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迷‖江浙一带富庶且文人辈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些回答角度非常有趣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点此链接阅读体验更佳:财迷‖江浙一带富庶且文人辈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些回答角度非常有趣

财迷按:财迷曾多次去过苏州/杭州等地,明显能感觉到当地的花鸟繁华以及浓厚的商业气息。同时,财迷和当地企业家聊天,也能明显感受到他们爱读书,重视教育。

但究其富庶的根本原因,恐怕不仅因为当地是鱼米之乡,因为洞庭湖平原和成都平原也都是鱼米之乡,但明显缺乏江南的商业气息。

财迷最近在知乎闲逛,看到一个问题,下面的回答很有趣。这个问题是:“江浙一带富庶且文人辈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有人从地理角度回答(精选文1),有人从语言文化方面回答(精选文2),最有意思的是从大历史角度来回答(精选文3):江浙是农耕/商业文明,相比马恩导师所提到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下的小农(纯农耕原子人),更容易变得富庶。小农(纯农耕原子人)无法组织起来,力量弱小,更容易被盘剥。同时,为了摆脱高压下的内卷,小农还会出现劣根性本能——以零和博弈,吃绝户为目标。这种零和博弈/吃绝户的思维会导致当地工商业难以得到长足发展。而江浙的零和博弈和吃绝户程度轻很多,商业社会更容易得到充分发展。

上面的文章恰好回答了财迷以前的疑问,财迷看了也深受启发,特分享给列位看官,奇文共赏。为了方便各位阅读,财迷对部分内容做了编辑。

周末财迷另有长文,敬请期待。

以下为精选文正文:

精选文一:从地理角度解释为何江浙一带富庶且文人辈出

@ sheep bird:

一开始:气候好,有足够的粮产

后来:内陆水运发达,交通成本低。

再后来:沿海有港口,对外贸易拉动,

这三个阶段连绵一千多年,贵族才需要三代呢,这三十代都有,

网友:因为这里是东亚文明圈真正的地理中心,南来北往西行东进的十字路口,相当于荷兰和德国西北部在欧洲的位置,如果贫穷落后了,才真的是怪事。

精选评论:

网友:低调点 让岭南人看见了必说我大湾区锤爆一切 山东人看见了必说我鲁日韩自贸区才是中心

网友 回复 网友 :其实没有 岭南人看江浙人只有欣赏和良性竞争

网友 回复@网友 :山东成中心除非黄河能通航,但是不可能。

网友 这倒是实话。集装箱时代后,江南一带是为数不多能成为东亚中心甚至世界中心的地方。

网友 :其实不如天津

网友 回复 网友 :天津建国时候,全国排第二,第一是上海

网友 : 这个十字路口不是淮扬?

网友 : 淮扬的大港是南通。南通不算那上海也不算

网友 回复 网友 :淮扬是帝都控制南方的前哨站

回答二:从语言文化角度解释为何江浙一带富庶且文人辈出

作者:持续关注黑吉辽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吴语地区在晚期历史(明以来)中是最能彰显汉文明的地方,没有之一(江西在宋明很好,但是之后什么原因突然沉寂)。所以现在成为通古斯半獸人、老铁们视作眼中钉肉中刺的存在。因为吴语人群在桶古丝寄生时代结束后,所表现出的富庶、进步、学习能力,是对桶古丝网友的“桶古丝代表接近欧美的开放进步的寒带游牧渔猎文化,三又代表封建落后的热带农业文化”理论体系的极大讽刺。以下是近代十大华人数理化科学家的籍贯和民系统计,吴语区过半。另外两弹一星元勋23人,12人是吴语地区的。这些在网上有不同版本,不过统计结果大同小异。如果算的是“江浙”,不限于吴语人群,优势还会扩大。

十大数学家:

华罗庚,常州,吴语

陈省身,嘉兴,吴语

陈景润,福州,闽语

丘成桐,汕头,闽语

苏步青,温州,闽语

陈建功,绍兴,吴语

吴文俊,上海,吴语

陶哲轩,茂名,粤语

柯召, 台州,吴语

王元, 金华,吴语

十大物理学家

杨振宁,合肥,江淮官话

李政道,苏州,吴语

钱学森,杭州,吴语

王金昌,苏州,吴语

吴有训,宜春,赣语

周光召,长沙,湘语

钱三强,湖州,吴语

黄昆, 嘉兴,吴语

邓稼先,安庆,赣语

吴健雄,苏州,吴语

十大化学家

侯德榜,福州,闽语

李远哲,泉州,闽语

卢嘉锡,龙岩,客语

黄鸣龙,扬州,江淮官话

柳大纲,扬州,江淮官话

黄子卿,梅州,客语

蒋明谦,遂宁,西南官话

杨承宗,苏州,吴语

徐光宪,绍兴,吴语

王琎, 台州,吴语

精选评论:

网友 :吴语区只不过是受到胡人乱华影响较小的汉文明区本来的样子,一个活生生的比照样本。

网友 回复 网友 :不可否认,吴语区在明朝以后成为一个具有汉文明突出成就的地区,但是它的底色确实是吴和越两大文明。只能说是这个底色渐趋消失了

网友 回复 网友 :吴和越本身就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能想象没有吴越的春秋时代么?

网友 回复 网友 :能想象啊,怎么不能啊。就拿山东来说吧,春秋时,鲁国颁布初税亩产生了封建萌芽,而齐国是第一个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的(地区)。起点很好,就是所谓的“封建”时期太长了。春秋也不会一开始就想到吴越啊,春秋一般都会想到齐国晋国。而且吴王有两套姓名系统,吴国如果纯华夏的话,国王怎么会有两种名字。越王就更有意思,名字可以音译成这样,又可以音译成那样,而且越国当时连鞋都不穿。

网友 回复 网友 :山东今天一堆音译地名,无娄,无盐,不其和吴语区的姑苏,无锡这类发音都出自同一个语系。东夷百越,都是蛮夷,谁也别笑话谁 看看繁花几个吴语区上海演员,胡歌,陈龙,吴越等人的五官面相,加上祖籍山东的辛芷蕾,这些人面相特点都是华北平原区和长江中游地区人没有的。

网友 :江南最盛产官迷,最推崇大一统,至今依旧以小孩能进神学院深造以及当上神职人员为荣

网友 :这么多科学家居然没一个北方人,最北面的扬州也算是广义的江南

网友 :过去1000年,海洋贸易打发展,东南沿海因此受益。很可笑的是,这里的人,把商路带来的利益,归功于自己。这很能唬人,但是,他们忘记了,1000年之前,全球贸易的主渠道,在西北。那个时代,西北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吴地属于边缘区

--------------------

还有一个很挫的地方是:东南沿海,从来就无法建立靠谱的政治秩序。这种政治上的低能,结果就是反复被人屠杀。相比之下,1000年的西北,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网友 :苏步青是苍南县的闽南人不属于此范畴

网友 回复 网友 :兄台说的是对的,苏虽然是浙江人,但显然不属于吴语区。闽南人可能算不上,他们家从明代起已移居浙江。让我们拿掉苏,换上以下三个名字试试:许宝騄、钟开莱、冯康。

网友 :江西是被满清的屠刀给打垮的

网友 回复 网友 :明朝是江西是人口第一/第二大省,进士第二大省清初,满清在江西的大屠杀,文化中心南昌全部被满军屠了,并把江西宋元明500年积累的财富洗劫一空。

回答三:从大历史角度解释为何江浙一带富庶且文人辈出

作者:莱卡想回家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全世界早期文明里(涵盖漫长的中世纪),最优等的就是以商业为主,辅以农业,游牧,农耕,其次是农耕辅以商业(江浙就是这类),最劣等的就是纯渔猎,游牧,农耕。

而农耕里还有高下,庄园制,也就是封建领主制,包括美洲黑奴制都优于自耕农(小农)。

甚至对主流农业人口自身来说,因封建领主制导致的朝廷集拳力度不够,比如日本平安时期开发领主(封建领主)是可以通过与朝廷拳臣谈判(合作)来对抗国司(代表朝廷针对地方的稅倌)的强大剥削的。这使得朝廷与皇拳没办法无底线的剥削农民,因为他们作为佃户寄生于领主体系内而不是弱小的个体。

反而像贞观之治时期的剥削程度就已经达到大量自耕农抛弃土地逃亡做逃户,黑户或者宁可自断手脚来躲避徭役的情况,其他时代更可以想象。

作为封建领主,有能力抵抗君主的剥削,而且自身为了细水长流,不会残酷压榨佃农。很多农民也有能力推翻领主再选个领主亲戚上位,所以领主虽然剥削,但也往往有底线(很多还往往就是老乡)。

除非遇到一些天生人格很恶劣的领主,这得看运气,属于小体量版的“秦皇汉武”,如果遇到良心领主,日子就真的好过很多了。

但自耕农(小农)极其弱小,无法组织起来。毕竟法家那套就是无限削弱个体力量同时摧毁一切组织,更不要说祖先崇拜下的原子人家庭与其他家庭本身就是高度敌对的,比方“提高一分,干死千人”。君主会随意拿捏,给与很高的赋税/徭役。同时,为了摆脱高压下的内卷,小农就会出现劣根性本能——以零和博弈,吃绝户为目标。

这实质上的癌细胞思维,病态的极端利己主义,甚至不如游牧。因为我们能看到游牧民族很多时候想要的只是吸血而不是吃绝户,比如突厥时期阿史那可汗只是有能力灭北齐,北周的,但对于管理农业人口,吃绝户占地没什么兴趣,所以只要被孝敬就好。

也包括劼力可汗时期,能促成渭水之盟只的实质其实还是想吃供奉而不是李世民勇敢无畏,能震慑,打只是吃供奉的手段。

再后来,已经在汉化进程的辽国历史上,耶律德光当了中原半年皇帝就不愿意做,要回去了。

再往后,金国也是先立伪齐,伪楚,与蒙古人一样,汉化深了才真正的开始有了占地,管理农业人口的欲望,但总体还是偏那套“包稅”,还是有点懒得管。

从这种角度来看,甚至游牧的劣根性还要比纯农耕的小农的劣根性好些。

精选评论:

网友 :写得太好了。结合现实,确实如此。商业共赢思维,很难敌过小农互害吃绝户思维。后者真是人传人,氛围糟糕透了。

网友 :胡都在南方搞了一块飞地深圳,还大量移民殖入南方。我感觉南汉文化可能会灭亡。外公外婆被替换成姥姥姥爷只是个开始,后续经济下行,以它们通吃通占的尿性,再来一次文化经济上的南明血泪史……通古斯与第四神教的入侵,导致这片土地的汉族彻底蛮夷化。

网友 : 中国古代表面上看是自耕农,实际上是国家农奴制

网友 回复 网友 :大部分。

网友 回复 网友 :西方日本给封建领主服役,交租,中国古代是给皇帝直接服无偿徭役,交地租,而且人身自由受很多限制,实际上受的剥削更重,地主只是高级农奴罢了,跟封建制下的领主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网友 :亚细亚生产方式下的小农就是最恶劣的

网友 :确实,做生意和北方某些地区的人做(比如苏北),就是全然不顾供应商死活的压榨到极致,谈判时满脸自以为算计到的得意藏不住

网友 :相反,晚清民国黄泛区有大量建筑圩的土豪,自带武装,审判佃农,不受县警察厅管束,这才是领主庄园常态。

网友 :还有现在河北那边的电商,我可以不赚钱,就是要价格战打死同行,就喜欢亏钱发快递的感觉

网友 :江浙沪一带必须想办法做到用手机遥控马克沁,不然在不久的将来又是当血包的命。

网友 :描述了问题但实际上没有解释原因。比如,为什么北方地区容易陷入吃绝户的小农思维,而江浙则不是。(农业技术革新快,商业文明发达是现象而非原因)

网友 回复网友 :北方多是一马平川之地,对内无险可守。小老百姓的自组织毫无意义,结个土匪寨都能被轻松剿平。在大地主阶级的头头黄老爷及其走狗们面前就是被随手拿捏的蝼蚁,小民对大人毫无制衡力量,所以受的内部剥削极狠。再加上靠近胡蛮,在漫长的时间里被双方战争拉扯蹂躏(没错,自己人赢了也是一次蹂躏),要么战死沙场,要么死于乱兵,要么累死田间。也就是北方人长期内受剥削,外遭侵略,生活赤贫,朝不保夕。这种恶劣生存环境中筛选出的优势基因不是善良也不是聪明,而是麻木、盲目、服从和凶狠。南方情况就相反,山川河流纵横,剿匪难度大,对外联系频繁(润人古有来由),人心不服王化,天高皇帝远,小民一怒性价比高,统战价值高过北方顺民,再加上胡马很少能过江,受的外部战乱少,所以基因偏好上保全了正常的人性分布,没有被扭曲。

网友 回复 网友 :最早都是小农,而小农的目标就是自给自足,江南以及整个南方在农地资源以及地理,语言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后都无法完成这个目标,必须寻求商贸。而且更关键的是从东晋开始,有着很强的对于南方快速开发的需求,这也更依赖于贸易,因为传统农业的发展速度是很慢的,无法满足大量南渡人口,包括各种士族的利益,甚至于南朝的建立就来源于与吴地传统士族的“交易”,这种南朝化愈发加重了南方对商业的倾向,甚至还有南朝与百济,古坟日本的交往,贸易。

网友 :喜欢游牧民族实在是很难理解。其实中原的问题正是因为距离游牧民族近,造成太多的苦难屠杀,无情筛选后形成的。最大的刽子手正是蒙元,破坏彻底,惨绝人寰。南北差异的根源其实可以归因于蒙元破坏力度前后期的差异。一切只是幸运而已。

网友 :实际上,中国目前比较落后的地区都是工业落后、宗族势力较强地区,有几个代表性的:1、广东潮汕(人均指标不堪入目);2、江西赣南、广东梅州;3、安徽徽州。

网友 :各个地区都一样,面对整合的华北平原时都没什么抵抗能力

网友 :中国最早的商业文明实际上应该是山东,春秋第一霸,齐鲁大地,甚至都发展到田氏代姜了然后嘛士农工商,三分田氏姓氏变成第一到第八。

网友 :太冷太热地区都不行,影响人的创造力发挥。希腊、罗马都是环地中海地区。工业兴起带来商业繁荣,世界性贸易兴起带来商业繁荣。商业需要具有冒险精神,而农耕文明是安份守旧。游牧文化是打家劫舍,大吃四方。

网友 :最后一句…法国俄罗斯表示你骂谁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