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药品对外许可交易概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 特约撰稿 GBI全球药品数据库

引进许可交易为企业扩充管线、提升估值做出过巨大贡献,“走出去”和“抱团取暖”却成为新阶段的主流路线。上周本报盘点了1-6月中国医药商务拓展交易总况(详见10月19日4版),本期结合前三季度数据,对本土药企参与的许可交易做概览,数据显示:我国生物医药许可交易正逐渐从引进国外产品向加强自研和对外授权转变。

总体趋势

2023年前三季度(下称“报告期”),生物医药领域资本市场有回暖迹象,但调整期余波仍持续。据GBI SOURCE数据,中国生物医药公司参与的药品相关许可交易在报告期内共达成117笔(含本土许可),同比减少23%,但总交易金额(已披露的金额)超过230亿美元,同比增长34%(如图1所示)。其中,对外许可交易贡献了总金额的83%。同期,15笔跨国交易取消,包括2021年交易额排名第一和第三的交易(百济神州和诺华关于TIGIT单抗欧司珀利和PD-1单抗百泽安的合作),主要原因是市场环境变化与企业战略调整。

对外许可稳步增加

1-9月,中国医药企业对外许可交易达成55笔,同比增长36%,已超过2022年对外许可交易的数量;交易金额达191.9亿美元,同比增长71%。另一方面,外国企业与中国公司签署的合作大多偏谨慎,根据早期临床结果决定是否行使后续选择权,选择权和“试用期”成为跨国交易中越来越普遍的操作。

热门赛道

肿瘤与抗感染领域主导

与往年情况类似,肿瘤和抗感染领域是交易主导赛道,随着新冠疫情影响消退,与新冠感染相关药物交易数量占比从2022年的17%下降到报告期内的11%,但肿瘤领域相关交易从2022年的40%增至报告期内的51%。

GBI观察到,肿瘤领域交易金额最高,占所有交易金额超过80%。其他疾病领域包括:自身免疫相关疾病从去年的6%左右提升至10%;神经精神疾病相关交易有所减少,相较于去年的9%下降至6%;罕见病相关交易在2023年上半年占比一度提升至6%,但在第三季度有所降温,报告期内交易数量维持既往全年水平(约为3%)。

ADC管线生变

疗法分布上(如图2所示),继2022年科伦与默沙东之间达成115亿美元抗体偶联药物(ADC)相关交易之后,ADC交易一度活跃。1-9月,ADC相关交易数量占比从去年的7.89%增至16.8%,位居“最受青睐疗法”第三位,交易金额贡献超过40.5%(逾93亿美元)。今年1-9月TOP10交易中,有一半都是ADC相关授权。

在ADC刚刚升温时,业内曾担忧会否快速过热之后贬值,实际上,ADC的开发、技术和商业化相比PD-1有更高难度,周期也更长。纵观ADC开发史,从20世纪初首次发现相关机制,直至2010年有第一款药物上市(2017年退市),近年来才陆续取得成功。在全球范围内,有企业加紧布局的同时,也有不少企业放弃这一管线。而本土企业ADC频获外企青睐,反映出国内早期开发方向对全球需求的符合程度。但近期,科伦药业控股子公司与默沙东终止了两项临床前抗体偶联药物的合作,使得ADC管线生变。

相关<<<

License-in步入“小时代”

近年来,我国许可引进(License-in)的药品和疗法覆盖范围更广,且更注重前沿领域,呈现差异化、创新疗法、处于研发早期的特点。今年1-9月,引进产品处于临床Ⅱ期及之前的比例占所有引进交易的50%以上,而此前处于此临床阶段产品的引进交易占比未超过45%。

许可引进同比下降

报告期内,中国医药企业许可引进交易共29笔,比去年同期减少62%;交易总金额为18.4亿美元,同比减少63%。实际上,引进交易有所下降的情况从2021年就开始了,过去比较活跃的复星医药百济神州再鼎医药等在2023年上半年均未引进产品。

同质化竞争对药品市场价值的影响,也引发了对药品临床价值的反思。反映到许可引进上,就是交易数量和金额的变化。

GBI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本土企业首次引进寡核苷酸疗法相关技术特宝生物Aligos达成合作,用Aligos的寡核苷酸平台发现、研究和开发用于肝病治疗的寡核苷酸。由此,特宝生物将获得Aligos大中华区上述产品独家开发和商业化许可。

专注罕见病领域北海康成,从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医学院获得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新型第二代自互补AAV9基因疗法(scAAV9-SMN1P-Co-hSMN1)全球独家授权。该公司此前一直在与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医学院合作开发该候选药物,并赞助临床前开发,以评估其与目前唯一获批的第一代SMA基因疗法诺华Zolgensma(onasemnogene abeparvovic)相比的潜力。国内获批用于治疗SMA的有渤健的诺西那生钠、罗氏的利司扑兰。

取消时有发生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交易数量变化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在交易达成后,或因研发进度缓慢失去了先发优势,或因临床试验数据/市场回报不如预期,又或因企业整体战略调整资源重置、全球准入政策变化等因素,已经达成的交易也会面临被重新审视的风险。1-9月,共15项跨国许可交易被取消,占过去7年间取消交易的逾40%。其中,百济神州和诺华关于TIGIT单抗欧司珀利单抗和PD-1单抗百泽安的合作结束影响较大,这两款产品当年的许可总金额高达50亿美元。但交易取消的同时,百泽安也迎来好消息,其食管鳞癌(ESCC)适应症获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成为首个成功出海的国产PD-1单抗。

短期暂难反弹

随着国内支付政策顶层设计的逐渐完善,国际环境依然复杂,未来跨国许可交易将更基于临床需求本身。根据前三季度趋势,预计2023年全年交易数量减少的情况会持续,但比上年有所减缓。预计2024年的许可交易情况或与2023年水平相当,暂时不会大幅反弹。

对于许可引进来说,高新技术的最主要来源依然会以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受到外商投资法案的影响,来自美国的交易有可能减少。

(本文数据来源:GBI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