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乙(—MAN)2023年发言汇编(03)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汇编来自散户乙(—MAN)2023年在雪球的所有发言及回复网友的问题,整理并分享给猪哥的拥趸,大家一起学习!

注:1)猪哥已经注销了雪球账户,以下网页链接已无法打开。

2)版权归散户乙(一MAN)所有,我只是搬运工。

网页链接{04-01 14:45· 来自Android}

我的选股条件都是泛泛的谈,只是个大原则。
具体问题一定要具体分析。
比如,这两天在看到格力负债70%时心里一惊,中国建筑也是负债70%。
但再细看,格力电器的财务费用是负的(利息收入大于负债的利息支出)。而中建的有息负债利息就200多亿,财务费用100多亿。
可见,债与债也是不同的。
有人把格力这种占用供货商货款、合同负债较高,销售返利等(看似负债庞大,其实是在无偿(甚至还有利息收入)利用别人的钱),看作是格力产品强势。但在我眼里,这个还是不如直接低负债更好。因为低负债我可以理解为长期印钞机,而格力要长期判断它一直具有这个长期优势就较困难。比如近年有息负债的增加和应付票据的增加,是不是说明这种强势出现减弱?就并不好判断。
我财务知识比较水,有时我的理解是很土的,有财务好的朋友,欢迎使劲打脸。

网页链接{04-01 18:12· 来自Android}

董把质量看的高于一切,就凭这一条,她就一白遮十丑。消费者买空调,才不管老板的脾气性格怎么样,最关心的是质量。产品硬,消费者认可,就有销路,经销商就愿意卖,就愿意预付款,随着公司实力强,供货商就愿意给期,才有目前格力的这盘大棋。其实董的性格一直如此。为什么前些年大家都偏正面评价?因为格力一直高速增长。这几年为什么偏了负面?除了银龙汽车的事,最主要还是这几年格力的增速慢了。如果客观的看,基本上是因为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导致的。比如市场从小到大到饱和。产业链从以往平衡的利益分配,到近年基础原材料大幅涨价零售却无法同步等等各种变化。如果简单把这一切归咎到董的个人性格上,就并不客观。如果换一个比董温和的,愿意听各方不同意见的,平易近人的,那他很可能也失去了董的优势,也许格力这盘大棋才真的维持不下去。早年长虹的倪润锋也是如此,以为长虹增速下降是他太霸道,一言堂。其后换了几个看似各方面综合素质很高的人,但现在的长虹连个声音都听不到了。//@练习潜水:说实话,董明珠不退休格力就不会好,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公司的天花板

网页链接{04-01 19:45· 来自Android}

中海油我就想与中国神华一起说。中国海油和神华同属传统能源,中海油虽然上市时间短,但H的历史足够长,足够借鉴。
不难看出,中海油的股东收益率随油价波动非常大,净资产收益率去年高达26%,2016年只有0.17%。
而神华就平稳的多,2015年就是最低点,我们比较容易计算之前十年的平均收益率作为我们的底线,然后展望未来十年的煤炭市场情况。对此,我比较同意鹿公的判断:煤炭价格短期不好判断(对神华来说短期都长协了也不用判断),长期就比较好判断。
这方面海油就不如神华。因为煤炭市场以国内供应为主,价格相对好分析。而国际油价我们说了不算。对我这种孤陋寡闻的人来说,未来油价就有点不好把握。尽管巴菲特最近说:中国汽车的量在这摆着,未来油价不会太差。但中国石油当初48块,也是认为中国汽车一亿辆,油价都150一桶,未来增长到两亿辆呢?但中国汽车不仅增长到两亿,甚至真的到了3亿辆的时候,国际石油竟然戏剧性的降到了零。
因此,海油我虽然7.2元用港股账号买了点,但对我来说是不敢大资金长期持有。

网页链接{04-02 11:22· 来自Android}

至于朋友们提到的长电华水等水电股,这里我就不细谈了。建议大家关注山行,养长电防老,学知利行等朋友的贴,我也一直在和他们学习中,不如你们直接和他们学。
这些股定性肯定都没问题。定量上我就稍觉得还不够太吸引。

网页链接{04-02 10:48· 来自Android}

朋友们提到的有关煤炭股,我也不说了。建议大家关注鹿公,榆林子洲,和三方晋。前两个大家比较熟,但三方晋其实对煤炭的研究也很深入,认知水平也很高。他对很多煤炭股也是如数家珍。只是他不太主动说而已,你们试试看看能不能问出点什么来。

网页链接{04-04 11:13· 来自Android}

唉,越研究朋友们推荐的股票,越感觉自己对各行业认知的肤浅,专业知识的匮乏,能力圈的微小。
也更深的体会到巴菲特和芒格说的:要找容易理解和简单的公司。投资不同于体操,不会因为难度高而加分。
如果我像股评一样,仅凭一些表面数据就对朋友们推荐的股一一评论,其实就是在冒傻气,在秀自己的无知。
我会继续看,最后可能只能把自己看得懂的少数几个股票拿出来和大家讨论。
在看港口股。去年底我也看过唐山港,最近又有朋友提到青岛港。其实我很早就看过赤湾港(招商港口),盐田港,大连港(辽港股份)。港口股是属于比较简单的,股价也大多在净资产附近,招商港口股价甚至还远低于净资产,它们的净资产收益率一般也都不高一般不超过10%,股价与净资产的比价也基本与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同步。整体看,以现价买入的长期回报也就在10%或以内。吸引力就比较普通,而决定是否买入的关键是对未来如何判断定性。如果长期持股,未来十年会怎么样?对我来说就比较困难。
比如,以前大连港是东北的入海口,我早年从深圳坐飞机回大连休假,飞机临近大连时,就能看到海面密密麻麻的停满了世界各地的货船在锚地停泊等待装货卸货。后来再回来,海面的船就明显越来越少,现在就基本看不到船了。据说都被其他港口分流了。大连这个以前的东北入海口,如今成了一个死角。股价自然也一路下滑。而这个与大连港自己本身的经营方针,企业文化等似乎又关系不大。
有点类似商铺,深圳早年的旺地是国贸、国商、南洋、南国影院这一圈,如果早年高价买了商铺,如今就很惨,也不知怎么的,人就没了。
如果球友们对某个港口了解比较透,对未来比较有把握预判,低价买入长期投资也是比较容易算清楚自己的最低收益率的。

网页链接{04-12 09:32· 来自Android}

最近羚锐制药新华文轩鲁阳节能富森美等加入了自选股,跟踪关注。

网页链接{04-15 11:16· 来自Android}

又粗略看了下苏威孚B威孚高科)今年和去年的财报,再聊两句,看能不能引出一些料。
目前这家公司本身的业务利润大概只占每年利润的1/3。3/2是投资于博世动力和中联电子带来的收益。
也就是说研究这家公司半天,也只能了解利润的1/3。还要研究博士动力和中联电子,才能完整的了解整个公司的情况。但目前我查不到博士动力和中联电子的相关资料,也不知是不是上市公司,股价,估值都分别怎么样。谁能聊聊这事?
又看到威孚高科的股权激励股价是15块多,不知被激励的人为什么不直接买B股?

网页链接{2023-04-17 13:14}来自Android · 河南

当我们把人类的历史按一两百年的时间段分割开,并把目光分别聚焦于不同时段,我们会根据每个时段内发生的事,总结出一些结论性的东西。
当我们把人类五千年历史完整的看,根据整个历史发生的事,又会总结出一个结论性的东西。
人类历史的发展,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
而且,某个时间段内的必然和普遍,也许仅仅是历史长河中的偶然和特殊。
我们容易犯的错误,是把某个时间段内的必然和普遍,也当成未来人类整个历史发展的必然和普遍。
如果不太好理解,那我们可以用投资来类比。我们投资的过程中又何尝不是如此?有多少曾经辉煌的公司,被专家们著书立说总结出各种成功的经验,但现在那些公司已经没有了。

网页链接{04-17 14:21· 来自Android}

我的头像是自由、平等。
而我又属于小粉红,就有个球友曾给我留言:你一定不理解自由、平等的意思。
呵呵,他的言外之意我很明白。
我是徐云的粉丝。他是一个独立、有思想、有目标、有办法、有计划、执行力强的人。他为什么不喜欢被人帮助?为什么不喜欢结伴骑行?为什么喜欢在人烟稀少的地方骑行?
他自己的回答是:因为他喜欢自由!
我对自由的理解和他很接近。我一个人的时候,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完全不需要顾及别人,我就觉得特别自由。
在雪球,虽然我的帖子我做主,但我不拉黑任何人,你怎么留言都可以,只要你自己觉得这是你应该说的就行。
如果再加上生活方便,这几乎就是我个人对自由的全部理解了。
至于平等。就比较多方面。
如果有人瞧不起我,对我不平等看待。那我就要干出个样子来,让他瞧得起我、平等看待我。如果我干不出个样子,那我就要接受论能力排位的现实。
如果遇到个势利眼,狗眼看人低,那我就懒得搭理他。
如果觉得整个社会不公平,那也是社会还没发展到有能力公平,以及自己努力还不够的原因。我们个人能做的是努力发展经济,让国家社会不断富裕,让社会越来越公平。
说到个人。我自己努力做到对人平等看待。
这个在雪球上还相对容易点。对于不同观点,我以完全平等的语气说到比我厉害的人时,有人会觉得我:飘了。如果说到不如我厉害的人,又有人会觉得:不要和他们一般见识。
而现实里做到对人完全平等,就比较难了,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个穷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或者一个达官贵人来家里做客,我女儿虽小,虽不懂,但她根据我的态度,是能感受到区别的

网页链接{04-25 12:14· 来自Android}

早些年有个热门的词叫:弯道超车。
这几年这个词又被批有:好高骛远、投机取巧、不够踏实之嫌。
但看到最近汽车领域中国电动汽车的姿势,是不是有点:趁油车向电动车拐弯的时候超车的意思?

网页链接{04-25 14:05· 来自Android}

这几年白酒的股价波动,确实具有比较明显的:股价提前透支业绩的特点。
我以前写过一个帖:假设老窖股价一路缓慢提升,目前120左右,那它的股价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波动。或者,目前是2025年,业绩已经如预期的达到每股13块,那目前200多的股价也不会有太大波动。
股价波动巨大,源于投资者提前几年就认为老窖的业绩会持续稳定增长,这个逾期达成一致,股价就涨的有点着急。
在业绩没有赶上来的这几年里,无论是当下股息率还是业绩/股价(PE)的支撑都比较薄弱(神华的分红不及预期,未来增长也不大,但股价没透支,也就没波动)。这个期间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股价的大幅波动:比如销售短期的波动、以及经销商短期库存的波动,新冠或许会有第二波,合同负债数额的波动,甚至王朝成的一个演讲,都会被投资者警惕为行业周期乖点的到来。从而引起股价的大幅波动。
这是正常现象。
面对股价坐电梯,不同投资者有不同的应对。有人高抛低吸,有人利用融资账户高抛低吸。也有人拿着不动。
我的操作策略是什么样呢?
呵呵,我相信大多数长期投资者会把自己的操作策略与老窖未来的业绩相联系。
确定策略就首先要预判业绩!
我觉得预测业绩对我依然是比较短期的,属于七尺栏的难度。当我知道了白酒行业的各种特点以及老窖在行业所处位置,我就知道老窖即使周期也是螺旋向上的周期。我干脆就不去预测周期。我靠调整持仓比例和手里的现金,将七尺栏的难度降为一尺栏。
可能一:
如果今明年老窖的业绩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且由于它目前在全国的渗透还较低,依然据有较大和较长的增长空间和时间,那到了2025年老窖的业绩就可能达到13块,届时老窖200块的股价就可能成为底部区域,我就保持目前的仓位长期持有。
可能二:
如果老窖今年明年真的进入周期乖点,业绩增速或大幅放缓或停止增长,那今年的业绩就有可能是短期高点或高位平台。股价就有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我就会抓住这个机会大幅度加仓。

网页链接{04-26 09:31· 来自Android}

为什么很多投资人和企业家对马斯克都不太认可?
我觉得可能是:马斯克严格讲并不是一个企业家。
我看过他的很多访谈,他的理想侧重于对人类未来:探索和突破。
而不是我们通常说的:优秀企业家是要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高质量产品。
比如在汽车方面,能突破最初电动车的很多瓶颈和不可能,能够达到实用并量产,使油车向电动车转变成为可能。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至于在生产中如何确保汽车的细节和组装质量,他就不太用心,或者确切的说他的心思不在这上面。我看过他早年在回答特斯拉质量问题时的一个视频。他认为做工粗糙质量不好主要原因是因为订单太多,为了缩短交付时间,他们调快了生产线的速度,导致油漆没干透和一系列组装质量问题。通俗的说就是:萝卜快了不洗泥。任何投资者或者企业家看到这样的解释都会对他是否“靠谱”画个问号。
再比如他对外太空、对人脑和电脑连接的探索,等等。
严格讲,他与传统的、优秀的企业家并不在一个频道。

网页链接{04-30 11:12· 来自Android}

老窖的财报粗看一下,也没啥好说的。
1,看到有人诟病老窖有钱还借钱。就看了眼财务费用,年报是-2.86亿。利息收入-利息支出=2.86亿。我也就不细扣借款了。
2,诟病五大销售占比太大会不会有猫腻。看到老窖特别注明:对五大销售没有应收款。既然应收尽收,我也就不太管了。

网页链接{05-01 12:28· 来自Android}

投资标的最理想的就是:可持续发展。
比如2014年的老窖股价15.5~21.88。即使你在20块买入,加上今年的分红一共大概分红18块。即使不除权,当初20块的股价,今年4.225的分红,静态的看分红率也达到20%。
但为什么会出现当初20块的股价?当初八块钱的净资产为什么股价最低到15.5,而大家一致预期股价会跌破10块?因为当时出现了路人皆知的显性风险。
当这些风险被证伪时,前期大幅降低的股价会凸显出巨大的回报率。这时大家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会认为没什么风险可以阻挡它的长期发展趋势了。股价就会迅速的升高,导致投资回报率迅速走低,向市场平均回报率回归。甚至巨大的惯性会导致回报率低于市场平均回报率,出现了隐性风险。
只有一层思维的投资者,分容易感受到显性风险,并避之唯恐不及。但他们无法感受到隐性风险。
如果你2008年以230块的天价买入茅台后,就经过七八年的套牢和反复坐电梯。直到2017年才彻底摆脱并彻底告别了230块(不除权)。
老窖2008年76块,直到2020年才彻底告别这一价格(不除权)。
这一切就来源于2008年的230块钱,其实已经大幅度的远远低于市场平均回报率。
好在茅台老窖这种股,的确可以长期发展,最终都可以获得满意回报。如果把这类股票称为甲。
而大多数行业是无法做到的。那些当下看似具备长期发展的企业,往往并是。如果不注重当下真实回报率,只看到未来如何如何好,就会高价买入。几年后如果行业变成红海,这笔投资就会失败。把这类股票称为乙。
而很多股息率较高的股票,就刚好相反。他们当下具有显性的回报率。但是他们缺乏:长期持续的增长。
股息率与投资回报率的不同是:后者是复利。
这类股票称为丙。
那投资最好的是低价的甲,而随着甲股价的上涨,甲和丙需要权衡,然后是丙。投资要尽可能回避乙。硬要投资乙,也要耐心等它有经历足够长的经营时间,让我们能接近客观的评价它们,才能判断出未来我们的最低回报率。

网页链接{05-02 10:45· 来自Android}

投资是要讲长期投资回报率的。
否则,在自己看得懂的股票里,怎么评价哪些是回报满意,哪些是回报一般,哪些是回报不满意呢?
又怎么评估之前回报满意的股,在价格涨了回报降低后,是卖出还是持有还是继续买入?又怎么知道之前回报一般和回报不太满意的在价格大幅下跌后回报是否又很满意了呢?
当然,投资回报率只是根据历史数据再展望未来的匡算。
这基本就是我投资的大概思路和过程。
再说回中远海控
我作为一个还没进入的投资者,我的视角与已经买入的股东是不一样的。
在我评估它时:
1,它虽然历史挺长,但期间做过变性手术,它的历史已经不具备借鉴意义。它这两年的情况也是特殊时期导致的非正常情况,也不具备借鉴意义。在评估时有点像对一个新上市的公司。
2,这两年的巨大盈利,已经让它的资产负债表完全不同,由以往慢病缠身的人变成了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但一个健康的人跑步不一定就快。并不能就此判断他今后的股东权益回报率就高。
3,这两年的巨大盈利,有一部分已经分红给前期股东,和打算新进入的股东没什么关系了。账上剩下的资金大概会分成两大块,一块做为留存现金,一块会变成资产和投资。现金部分的回报率很低,由现金变成的资产的部分收益率是多少?投资出去的回报率多少?
4,未来长期航运的价格会怎么样?我看过很多预测,很多人判断不会再出现亏损了。呵呵,我投资是要预测长期回报率,不出现亏损不代表回报率就满意呀。
综上,中远海控目前对我来说就不如中国神华那么清晰,神华的几块业务的资产回报率都一清二楚。
对我来说,所谓不懂不做。究竟要懂什么?主要就是懂这些。呵呵,我如果关注中远海控十年,当他有了新的历史可借鉴,我也可以懂它。

网页链接{05-02 16:13· 来自Android}

我这人吧,还真的不习惯专门发个帖子黑我看不上的股票。
一旦看我为某个股发帖,其实已经是对它有点心心念念的了。文中提到不懂的部分,潜意识里也是希望能有明白人给指点一下。
千万不要认为我发帖是为了黑某个股票。

网页链接{05-03 23:55· 来自Android}

如果从投资理念上分,我的投资大致就是两个阶段:一个是学巴菲特之前,一个是学巴菲特之后。或者也可以说:价投前和价投后。
学巴菲特之后,也有一个不断理解,不断领悟的过程。
因为其他大师的书我都没看过也没研究过,我的认知和看问题的视角也就比较狭窄。有的朋友觉得很好的股,我却不会买。不会买并不是它不好,而是我看不懂。
对我来说,投资最主要就三个指标:1,保底收益率。2,时间。3,买入价格。
一,价值投资的最终投资收益=初始投资额X(1+保底收益率)时间次方。
匡算保底收益率与pb有关,就与初始买入价格有关。
二,我以前计算投资收益=(卖出价格-买入价格)。
如果用算式来表示,第一个就是价投计算收益的公式。第二个就是非价投计算收益的公式。
这就是本质区别了。
第一个公式,就三个变量。你首先就要研究保底收益率。收益率是什么?这就牵扯到价投的最本质的一句话:买股票就是买了企业的一部分。你买了企业的一部分,就是企业的股东。现实里你参股朋友的企业,是不是要算收益率?多久回本?对了,这个收益率就是:股东权益收益率。
如果你参股一个餐厅,你不会用五一、十一节假日的营业额算回报率,你应该用平常且偏低的日子计算,如果收益满意,实际一定会更满意。这就是所谓的:五毛买一块的东西。
其次,你要评估企业能够维持保底收益率的时间有多久。这牵扯到你收益的几次方问题。
最后,多少价格介入?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性质的企业,掂量出一个自己愿意付出的价格。
围绕投资的懂不懂,就在你研究评估这三个数字时的过程中。
我用巴菲特对三个公司的态度来举例。
1,微软
微软是个大牛股。但巴菲特至今说他不后悔,他看不懂微软。比尔盖茨是他的好朋友,两人又经常促膝谈心,微软又有足够长的历史,他为什么不懂呢?我认为他不懂的是:时间。比尔盖茨说:微软无论在什么阶段距离死亡都只有18个月。巴菲特不知微软能活多久,在投资收益公式中,没了时间,就不知该多少次方。
2,沃尔玛
巴菲特曾说他投资生涯最后悔的就是没尽早买入沃尔玛。为什么这个反而后悔了?因为他知道沃尔玛的保底收益率,也知道他的时间足够长。他看得懂沃尔玛!他只是想等更便宜的买入价格,结果越等越贵。
3,达美航空
我们都知道巴菲特在疫情初期,航空公司大幅下跌后买入达美航空。后来各地封城达美继续下跌,他最后在更低位清仓。为什么?我猜他之前对航空公司有个保底收益率。他认为疫情是个机会,当价格降低到能达到他计算出的保底收益率,他就买入了。然后随着各国封城,航空中断。他一定也咨询了有关专家这个过程会持续多久,当得到的回答是没有时间表时,他之前的保底收益率就被击穿,变成了:没有底。于是,他不管多钱买的,一定要抛出。
希望你看了我的帖,会大概知道我的投资思路。如果在你眼里认为非常优秀的公司,而我总说看不懂而不肯买入时,请你不要因为我的愚蠢、呆滞、刻舟求剑而生气。

网页链接{05-05 13:54· 来自Android}

关于老窖去年新增30亿长期借款,今年一季度又增加了60亿借款,合计90亿长期借款的问题。
对此问题,我今早与老窖董秘办进行了沟通,我捡主要内容向各位持有老窖的球友汇报一下。
首先是老窖董秘办的回答:
老窖从去年起可以在某些银行拿到利息非常低的贷款,同时老窖自己的存款中也有很多理财产品以及长期存款,经权衡后认为适当增加低息借款更合适,可以理解为一种财务行为。
用途主要是公司今年的一些小项目以及今年60多亿的分红。
我还谈了借款增加导致其他我担心的可能性,比如集团有很多金融类投资项目,会不会利用老窖来搞融资等。
董秘让我打消顾虑,我所担心的事都是受相关部门严格监管的,他们不会干,还是从财务角度去理解。(我偏爱国企也是因为领导个人一般不会为公司的事违规)
以上基本是老窖董秘办的原话。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猜想。
目前国内银行众多,在货币宽松、房地产偏冷、投资谨慎的大环境下,银行的货币总体是比较宽松的。
在全国众多的银行里,有全国性银行也有地方性银行。一些银行处于经济发达地区,一些银行处于相对不发达地区。有些银行有很多优质客户,有些银行优质客户相对较少。这些差异造成了银行间对存款和贷款的需求差异。
老窖作为一个销售遍布全国经营良好、拥有大把现金的优质安全客户,在面对全国和不同地区的众多银行时,就有可能有些银行看重它的现金,愿意付高息揽存。而有些银行看重它的安全,愿意收低息贷款给它。
从报表看,2021没有借款,2022年半年报也没有。第三季度新增24亿,到了年底变成30多亿借款。去年财务的利息收入比2021增加了6000多万,我就没继续细扣增加利息的构成。
今年一季报财务利息收入减少了一千多万,但时间太短,我会继续留意。

网页链接{05-08 11:12· 来自Android}

记得八十年代我经历过一次通货膨胀,商店里看着值点钱的东西都被抢购一空。
我对门邻居在大连五金交电抢到了最后一台冰箱,那台冰箱的门因为运输出了问题,挤压变形且关不严。需要等厂家处理后才知道能不能卖。就是这么台冰箱,被我邻居软磨硬泡的先搬回了家,后来厂家到家里给换了个门。
正常情况下,大家去商场买东西都是挑肥拣瘦,看过来看过去,尤其是大件商品。但为什么那次通胀,老百姓宁可要一件残次品也不肯留着钱那?因为恶性通胀会让大家觉得钱就是张纸。我隐约记得那时银行利率超过10%。
正常情况下的股市,就类似于商品市场里的正常情况,大家挑肥拣瘦掂量来掂量去。而大牛市,说白了就是股市里的恶性通胀,资产荒了。这段时间里,投资和投机其实就比较模糊了,只要是差不多的股,最后看都涨的不错,似乎都有价值。
今天大跌的,可能不是因为它没价值,而是因为之前涨太多。而今天大涨的,可能也不是因为它多么有价值,只是因为就它之前就没怎么涨。
不断轮涨,水位不断抬高,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一波牛市。当大家都看清楚趋势的时候,就纷纷的要股不要钱,促成了大牛市。

网页链接{05-17 11:02· 来自Android}

我提一个角度:
当初神华18,茅台1800,有1800万。
是买100万股神华好?还是买1万股茅台好?
就不太好判断。
100万股神华,每年分红250万。
1万股茅台,每年分红不到30万。
到了这里,尽管神华的自由现金流要大十倍,但似乎还是不太好比较。
如果买了神华:
把神华去年的分红,买1400股茅台,今年的分红再买1400股茅台,账户里这就已经多出了2800股茅台。假设未来八年分红还能买多少股茅台?十年后你账户里有100万股神华和多少股茅台?能不能凑够1万股茅台?
如果买了1万茅台:
去年的分红22万,可以买一万股神华,今年的分红26万可能就买不够一万股神华。未来八年的分红能买多少万股神华?十年后你的账户里有1万股茅台,有多少股神华?能凑够100万股神华吗?

网页链接{05-19 19:54· 来自Android}

股价挺重要的,它决定了你的回报率高低。
但如果你不是为了和别人或沪深300比赛收益率,最终的回报率高点低点就没有一开始想象的那么重要。
所以股价又没那么想象的那么重要。另外,对价投来说,值得买入的股价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区域。
你只要能在低价买了好公司一部分,最终你那部分随着公司的发展跟着扩大,这笔投资就是成功的。我一般不太会纠结诸如:如果我当初再低两块钱买,那我就可以再多赚一点。这是和自己较劲。
我当初买老窖时也经常发帖,当时就常有朋友留言:我抄了猪哥的底。买神华时也有这种情况,很多朋友比我买的更低。
但现在回头看,其实真正拉开赚钱差距的,并不是更低的买入价。
所以说,股价挺重要,但又没那么重要。

网页链接{05-20 08:56· 来自Android}

很多人有一个错误意识:做生意和投资,关键是有没有钱。
抖音上看到一个河南郑州的拆迁户,获得两千万赔偿。他以前很想做生意,但苦于没钱。现在有了钱,不能坐吃山空,要做生意做老板,于是投了两百多万开了个火锅店,经营不善,装修加房租和人员工资两百万很快就没了。打电话来咨询这个主持人还有什么生意好做,他下一步打算投资开一个训练营地。
我觉得这个主持人说的挺对的,他这么说的:朋友,我看你也没什么做生意的经验,真正的大生意,都是从小做起来的,以你的能力,十万块以上的生意你要慎重。你真有能力,小的也能做大。你没能力,再大也能做死。不要因为你有了钱,就投大项目,你没那个水平。2000万很多人一辈子也赚不到,你吃喝玩乐花不完。你乱投资,几下就折腾没了。

网页链接{05-21 09:06· 来自Android}

很多朋友喜欢看书,这是好事。
我们经历的事情少,对世界的认识少,可以通过读书来弥补。但大部分书其实阐述的是作者对某些问题某些现象的观点,反应的是作者对这些事情的认知。
如果我们对此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认知,又觉得作者说的很有道理或者仅仅因为他很有名气,我们也可以把他的认知暂时当做自己的认知。
但我们心里一定要有一个意识:我的这个认知是二手的(有待验证),光读万卷书是不够的,还需要行万里路,找机会、创造机会我要获得自己的认知。

网页链接{05-21 13:08· 来自Android}

有句话叫:以己度人要不得。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不要以为别人都和你似的。
以己度人几乎是一种下意识反应,要做到不以己度人是一件极难的事。
佛就根据人的这个特点,说了句名言:你看别人是屎,很可能你自己就是屎。你看别人是金子,你自己可能就是金子。
我记得早年于丹有一次当着贾平凹的面评论他的书。滔滔不绝,一套一套。贾平凹不好意思的笑着说:我没你说的那么好,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多。
方丈好像也说过类似的话:一个名人成功做成一件事,其实他当时的所思所想所为,都是一些碎片化,带有摸索试错的性质,也有运气的成分。但如果事成之后,被旁人用系统化的逻辑总结加工,往往就会成为另一种样子,似乎一切尽在掌握,很容易神话一个人。
目前对于名人在这些方面,大家都已经有所警觉,也开始理智看待,避免神话。
但同样的事情可能也出现在所谓“坏人”身上。就如同有人做了件好事,被无限拔高一样。有人无心之失,或者自己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被人拿出来解读出恶意,就容易引发各路人马的无限揣测,最后成了十恶不赦。这种事情如果泛滥,会不断反噬这个社会,形成人人自危的环境。

网页链接{05-21 15:22· 来自Android}

周末无事,我再聊个有争议的话题:人生的意义。
我们小时候的教育,人生被赋予了很多意义,我就一直觉得人生是有意义的。
后来我二三十岁的时候,王朔,陈丹青在我眼里都是挺牛的人,他们最起码比我有思想的多。当他们都说人生其实没什么意义的时候,起震撼是对我以往认知的否定。他们一定有道理,那我也就跟着说:人生其实没什么意义。
至此,人生有意义或人生无意义,对我来说都属于:二手认知。
我后来要自己探究,他们为什么说人生无意义?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
有一种说法:人最后都是要死的,忙活半天都是死,有什么意义?这个说法显然说不通,人生是一个过程,与死相比,过程才是人生的几乎全部,不能因为死而否定过程。
陈丹青的说法:“我认为人生没有意义,但我也不觉得这是一件可怕或悲哀的事。我觉得这是一件很自然、很平常、很合理的事。因为如果人生有意义,那么这个意义必然是超越我们自己的,是我们无法理解或掌握的。那么我们又怎么能知道这个意义是什么呢?我们又怎么能确定这个意义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所以我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但这并不妨碍我去享受我的生活,去做我喜欢做的事情,去爱我爱的人。”
王朔的说法:人生没什么意义,你说人生有什么意义?就我这操行,我就认为人生没什么意义。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你说是为了家人活着,他说是为了理想活着,可能也有人会说为了爱情而活着,但我只能说:人生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方丈也有个说法:人生是一种自然现象,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意义都是自我赋予的,所以你想赋予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
以前我觉得他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
但我现在觉得人生是有意义的,而且这个意义就是一种客观存在。无论你是否意识到,无论你是否赋予它,它都看得见摸的着。
人这个物种当初出现,的确与老虎狮子狼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人类是有智慧的,他可以思考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有了自己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这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
虽然越早的人类的人生,自然人生的比例越大。但随着人类不断进化,人的一生,自然人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而文化人生占比越来越大,人生其实包含了两个方面:自然人生和文化人生。再也不是和动物一样仅有自然人生。
自然人生包括了吃饭睡觉生病生老病死。文化人生其实已经高于了自然。
比如现在的汽车,自然界里是没有的,自然界里只有各种矿、石油、橡胶树等。正是人的文化人生,最终把这些变成了一部汽车。同理,摩天大楼,火车、飞机、电脑、空调、各种款式的服装等,都是凝结着人类文化人生的产物。正是先人们几千年的文化人生,让我们现在的人生经历与五千年前完全不同。这就是先人们人生的意义,它们存在的意义以书籍、实物等客观存在的形式呈现,看得见摸得着,且远高于自然。
而只有自然人生的老虎狮子狼,他们五千年前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他们经历无数代,没给他们的后代留下丝毫高于自然的东西。因为他们的一生才是仅仅是自然人生。虽然这些动物一生没什么意义,但我们人类可以赋予他们存在的意义:生态平衡。
一棵大树,它立在那里的意义是为我们乘凉,可以光合作用为我们提供氧气。这个意义是我们赋予它的,但它本身主观立在那里并不是为这个,它立在那里就是它的自然人生。显然,大树的树生意义和人生意义并不可类比。
对于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可能意义不明显,但我们这代人汇集起来产生的意义对后人意义巨大。有句话叫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个“有用”,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意义,人生的意义就存在于我们每一天点点滴滴的生活中。

网页链接{05-23 12:40· 来自Android}

我爸去世前两年和我住一起,经常和我讲他小时候的事情。我现在和我妈一起,也经常听她讲小时候的事情。
人生其实很神奇,它的意义是多角度和多层面的,不要轻易否定。
先说我妈那一支。
我姥爷家是河南的,小时候跟着父母逃难来到青岛,属于难民。在活下来的兄弟姊妹四个里,他是最小的。据我妈说后来姥爷家开了个粥摊,摊煎饼什么的。当时青岛是德国人的地盘,德国教会办了一些免费学校。我姥爷就去了这样的学校念书了,成了全家唯一念书人,这也是后来他德语特别好的原因。姥爷后来一直读到类似中专的程度,毕业就进了德国人办的印染厂,再后来就成了德孚洋行的经理。
我姥姥家和姥爷家好像是邻居,结婚时我姥爷还没什么钱。我姥姥不识字,但很重视教育,
我妈妈的兄弟姐妹除了我小姨,都念了大学。
我妈就是那种按部就班从小在城市里长大,上女校,一直到1953年高考考上山东大学化学系。
再说我爸这一支。
我爸是30年的,出生在靠近沂蒙山区的一个农村里,四岁妈妈死了,七岁爸爸就死了,上面是三个哥哥一个姐姐。
我爸小时的记忆我归纳总结大概就是:永远吃不饱,没衣服穿,被他大哥打,给村里一家人放羊给口饭吃。
1944年一个解放军连队路过我爸的村子,部队的战士一般比我爸大几岁,他们对我爸很好,连长对我爸也很好,我爸没事就往连队跑,碰上吃饭还给我爸盛一碗,还送了我爸一套旧衣服。当部队开拔的时候,我爸就跟着走了。有饭吃,有衣服穿,不挨打。
抗日战争结束后,直接又参加了解放战争(1948年十八岁入党),一直到全国解放。
全国解放后,很多年纪大有家的大部分就回家了,当时部队的基本都不识字,全国也搞了很多工农速成中学扫盲,我爸是党员年纪又小。原打算过扫盲后,再把他们分到各地做工农干部。我爸一个从没念过书的人,竟然读书读进去了,而且成绩不错,就放弃了回部队这条路,也在1953年参加了高考,竟然考上山东大学化学系。我爸虽输在起跑线,但据我妈说,高考成绩比我妈还高。
我爸和我妈在一个班级,他是班级里唯一的党员,唯一的带工资上学的学生。他虽是个学生,却是学校党支部的成员。
毕业一起分配到如今的大连理工大学。
然后有了我这辈。
现在又有了我女儿,就是这个样子的。
上一贴说我爸再也没回过家。更正一下,我大三的暑假,我爸带我回去老家看了他的几个哥哥和姐姐。

网页链接{05-23 16:32· 来自Android}

唉,又一个悲剧。说什么孩子压力太大,说什么孩子走的太决绝。

其实孩子自己有什么压力?他的压力都来自于父母身上的压力,父母又把这个压力施加到孩子身上。
父母把学习看的太重了,好像孩子学习不好就没了未来。父母对未来的恐惧、焦虑无不感染到孩子。
父母花重金给孩子补课,花重金买学区房,把最好的给孩子,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最后,孩子要有好的成绩对得起这些。你学习不好,你不内疚吗?我看你怎么有脸向我们交代。
孩子最后没脸没皮,没有羞耻感,那是孩子最后一道对自我的保护防线。
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拼尽全力从没让父母失望过的孩子,一旦眼瞅着学习下来,且自己无法挽回,就容易走绝路。
或者,如果孩子的世界里全部都是学习,学习又关系到自己的人生,学习成绩成了他的生命支柱。
又或者,这样学习的苦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呀,活着真没意思。
如果父母能不断表现出这样的态度:与我们对你的爱相比,与我们之间的和谐关系相比,与你的健康相比,与你的快乐相比 学习成绩就是个屁!
孩子还会有压力吗?
问题是大部分父母自己就豁不出去。活在纠结以前,恐惧当下,害怕未来。

网页链接{05-24 16:34· 来自Android}

聊聊未来一段时间白酒股价可能的走势,给朋友们一个参考。
在聊之前,我先说明一下股价对我的影响。
其实我本人投资白酒的长期回报率在买入那一刻后,就已经与股价没什么关系了(这也是我为什么不怎么看盘的原因)。
为什么这么说?我来解释下,看看你是否能理解。
如果我拥有一百股老窖,去年老窖每股盈利7.06元,那我投资老窖去年的盈利就是706块。每股分红4.225,我投资老窖去年获得的自由现金流就是422.5元。这些都与股价走势无关。
但回报率就与买入价有关。股价20块买入,我拥有100股老窖只要投入两千块。股价200块买入,拥有100股,我就要投入两万块。回报率是不同的。即使你我同持一只股,看似同股同权,但回报率并不同。
目前我打算长期持有,也就不存在退出变现的问题,也和股价无关。
所以我才会说:我本人投资白酒的长期回报率在买入那一刻后,就已经与股价没什么关系了。
但很多朋友买卖白酒的角度和思路与我不同,他们的盈利直接与股价走势有关。我作为一个老炒股的,对股价也有自己的感觉,就谈下我对未来白酒股价的猜想,这个猜想正确与否,对我本人都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我不以这个猜测来操作,完全是闲得慌,供大家参考。
由于2014年的情况对白酒(名酒)的经营影响太过特殊和猛烈,随之股价产生的机会也太过印象深刻,大家都还记忆犹新,也形成了一些共识:优质白酒抗击打能力极强,即使遭受重击,几年后又是条好汉。因此,未来白酒即使出现一些消化库存的周期表现,对实际经营情况的影响也不会像2014年那样猛烈,股价的调整也会相对温和,再想出现2014年那样的巨大机会就不太现实。我猜实际经营和股价表现等总体表现可以参考之前洋河的这轮周期表现。这是其一。
其二。白酒距离抱团股价疯长的时间更短,也不要期望如果有的白酒股没有如市场预期出现周期情况,股价就会再来一轮暴涨,这同样不现实。很可能的是,估值在合理范围内波动,股价被业绩推着走。业绩好一点的,股价就涨一点,但估值就不会有大幅提高。业绩不及预期的甚至有周期迹象的,股价可能就呆滞一点甚至跌一些。
这就是我对白酒股价这一两年的总体研判。

网页链接{05-25 13:12· 来自Android}

成本这个词大家都知道。
但每个人对成本的理解差异很大。成本在投资中究竟意味着什么?成本对投资究竟有什么影响?
具体问题一定要具体分析。
一个在A股长期持有茅台,且仅持有茅台的人,他总结的价值投资经验不可避免的带有自己投资茅台的体会。而茅台并不具有普遍性。
回看茅台的历史,它长期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25,长期平均增速>20,几乎保持了二十年。这是它极其独特的地方,在全世界都少见。
价值投资了这样的股票,其中一个感受就是:成本变得没那么重要。长期看多少钱买都赚钱。
如果投资的是神华呢?神华不值得投资吗?买入成本重不重要?
有人总说:你的成本就是当下的股价,与你买入成本无关。
呵呵,那我计算老窖这么多年的投资收益就是0呗。
另外是否记着成本,也是两面的。如果一个被成本遮眼,被成本束缚的投资者(通常这种人只看着股价而忽略了公司已经不同),我们通常会说:你不要总想着当初的成本,忘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