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6喜欢:9

$广电计量(SZ002967)$ 最新机构调研情况

广电计量最新调研情况

核心逻辑: 检测国内上市最大是华测检测,广电和谱尼测试排第二第三,主业看 2024 年盈利拐点, 去年 Q4 做了股权激励,今年主要目标是提利润率。这就是核心逻辑。

历史沿革: 股价走势看,2019 年底上市,2021-23 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 大股东是广东国企,军工起家,后来做了混改,高管拿了股份,2002 年改制,2013-19 年是快速扩张阶段,每年新建 2-3 个基地,收入 40%左右增速。

当前业务: 30%是军工行业检测,20%是汽车,10%通信,20%其他的高端制造业(轨交、飞机等), 还有 20%是环境、⾷品、职业卫生。高端制造主要是物理检测,跟研发投入强相关,环境、 ⾷品等主要是化学检测,跟下游产销量有关,一直没做起来,每年亏损大几千万(2022/23 年亏 8000/6000 万) 未来发展主要聚焦制造业,环保、⾷品会做战略收缩。全国 30 个基地,仅次于华测检 测,品牌力还不错。主要就是出报告,广电计量的报告认可度还是非常高的。

过去几年业绩低于预期的原因: 1、疫情冲击明显对广电计量更大。一体化管控模式,总部强管控,总部派人去各个子 公司指导业务,疫情期间就很不方便。 2、环境、⾷品板块不及预期。一直亏损,公司是国企,从政府入手,80%是政府类客户, 而华测 60-70%是企业客户。公司能拿到订单,但订单质量比较差。

2024 年的变化:

1、管理

发布了股权激励计划,等待国资委审批。 更换了董事长、总经理、董秘,换成全职的、内部成长起来的业务领导,以前全是集团 派的。新领导 2024 年就是以利润为导向。

2、业务

今年会关停一些环境、⾷品实验室,总 11 个,Q1 已经关了 4、5 个,后续还会关,只 留能盈利的。 检测行业 40%成本是人工,今年会严格控制人员数量,部分板块人员甚至减少。 资本开支收敛,资本开支/营业收入比例从 20+%降到 20%。 展望: 营收增速不会特别快,15+%,利润增速预计能达到 30+%。 24Q1 收入正增长,利润扭亏为盈。

展望: 营收增速不会特别快,15+%,利润增速预计能达到 30+%。 24Q1 收入正增长,利润扭亏为盈。

低空经济适航取证: 做了亿航智能的适航取证。4 万余次试飞试验等,跟汽车检测差不多。单机价值量没有具体权威统计数据,一款新车大概 3000 万,飞行器难度大,估计超过汽车,比如可以估 5000 万。低空飞行器每年新型号数量肯定没汽车多,短期增量有限。

Q&A:

Q:跟亿航的合作规模?

3 年1000多万订单金额。不止公司一家给亿航做检测,还有其他实验室。

Q:有三类证,公司和西测证是齐全的,其他机构不全?

对,其他公司没有具体说有哪些证。门槛可以参考汽车行业,一类是国家强制项目,二 类是整车厂自愿检测项目。第二类门槛低一些,第一类可能需要跟民航总局有业绩基础。

Q:飞机每个季度的维保?

理论上,国家对适航是有两个证,初始适航、持续适航,持续适航证没有明确规定是多 久检测一次。

Q:整机零部件认证价值量的分布?

这块没有拆。

Q:公司对低空经济检测的展望?

公司不希望这块导致股价大幅波动。而且公司 30 多亿营收,这块占比还太少了。

Q:股权激励进展?

股权激励名单没有董事长和董秘,后续名单肯定是要更新的。国资委办公室审批比较慢。

Q:军工检测节奏?

5 年规划,一般第 3、4 年会慢一点。24、25 年是逐渐向上。

Q:汽车研发景气度下降,公司怎么规划这块业务?

今年前 3 月,新车型数量还有 30%的增速。整车厂降价的压力相对可控,比零部件好。

Q:未来增速重点方向?

半导体,2022 年达到接近 2 亿,23 年还是 40-50%增长。23 年盈利明显,军工、华为、 汽车电子等等。 软件信息化,最近这两三年增速也很快,汽车、设备等里的软件。拿到过工信部的软件 测试订单。

Q:军工芯片检测产能利用率? 这块没有公司单独披露这块数据。苏试试验利用率肯定是比广电高。$广电计量(SZ002967)$

全部讨论

写的都是优点,商誉减值这块兄台没有写!也是公司最垃圾的地方!

03-28 20:30

哪出的?

既有基本面,还能蹭概念,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