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投资3.2——谈谈估值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估值说白了就是比较。

第一步是各类资产收益率间的比较。将所有资产视为一个整体,同保本理财、国债、货币基金等类现金资产进行比较,谁高就投谁。因为股票的长期收益率在各类资产中最高,因此,在目前的各类资产中,我会优先考虑股票进行投资,如果有一天股票收益不如其他资产收益了,那我就换成其他类现金资产,或者持币不动。

第二步是各类公司收益率之间的比较。说白了就是算价格,算公司的价格,算公司未来的价格,算投资人能够占便宜的价格。这个公司公允价值100元,什么时候买能赚便宜呢,50元合适不?我觉得挺合适了,50买,100卖,已经赚了1倍了,能不合适吗?“All cash is equal”。上哪里能找到这样的无风险理财产品呢?因为符合唐师三大前提的公司,都是凭真本事吃饭的优秀公司,赚的是真金白银,现金持续源源不断,甚至自给自足且不需要大量持续再投入,这样的公司从价值50元回到100元是很正常的事,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公司,我愿意付出我的时间成本,陪他成长下去。但你要说,我觉着这个公司能值200、500、1000元,有没有这个可能呢?完全有,但是我不会去投,这属于我能力圈之外的事情,属于那些有真本事的能赚大钱的人财富,让他们赚去好了。用巴神的话讲:“我们专挑那种低于一英尺的栏杆,而尽量避免跨过那种高于七英尺的拉杆”。投资不是搞花活,不能乱搞形式主义、不能总开务虚会,一切的前提都要围绕真知和确定性去开展。买个菜都要多逛几个菜摊儿,相互比较,从最新鲜的菜里,选择最便宜的,投资股票何尝不是如此呢?

想不明白就继续想、学不明白就一点点来,持续下去,终有一天,那把开启灵感大门的种子,会和其他的神经突触联合成一条崭新的网络,让你拥有崭新的技能。

第三步就是估值的方法。具体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种,我学的是唐朝老师以巴神自由现金流估值方法为基础进行简化后的唐氏估值方法。我理解起来更偷懒些:三年后合理估值的一半买入,取合理估值*150%或当年50倍动态市盈率中二者较低着为卖点。若水三千,只饮一瓢。这个方法只适用于符合三大前提的企业,也就是说我的这张网里只能装下特定的鱼,嫌弃网眼小,捕捞量还小的同学,我也完全同意你的看法,确实是我能力不足。

将方法进行细化就是三句话:

1、三年后的合理估值=第三年预计自由现金流*无风险收益率的倒数,高杠杆企业打七折。其中无风险收益率的倒数就是合理市盈率,比如当前无风险收益率在3%-4%之间,那么合理市盈率就可以取值25-30倍。

2、三年后合理估值的一半就是当前的理想买点。三年后合理估值*150%或者当年50倍动态市盈率,二者中的较低值为一年内卖点(我个人比较笨,一般以翻倍为卖点)。

3、买点买入,卖点卖出,中间呆坐不动。

举个例子:符合三大前提的企业,即财报净利润为真、可持续、赚取当前利润不需要再大量投入。假设估算该企业第三年的净利润为100亿,此时的无风险收益率为4%,那么100*(1÷4%)=100*25=2500亿,这个2500亿就是该企业三年后的合理估值。2500亿的一半1250亿就是目前的理想买点,而且应该是越跌越买,因为占的便宜会越来越大。2500*150%=3750亿(这其中没有计算成长性),当年净利润*50=当年总市值,这个市值就是当年卖点。前者属于优秀企业的合理成长,后者就看市场先生的疯狂程度,如果强行送钱,那我必定想他表示感谢,并顶礼膜拜。

这个50%的设定,来自格雷厄姆老先生的“我设定的买点就是当前AAA级债券利率水平的两倍”,以及巴菲特的“如果国债收益率为2%,那么收益率低于4%的企业我们是不会投的”,总结起来,就是至少要占一倍的便宜,也叫做预留足够的安全边际,而这个安全边际的取值范围,也是根据投资大师们的历史经验进行的折中所得。

50倍市盈率的取值来源于高估的历史经验,一般情况下,股市以3到5年为一个周期,会经历所谓的牛熊转换,在这过程中,估值超过50倍后又回落的情况是大概率事件,值得用股权去交换类现金资产。

150%的设定可以容纳另种额外情况:一种是无风险收益率较高的情况,另一种是预计增长率非常低的情况。这里可以相看《价值投资实战手册二》P157,唐师的解读更加周密。

至于当年的净利润以及三年后的净利润,这里需要个人进行预估,估得准确与否,就取决于个人对这家企业的了解程度了,而这也是走价投路线的朋友们一生所应学习和研究的地方。由此可见,估值也充满了个人的主观判断,因此同一家企业,每个人的估值可能不尽相同,所以说估值即是技术也是艺术,值得一生玩味。

到这里,我已经把投资股票的基本逻辑按照自己的理解大致梳理的一遍,虽然还非常的粗浅,但也是一个门外汉日拱一卒、真枪实战的成果,对自己算是一个小小的交代,也希望能成为点亮他人星火,将价值投资、终身成长、长期主义、慢慢变富等理念传递下去,利己、利他。

以后的日子,我将努力维持输出的频率,争取创建投资周记、企业分析、阅读感想等专项内容,点滴进化、不断学习下去,终身与阅读为伴、让思考成为本能,用认知来重新解构我曾经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