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灼港股动向】滨海投资(02886.HK)公布2023年全年业绩 收入增长5.0%至64.1亿港元,毛利增长3%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真灼财经2024年3月25日讯,中国领先的清洁能源营运商之一 – $滨海投资(02886)$ 宣布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经审核全年业绩。

2023年,集团在充满挑战的营商环境下保持收入及毛利双增长。年内,收入同比上升约5.0%至约64.07亿港元(2022年:约61.03亿港元),毛利同比增加约3.0%至约7.49亿港元(2022年:约7.27亿港元)。整体毛利率约为11.7%,与2022年基本持平。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减少约21.2%至约2.57亿港元(2022年:约3.26亿港元),主要由于本年融资成本增加。本年内因SOFR持续上涨,导致美元银团贷款的融资成本增加,每股基本盈利减少至约19港仙(2022年:约24.1港仙)。为答谢股东对集团的支持,董事会建议派发每股普通股末期股息7.6港仙,维持40%派息比率。

业务回顾

2023年,天然气供求在全球经济放缓、欧美库存高企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趋向稳定,加上中国各地积极实施民用气价顺价政策,天然气价差得到修复,城燃企业采购成本压力有所减少。而且中国在疫后积极推行救经济政策,全年经济按年增长5.2%,国内对能源需求上升。在此背景下,集团2023年总销气量创新高,突破22亿立方米,同比上升9.4%,工商业户销气量占比超过85%,客户结构优势明显。其中管道燃气销量达16.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管输气销量达6.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燃气工程施工与安装常规户数新增近10万户,累计用户达239.9万户;另一方面,集团增值业务持续高速增长,毛利上升44%,逐渐成长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天然气贸易业务在10月正式展开,带来气源贸易量0.59亿立方米,实现毛利0.03亿港元。

在战略层面,集团两大股东——天津泰达及中石化,于2023年年中继续签署《关于进一步支持滨海投资完善产业链条的框架协议》,在战略协议推动下,年内积极兑现承诺,全面深化战略合作。一方面,泰达支持集团签订多项合作协议,发挥集团在综合能源、分布式能源建设及运营等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在中石化的支持下,集团收购了中石化液化天然气2%股权,并获得对应股权比例的储气调峰能力和气源贸易窗口期支持,又拟扩大对中石化液化天然气持股比例,有助打通上游产业链,从而优化气体采购成本,提升盈利能力;集团也与中石化旗下的长城燃气就南方集团订立股权合作意向协议,加强在南方区域市场发展。

在两大股东积极推动集团发展同时,集团亦在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专注从事天然气贸易的能源供应链公司——深圳滨海能源有限公司正式运营后,已与北燃集团全资附属公司北京燃气集团(天津)天然气销售有限公司订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终端销售协议,以扩充及优化集团上游气源结构,强化终端市场的协作;并获中石化天然气支持实现气源指针跨区域统筹调运,顺利实现秦皇岛耀华玻璃项目日用气量30万方的增量达产,系列合作落地显示集团增添上游资源优势、拓展新区域市场的同时推动上下游一体化供应链体系的持续完善和发展。

业务分部分析

管道天然气销售业务 – 占总收入约 91.31%

公司年内积极开拓用户,令管道气销量显著上升,住宅用户及工业用户之管道燃气使用量分别约为3.28亿立方米及12.82亿立方米(包含气源贸易量),同比分别上升1%及16%。全年毛差修复理想,同比回升9分人民币,半年环比回升8分人民币,带动管道天然气销售收入增加约9%至约58.50亿港元(2022年:约53.80亿港元)。

工程施工及天然气管道安装服务 – 占总收入约 7.88%

年内,集团累计城市中压燃气管网长度增加170公里至约3,891公里,累计高压、次高压燃气管网长度增加1公里至约649公里,但受中国楼市迈进缓慢复苏阶段影响,客户增速放慢,工程施工及天然气管道安装服务收入减少约22%至约5.05亿港元(2022年:约6.47亿港元)。

天然气管输服务 – 占总收入约 0.81%

年内,集团代输气量为约6.07亿立方米,管输收入增加约1%至约0.52亿港元(2022年:约0.51亿港元)。管输客户用气稳定,年内军粮城电厂实现通气。

新业务方面,增值业务毛利约0.5亿港元,同比增加44%,3年毛利复合增长率达62%;整体综合毛利率达72%;2024年公司将结合前期业务开展经验,进一步规模化整合增值业务板块,更好服务客户的同时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展望

踏入2024年,集团对燃气行业乃至自身业务保持正面乐观,随着今年天然气供需形势好转,深信能源产业将再创新高。集团亦会密切关注地缘政治风险和市场环境,确保公司稳健发展。从政策端来看,国家持续推动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全力做好天然气保供、稳价和顺价工作,推动天然气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政策端支持的同时,集团将继续专注主营业务,借着上下游一体化供应链的逐步形成,持续扩大经营规模,提升盈利能力。同时践行绿色发展使命,积极响应国家清洁能源发展战略,主动把握转型机遇,打造绿色低碳价值链,保障集团可持续健康发展,为股东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