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值乎:百度的估值测验

发布于: 雪球转发:293回复:701喜欢:550

我想清楚了。先说结论:我打算建仓百度


2020年以来,要不要买百度股票这个问题,就一直缠绕我聊赖的灵魂。之前也发帖说要做一下百度的估值,看了很久,总觉得百度做的许多事情,比如AI和自动驾驶,虽离货币很远,但离牛b很近。


全世界都在说百度低估,但也没人说清,百度到底有多被低估。这次的估值应用题,我尝试向自己回答这个问题。


先说一点最基本的,估值不能混在一起估,百度这种holding company,你不能把她当成一个个体户超市生意来估。百度,可以拆成许多个发展阶段不同的小百度。


一家公司的发展,以及公司不同业务的人发展,有其生命周期与不同的成熟度。最简单的,可分为初创期(start),成长期(growth),规模期(scale),成熟期(mature)。成功的公司轨迹都是相似的,但每个阶段的斜率各有各的不同。


你会发现,百度所有业务的成熟度,并不在一条横列的线上,甚至,根本就在一条纵列上。因此估值,就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同一套逻辑体系。有的人说百度估值啊简单,老公司了,又能赚钱,给个整体的P/E,估个明年的盈利,然后XX乘一下。这就有点猛男裸泳虾扯蛋。


百度体系庞复。但核心还是清晰的。可以分为三块—— 这里我的切割方法与财报的不同——1. 成熟业务、2. 成长业务、3. 前沿业务。分别对应scale/mature、growth/scale,和start/growth三阶段。不同业务用不同方法估值,然后加总的Sum of the Parts ,感觉这事就比较靠谱。


成熟业务,主要包括移动生态,归于MEG(移动生态事业群组)。这块业务货币化稳定。在百度生态里,主要包括搜索与信息流业务。成熟业务产生的是搜索与信息流广告收入,大多就来自于,就是你手机桌面上那个蓝色熊掌App为核心的App矩阵。


成长业务,主要包括成长性高而货币化程度也相对高的业务。在这里主要是指百度智能云,归于AIG(人工智能体系)。成长业务收入来源于云计算,是ABC(AI、big data、cloud computing)的主要焦点、触点和卖点。其市场容量是 to B 的产业智能化。


前沿业务,主要包括成长天花板高、货币化远。在这里主要是指自动驾驶Apollo(归于IDG,智能驾驶事业群组)和小度智能助手(归于SLG,智能生活事业部)。


有人会问,All in 的 AI呢?AI这块如糖化在牛奶里,赋能百度所有的业务,收入也化成大海与星辰,这块无法单独拎出来估值。



在定量估值分析之前,关于移动生态,我想先来扯几句定性的淡。如果你赶时间,可以跳过,直接看后面估值部分。


核心广告收入这一块,百度已不是原来的千百度。PC时代百度是国内最大的流量入口,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仅仅是众多超级入口里的一个,是围绕百度App的一个App矩阵。


话虽如此,百度App仍然很强。


聚合的内容类App,大家都越做越像,彼此互为整容的模板。你可以打开常用的内容资讯App(百度、今日头条、知乎B站),看首页栏目,基本上第一个是“关注”,第二个是“推荐”,第三个不是“热榜”就是“热门”,再不然就是“头条”。


在整容姐妹花之间,百度如何打出差异化,在于内容分发的“搜索+推荐”机制,以及AI算法下的机制优化。就是所谓的“有事搜一搜,没事看一看”。按目前大趋势,主动搜一搜(觅食)的重要性,正在被被动看一看(投喂),越拉越远。


实现搜+推的载体是百度App的三大支柱——百家号、小程序、托管页。百家号方便内容生产者一键N发;智能小程序——不同于微信小程序的“内循环”——在于打通百度App以外的入口连接,也是一个主要增长点;托管页,在于抓营销线索,抓转化。


移动互联网那么多年了,坊间一直有两大错觉—— 一是QQ App不行了;二是百度 App不行了。但如果去看一看数据,发现根本是幻觉。QQ月活6.2亿,百度月活5.4亿,时长还很坚挺。QQ全面拥抱年轻人,而百度全面拥抱嗷嗷待哺的投喂人群(42.7%用户覆盖率,内容咨询类第一,来自极光大数据)。


而互联网广告模式,也越来越内容化。比如信息流广告,润物细无声,就是你吃着火锅唱着歌刷着朋友圈,突然某一条圈就是麻匪给你安利的减肥套餐。信息流玩法下,广告本身就是你消费的内容。我将其称作广告即内容,你还要fancy一点的书说法,这个模式可以叫 advertising as the content


另一个好例子,是直播带货。我一直很诧异啊,直播带货不就是广告吗,谁会花专门时间,推掉莺歌燕舞,在大好的春宵时光,花大把非碎片化的时间去看一个活人演广告呢。但大把人会去看李佳琪、辛巴、薇娅。其本质也是内容消费与社交消费。孤单是一个人的直播,直播是一群人的孤单。


总之,广告即内容的情况下,用户规模与时长就等于潜在的广告收益。BAT市值可能已经不太整齐,但用户规模而言,根据QM数据,百度仍然是用户渗透率超90%的三巨头之一。另外从用户时长而言,百度系的App增幅表现也不错,优于其他巨头。当然,腾讯基数大。(数据皆来自QM)




------------------估值的分割线--------------------


开始定量的估值。


首先列公式,用sum of the parts SOTP估值法,百度估值= (成熟业务+成长业务+前沿业务+ 长投及净现金)X (1- holding company 折扣)


1. 成熟业务:搜索+信息流


盈利可确定性强,增长无波澜,成熟阶段,适用P/E估值(或用EV multiple,差别不大)。


成熟业务MEG的收入与利润来源主要就是搜索与信息流带来的广告,topline的收入上广告业务不太乐观,2018年以来基本上就没有像样增长,基本平如飞机场,2019年收入780亿,2020预估能730亿。当然,疫情对吃广告饭是暴击,这属于要排除掉的诡异状态,以2020Q3出现增长来看,2021的收入肯定会反弹。


如果要说topline这块有增长引擎,我认为大概两个吧,一是用户端的增长,百度App 的MAU/DAU 都仍保持10% yoy左右的增速,用户使用时长也保持近30% yoy 的增加(根据上文提到QM的数据)。站内搜索量也逐渐向疫情前的20%+增长靠拢。百家号也有52%的增长。


二是App站内的广告收入已占成熟业务收入的一半,并有两位数增长—— 这部分为什么是引擎呢,因为百度逐步将寒窗多年、锻造数载的AI嵌入推广服务平台,提高了CPM(商家需要为一千次展示所付出的成本),夯实了定价权。


所以此消彼长之下,in-App的崛起能够cover百度的一些夕阳业务的式微,从而总体呈现8%-10%左右的增长,可以期待。


所以成熟业务的topline收入,以2020年的收入基础上(730亿),2021年给个800亿预期,上下10亿,比较合理。


成熟业务没有高增长故事,那有没有降本增效的剧本?这次conference call我也听了,听出了管理层的一个意思,这块业务吧,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不在于增加收入的绝对值,因为觅得新流量太难;这块业务主旋律在于提高利润率。


Q3核心业务调整后EBITDA利润率倒是有46%,创了历史新高,看起来很美。但这很难持续,费用低的原因是因为疫情之下,一是招人难,二是花不出市场营销费用,这个EBITDA margin,倒未必是可持续的降本增效的成果。


真正可能降本增效的,是相对于传统的老业务而言,in-App利润率天然更高。本质上是TAC成本、COGS成本等会降低;换句话就是说,那些发生在单一超级App入口里的收入,将能产生更多利润。


然后这部分运营效率能提高的话,ebit margin有望保持在35%以上(假设搜索+信息流的margin要高于财报中“核心业务”里其他业务的margin);假设20%的税率,2021年成熟业务的净利应该在224亿人民币左右,折34亿美元,给个10x-12xP/E,成熟业务毛估估值340-410亿美元。


10x-12x 的P/E估值,给一块以搜索+信息流广告为收入且有增长预期和降本增效预期的业务,我认为是合理的。毕竟仅仅需要10%-12%的净利增长,PEG就合理化了。而海外同类公司的P/E都一般都在30x往上。



2. 成长业务:百度智能云


云计算+大数据一直是资本的猎场,尤其是对于在如今大环境下,机会成本(利率)无比之低的大资本。因为云计算+大数据在应用上的无边际化,是一种不容易受困于增长陷阱的资产。


之前看到关于房地产SaaS明源云的段子,说以后买房你要戴个摩托头盔,不然给大数据分析出了你的表情,穿透了你买房的急迫心情,差异化定价反手就就一个杀熟,或者,杀傻。大数据威力如斯,big data is watching you。


由于资本追逐,云计算(广义:包含IaaS、PaaS、 SaaS等)公司的估值普遍飘,诸如Snowflake这样百倍P/S的,使人痛呼南海泡沫。100倍P/S是个什么概念——同样的估值水平用在沃尔玛上,沃尔玛就要值50万亿,等于美国三年的GDP;可以把美国所有的房子——买上两遍。


而这块资产,P/S估值目前看起来是一个行业共识。估值这事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估值方法共识上的合理,共识的估值方法哪怕是错的——至少在一段时间里——它仍然是对的。这是游戏规则。你不能说华尔街都按P/S来估的行业,你非要按P/E估,说他是泡沫。说句实话,是不是泡沫,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


市场往往是一个接纳相对真理而排斥绝对真理的诡局。


另外P/S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反映资本结构。但负债率相对低的公司,就有可比性;S这个数字不反映盈利能力,但如果大家都不赚钱,或者暂时都不能稳定赚钱,那也有可比性。另外如果盈利很漂移的公司,那也用P/S估,因为至少相对稳定。


从财报可知,百度智能云Q2收入20亿,Q3 22亿,Q3 yoy增速达到41%。


做IaaS公有云的金山云是唯一相对可比的云计算上市公司,IPO时定价大概是5x的2021P/S,且上市后一路走高,目前2021P/S至少10x以上。金山云一半业务是CDN,乃是IaaS里面margin鄙陋的。无论如何,用10x P/S来估值百度智能云,不算过分。且金山云与百度智能云的收入增速也相仿。


金山云10x,阿里云更慷慨了,普遍12x往上。所以行业10x-12x,合理。


另外,我们要看到相对于金山云百度云有三个溢价点:1. AI公有云市场份额第一;2. 工业质检市场份额第一;3. 视频云市场份额第三;4. 金融云市场份额第四。(数据皆出自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报告。)


然并软,出于谨慎起见,我不仅不给溢价,还要打个对折。因为云计算行业竞争太白热。我只给百度云5.1x-6x 2021 P/S,就是谨慎,就是保险;但为啥不是5x而是5.1x?因为,年轻人不讲5的。


(看似戏谑,我只想说明,估值这事儿,it’s just a game,好玩,别搞那么严肃。)


投行给出的百度云的收入预测,30%-40%的yoy增长,那差不多是2021年110-120亿,2022年140-150亿,增速也比较合理。以2021年低值110亿算,16.7亿美元,给5.1x-6x估值,大约是85-100亿美元。



3. 前沿业务:自动驾驶+小度


自动驾驶Apollo 挺难估值的,货币化不容易。个人觉得自动驾驶最好的货币化方法,要么就是跟特斯拉一样,随车卖10000美元/人民币64000 一套的FSD;要么就是未来自动驾驶打车,消灭出租车与代驾市场。


因为目前货币化的问题,导致美国的谷歌Waymo,GM的Cruise、国内的小马智行、百度Apollo —— 只有市场前景,但都没什么实际收入,这就给估值出了难题。


那自动驾驶的估值只能用可比交易法,或一级市场可比估值法。


先说一下目前市面上对于这几家的估值情况。


谷歌自动驾驶的亲儿子Waymo,估值漂移比较凶,最高的时候Morgan Stanley给的估值是1750亿美元,然后跌到1000亿,但今年3月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仅剩300亿美元。


Uber最近传言要将自己的自动驾驶业务卖给Aurora,这一块上轮投后估值72亿美元(但有软银的Vision Fund啊,这就有点虚)。


Cruise,在2016年被通用买下的时候是10亿美元,上一轮的投后估值是190亿。


国内的自动驾驶独角兽小马智行,创始人是前百度负责自动驾驶的工程师,上轮投后估值是54亿美元。


所以基本上在一级市场上,类似于创新药研发,同样都是不赚钱,市场给到54亿-300亿不等的估值。我认为对比小马智行,给百度Apollo 70-80亿估值,不夸张。


因为比起小马,Apollo至少有几个溢价点:1. 最大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2. 专利数1800件,测试里程超600万公里,自动驾驶测试里程占比87%,远领先小马(见上图)3. 测试牌照170张,并拿到北京的T4级牌照,是国内唯一拿到此牌的公司。4. 百度是威马的最大股东,也是蔚来的股东,所以有类似FSD的货币化路径。


小度智能助手(智能家居等)这一块,也参考一级市场,最近一轮外部投资者(CP/E、IDG)的融资,估值30亿美元。百度占股75%,22.5亿。


所以前沿业务这一块,差不多就90-100亿美元。


最后就是加上,爱奇艺+携程+滴滴的股份,再加净现金,大概约是290亿。这块是明牌,就不展开细说了;怀疑爱奇艺、携程、滴滴的市场公允价值,那就又是一大篇估值作业。我也不认为市场高估了爱奇艺和携程。



差不多估值805亿-900亿美元之间。当然你还可以给个holding company discount,意思就是,业务太复杂的控股型大公司,因为对一些资产没有实际控制权,或者投资的资产流动性不好,要打个折扣。


但我认为这个就像价投,要给投资公司的内在价值加一个 margin of safety 折扣一样,比较主观。老张给10%,老王给20%,这都是自己的投资偏好,这个事,就还是由你来做荤素搭配。


而目前百度市值差不多是480亿美元。所以我心动了,所以我行动了。有人可能会问我这个算不算value play。我觉得吧,也不要太在乎是growth play还是value play,至少一半是 growth play;在分散与长期的框架内,投资就两种:能产生经济利润、beat机会成本的投资,和没有经济利润、输给时间的投资。就像当时投资逆境里的蔚来,要逆向一点,才会有高的economic profit。


-------------------------------------------

利益披露:作者刚刚建仓 $百度(BIDU)$  


 @今日话题    @仓又加错-Leo    @Ricky    @刘志超    @不明真相的群众    @阿企   @大苹果的飞飞   @老鬼的逻辑   @曹大勇   @陈海涛周游世界  

全部讨论

1、根据我作为教育行业用户的3年经验,百度付费推广是不诚实且效果不佳的。
2、百度资讯的内容质量甚至不如知乎。
3、百度并购的互联网企业基本全黄了。
一切都指向百度有毒的企业文化。

我不确定百度现价有无投机价值,但我坚信百度现价没有投资价值。

2020-12-02 17:05

很赞同楼主的估值方法。话说百度还有个教育赛道牛逼轰轰的作业帮呢!也可以算估值的哟。作业帮在疫情期间唯一的用户数破亿的教育类APP哦,赛道第一值得估值!

2020-12-02 14:02

博主也看好百度啦?百度最近在中概中明显强势!主要是百度和腾讯、头条的业务争夺企稳。大家发现百度并不差!信息流质量跟上头条,规模比头条大。就和字节跳动比较大,百度APP和今日头条比较,百度搜索>头条搜索,百度信息流>头条信息流(目前这个有争议)。但整体来说百度APP比今日头条价值大很多吧?那剩下部分就是抖音和西瓜视频等等,最重要的是抖音和百度旗下百度云+爱奇艺+小度+百度地图+网盘+apollo+携程+百度大脑+六大研究院+200亿美刀现金。抖音价值大还是百度剩下业务价值大?可以说见仁见智!我个人觉得apollo+dueros的价值是远高于抖音的。10年后的抖音是否继续强大?每个人估值会有不同。
字节跳动对外估值是1800亿刀,而百度市场价只有480亿。
电动三傻价值上不如百度地图,但蔚蓝市值超越百度许多。
赚钱机会只在于在于市场犯错,市场大概率犯下很严重的估值错误,而我们很可能遇到10倍股机会!$百度(BIDU)$

早上刚好在$百度(BIDU)$ ...去之前没做好功课随便听听的,说实话右边这张图确实让我惊讶了一下:

2020-12-02 10:36

按照成熟业务、成长业务、前沿业务来看百度,和这个增长动力模型很像。其实像百度这样的大公司,更应该这样细细分解来看。第二层次是最有利于提升估值的,目前高盛给百度智能云估值85亿美元,这是个好信号!

2020-12-02 10:34

百度App5.4亿的月活能说明,在内容资讯类产品里,百度App绝对是第一梯队的,再加上百度搜索的绝对优势,百度App称得上是无可替代的产品。当然,现在还把百度当成一个搜索公司,这肯定是不准确的。虽然和搜索与信息流相比,目前百度的智能云、阿波罗、小度这些业务还在发展早期,但不能因为他们营收贡献不多就否认他们的价值,这种成长空间高的业务,在营收上不妨多给它们一点耐心。估计还有人会问,百度一直说AI,AI在哪呢?其实AI不是什么神乎其技的东西,你能感受到的产品更进步了、更智能了,这背后运用的就是AI,没法单拎出来估值。华尔街总是短视的,只给看得见的业务算钱,好在这篇文章很好的梳理出了百度合理的估值,也让我们对百度有了更深的认识。

2020-12-02 10:40

百度啥都低估,但是就是管理层让人觉得高估,说多了都是泪

2020-12-02 10:29

如今的百度已经和我们过往印象中的百度有着很大的不同,现在的百度就像一个藏宝阁,除了百度App之外,还有着小度、智能云、Apollo以及网盘等诸多头部产品。一直以来,这些产品嵌在百度内部,容易被人所忽视,但是随着小度的独立融资,百度向外界释放了一个信号:百度系的产品都有能力进行独立,乃至上市,而这也让外界开始关注百度内部的产品并且进行估值,这篇文章就很系统的说明了如今百度的合理估值,虽然要想达到这个估值还有点距离,但最重要的是百度具备这个潜力,对于长期主义者来说,百度确实是个不错的投资标的。搜索+AI,百度有现在,也有未来。

2020-12-02 10:50

我宁愿让小米恶心我我都不想让百度恶心我……

2020-12-13 00:48

我可以提供一个比较微观的角度。
去年暑假在阿里实习,组里有两个前百度同事跳槽过来的,业务能力极强。他们私下对百度是一致看空,觉得百度是光研究技术,不注重业务效益。我在组内做过一次百度研究内容的专题分享,他们对百度的研究成果也是嗤之以鼻,觉得就是刷论文,没什么实际业务价值。
我认为这几年外界对百度的负面报道和百度自身坚持技术路线的方针,也算是在员工构成上间接筛去了相对短期视角重视业务轻视技术的员工。一旦之前的技术研究投入进入收获结果的爆发期,百度是极具投资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