是可以预期的,这也是之前几年我一直在担心的事,随着增速放缓,公司估值则不断下杀,在跌了那么多的情况下,目前PE仍有34倍,对应这个增速来说还是太贵了。

3、博瑞医药(暂放)

4、博腾股份

2023年实现营收36.67亿元,同比-47.87%。实现归母净利润2.67亿元,同比-86.69%。其中Q4单季度收入6.3亿,环比-9.7%,净利润-1.85亿(其中减值1亿),出现亏损。拟每10股派现4.87元。。

2024Q1实现营收6.78亿元,同比-50.81%,实现归母净利润-0.95亿元。

业绩不及预期,同样是大订单效应后的困境反转,博腾远不如凯莱英,23年剔除大订单后业务增速下滑,特别是核心业务小分子CDMO项目,24Q1更是干脆不增长了。唯一的亮点可能就是分红了,几乎把23年利润全部分掉了,不过绝对分红额要比22年少了很多,毕竟22年赚得多,分30%也远超23年了,当前股息率不到3%。未来需要关注核心小分子CDMO订单是否好转(Q1看订单情况似乎在恢复,但能否持续高增长存疑)。目前PE没有意义了,PB 1.6倍,是同类里最低的一档,但考虑其基本面,也是正常的,保持观望。

5、万孚生物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7.65亿元,同比下降51.33%;归母净利润4.88亿元,同比下降59.26%;扣非净利润4.15亿元,同比下降62.45%。其中,2023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7.60亿元,同比-22.7%,扣非净利润0.78亿元,实现扭亏。

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61亿元,同比增长3.54%;归母净利润2.18亿元,同比增长7.20%;扣非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长6.78%。

业绩比较一般, 23年剔除新冠检测业务的其他几项收入增速均能保持不错的双位数增长,不过在疫情相关产品扰动过去后的24Q1整体业绩增速比较低,略低于预期,整体看没有太大的亮点,股价一直在地位徘徊,PE回落至25倍,对于24年这个恢复年的增速,安全边际仍不够,不过由于此前股价持续走低,在符合预期的财报公布后,股价反而大涨20%。

6、迈克生物(暂放)

7、艾德生物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44亿元,同比增长23.91%,实现归母净利润2.56亿元,同比下滑2.84%,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34亿元,同比增长48.96%,增速高于营收增速(2022年公司完成SDC2产品的技术转让,产生非经营性收益约8039万元导致非经常损益较高)。其中Q4实现营收3.36亿元,同比+38.28%,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121.68%。

2024Q1实现营业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19.53%;实现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增长12.0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7亿元,同比增长26.44%。

业绩符合预期,23Q4增速加快,主要是22Q4基数非常低,全年看,院内检测回流明显,检测试剂收入大增(检测服务收入大幅减少),24Q1在23Q1基数较低的情况下(23Q1收入同比-5.3%,扣非利润同比-8.2%),收入增速要低于23全年,而扣非净利润增速较快主要是财务费用减少以及利息收入增加所致(这两项就合计600万)。整体看,增速还是比较慢的,虽然较22年业绩有所恢复,但未来的压力较大,肿瘤诊断需求下滑,其他IVD试剂面临降价压力,股价也相对低迷,目前PE回落至32倍,但对应如此业绩增速,还是没太高的安全边际。

8、安图生物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4.44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为12.17亿元,同比+4.3%;归母扣非净利润为11.85亿元,同比+5.9%。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50元(含税),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比重为50%。

2024Q1实现营业收入10.89亿元,同比+5.1%);归母净利润为3.24亿元,同比+33.9%;归母扣非净利润为3.14亿元同比+33.2%。

业绩符合预期,23年扣除新冠产品拖累后内生增速依然稳健(+16%),海外需求较强增速很快,同时因为产品结构变化,整体毛利率上升5.23pct。24Q1在疫情干扰基本结束的情况下,收入增速仍较慢,但利润高增长主要是去年同期存货减值造成低基数叠加业务毛利率提升所致。目前PE 24倍还算合理,但也不够便宜,未来收入增速难以大幅提升,估值仍有下行空间。

9、凯莱英

2023年实现收入78.25亿元,同比下降23.70%,剔除大订单后收入增长24.37%;归母净利润22.69亿元,同比下降31.28%;扣非净利润21.04亿元,同比下降34.87%。单Q4实现收入14.42亿元,同比下降40.99%;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同比下降89.89%;扣非净利润0.69亿元,同比下降87.47%。

2024年Q1实现营业收入14.00亿元,同比下降37.76%,剔除大订单影响后同比增长15.21%;归母净利润2.82亿元,同比下降55.27%;扣非净利润2.54亿元,同比下降58.88%。

23年业绩低于预期,Q4一塌糊涂,公司也没给出理由,猜测和美帝制裁有很大关系,对凯莱英这些全球CXO企业影响很大。不过24Q1业绩不错,剔除大订单影响后公司收入增速15.2%,毛利率环比也恢复明显,欧美制裁暂时不涉及公司,因此欧美药企订单增长是公司收入增速的主要来源(剔除大订单影响后同比增长62.8%),而国内新业务(小核酸、ADC)这块下滑很厉害,太内卷了,暂时还是只能靠海外订单。根据公司指引,24年收入有望实现15%-25%的扣大订单增长,感觉有点乐观了。此外公司的利润会加速承压,24年不再有大订单支撑,毛利率会下滑,一方面是大订单没了,一方面是常规业务的单位产值及设备周转效率低于大订单,一方面是国内的价格竞争仍然存在。Q1财报显示似乎公司最坏的时候基本已经过去,不考虑欧美政策打压风险的情况下,拐点是明确的,财报公布后股价也有所反弹,当前PE 16倍比较合理。

10、迈瑞医疗

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349.32亿元,同比+15%;归母净利润115.82亿元,同比+21%;扣非归母净利润114.34亿元,同比+20%;

2024Q1公司实现收入93.73亿元,同比+12%;归母净利润31.60亿元,同比+23%;扣非归母净利润30.37亿元,同比+20%。

业绩符合预期,作为国内医疗器械绝对龙头,迈瑞已经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长,海外拓张也很顺利。Q1在反腐的背景下依然取得稳定增长(收入增速略有下滑,当然也有IVD去年高基数的影响),下半年医院招投标活动会逐季复苏,IVD的基数也会下行,同时随着海外不断扩张,预计24年收入增长或仍在15%以上。当前PE 29倍,非常合理,建议保持关注(如果是配置一揽子医药股,那么迈瑞一定是要配置的)。

11、通策医疗

2023年实现收入28.47亿元,同比+4.70%,归母净利润5亿元,同比-8.72%,扣非净利润4.81亿元,同比-8.37%。其中23Q4单季实现收入6.62亿元,同比+14.24%,归母净利润-0.11亿元,扣非净利润-0.15亿元。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35元(含税),拟以每10股派送红股4股(含税)。

2024年一季度实现收入7.08亿元,同比+5.03%,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比+2.51%,扣非净利润1.7亿元,同比+4.20%。

业绩低于预期,集采和消费降级影响下,公司利润率快速走低,同时收入增速也放缓(省外市场几乎没有扩张),在年报开头董事长吕建明写了一封至投资者的信,其中谈到:集采后我们的种植牙数量确实有明显提升,我们没有料到的是,几乎所有消费领域出现了“拼多多”效应。吕建明也表示将不再担任通策的董事长,一切都有一种悲伤的无力感,我想这就是时代变迁的力量。目前PE跌至38倍,对应这个业绩增速,恐怕还要继续下跌修复。

12、鱼跃医疗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9.72亿元,同比增长12.25%;归母净利润23.96亿元,同比增长50.21%;扣非归母净利润18.36亿元,同比增长46.79%;23Q4实现营业收入13.09亿元,同比减少34.08%;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减少55.36%;扣非归母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减少43.19%。

2024Q1实现营业收入22.31亿元,同比减少17.44%;归母净利润6.59亿元,同比减少7.58%;扣非归母净利润5.5亿元,同比减少21.69%。

业绩符合预期,23年上半年受益于管控放开,疫情相关产品销售大增,下半年由于基数原因大幅下滑,全年仍有不错增长,而24Q1业绩下滑,主要为23Q1高基数效应,滚动来看,2022Q1-2024Q1收入CAGR是11%,保持平稳增长。预计24上半年整体业绩下滑可能会更多,但问题不大,市场已经完成计价,目前PE只有15倍,考虑下半年基数效应,24全年可能只是小幅下滑或者不下滑,前瞻看PE不贵,受益于老龄化,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旗下各类家用医疗产品长期需求前景稳定,且海外市场拓展也比较顺利,值得关注。

13、益丰药房

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225.9亿元,同比+13.6%;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比+11.9%;扣非归母净利润13.6亿元,同比+10.9%。Q4实现收入67.0亿元,同比+2.5%;归母净利润4.13亿元,同比-5.8%;扣非归母净利润3.95亿元,同比-8.7%。

2024Q1实现收入59.7亿元,同比+13.4%;归母净利润4.07亿元,同比+20.9%;扣非归母净利润3.99亿元,同比+24.3%。

业绩略超预期,23年Q4由于基数关系增速有所下滑,医保统筹下利润率也有所下滑,24Q1超预期,在去年基数非常高的情况下,收入增速保持,利润增速反而加快,主要是Q1新增670门店,加盟和并购贡献很大,并且在新开并购那么多店的情况下,毛利率下滑不多,且费用率改善明显,股价也持续强势,不过虽然业绩不错,但目前PE 30倍还是略微贵了点,只能说市场给了龙头药房股和老龄化预期一定的溢价。

14、老百姓

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224.4亿元,同比+11.2%;归母净利润9.29亿元,同比+18.4%;扣非归母净利润8.44亿元,同比+14.7%。Q4实现收入63.96亿元,同比-0.05%;归母净利润2.12亿元,同比+21.17%;扣非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同比+17.89%。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6.6元(含税),同时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式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3股,合计拟转增股本1.75亿股。

2024年Q1实现收入55.4亿元,同比+1.81%;归母净利润3.21亿元,同比+10.27%;扣非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同比+10.35%。

业绩符合预期,由于高基数效应,Q4和Q1在新增门店较快的情况下收入也几乎停滞增长,不过毛利率大幅改善,公司采购和成本管控良好,高毛利率的自有品牌销售占比提升,利润增速远快于收入增长,整体看比龙头益丰稍微弱一些,股价和估值也低一些,20倍PE比较合理。

15、大参林

2023年实现收入245.3亿元,同比+15.5%;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12.6%;扣非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13.6%。Q4实现收入68.1亿元,同比+5.87%;归母净利润-0.0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16亿元。

2024年Q1实现收入67.5亿元,同比+13.5%;归母净利润3.98亿元,同比-19.8%;扣非归母净利润3.96亿元,同比-20.4%。

业绩低于预期,Q1在基数较高的情况下收入增速还可以,主要是新增了841家门店,非常多,但也是由于新增门店较多,以及医保统筹因素,导致毛利率大幅下滑,扣非净利润直接-20%下滑,显然在成本管控方面远弱于其他几个龙头药房,目前股价也是一路走低,远不如同业公司,PE23倍也是性价比很低。

16、金域医学(暂放)

17、联影医疗

2023年营业收入114.11亿元,同比增长23.52%;归母净利润19.74亿元,同比增长19.2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6.65亿元,同比增长25.38%。

2024Q1实现营业收入23.50亿元,同比增长6.22%,实现归母净利润3.63亿元,同比增长10.20%,扣非归母净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8.52%。

23年业绩符合预期,全年依然保持稳定增长,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是出口产品,但24Q1略低于预期,收入增速快速下滑,当然也有去年Q1基数较高有关(疫情相关产品),Q2预计会有所改善。整体看依然出色,可以说略逊于迈瑞,但估值高达55倍PE,是迈瑞的一倍,规模和业绩增速差迈瑞不少,这个估值实在无法理解,暂时没有配置价值,保持关注。

18、国药控股

2023營業收入5965.7億元,同比增加8%,净利润90.54億元,同比增长6.2%。单Q4收入同比+3.4%,净利同比+11%。

Q4业绩超预期,主要来自毛利率较预期高、以及非经营性收入与较低财务开支的带动。单季度收入增速与Q3持平,但毛利率明显改善,净利润增速加快明显,可见行业反贪腐监管并未造成重大不利影响。股价基本横盘,但由于利润增加以及汇率变动,当前PE下滑至6.3,而净资产进一步增加后PB下滑至0.77,估值难有进一步下跌空间,不过分红仍没有变化(还是30%分红比例),未来随着毛利率的回升,盈利增速有望加快,股价修复是可以预期的。

2024Q1业绩快报,归母净利录得14.2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0.7%;营收录得1472.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

业绩低于预期,也能理解,去年Q1由于刚放开,很多医药公司的基数都高。

19、绿叶制药

2023年集团营业收入约6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EBITDA约2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6%;应占净利润5.33亿,同比下滑12%。下半年收入32.36亿,同比+3.3%,环比+11.4%,净利润3.83亿,同比+24.4%,环比+155%。

业绩符合预期,下半年在反腐压力下,公司收入和利润均环比有明显提升,随着重磅新品上市,中枢神经系统作为绿叶最核心发展业务下半年增速显著加快,血脂康也稳步增长,肿瘤药物面对激烈竞争和高基数效应下略承压,利润方面,由于这两年重磅药品陆续上市,因此费用率提升明显,使得扣非利润增速有所下滑,核心创新药子公司博安上市后成功摘B实现扭亏。此前市场担心的老产品因集采失速、新产品青黄不接的情况并未出现,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改善明显,当前PE 17倍多,PB仅0.78倍,虽然港股医药股普遍低估,但绿叶这个PB也是最低一档了,即便绿叶基本面出现明显改善(业绩环比提升明显,在研密集上市或即将上市),但外资仍疯狂卖出和做空(卖空比例高达10%,而大股东和南下持股73%,高瓴持股14.7%,意味着实际流通盘非常小了)。密切关注23年上市新品的销量情况以及未来2年在研产品线上市的节奏(24年有5个重要产品处于内地NDA,1个处于美国NDA,10个产品处于3期临床或BLA/NDA筹备阶段),当前的估值和基本面情况,或许是比较好的值得搏一搏的机会。

20、先健科技

2023年营收币12.7亿元,同比增加约15.5%,净利润1.07亿,扣非归母净利润约为4.23亿元,同比减少2.3%。下半年收入6.3亿,扣非净利润1.68亿,收入基本环比持平,利润略低一些。

业绩符合预期,下半年在集采和反腐压力下依然保持稳定增长,海外市场增速高达36%(特别是欧洲市场),连续多季度快于国内增速,公司出海的决心很坚定(也没办法,国内医保压力下集采和内卷),外周血管支架增速有些低,不过几个重要新品即将上市,铁基临床数据也不错,进展顺利。扣非利润小幅下滑主要是研发费用大增、元心的行政开支增长、汇兑损失以及毛利率有小幅下滑(集采影响),现金储备和现金流依然优秀,24年业绩增长可能加快(看上市产品的销售情况),扣非净利润增速也会提升,但大概率还会落后营收增速,但长期看,随着海外市场的拓张和在研产品的陆续上市,未来会追上。由于股价比较低迷,扣非PE跌至18倍,在港股一众创新药/器械公司中,先健的估值和0负债的情况算是一股清流了,只能说港股和行业压制了先健的走势,长期继续看多,依然相信先健有成为伟大器械公司的潜力。

21、三生制药

2023年营业收入约人民币78.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8%;毛利约人民币66.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1%;经调整的经营性归母净利润约人民币19.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7%;经调整EBITDA约人民币27.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2%。末期股息每股0.25港币,派息比例35%。

业绩符合预期。核心产品特比澳和蔓迪依然保持稳定增长,未来特比澳增速大概率会下滑(适应症拓展完毕,市占率也非常高),但蔓迪还有很大增长空间,益赛普降价进入医保后市场份额稳定出现拐点(看国健的业绩就知),促红素这块未来压力还是很大,赛普汀略超预期。在研方面,公司即将进入收获期,NDA进度: SSS06(长效促红素)、Remitch 治疗肝病瘙痒、608(IL-17α)治疗银屑病今年预计上市;613(IL-1β)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01A(VEGF 单抗)治疗BRVO、克拉考特酮乳膏治疗痤疮预计明年上市;PD1联用仑伐替尼一线治疗肝癌、611(IL-4α)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等26年上市。公司指引24 年收入能保持双位数增长。

由于此前被剔除MSCI指数成分股,股价过于低迷,在符合预期的财报以及超预期的分红和回购下(手上那么多现金,有底气这样做),股价应该即将出现拐点,目前调整后PE仅6倍,PB0.9倍,分红比例35%+(对应3月21日股息率4.5%+),考虑未来几年虽然老品种有压力,但新品陆续推出,且蔓迪还有很大空间,因此这个估值严重低估,珍惜如此估值下的三生(感谢外资不计成本的出逃砸出了这个极低的估值)。

22、环球医疗

2023年实现收入136.5亿元,同比增长13.1%,应占净利润20.21亿元,同比增长7%。下半年收入70.16亿,同比+10.35%,净利润9.28亿,同比+16.15%。全年ROE 13.63%。23年每股派息0.35港元/股,股息支付率30%。

下半年业绩超预期,收入增速保持稳定,利润增速显著加快,虽然租赁业务因为美元高利率导致净息差收窄导致毛利率下滑明显,但公司医院业务净利率进一步提升以及整体费用率改善,导致利润增速明显加快。全年看医院的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9增速超过20%),同时进一步轻资产化(期内进行了大量ABS操作),此外血透和肿瘤专科医院也开始高速扩张,可预见未来金融租赁业务占比会持续降低。而此前市场担心下半年医院反腐影响业绩,但结果是几乎没有影响,这半年股价也显著强于恒指,毕竟除了基本面超预期外,PE更只有3.6倍,PB就0.47倍,本期分红依然保持30%比例,股息率为8.22%。就算只看金融业务都不止这个估值了,更何况环球已经转型成综合医院医疗服务集团,不断剥离金融租赁资产。当前这个估值和基本面情况,即便是港股这种变态市场也没办法进一步下杀了,所以股价只有一条路可走……

24Q1业绩快报,收入较去年同期微降1.6%,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加约5%,其中医疗健康业务分部收入同比增加约4.9%,净利润同比增加约36.9%。医疗健康业务分部的显著增长,得益于综合医疗业务经营质量的稳健提升及产业端设备全周期业务的新并表业绩显著增长,其中设备全周期管理业务收入9900万元,同比增加约314.8%,期内溢利人民币1320万元,同比增加约614.8%。

符合预期,去年Q1由于疫情放开,医院这块业务基数较高(整体收入同比增速21.8%,医院业务增长56%)。而23Q1利润同比下滑10.4%,主要是美元利率较高带来的借贷成本提升,24Q1在收入下滑的情况下反而利润增长,就是因为美元债切换为人民币债。

23、中国同辐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人民币66.35亿元,同比增长7.82%;归母净利润人民币3.71亿元,同比下降5.43%。下半年收入38.95亿,同比增长10.46%,净利润2.44亿,同比-13.2%。每股派息0.3131元人民币(22年为0.44)。

业绩低于预期,虽然下半年收入增速略微加快,但主要是低毛利率的贸易和设备业务增长所致,唯一的亮点是核药这块依然保持稳定增长,但整体毛利率大幅下滑,导致增收的情况下利润反而大幅下滑,毛利率一方面是低毛利率产品占比增加,一方面也体现了药品端控费的压力。公司分红大幅下滑,作为国企格格不入。股价因此阴跌不止,目前PB跌到了0.64倍,在医药股里属于最低的一档了,除了业绩和分红外,我个人估计还和回归A股遇阻有关(原子高科股东诉求是独立上市,而非打包和母公司一起回归A股,从利润占比看,原子高科没办法分拆)。

24、信达生物

2023年全年业绩,总收入为62.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2%。其中,产品收入达57.28亿元,同比增长38.4%。经调整净亏损为3.2亿元,好于预期,主要由于行政和销售费用低于预期,此外研发投入减少了6亿。

业绩符合预期,下半年产品收入环比虽然仍有33%增长,但增速出现放缓,Q4单季度环比Q3基本持平,预示着24年收入将会进一步放缓,而公司减亏主要是研发投入大幅减少以及费用压缩所致,难以持续。公司再长期指引中表示计划25年实现non-IFRS EBITDA的盈亏平衡(非净利润转正),但24年没有提供具体的收入指引。明后年主要产品催化剂包括:两款肿瘤药物IBI344(ROS1)和IBI351(KRAS)上市;三款综合业务线药物递交NDA:IBI311(IGF-1R)、IBI112 (IL23p19)、玛仕度肽(糖尿病适应症);几项重要临床数据的披露。如IBI343(CLDN18.2 ADC)三线胃癌PoC数据读出和胰腺癌初步PoC数据,IBI363(PD癌、结直肠癌),匹康奇拜单抗(IL-23p19)三期银屑病数据和二期溃疡性结肠炎数据读出等,此外市场关注的减肥药玛仕度肽三期数据也即将披露,当然还有多款ADC临床前数据。

股价较底部有一定反弹,相比几个龙头创新药公司来说走的还是弱一点,市场主要担心老PD1产品内卷太厉害,环比已经不增长,24年收入压力很大(公司都暂停了指引可见一斑),短期最核心的关注点还是信达此前数据非常优秀的GLP-1R减肥药,如果能快速上市,或许能抢占国内很大一块市场。当前市值620亿,PS 11倍(按销售产品算),估值还算合理,没有特别的低估。

25、爱康医疗

2023年实现收入人民币10.94亿元,同比增长4%,实现净利润1.82亿元,同比下降11.1%。下半年收入4.45亿,净利润0.49亿,远低于上半年和22年同期。

公司解释:受反腐行动影响,医院的手术量有所下降。医院手术量下降导致公司产品的销售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净利润下降主要归因于研发和市场开拓相关的投入增加。

23年业绩非常一般,骨科耗材是集采和反腐的重灾区,相关行业公司的业绩都不尽如人意,相比较其他几个骨科(比如龙头威高),爱康至少还能保持收入正增长,利润下滑也算是比较少的。亮点在于海外市场增速较快,以及3D打印产品仍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反腐过去后24年业绩大概率会有改善,股价在经历大幅下跌后,基本反映了糟糕的预期,所以在这份不怎么样的财报公布后股价反而没继续大跌了,甚至还有反弹,目前PE 26倍,考虑24年会有小的拐点,这个估值也算是合理。

26、锦欣生殖

2023年实现收入27.89亿元,同比+18%;净利润3.47亿元,同比+194.2%;经调整净利润4.72亿元,同比+72.0%,每股派发现金股利每股5.95港仙。

业绩符合预期,下半年收入环比略有提升,利润表现也还不错,不过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疫情放开后的滞后需求,国内生育意愿越来越低,辅助生殖行业的市场空间也越来越小,海外市场23年增速只有12%不到,略低于预期,海外的生育需求也在下滑,24年公司收入增速压力其实挺大的。目前PB仅0.6倍,可能是唯一比较好的消息了吧,但这种估值在港股也不能说绝对便宜。

27、康方生物

2023年实现营收45.26亿元,同比增长440%;其中,产品销售收入16.31亿元,开坦尼(卡度尼利)销售额13.58亿元,同比增加149%;技术授权和技术合作收入29.2亿元,主要为与SUMMIT合作和许可协议的部分首付款。实现年度盈利19.42亿元,2022年同期为亏损14.22亿元。

业绩符合预期,剔除首付款因素,下半年产品销售收入环比增长24%,这是在下半年医院反腐以及卡度尼利单抗适应症还未拓展的情况下,利润端也出现明显改善,随产品销售增长、经营效率提高(剔除技术授权及合作收入影响,公司2023年净亏损由-14.3亿收窄至-7.9亿),目前账上现金足够未来几年的研发投入。公司毫无疑问是国内双抗龙头,即便在港股特别是创新药行业整体极端低迷的情况下,依然走出独立行情,股价早就脱离底部,从目前的PS情况看,估值合理。

3月21日公司以每股配售股份47.65港元的价格,向不少于六名承配人配售合共2480万股配售股份。配股价较2024年3月20日联交所呈报的收市价每股股份50.70港元折让约6.02%。配售股份相当于紧随配售后公司经扩大已发行股本约2.86%,配售所得款项净额估计为11.7亿港元。用于:65%将用于以下各项研发:多项进入IND阶段的临床前项目;开发技术平台(即ADC平台);及加快推进卡度尼利(AK104、PD-1/CTLA-4)、莱法利(AK117、CD47)等的全球临床试验;25%将用于卡度尼利及依沃西的商业化;及10%将用于其他一般企业用途(如适用)。

28、荣昌生物

2023年报实现收入10.83亿元,同比+40.3%,归母净利润-15.11亿元,亏损额同比增加5.12亿元,现金及等价物7.27亿元。2023Q4单季实现收入3.13亿元,同比+54.8%,归母净利润-4.81亿元。

Q4单季度环比Q3下滑10%,低于预期,和竞争激烈以及反腐有关。面对激烈的竞争,侧面反映出公司产品线青黄不接,需要下一个重磅产品赶紧出来才行,不过公司对2024年比较乐观,预计全年产品销售增长50%以上(即15.7亿元以上)。此外公司成本管控有比较大的问题,账上现金只剩下7.27亿,只能烧半年了,随后周末就公布A股再融资25.5亿。最近明显弱于其他头部创新药也是有道理的。

2024一季度收入环比+5.4%至3.3亿,研发投入增长32.6%,亏损3.49亿,同比扩大7.8%,非常一般,产品收入环比基本没增长,亏损还是继续扩大,不过Q1环比Q4增速低一点也可以理解,要看Q2非常关键。

29、时代天使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4.76亿元,同比+15.98%,实现经调整净利润1.79亿元,同比-16.0%,其中国内业务经调整净利润达到2.56亿元,同比+29.9%。

业绩还算不错,在上半年低迷的情况下,下半年收入环比增加近40%,一方面是国内收入大幅恢复,一方面是海外拓展比较顺利,虽然扣非净利润仍出现下滑,但主要是海外初期推广产生的高额费用,单看国内这块,利润增长30%,非常不错,因此在经历大幅下跌泡沫基本挤干净之后,在这份超预期的财报下,股价终于出现反弹,目前PE70多倍,如果仅看国内则是50倍不到,还是偏贵了一点,且考虑到国内消费降级和矫正同行竞争激烈的局面仍未改变,配置价值一般。

30、中国生物制药

2023年收入262亿元,同比+0.7%,经调整归母净利润25.9亿元,同比+1.5%。下半年收入109亿,环比-28.7%,经调整净利润环比-25%。

业绩略低于预期,虽然历年下半年收入都要低一些,但23年环比下滑的幅度还是有点大了。几个核心创新药表现稳健,占比继续提升至38%,传统仿制药继续承压,由于业绩较弱,股价也持续低迷,目前PE 22倍,虽然比A股同类型公司要低很多,但在港股同行业中也算比较高的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怎么样中生也是国内综合大药企龙头,拥有大量的优质产品线,手握重金(随时可以并购优质公司或产品线)。继续保持关注。

31、海吉亚医疗(观察)

2023 年实现收入40.77 亿元,同比+28%,剔除核酸检测一次性影响后收入同比+34%;净利润6.85 亿元,同比+42%,剔除核酸检测一次性影响后净利润同比+64%;经调整净利润7.13 亿元,同比+18%,剔除核酸检测一次性影响后经调整净利润同比+31%,23下半年公司实现收入23.17 亿元,同比+39%),净利润3.50 亿元,同比+38%),经调整净利润3.67 亿元,同比+20%。

业绩略超预期,下半年增速显著加快,自建和并购持续推进(同比增加3家以肿瘤科为核心的医院)。股价经历大幅调整后目前PE回落至25倍以下,财报公布后股价大涨10%以上。

32、山河药辅

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39亿元,同比增长19.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23.58%;扣非的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14.94%。其中Q4单季度收入同比+10.9%,扣非净利润同比-22.9%。

2024Q1收入2.38亿元,同比下降4.05%;归母净利润4981.51万元,同比增长0.86%;扣非净利润4224.06万元,同比下降7.56%。

业绩符合预期,23年业绩稳定增长(Q4扣非净利润下滑主要是税收因素),24Q1在去年新冠放开的非常高基数下出现下滑,而从环比看Q1环比23Q4还是有20%的提升,因此业绩不算很差,今年全年预计保持稳定,他的业务性质决定不会出现大幅业绩波动。目前PE 19倍,考虑业绩增速,并不算低估(并非估值低点),但也不贵(也不是不能配置),建议保持关注。

33、惠泰医疗(观察)

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50 亿元,同比增长35.71%;归母净利润5.34 亿元,同比增长49.13%;扣非归母净利润4.68亿元,同比增长45.54%。其中Q4 实现营收4.37 亿元,同比增长32.80%;归母净利润1.31 亿元,同比增长34.11%;扣非归母净利润1.08 亿元,同比增长21.78%。

业绩符合预期。随着公司电生理和血管介入新产品逐步上市、集采范围加大,规模效应持续显现,利润率持续提升。公司不断完善产品布局,进一步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投入,房颤消融、TAA 等治疗类产品即将上市,有望持续扩大国内外收入规模。

34、艾力斯(新增观察)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0.18亿元,同比+155.1%;归母净利润6.44亿元,同比+393.5%;扣非归母净利润6.06亿元,同比+663.7%。

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3亿元,同比+168.6%,环比+10.8%;归母净利润3.06亿元,同比+777.4%,环比+30.9%;扣非归母净利润3.01亿元,同比+1424.0%,环比+33.1%。

核心产品甲磺酸伏美替尼片一线及二线治疗适应症于报告期内均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产品销量大幅增长驱动,业绩继续爆发,PE下滑至30倍,目前伏美替尼处在销售峰值,需要注意未来后续产品线的跟进。

【消费】

1、海天味业

2023年实现收入245.59亿元,同比-4.1%,归母净利56.27亿元,同比-9.21%,扣非归母净利53.95亿元,同比-9.57%。2023Q4,实现收入59.09亿元,同比-9.3%,归母净利12.98亿元,同比-15.20%,扣非归母净利12.43亿元,同比-15.39%。2023年拟派发现金红利36.6亿元,分红比例65%,相比2022年提升13个百分点。

2024Q1,公司实现总收入76.94亿元,同比+10.21%,归母净利19.19亿元,同比+11.85%,扣非归母净利18.60亿元,同比+13.34%。

业绩符合预期,23年是公司调整年,消化渠道库存,优化经销商结构,业绩出现下滑,24Q1在低基数的情况下业绩回升,不算意外(需要注意Q1现金回款57.7亿元,同比-19%)。24年公司设定收入、利润分别增长12%、10.8%,考虑基数效应,完成的问题不大,虽然海天这两年业绩增速下滑很厉害,但作为调味品龙头,他的底蕴还是在的,市场份额还是稳定的,因此不会出现持续性的下滑,未来大概率也能保持一个较低的稳定增长,唯一的问题还是估值,即便在股价跌了那么多的情况下,即便业绩增速那么低的情况下,依然有接近40倍PE,股息率更是忽略不提,什么时候20倍PE以下在考虑配置吧。

2、晨光文具

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233.5亿元,同比+16.8%;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19.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0亿元,同比+21.0%。Q4单季度公司实现收入74.9亿元,同比+19.5%;归母净利润4.3亿元,同比+24.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0亿元,同比+28.1%。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7.39亿元。

2024Q1公司实现收入54.9亿元,同比+12.4%;归母净利3.8亿元,同比+13.9%;扣非后归母净利3.3亿元,同比+11.1%。

23年业绩略超预期,Q4增速比前三季度略快(科力普和九木贡献较大),传统业务盈利提升改善,新业务延续高增且贡献正向盈利。24Q1业绩符合预期,收入增速不出意外进一步下行,虽然传统业务同比改善,但科力普增速下滑,线下九木的增速在疫情放开后高增速也过去了。基本面比较坚挺的情况下股价终于稳住,没有再创新低,目前PE 24倍相对合理,但也不低估,虽然增加了派息比例,但股息率也就2%,吸引力不算很大。长期看,考虑到公司品牌已经完成了国内的垄断,拥有深厚的护城河,虽然出生率意味着公司难有高增长,但维持当前市场问题不大,估值如果再跌一些,则有一定的配置价值(长期还是要看股息率)。

3、华熙生物

2023年营收60.76亿元,同比下滑4.45%;归母净利润5.93亿元,同比下滑38.97%;扣非净利润4.9亿元,同比下滑42.44%;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80元(含税)。

24Q1营收13.61亿元,同比增长4.24%,归母净利润2.43亿元,同比增长21.39%,扣非净利润2.31亿元,同比增长53.3%。

业绩低于预期,其实也不算太意外,过去几期财报我已经点出了公司最大的问题所在,年报结构上看,正如我所言,导致收入下滑的最核心因素就是下游护肤品类的下滑,而公司原有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的医美原料业务依然稳定增长。24Q1在低基数的情况下收入仅小幅增长,而扣非利润增速较快主要是依靠压缩费用(特别是宣传费用),股价经理大幅调整后,PE反而越跌越贵,目前47倍PE还是太贵,即便考虑今年利润率会有所改善,但考虑收入增速的停滞,还需要等待更好的机会。

4、涪陵榨菜(暂放)

5、欧普康视(暂放)

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17.37亿元,同比+13.9%;归母净利润6.67亿元,同比+6.9%;扣非归母净利润5.72亿元,同比+2.3%。单Q4实现收入4.18亿元,同比+32.9%;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8.4%;扣非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5.7%。

业绩平平无奇,Q4收入增速虽有提升,但主要是22Q4基数太低,不能轻言拐点,长期看,消费降级和未来潜在消费群体(出生率低)下滑,同时公司也过了高速扩张期,想要重回高增长几乎不可能了,目前PE跌至25倍,只能说不贵,但算不上便宜,暂时将不会再跟踪该公司。

6、中宠股份

2023年实现营收37.5亿,同比增15.4%,净利润2.3亿,同比增120%(处于此前业绩预告中游);23Q4实现营收10.4亿,同比增28.4%,净利润0.6亿,同比扭亏。

2024Q1实现营收8.8亿,同比增24.4%,净利润0.6亿,同比增259%。

23年业绩符合预期,24年Q1收入不及预期,但利润略超预期。公司收入增速在Q4提升至28%,主要是境内自主品牌销量提升(这一点和乖宝类似),境内宠物粮市场越来越集中到几个龙头上,低劣品牌进一步被淘汰,昂贵的进口产品替代进一步继续。利润方面大增主要是原材料价格下滑,以及海外工厂跨过盈亏平衡。注意到Q1收入增速看起来还行,但考虑23Q1收入增速是-11%,就没那么好看了,而利润方面虽然同比增收很快,但主要是去年基数太低所致,环比23Q4来看还略有下滑。所以财报公布后,股价反而大跌(当然也有财报公布前股价已经反映了业绩拐点的预期,较底部抬升不少,估值也不是非常低),估计很多投资者也没想明白,目前动态PE 27倍,对于这个收入增速来说,相对合理,但说不上低估。

7、佩蒂股份

2023年营业收入14.11亿元,同比-18.5%;归母净利润亏损1109万元,由盈转亏。23Q4营业收入4.95亿元,同比增长31.18%;归母净利润0.18亿元,转亏为盈(2022年同期-0.31亿元)。

2024Q1实现营业收入3.84亿元,同比+142.37%;归母净利润4171万元,同比扭亏。

23年业绩低于预期,但Q4改善明显,24Q1业绩超预期。23全年业绩低迷主要是上半年海外客户去库存,Q4有所恢复,而Q1在较低基数情况下大幅增长,相对的,国内自有品牌则保持稳定较快增速。此外,汇率贬值、原材料成本下滑、产能利用率提升等因素下公司毛利率在Q4和Q1大幅增长,带动利润增速远快于收入增速。财报公布后股价也大涨10%以上,基本面有拐点的迹象出现,不过也要注意,之前困境的时候估值还不够低,假设今年后面能延续Q1的利润,或者说比22年利润更高一些,则当前前瞻PE也有25倍左右,这个估值就显得很鸡肋了,即便拐点出来向上的空间也很有限。

8、乖宝宠物

2023年收入43.27亿元,同比+27.4%,归母净利4.29亿元,同比+60.7%。23Q4收入12.15亿元,同比+33.5%,归母净利1.14亿元,同比+129%,每10股派发红利1.7元。

2024Q1收入10.97亿元,同比+21.3%,,归母净利1.48亿元,同比+74.5%。

业绩超预期。Q4收入增速超预期,主要是国内需求旺盛以及海外需求在Q4恢复明显,国内收入增速39.4%,海外收入增速仅9%(上半年出口还是同比下滑的),利润增速也超预期,主要是成本下滑明显以及直营渠道占比提升。而Q1收入增速比Q4低不少,但利润继续保持高增长,整体看业绩非常不错,国内虽然遭遇消费降级,宠物经济也受到影响,但乖宝的逻辑是性价比更高的国产猫粮狗粮替代海外更贵的同类产品,因此依然取得了成功,上市后一直在杀估值,财报公布后大涨10%,目前PE 45倍不到,考虑这个业绩增速的话,稍微贵了一点,但也还算合理,继续保持关注。

9、海大集团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161.17亿元,同比增长10.89%,归属净利润27.41亿元,同比小幅下滑7.31%,全年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30%分红率),23Q4,公司实现营收292亿元,同比+13%;实现归母净利润4.90亿元,同比-43%。注意到2023加权平均ROE14.53%,同比下滑3.94个百分点。。

2024年1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1.71亿元,同比-0.80%,归属净利润8.61亿元,同比增长111%,加权平均ROE4.29%,同比上升2.03个百分点。

23年全年业绩略低于预期,收入增速相对稳定,继续超行业增长(市占率继续提升),但利润被养殖业务拖累,24年一季度业绩符合预期,收入同比微降,主要是原料价格下降导致畜禽料价格下降所致,但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主要是水产高端料占比提升带动吨利提升以及生猪期货套保带动生猪养殖板块扭亏。整体看业绩比较稳定,公司利润波动主要是养殖板块带来的,主营的饲料一直稳步发展,市占率越来越高,作为行业绝对龙头,即便公司业绩增速放缓,但估值仍难以下行,股价也一直比较稳定,目前PE 26被十分合理,对饲料行业看好的话,则应该继续对海大保持一定配置。

10、小熊电器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7.12亿元,同比+14.43%,归母净利润4.45亿元,同比+15.26%;其中2023Q4实现营业收入13.94亿元,同比-1.79%,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11.08%。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00元(含税),分红率42%。

2024Q1实现收入11.9亿元,同比-4.6%;实现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8.5%。2024Q1公司毛利率同比-1.2pct。

23年业绩虽然符合预期(此前快报已经披露过,实际利润还比快报高一点),但Q4增速很难看,细分看各个品类下半年增速均有明显下滑,主要是可选消费品整体低迷,以及竞争愈发激烈(更多的人选择便宜的白牌),24Q1业绩不及预期,收入同比出现下降,其实也不算太意外,毕竟Q4已有苗头,倒也不是公司自身的问题,大行业下滑更多(根据久谦数据,2024Q1线上厨房小家电销售额同比-13%)。需求下行的情况,行业内公司内卷加剧,纷纷发动价格战,导致公司利润率也走低(小熊在淘系平台的销售均价同比-3%)。目前PE 19倍比较合理,但也说不上低估,分红率有所增长但股息率也就1.5%,还是太低了

11、梦百合(暂放)

12、晨光生物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72亿元,同比+9.14%;归母净利润4.80亿元,同比+10.53%;扣非归母净利润3.67亿元,同比-1.25%。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02亿元,同比+13.50%;归母净利润0.81亿元,同比-16.35%;扣非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42.66%。2024Q1业绩预告显示24Q1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为0.33-0.42亿元,同比下滑75.56%至68.90%。

业绩大幅低于预期,23Q4和24Q1非常糟糕,公司解释是产品价格因素,主要是前几年公司大力发展贸易业务带来的经营波动性加大,如果单纯的只做上游原材料业务,肯定比现在好,盲目多元化是我个人比较讨厌的,也是因为贸易业务,虽然带来了收入大增,但利润率、ROE、现金流等各项指标均恶化,市场给的估值也越来越低,也是有道理的。财报公布后股价进一步下跌,目前PE仅10倍,PB 1.4倍,有一定的安全边际了,但前提是利润不能进一步大幅下滑(目前豆粕价格企稳,棉籽亏损幅度不会再大幅增加)。

13、福寿园

2023年收入同比增长21%至26.28亿,净利润同比增长201.1%至7.91亿。下半年收入11.1亿,同比下滑12.3%,环比下滑27%,净利润3.27亿,同比-17.6%,低于预期。

下半年业绩不及预期,其实也不算意外,新冠导致的超额死亡率在22H2和23H1集中体现,因此23H2的业绩同比和环比出现下滑也能理解,此外中产以上阶级的资产缩水也对公司卖墓地有所影响。超预期的有2点,1)公司净利率进一步提升,剔除税收影响的经营利润增速高达33.2%,远超收入增速,这一点从经营现金流净额增长41%也可看出;2)分红率达到107%,公司此前说分红要从30%提升到22年的40%,然后再进一步提升到60%,107%远超预期,当然这里有特殊分红的因素,24年分红率会回落。虽然全年业绩表现不错,但公司股价一直不温不火,主要是高基数效应下,市场担心24H1收入回落。但当前PE不到14倍是历史最低估值,且当前股息率高达7.18%,公司能保持高分红率,显然这个估值非常便宜了。24H1的看点是收入环比会不会有改善,同时利润可能会更有韧性,不会跟随收入出现明显下滑(24年已有明显趋势)。

14、维达国际(私有化退市)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9.99/2.53亿港币,同比分别+3.0%/-64.2%,Q4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89/0.65亿港币,同比分别-3.2%/+242.1%。

Q4业绩表现很一般,收入环比略有增长,同比下滑主要是去年基数比较高,Q4毛利率同比改善明显,主要是23Q4基数非常低,环比略有改善,Q4利润改善明显,但全年利润仍出现明显下滑,预期24H1由于木浆成本仍继续抬升,业绩也不会好看。不过这些也不重要了,公司即将完成私有化退市。

15、周黑鸭(暂放)

2023年收入同比增加17.1%至27.44亿元,主要由于报告期内线下门店业务逐渐恢复,销售量增加,应占年内溢利达1.16亿元,同比增长357.1%。业绩低于预期,下半年几乎没有利润,收入环比也略有下滑。此外门店总数3816间,下半年只新增110间,远低于上半年,加盟也大幅放缓了脚步,这和需求下滑有很大关系,加盟的人也不傻。

虽然公司把23年的利润全部分掉,股息率来到7%,同时计划4亿元回购(目前市值40亿),这一点很不错,也带动了股价在财报公布后大涨。但我还是决定放弃跟踪(之前有过一定持仓但早已减仓至观察仓位),主要是基于消费降级的趋势不可逆转,高价位的可选零食消费品难以出现拐点,周黑鸭的品牌是不错,但收入大概率不会再现高增长,即便放开加盟,但能稳住不下滑就不错了,24年我估计收入会下滑(23年疫情放开红利吃完了),不过24年利润大概率能升,当前PE 32倍,PB 0.95安全边际一般(24年前瞻PE会降一些,同时如果24年继续100%分红,那么股息率还会升,所以这个估值大跌可能也难以大跌)。

16、爱博医疗(观察)

2023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51亿元,同比+64.14%,实现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30.6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89亿元,同比+38.96%。

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0亿元,同比+63.55%,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31.26%

业绩略超预期,传统业务来说,相比较下有的欧普,抗打击能力更强一些,而公司的隐形眼镜业务成为第二增长曲线,2023年营收1.37亿元(+1505%)。公司在隐形眼镜领域已布局多年,沉淀了丰富的产品和产线经验,通过并购天眼医药、福建优你康、美悦瞳快速提升产能、拓展隐形眼镜市场。目前PE 48倍,贵了点,但考虑其60%+的收入增速,其实也还合理。

17、公牛集团(观察)

2023年营业收入156.95亿元,同比增长11.46%,实现归母净利润38.70亿元,同比增长21.37%,扣非归母净利润37.03亿元,同比增长27.5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8.27亿元,同比增长57.86%;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1元(含税),股利支付率达71.41%。

2024年一季度司实现营业收入38.03亿元,同比增长14.06%,归母净利润9.29亿元,同比增长26.27%,扣非归母净利润8.18亿元,同比增长26.73%。

业绩符合预期,继续稳定增长,并没有受到下游地产影响太大,公司是民用电工行业龙头企业,“公牛”品牌深入人心,未来即便需求增速下滑,大概率并不会出现大幅的负增长情况。目前PE26倍非常合理。

全部讨论

05-07 10:49

为什么做了这么多年投资,还认真做笔记,却停留在看收入、利润增长的瓶颈?呵呵,那怎么学得会投资,呵呵

05-07 11:07

暂放是什么意思啊

05-13 10:33

了解了下先健科技,业务不是太清楚。但是从管理层履历和网上风评看,这个公司应该成不了你所谓的伟大公司。

05-07 10:59

把博瑞医药暂放可惜了,不能因为股价涨一波就放弃了啊,基本面在持续向好。

05-08 08:06

谢谢分享

05-07 11:39

z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