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去尝试判断市场底

发布于: 雪球转发:15回复:37喜欢:103

其实我是很不愿意去讨论市场的顶和底的问题的,之前很多朋友问我新年有啥市场观点什么的,我都拒绝回答,我说的都是我只会看一个礼拜,最多看一个月的行情,我的策略根本不会考虑半年一年那么久远的问题的。

但是这几天我的一些观点引起了大家比较大的争论,那今天就再聊聊这个市场底不底的问题。

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我们还要叠加货币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从这些角度上看,能找到太多的各方面的不利因素。

这也是为啥大部分只看基本面的分析师容易过度悲观的主要原因,之前有大佬就说过:“他们的判断仍是基于事实和数据这两个基本维度,而他们参与的这场游戏,却是在情绪的第三维和梦想的第四维上展开的。”

如果你硬要从基本面的角度去分析市场,那就抓大放小,你觉得这几年国内经ji失速的原因主要是啥?

别说那些乌七八糟的容易删帖被封号的理由,其实不就是近二三十年的加杠杆搞地产搞基建的模式搞不动了吗?靠房地产推动的gdp急剧快速下降了吗?同时,出口这边也因为某些原因掉下来了吗?

但是这一切是不是大家都看到了,是不是都是既成的事实和现有的数据了?

如果要看股市往哪里走,肯定是要看未来的,要看经济未来的走势和方向的,对不对?

首先,地产会更差了吗?以时间换空间的角度,还需要花多少年走出这个泥潭,这个肯定很多人都有数。

看下面这张图,这是拟合了几十次的全球各国的大型或小型房地产泡沫之后的走势。

国内房价是啥时候见顶的?你觉得我们房价明年还要下跌吗?能稳住吗?

其次,如果房价不大跌了,那么就准备好新一波的cpi拉升要来了。

看看上图也知道,每一次地产出问题的时候,各国政府为了逆向稳住经济,都要做一些对冲的政策,这样CPI就成了不二的首选,这两年大家从感官上能深切的感受到啥都不行了,其中有一个层面就是因为感觉大家收入都降低了,导致消费欲望都低了。

可以开始看看现在开始的cpi和放水情况了。

最后,再想想看,关于经济的基本面的还有啥方面会变得更差的?

我能想到的唯一的可能就是美国在加息周期结束后的半年到一年后,会进入衰退,然后拖累全球经济,让我们的出口变得还更差。

但是这个我没有统计过,不知道现在出口的比例还占多少,出口的产品结构大概是多少。

整体来看,不说细节,如果从大体的方向上去看的话,除非发生非常大的地缘政治危机,不然整体上国内经济已经过了最坏的预期了,现在其实是要更积极乐观的向上看的,还能有什么更坏的打算呢?

上面说那么多瞎扯的,肯定挑毛病找漏洞的人一大堆,说分子端的不确定性还非常大,但是分母端的利率下行这个还有争议么?下面再说说更技术面和情绪面的东西。

指数是由个股组成的,指数到没到底,就看成分个股的股价还会不会大跌。

复盘看从2019年刚从极端熊市走出来,一直到现在的行情。

2020年,受疫情影响,货币宽松,资金流入股市,公募超募,然后开始了一波大白马行情,我还记得当时吹茅台的都说要用2%的永续现金流折现,所以值50倍pe。

2021年,春节后大白马大崩溃,碳中和成为当时主线,对应到行业分类是电力、环保等行业,四五个月之后新能源重新夺回话语权,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大行情,最后几个月又炒妖股,诞生了九安医疗三羊马等大妖股。

2022年,开春新能源继续休息,地产基建成为当时主线,之后四五月份新能源又夺回话语权,户储逆变器等带领板块打出了好几倍的高度,下半年又炒了医药和信创。

2023年,大家记忆肯定都很清晰了,春节后轰轰烈烈的AI,然后五六月份走弱之后,下半年就猛炒了huawe。

为什么又细数一下这几年的行情,因为回头看这些年大家越来越悲观的背景下的市场走势,每一年其实都有机会。

指数是由个股组成的,看看上证指数创业板指,各大权重现在的位置。

这些年撑指数的,一直都是消费、医药、新能源、半导体、科技等几个板块,撑住指数。

之前复盘帖子经常都会说,特别是20年那个时候,哪个板块能涨能撑指数。

看指数还会不会跌,把每个板块以及他的主要权重股都拉出来看一遍,看看他还能不能跌的动,大概心里就有数,还会不会暴跌了。

这里不一一去拉K线图给大家看了。

只表达一个结论,很多板块都跌不动了。

就拿这两三年的新能源来说,从锂矿到中游材料再到下游锂电池,跌了多少,很多都又只剩1/3了。

从21年年初开始,我就一直说的是炒存量,炒筹码结构,说了无所次了,跌多了跌不动了,没阻力了,就能猛干了。

这两三年纯看基本面的投资人错过了多少机会,比如22年上半年的地产基建,从技术上和图形上看都是跌不动了,但是从基本面上来看却还是还没有见底的,所以错过这些行情的人都是不看技术面和情绪面的。

大家能看到的股票价格,其实都是数字,无非就是筹码的供给和需求。

每年的行情,筹码的供给在哪里,资金的供给在哪里,主导方是谁,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情绪面的角度看,这波急跌之后,多杀多下来,市场上多头已经很少很少了,原本市场的主要生力军机构投资人都非常悲观了。

越是这样的时候,客观去看看市场哪些板块已经跌不动了,哪些板块已经杀不下来了,悲观的人手上都没有货了。

这些或许都是市场寻底的方向。

也许很多人不会相信这些关于技术面和情绪面的东西,这个确实是需要持续跟踪的,没有每天紧跟市场节奏的是有点难把握的。

但是事实就摆在这里,哪些板块跌不动了,哪些权重不再杀了,哪个方向阻力最小了,每天多看看涨跌幅看看持续性,大概心里其实有数了。

如果硬说未来的一些结构性的机会,也是肯定能编得出来的:

参照日本经济下行的时候诞生的超级大牛股,比如说,消费降级:便宜的纺织服装(去渠道化),游戏影视传媒;产品出海逻辑等。

新兴技术,ai实际带来的革命性落地机会,比如说,微软说要换AI键盘等。

社会新偏好,前几天付鹏老师的演讲讲得就很好,中老年人刚需消费为主,年轻人花重金满足个人精神欲望,然后物质上低欲望。

等等等等。。。

硬要找逻辑,能找一大把逻辑,但是这些都是长期的东西。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解决短期的筹码供应和资金供应的问题,找到哪些板块跌不动了,哪些板块起来的阻力最小。

你看今天的盘面就知道了,保不准过两天又是科技和医药撑指数了。。。

看上面贴的那张图,今年的cpi大概率是要超预期的,消费或许能超预期的起来,这个对指数也是极大的贡献。。。

还是那句话,指数是由板块由个股组成的,底也是寻出来的,也是一点一点的从阻力最小的板块中走出来的。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好了,今天就酱。

【郑重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仅是个人随心笔记及个人看法,不具有任何指导作用,亦不代表笔者所在机构观点,不具有任何指导作用。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精彩讨论

韭菜之王3号01-11 21:06

今天很干啊,小烤

荻西福01-11 22:05

从字数上分析,今天赚钱了

老头糊涂01-11 23:06

文字看完就知道是职业短线高手了

全部讨论

01-11 21:06

今天很干啊,小烤

01-11 22:50

房子几年后还要新高?

01-11 21:17

消费懂了😉

01-11 22:05

从字数上分析,今天赚钱了

01-11 23:06

文字看完就知道是职业短线高手了

01-12 03:12

其实我是很不愿意去讨论市场的顶和底的问题的,之前很多朋友问我新年有啥市场观点什么的,我都拒绝回答,我说的都是我只会看一个礼拜,最多看一个月的行情,我的策略根本不会考虑半年一年那么久远的问题的。
但是这几天我的一些观点引起了大家比较大的争论,那今天就再聊聊这个市场底不底的问题。
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我们还要叠加货币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从这些角度上看,能找到太多的各方面的不利因素。
这也是为啥大部分只看基本面的分析师容易过度悲观的主要原因,之前有大佬就说过:“他们的判断仍是基于事实和数据这两个基本维度,而他们参与的这场游戏,却是在情绪的第三维和梦想的第四维上展开的。”
如果你硬要从基本面的角度去分析市场,那就抓大放小,你觉得这几年国内经ji失速的原因主要是啥?
别说那些乌七八糟的容易删帖被封号的理由,其实不就是近二三十年的加杠杆搞地产搞基建的模式搞不动了吗?靠房地产推动的gdp急剧快速下降了吗?同时,出口这边也因为某些原因掉下来了吗?
但是这一切是不是大家都看到了,是不是都是既成的事实和现有的数据了?
如果要看股市往哪里走,肯定是要看未来的,要看经济未来的走势和方向的,对不对?
首先,地产会更差了吗?以时间换空间的角度,还需要花多少年走出这个泥潭,这个肯定很多人都有数。
看下面这张图,这是拟合了几十次的全球各国的大型或小型房地产泡沫之后的走势。
国内房价是啥时候见顶的?你觉得我们房价明年还要下跌吗?能稳住吗?
其次,如果房价不大跌了,那么就准备好新一波的cpi拉升要来了。
看看上图也知道,每一次地产出问题的时候,各国政府为了逆向稳住经济,都要做一些对冲的政策,这样CPI就成了不二的首选,这两年大家从感官上能深切的感受到啥都不行了,其中有一个层面就是因为感觉大家收入都降低了,导致消费欲望都低了。
可以开始看看现在开始的cpi和放水情况了。
最后,再想想看,关于经济的基本面的还有啥方面会变得更差的?
我能想到的唯一的可能就是美国在加息周期结束后的半年到一年后,会进入衰退,然后拖累全球经济,让我们的出口变得还更差。
但是这个我没有统计过,不知道现在出口的比例还占多少,出口的产品结构大概是多少。
整体来看,不说细节,如果从大体的方向上去看的话,除非发生非常大的地缘政治危机,不然整体上国内经济已经过了最坏的预期了,现在其实是要更积极乐观的向上看的,还能有什么更坏的打算呢?
上面说那么多瞎扯的,肯定挑毛病找漏洞的人一大堆,说分子端的不确定性还非常大,但是分母端的利率下行这个还有争议么?下面再说说更技术面和情绪面的东西。
指数是由个股组成的,指数到没到底,就看成分个股的股价还会不会大跌。
复盘看从2019年刚从极端熊市走出来,一直到现在的行情。
2020年,受疫情影响,货币宽松,资金流入股市,公募超募,然后开始了一波大白马行情,我还记得当时吹茅台的都说要用2%的永续现金流折现,所以值50倍pe。
2021年,春节后大白马大崩溃,碳中和成为当时主线,对应到行业分类是电力、环保等行业,四五个月之后新能源重新夺回话语权,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大行情,最后几个月又炒妖股,诞生了九安医疗、三羊马等大妖股。
2022年,开春新能源继续休息,地产基建成为当时主线,之后四五月份新能源又夺回话语权,户储逆变器等带领板块打出了好几倍的高度,下半年又炒了医药和信创。
2023年,大家记忆肯定都很清晰了,春节后轰轰烈烈的AI,然后五六月份走弱之后,下半年就猛炒了huawe。
为什么又细数一下这几年的行情,因为回头看这些年大家越来越悲观的背景下的市场走势,每一年其实都有机会。
指数是由个股组成的,看看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各大权重现在的位置。
这些年撑指数的,一直都是消费、医药、新能源、半导体、科技等几个板块,撑住指数。
之前复盘帖子经常都会说,特别是20年那个时候,哪个板块能涨能撑指数。
看指数还会不会跌,把每个板块以及他的主要权重股都拉出来看一遍,看看他还能不能跌的动,大概心里就有数,还会不会暴跌了。
这里不一一去拉K线图给大家看了。
只表达一个结论,很多板块都跌不动了。
就拿这两三年的新能源来说,从锂矿到中游材料再到下游锂电池,跌了多少,很多都又只剩1/3了。
从21年年初开始,我就一直说的是炒存量,炒筹码结构,说了无所次了,跌多了跌不动了,没阻力了,就能猛干了。
这两三年纯看基本面的投资人错过了多少机会,比如22年上半年的地产基建,从技术上和图形上看都是跌不动了,但是从基本面上来看却还是还没有见底的,所以错过这些行情的人都是不看技术面和情绪面的。
大家能看到的股票价格,其实都是数字,无非就是筹码的供给和需求。
每年的行情,筹码的供给在哪里,资金的供给在哪里,主导方是谁,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情绪面的角度看,这波急跌之后,多杀多下来,市场上多头已经很少很少了,原本市场的主要生力军机构投资人都非常悲观了。
越是这样的时候,客观去看看市场哪些板块已经跌不动了,哪些板块已经杀不下来了,悲观的人手上都没有货了。
这些或许都是市场寻底的方向。
也许很多人不会相信这些关于技术面和情绪面的东西,这个确实是需要持续跟踪的,没有每天紧跟市场节奏的是有点难把握的。
但是事实就摆在这里,哪些板块跌不动了,哪些权重不再杀了,哪个方向阻力最小了,每天多看看涨跌幅看看持续性,大概心里其实有数了。
如果硬说未来的一些结构性的机会,也是肯定能编得出来的:
参照日本经济下行的时候诞生的超级大牛股,比如说,消费降级:便宜的纺织服装(去渠道化),游戏影视传媒;产品出海逻辑等。
新兴技术,ai实际带来的革命性落地机会,比如说,微软说要换AI键盘等。
社会新偏好,前几天付鹏老师的演讲讲得就很好,中老年人刚需消费为主,年轻人花重金满足个人精神欲望,然后物质上低欲望。
等等等等。。。
硬要找逻辑,能找一大把逻辑,但是这些都是长期的东西。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解决短期的筹码供应和资金供应的问题,找到哪些板块跌不动了,哪些板块起来的阻力最小。
你看今天的盘面就知道了,保不准过两天又是科技和医药撑指数了。。。
看上面贴的那张图,今年的cpi大概率是要超预期的,消费或许能超预期的起来,这个对指数也是极大的贡献。。。
还是那句话,指数是由板块由个股组成的,底也是寻出来的,也是一点一点的从阻力最小的板块中走出来的。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好了,今天就酱。
【郑重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仅是个人随心笔记及个人看法,不具有任何指导作用,亦不代表笔者所在机构观点,不具有任何指导作用。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01-11 22:31

学习了,谢谢烧烤哥

01-11 22:11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01-11 23:42

今天文章质量极高

今天复盘质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