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股份2023年财报简析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40喜欢:65

①23年经营回顾

业绩概览:

直接说我在年报中发现的几个比较奇怪的现象:

1)上下半年,冰火两重天

简单概括下就是:

上半年,中高端增长良好,量价齐升驱动收入增长。

下半年,中高档酒小幅下滑,普通酒高增长;销量大幅下滑,均价大幅提升,白酒收入勉强持平。

上下半年如此大的销量反差,让我很好奇,于是我收集了其他酒企的可比数据,看看同行们都是什么状态:

由于可比标的中,只有古井贡五粮液和老窖的半年报披露了销量数据,所以其他家只能对比全年数据。

对比后发现,洋河下半年以及全年的销量表现和其他公司大相径庭,说不是同一个行业的可能都有人信。这不是行业整体的现象,而更像是洋河自己的问题,这就很奇怪了。

2)销售费用高增长,为何?

先看当期销售费用结构及增速:

广告促销费职工薪酬是核心费用,其中广告促销费43.34%增长是个显眼包,很难不注意到它。我们把广告促销费近5年的数据罗列如下:

然后将广告促销费进一步拆分:广告促销费 ≈ 广告费 + 促销费,数据如下:

由于公司从20年才披露拆分数据,但21年没有披露,故只有20、22、23这三年的数据,但不影响我们看到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的结果。

从20年至今,公司在广告宣传费的投入方面,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再细分的话,广告宣传费的结构其实也有巨大变化,见下图:

2022年广告宣传费结构:

2023年广告宣传费结构:

23年公司突然转变风格,将更多费用用在了地方性广告的投入。这种结构变化,预示着公司广告宣传策略的巨大转变。

真正驱动这几年销售费用高增长的,是促销费的大幅提升

这又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
从上下半年的数据来看,23H2促销费12.88亿,销量却同比下跌了43.34%。理论上促销费肯定是帮助促进销售的,但洋河这促销费,并没有对销量有太大的促进,似乎反而和产品均价的相关性更高。奇怪。

3)其他经营数据,似乎并不是那么难看?

第一,应收账款和融资均同比下降,公司对下游信用政策没放松、金融支持力度也没提高。

按说23年酒企下游经销商大多都是叫苦不迭的。高库存、资金紧张、动销不畅是普遍现象。也有一些新闻爆料酒企会给予经销商一些融资支持,但洋河的财报上,貌似没看出这个状态。

以线下经销收入和应收款项(包含了账款、票据、融资、合同资产等)占比来看,似乎还是近5年的最低点。

第二, 合同负债小幅下降,但绝对金额依然很高。

从合同负债中的预收款项和线下收入来看,75.16亿的绝对金额,在近5年中也仅排在2022年之后。但占线下收入比重大幅下降也显示了下游打款意愿不强的事实。

第三,销量下降,但均价大幅提升。

23年下半年卖的这5万吨酒,和去年下半年的8.8万吨酒卖出了几乎同样的收入。酒卖得少了,但卖得更贵了,这怎么看也不像是崩盘的样子。如果真的表现很差,均价应该下降才对,毕竟便宜的如果都没人买,更别说你还变贵了。

第四,经销商数量增加,且质量持续提升。

2023年经销商数量变化:

近5年经销商数量及质量变化:

近5年,洋河经销商数量从19年的10148家,下降至2023年的8789家。而经销商平均收入贡献则从215.45万/家大幅提升至364.69万/家,经销商质量在持续提升。尤其是21~23这三年,经销商渠道更是实现了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细分来看,省外经销商数量和质量提升速度更快,说明洋河在省外更加注重筛选高质量经销商。

可以看出,渠道端也没体现出很大的困难,销售端虽然销量下滑,但均价提升明显,经销商质量持续提升,这一切似乎显示出洋河的经营节奏没出什么问题。这也不像是经营不善、爆大雷的样子啊,奇怪。

②奇怪现象的背后是什么?

这个问题确实困扰了我几天,直到我将目光对准公司广告促销费的异常变化,才找到了一点门路。

一切要从19年洋河渠道困境后的改革说起。三个关键词:数字化营销模式改革、渠道模式改革、营销考核变化

1)数字化营销模式改革

从年报中来看,公司从2018年开始就已经在筹备这个事,在2020年6月以梦6+为抓手开始实施。公司在2020~2023年年报中,均将其放入了核心竞争力的营销优势环节中,足以说明这个模式改革对公司的重要程度。

2018年年报描述:

2023年年报描述:

这个模式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物一码,以F2B2b2C模式,打通各个环节数据,实现全链数据化,通过数据分析,更好的指导公司的经营和决策。这个“F2B2b2C”也没啥高深的,就是从酒厂(F)到经销商(B)到终端(b)再到顾客(C)的意思,形成全链数据可追踪。

公司掌握这些数据后,以渠道库存、终端动销以及消费者开瓶数据为核心,进行数据分析,并通过分析结果向上引导生产计划的安排向下影响营销策略的制定、同时引导费用的精细化投放。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在“泽平宏观”中透露过一组数据:在2022年时,洋河在渠道各环节的扫码率分别为经销商环节100%、终端门店环节超90%、消费者环节超80%。说明公司全链数字化的覆盖率已经很高。

这种模式,使得公司销售费用投放策略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

第一,促销费大幅增加。大量费用直接投入在终端门店的动销和消费者端开瓶环节;所以,洋河的促销费很有可能和下游动销情况以及消费者开瓶率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第二,广告宣传费结构变化。在保持了必要的全国层面宣传费用投入的同时,公司将更多的费用资源下沉到了各地一线人员,让听得到炮火声的人来做决策,体现为报表中地区性广告费用占比的提升。(顺便在这里承认个错误,我在洋河中报分析时,误将“地区性广告费用”当作洋河针对省内投放的费用,实际上应该是下沉至各地区的费用才更加合理,不过当时也误打误撞判断出了洋河将要加大对省内市场的重视,想来也挺有意思。记录下这个错误,持续鞭策那个不求甚解的自己

以上,就是近3年洋河促销费高增长以及广告费结构大幅变化的真正原因。至此,我们也明白公司的促销费为何提升、广告宣传费结构为何发生改变了。

2)渠道模式改革

2019年,刘化霜总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操盘渠道改革,推出次高端大单品梦6+的同时,提出了“一商为主、多商配称”的新型渠道模式

2020年公司将其进一步升级为以“亲商、安商、扶商、富商”为理念核心、打造“厂商共同体”的新型厂商关系模式

该模式着重强调了要加强与经销商的沟通坚定与经销商风雨同舟,打造命运共同体。同时,公司提出优化经销商结构、优选大商好商

从结果来看,公司在执行层也确实按着这个目标在前进。前面经销商质量的数据很清晰的表明,近5年公司经销商平均收入贡献持续提升,经销商质量提升明显。

3)营销考核变化

19年渠道改革时提出营销考核不再刚性。

2021年10月,张董在洋河股份媒体交流会上再次公开强调“不允许采用非常规手段完成营销目标(通俗点说就是:禁止为了完成业绩不惜代价的盲目压货),而是偏向可持续增长和长期主义的发展思路”。

“厂商共同体”+“营销考核标准变化”≈ 不再盲目压货。下游不太好时,公司会少卖点货给下游,同时引导下游多卖一些高利润的产品,增厚单位收入的利润率。

23年公司预收同比减少、下半年销量减少,应该是公司践行新型厂商关系模式的实际反馈。而通过这些措施,我判断洋河的经销商应该普遍在库存和资金压力方面是处于可以承受的状态,至少不会太差。

上述三项改革和变化 ,实际上是促成了洋河在商业模式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过往的白酒企业,主要是以酒企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经营模式,酒企制定业绩目标,经销商提供对市场的信心反馈,二者进行撮合。这里的问题在于,“酒企→渠道→终端→消费者”这个链条整体信息传递效率低,且存在信息失真的风险

经销商有可能存在对市场预期过高或过低的问题,进而给酒企传递错误的市场信息,比如年初普遍预期很高,经销商会选择大量打款进货,毕竟赚钱的机会谁也不想错过。但实际消费需求不及预期,造成渠道库存高企、资金链紧张。

而酒企对下游渠道的库存、终端的动销以及消费者实际的消费等情况又缺乏全面了解的渠道,很可能会制定错误的经营决策。比如因错判市场需求而对下游大量压货,结果造成渠道库存高,甚至影响终端价盘。

洋河的这次商业模式改革,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链条信息传递效率低的问题。打通了各个环节的数据,同时不再以酒企“自上而下”的模式去判断市场,而是改为“自下而上”的模式,根据市场数据的实时反馈,敏捷调整销售策略。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大幅提升了信息传递效率,降低了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让公司能够更加了解市场真实的样子,更快捕捉市场发生的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公司离消费者、离市场更近了,可以根据消费者和市场的真实反馈去做出经营策略的安排。

综上,我们似乎摸到了一些门道:

首先,3年数字化营销模式的改革,帮助洋河掌握了全链条各个环节的数据,离市场更近,对下游市场真实的情况掌握也更加充分。公司以下游渠道库存和终端动销及开瓶数据的反馈制定生产计划,在数据的指引下制定更加精准的促销策略,同时费用投入也更加精细化。这使得促销费用高增长,并改变了广告费的结构。

其次,新型厂商关系模式使洋河和经销商沟通更加频繁,形成了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同时,营销考核不再以强行完成任务为主。所以,公司在行业困难的时期也不再对下游采取压货完成指标的方式,而是将费用更多投放在动销和消费者开瓶端,帮助下游销售、去库存、缓解资金压力。

再次,我们需要回顾一下2023年白酒行业的消费大环境,感受一下行业冷暖变化。

年初,大家普遍对疫情放开后的消费需求回补有很高的预期,“消费复苏”和“报复性消费”是当时的主旋律。各大酒企也都是信心满满的高喊着“力争开门红”。不论是行业专家的言论还是各类研报的分析,都呈现出较为乐观的氛围。

年中,一份《白酒行业消费白皮书》打破了人们的高预期。行业需求疲软、恢复不及预期、渠道库存高企、终端价格倒挂等问题纷纷浮出水面,整个行业陷入动销艰难、库存去化的困难状态,大部分知名酒企的核心产品终端价格出现倒挂并成为常态。

下半年,需求并未出现好转迹象,甚至继续恶化,行业库存问题、价格倒挂问题也没有得到明显改善。2023年春季糖酒会遇冷,到下半年的秋季糖酒会时,市场遇冷变得越来越明显,甚至被称为“最冷秋糖”,行业依然处于艰难困境之中。

最后,回过头来看洋河的财报。

我们发现,洋河上下半年的表现和行业整体环境的变化趋势如出一辙。

年初高预期的促进下,中高档酒是经销商打款囤货的重点;然而下半年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发生K型分化,次高端的目标客户从消费场景到消费能力都有明显下降,而普通酒需求则大幅增长。

同时,由于数字化营销模式的运用,公司对渠道库存和市场需求感知更加灵敏,在营销策略上选择投入大量促销费用帮助终端促进动销、提升消费者端开瓶率,从而缓解渠道库存的积压。同时,公司很可能在产品策略上也作出了转向普通酒动销的调整。从促销费、销量以及均价的变化关系来看,或许公司还通过促销费的投放策略有意引导了产品结构的提升。

由于洋河的经销商普遍实力不强,在这种环境下更是禁不起折腾,压货只能加速他们的灭亡,这显然不符合洋河“新型厂商关系”的理念。所以公司也没有采取压货的方式去达成自己的指标,而是一切以事实为基础、以数据为导向。这一切动作,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洋河这张报表的样子。

所以,我认为洋河2023年的表现,反应了白酒行业当下较为真实的市场状态。确实没那么优秀,但好像也没那么差。关键是,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那些优秀的同行的表现,我是真的有点看不懂……我知道,这可能是我自身对行业和其他公司的认知不足。但同时我也相信,看不懂的应该绝不止我一个人。

洋河这份报表,初看到时,让我头皮发麻,但仔细挖一挖,反倒觉得踏实了很多。

③过去三年回顾

1)管理层表现缺乏亮点

张总上任3年整,我们先从数据上做一个整体的回顾:

ROE:近3年平均为19.85%,相比上任前,没有明显变化;

再投资:在长期资产再投资方面,公司也是采取了维持性战略;

资本配置:21年至今无任何回购;21~22年分红率60%,23年将分红率提升至70%是唯一亮点。

从一些我比较关注的经营指标来看,公司倒也体现出向前平稳推进的态势。比如:基酒的储备从61万吨提升至65万吨、经销商质量显著提升、陶坛库的建设(见下图)、核心产品体系的梳理以及产品结构的升级(均价提升明显)等。

从经营和资本配置能力等定量指标来看,以及公司的变化来看。这三年管理层只能说是表现平平,无功无过。

2023年公司在建工程中,重点项目基本集中在“陶坛库储酒”的相关建设以及“贵酒”的产能建设:

2)双沟发展严重不及预期,发展战略或有误

双沟这张牌,洋河一直没用好。11年收购回来之后,双沟基本是被放养的状态,公司的所有资源都集中在洋河的发展。当时的双沟在省内具备和洋河掰手腕的实力,和当时的今世缘相比也不落下风。

2021年,公司提出双品牌战略“打造踏浪领跑的洋河和动力澎湃的双沟”。到后来,管理层不断出现有双沟就职履历的人,双沟在公司内部的战略地位大幅上升。

那么至今效果如何呢?由于公司没公布双沟的销量数据,所以我们只能从双沟产量来推测销量,见下图:

可以看到,双沟的产量以一年一万吨大踏步下台阶。白酒的成品酒,一般产销率接近100%,如果按此估算,销量端估计也相差不大,这发展显然是严重不及预期的。

我认为公司虽然把双沟的战略高度提升了,但发展战略或许存在严重错误。从过去几年的年报中可以看出,公司一心想把双沟全国化,试图借助现有资源,复制洋河的崛起模式。

洋河过去的崛起和全国化进程,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而当下这些条件都不完备,所以双沟大概率无法复制洋河的崛起模式,更谈不上重现蓝色经典的辉煌,全国化?洋河到今天都没完全搞定呢……

相比全国化,我认为扎根省内才是双沟更加务实的选择。双沟在全国不一定能掀起什么波澜,但在江苏省,作为“三沟一河”之一,好歹也是本地的老名酒了,群众基础和品牌知名度肯定是不差的。扎根省内,和洋河共同构建起完备的产品矩阵,夯实省内市场,才是双沟当下最重要的使命。全国化?如果有好的时机,随时可以尝试嘛。洋河的经验就摆在那,现成的资源也都攥在手里,但现在缺的不是这些,而是合适的时机!

3)生产人员高增长

近5年,洋河基酒产能没变,成品酒产量也没显著增加,洋河酒厂的自动化程度也挺高的,没理由生产人员过去3年每年增加近1000人。

难道是为手工班放量做准备?我认为概率不大,因为手工班目前产能很少,而且主要是在梦之蓝101车间生产的。目前也没听说洋河新建了车间或者腾出哪个车间用来给手工班生产。

难道是未来会推出类似手工班的主打“手工”特性的产品?我认为概率也不大,手工班的“手工”特性应该只留给手工班独享,我想管理层也明白这点的重要性吧。

联想到生产人员增长的起点是在21年,恰好是张总上任的年份,再结合张总身份的特殊性(不懂的自己去查一下哈),难道张总是带着上边的某个”ZZ任务“来的?比如“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这类?不确定,不敢乱说,但我想来想去,就这个解释显得比较合理一些。

④我选择继续持有的逻辑

1)战略层面重新重视省内市场。

我做中报分析时就说过,希望看到洋河重新重视省内市场。

过去5年,高端羸弱的洋河并未从消费升级的趋势中实质性受益,重点攻坚的省外市场也没有实现预期中的扩张成果,再加上自身在19年出现严重的压货和渠道管理失控问题。可以说是甜头没捞到多少,靠着自己苦哈哈的省外扩张,跟着行业喝了点汤。

而在洋河问题缠身的这几年,今世缘抓住了机会,资源高度聚焦于江苏省内,以国缘系列在200~400元价格带攻城略地,充分把握了次高端消费升级的红利,实现了省内份额的持续提升。

如今洋河提出重回江苏,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江苏省是全国唯一一个人均GDP在2万美元以上的省份(不计直辖市)。2023年,江苏全省GDP达12.82万亿元人民币,继续位列全国第二。

江苏省人均消费能力强、白酒市场规模大(约500亿以上),洋河今世缘能有今天的发展,都离不开这块沃土提供的充足养分。洋河守着这么一块宝贝却不重视,整天想着外面的花花世界,多少有点弃宝玉而求顽石的意思。再加上当下整个行业都不景气,重新聚焦省内、深耕基地市场、夯实自己的优势区域并寻求更多的份额,才是更加正确且务实的选择。

重心回归省内,则必然绕不过和今世缘拼刺刀的局面。

24年初公司的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省内:将重点加大投入,尤其南京市场要作为样板中的样板,通过重点抓400元价位带(M3水晶版)与竞品直接正面竞争。”

23年年报中,公司也提出“深耕大本营”并罕见的使用了“挤压抢占更多份额”这种极具攻击性的字眼。

南京是江苏省最重要核心市场,也是今世缘的第一大市场(23年今世缘南京大区收入23.55亿,占比23.48%,排名第一);M3水晶版剑指国缘四开,这是做好了拼刺刀的准备。可见,洋河这次打算重回省内、巩固大本营的决心是非常坚决的。

从纸面上看,洋河并没有哪里明显弱于今世缘,甚至有部分领域是更强一些的。可能管理层稍微弱一些?但并不影响大局,因为从数据上来看,洋河这几年的经营节奏并没有乱。

所以,根据目前双方的实力对比来看,我更愿意等待拼刺刀的结果,然后再做下一步考虑。而且我判断这个拼刺刀,也不会是你死我活的状态,因为江苏市场足够大,完全容得下两家本土酒企吃饱喝足。

另外说一句,我个人认为哈,如果洋河能在省内用好双沟这张牌,相信在和今世缘拼刺刀时会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理由见上文。

2)全价格带产品布局,具备足够的策略灵活性

洋河在每个价格带都有一款比较能打的产品。百元以下的洋河大曲、百元的海之蓝、200~300元的天之蓝、400元的梦3、600~800元的梦6+、千元的梦9、千元以上的手工班,都是在各自价格带具备很强竞争力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布局和较为均衡的实力,在白酒行业是比较少见的。当然,从梦9往上,属于高端的地盘,洋河高端目前不行也是事实。

加上更加贴近市场的数字化能力,理论上洋河是能做到快速应对需求变化的。但从23年的表现来看,管理层的应对能力貌似表现一般,感觉转向普通酒的策略还是有点晚了,不然销量也不会下降这么多,毕竟普通酒是“薄利多销”的属性。

24年工作会议,公司也提出了自己的产品策略: “省外将重点发力100-200元价位带:1、发力200元周年产品以提升省外主流价位带,其中考虑到河南/山东海之蓝占比高&为主要省外市场,将作为样本升级市场打造;2、针对一二线城市,将通过发展33.8度微分子(针对一线精英阶层)来培育消费者;3、通过重点推洋河大曲&稳定海之蓝价盘来保证百元价位带市场份额。”

可以看出,公司针对行业需求不景气的局面,已经做出产品策略上的及时调整了。

所以,消费升级也好、降级也罢,哪怕市场持续低迷,理论上洋河依然有足够的能够吸引客户的资本、能力以及操作空间。而且洋河的底子在这儿、客户群在这儿,一夜之间崩掉的概率也是很小的。

3)手工班的高端彩票

近日,洋河推出了梦之蓝手工班10、15、20系列产品,全系在洋河的手工班酿酒101车间,由20年以上酿酒经验的老酒匠亲手酿制而成,并放入洋河的百年地下酒窖存放足够长的时间后,方可上市销售。比如手工班10,意味着采用的是10年前的基酒作为主体,同时添加少量15年的基酒。这次的手工班,主打“手工匠心制作”、“每一滴都是老酒”的“真年份酒”。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洋河的老窖池从数量到持续酿造的年份相比五粮液、老窖等酒企,确实有差距。但洋河也有自己的底气——洋河百年地下酒窖,占地2000平方米,共有3800只陶坛,被誉为中国白酒的地下宫殿,存放着数百年的陈年老酒,手工班的基酒就存放在这里。

既然窖池不够老,那么靠着在百年地下酒窖储存足够长的时间,把“时间牌”换一种方式打,或许也是一条可以走的路子。“白酒越陈越香”是当下大部分消费者的共识,对于老酒,大家普遍会认为其是稀缺的而且在品质方面会更好,事实上经过陈化的白酒,也确实会发生这样的改变。这是时间给予白酒的特殊价值。所以,老酒在消费者认知和接受度方面,门槛是相对较低的。

其次,多年来积累的大量老基酒,给了洋河做“真年份”的资本。目前的白酒行业中,“年份酒”是鱼龙混杂的状态。真正的年份酒很少,大多还在玩概念的阶段。要么是加几滴老酒就号称年份酒,要么是根本没有老酒只是名字里有”年份“二字。洋河敢于明确说出自己的手工班是“真年份”,也称得上是一次非常大胆的尝试,体现了洋河冲击高端的野心。

这一切都依赖于洋河多年来积累下的基酒资本。目前洋河拥有65万吨不同年份的原浆陈酒,储酒能力最高可达100万吨。其中陶坛存储高端年份酒已经达到23万吨,同时,2023年又陆续新建了洋河10万吨、双沟12万吨陶坛库,高端基酒存储能力进一步提升。

当下,我认为手工班还不具备放量的基础,更多是起到一个提前布局和拉高品牌价值的作用。但时间是洋河的朋友,手工班未来每年逐步放量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洋河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将手工班的“真年份”和其带来的品质差异精准有效的传递给消费者,从而达到提升产品认可度和品牌美誉度的目的。

目前只能说,在理论上这条路看起来是行得通的,足够的基酒储备带来逐年放量的能力、真正的年份酒符合消费市场对老酒的心智等等。但具体还要看管理层的执行能力以及实际市场反馈,确定性肯定是不足的。

从当前的估值来看,市场也没给洋河的高端定价,毕竟大家普遍不认可洋河的品牌力能够冲击高端,这在也是情理之中。

但这张高端的彩票,我认为值得一刮。产品端、产能端、营销端都做好了准备,管理层也在朝着基本正确的方向在运作,况且现在这价格又是白送的。

4)如果需求恢复、行业好转,洋河的收入和利润端都会迅速改善。

收入方面,如果当期的均价提升是真实的、可持续的,那么按照当前的均价水平,未来如果能多卖出1万吨白酒,就意味着约22亿的收入增量。

这里要搞清楚的问题是:均价提升是不是真实的?我们可以把促销费用从收入里面扣除,排除均价被促销费催肥的可能性,下图是22、23年上下半年扣除促销费后的白酒收入及均价变化:

再看看近5年扣除促销费后白酒业务的均价变化:

无论是当期还是近5年视角,均价都实现了显著增长,可以证明均价提升是真实的。公司在23年也没有什么重大的提价动作,所以这个均价提升更多是来自产品结构的升级,从可持续的角度来看,也具备很高的可能性。

费用方面,如果终端动销恢复顺畅,那么在终端促进动销的费用投入自然会减少。而扫码红包这种投入消费者端的费用,不论是红包的金额还是中奖的概率,公司都是完全自主可控的,理论上数值微调一下, 费用就会明显下降。

再结合公司数字化营销模式带来的对市场终端敏锐的感知能力,我认为,一旦行业好转,公司在收入和利润端都会迅速实现较大幅度的改善。

综上,我个人的判断是:行业好转,洋河大概率能快速反应;不好转,洋河理论上也有充分应对的能力;深耕省内是正确的决策,拼刺刀也没看出哪里弱于对手;高端的彩票是时间的朋友,而且市场也没给定价,万一刮成了呢?

虽然洋河没茅台那么高的确定性(纵观全部A股也没几家有),但也不是完全没底的状态。再看看洋河现在1430亿的定价(24年4月底收盘1432亿,股价95.06元),首先,卖了它我不知道买谁更合适,我股票池就指甲盖那么大,确实没有比它更好的选择;其次,即使考虑到它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目前这价格也确实不贵,股息率也挺香的,拿着它比拿着现金划算得多;最后,由于自己在21年卖出过大部分,22~23年又陆续买了一些,目前仓位在10%左右,如果我真的判断错了,极限亏损我也承担得起。

所以,我个人会选择继续持有洋河。后续则秉持随机应变的原则,根据最新情况,再做思考和判断。

以上仅代表我个人的一些思考和判断,不一定对,甚至有可能全错,毕竟我个人的认知非常有限,所以我只能做到真实记录,不能保证其一定正确。分享这些逻辑,一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思考,二是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投资需要独立思考!祝大家投资顺利、节日快乐、生活开心!

$洋河股份(SZ002304)$ $贵州茅台(SH600519)$

@今日话题

精彩讨论

翔仔书房05-02 20:15

文章写的很棒👍
兔子书斋 说,洋河的均价提升可能是 有大量的搭售,我觉得也有这个可能
另外餐饮行业去年下半年开始也比较艰难,洋河的财报下半年比较弱,和大部分餐饮公司还是一致的
我也觉得洋河管理层虽然算不上优秀,但目前看也没犯大错,对于白酒公司,我觉得也挺好的,白酒公司不要有犯大错的管理层,低估的情况买入,投资者就可以稳定赚钱
是的,我也等中报,三季报继续观察洋河
双沟,我觉得正在重视,我有空给洋河董秘打电话再问问
洋河的年报确实写的一般,四季度什么情况,年报里解释一下,写写啊,啥也不写,让我们投资者自己猜,我下次给洋河董秘打电话,也说一下这个
$洋河股份(SZ002304)$

别再A下来了05-02 22:34

1.销售费用确实大部分用于吸引消费者扫码提高开瓶率了(过年在老家搂席知道的;海之蓝在河南这种收入不高的地方很有面子,江苏可能就要上天之蓝或者梦之蓝了)
2.对于双沟战略的建议完全赞同,不能简单复制洋河模式,可以先对标今世缘争夺省内市场,等大环境好了再适时搭着洋河的经销网络到全国事半功倍
3.现在的洋河就像保险界的平安,以前因为投资多(例如洋河的营销体系重构)被骂惨,以后一旦爆发也会非常猛

全部讨论

文章写的很棒👍
兔子书斋 说,洋河的均价提升可能是 有大量的搭售,我觉得也有这个可能
另外餐饮行业去年下半年开始也比较艰难,洋河的财报下半年比较弱,和大部分餐饮公司还是一致的
我也觉得洋河管理层虽然算不上优秀,但目前看也没犯大错,对于白酒公司,我觉得也挺好的,白酒公司不要有犯大错的管理层,低估的情况买入,投资者就可以稳定赚钱
是的,我也等中报,三季报继续观察洋河
双沟,我觉得正在重视,我有空给洋河董秘打电话再问问
洋河的年报确实写的一般,四季度什么情况,年报里解释一下,写写啊,啥也不写,让我们投资者自己猜,我下次给洋河董秘打电话,也说一下这个
$洋河股份(SZ002304)$

05-02 19:39

我也是200元左右卖了一些洋河,现在成本是负数了,安心持有洋河,理由同楼主。

05-02 22:34

1.销售费用确实大部分用于吸引消费者扫码提高开瓶率了(过年在老家搂席知道的;海之蓝在河南这种收入不高的地方很有面子,江苏可能就要上天之蓝或者梦之蓝了)
2.对于双沟战略的建议完全赞同,不能简单复制洋河模式,可以先对标今世缘争夺省内市场,等大环境好了再适时搭着洋河的经销网络到全国事半功倍
3.现在的洋河就像保险界的平安,以前因为投资多(例如洋河的营销体系重构)被骂惨,以后一旦爆发也会非常猛

很详细,功课下得很足,看了好久,我也注意到了均价提升明显,经销商质量提升,促销费增加。
没想到的是数字化改革那段的表述,感觉还是很合理的。
今年60%分红提升到70%分红,近5%的分红率,如果不是预期未来年年下滑最后倒闭,为什么卖呢?
闲来兄一句话说得好,个人投资者需要做的,就是“看准,拿好,攒股,收息。”
现在的洋河到了攒股的时候了。

05-02 22:15

老哥,你用的什么软件查看的财报

05-07 11:22

写的很棒👍

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对不对,洋河这几年一直在走提价降量(或者说优化产品结构)的路,23年单价还在提高,但收入明显下滑,是不是说明提价已到极限,提价对销量的负面影响太大,后续不能再提价。之前的策略是不是已经到头,走不下去了?营销体系的改革注重的提质,本质也是提价的套路

05-05 10:23

一直在等您的文章,觉得您会说些什么,没想到写了这么多,真开心,回家再细读,感谢分享!

05-03 11:43

关注并学习了,经验丰富、底气厚重、用心至诚

05-03 11:02

分析的很系统呀自己横向对比了古井,老窖,五粮液,发现洋河只在一季度营收最高,好像后面3季度都不卖酒一样!还有营销提高是有必要的吧~现在又看不出这个最终会产生什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