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级大碰撞!如何稳健拿下9%年化收益?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随着新基建的铺设,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开始注重到了政信这块的投资蓝海。尤其是在P2P衰落之后,安全有收益的固收产品市场上屈指可数,政信投资的先天优势吸引了大家的瞩目。

但是对于政信来说,人们了解的还是太少,之前我们接触的都是一站式理财,简单粗暴、一目了然,而政信则会传统、繁琐很多。

当我们的互联网投资思维和传统政信投资思维发生碰撞之后,如何才能正确判别政信产品的优劣?

这一期,我们来从投资思维的角度聊聊政信。

01

互联网投资思维,注重表面功夫

我们之前选择一家P2P进行投资,主要是会看这家平台的背景背书以及品牌宣传,尤其会看企业的注册实缴等表面宣传。绝大多数P2P投资人更是会参考各项毫无意义的排名及奖项、广告宣传、明星代言等。

而政信投资,地区名片就是最好的品牌。

政信债属于地方债的一种,是政府通过控股的政府平台公司进行募集的债务,相对来说比较私密,不具备公开性,所以在产品宣传方面基本上是0。而且很多政府平台因为注册时间比较早,注册资金并不高,大多数地方是不注重这些细节的。

再加上地方政府平台是国企单位,调性本来就比较传统,在行事风格和产品运营上会比较木讷。我们在筛选政信产品的时候,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去接触和了解产品本身的优势。

在筛选时,我们一般通过地区的名片来过滤掉90%的产品,而地区名片是由地区经济和金融信用组成。

比如我们常买的江苏、山东、成渝地区,历史上没有出现过违约,在经济实力和政策扶持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优势。而历史上出现过违约的贫瘠地区,如贵州、陕西、内蒙古等,其地区名片那是罄竹难书、一言难尽,所以尽管这些违约过的地区收益再高,我们基本上也是绕开的。

02

互联网投资思维,注重方便、快捷

以往投P2P时,我们习惯了一站式投资,从注册到投资结束仅需3分钟,而且可以通过手机下载APP或者在网页上直接投资,投资过后也可以查询到持有,体验非常好。甚至有一段时间,平台的流畅体验一度成为投资者评判安全性的主要依据。

而政信投资,虽然繁琐但却合法合规

政信产品在市场上通常分为低门槛的金交所政信定融和高门槛的政信信托,不管是金交所模式还是信托模式,都是传统的金融资产交易渠道,也都归类为债权融资,产品必须通过挂牌备案,合法合规后才能面向广大投资人。

从认购流程来看,购买政信产品必须通过合格投资人测评,再进行线下合同签署、手机银行转账、实名制认证等步骤。如果是信托产品,可能还需要进行一次视频双录,虽然流程繁琐,但更具权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合同法来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因为这个认购过程完全是线下进行的,如果按互联网思维来看,体验感是非常差的,而且因为地方政府的金融专业性有出入,部分出具合同的专业性难考究,这也是政信产品不可逃避的缺点之一。

但总的来说,比起未备案的P2P模式,政信产品则相对规范化很多,尤其是政信信托产品。

03

任何投资产品都要用“底层思维”来判断。

做投资这么多年,不管是基金、债券,还是P2P这种固收型产品,我们最后会发现,决定产品最终走向的还是底层资产质量

P2P的底层资产是劣质的民间借贷,本身违约率坏账率就很高,从底层上就决定了产品本身是很高风险的;而政信债的底层是地方政府融资,并且资金去向是民生基建工程,有政府财政拨款作为还款保障,从产品层次来讲,就已经胜过大多数固收产品了。

所以在筛选时,我们更应该看重底层资产的潜力和交易对手(融资方)的实力。主要包括项目资金去向、融资方股东背景、融资方地区经济和信用、项目担保方与增信措施等。

在经历过P2P之后,我们更应该反省自己,才能稳拿收益。

不能浅尝辄止,要深入研究不能贪图高息,要稳健投资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要分散风险多关注政策行情,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