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5回复:28喜欢:21
按照目前上市猪企的成本,即便下半年猪价到了18,19元半年时间,绝大多数企业依旧无法改变目前的现金流窘迫境地。很多人说猪周期今年,明年会反转,我认为是会反转的,因为整个行业资金实力最雄厚,融资能力最强的企业到了目前也基本无法扩张产能(除极个别)从前20大能繁母猪规模及负债率现金流情况,我们基本就看到这种命悬一线的画面。其它的中小规模在资金实力较弱,没有长时间高猪盈利价情况下也不存在整体扩张条件。但我相信猪周期反转,不意味着存在持续高猪价的可能性,更多的是季节性波动。
猪周期反转,更大的概率是猪价底部年度逐渐抬升,行业逐渐摆脱亏损实现盈利的过程。高猪价是由能繁母猪遭受大幅或断崖式减少至远离供需平衡线形成的,没有疫病,没有持续深度低于行业平均养殖成本,哪里来的供给端出现较大缺口?我们看不仅是能繁规模还是存栏规模,深入了解这个行业的人都应该明白以目前能繁规模及效率,对应的未来产能绝形成不了持续高猪价的可能性。
但没有高猪价,是不是就不是猪周期?显然不是,以目前的猪价及产能结构,地位最弱,被去化的主要对应——中小盘散养户,中小规模猪企基本不存在亏损情况,目前亏损最严重的高发区是头部企业,特别前20大企业,而前20大企业根据目前暴雷的几家企业看后续演变,基本都是以重正为主,核心的种猪,母猪产能并未出现大幅去化,看看暴雷1年多的正邦也保持20万的能繁规模,傲农,天邦也在重整过程,所以按照目前这种大型企业(特别上市猪企)出现的重整兼并整合现象,我们可以定性这些企业的产能基本很难被去化,被去化的只是公司,人,产能只是由A转至B,对整个生猪行业产能去化而言并无多大影响。
去年时谈了今年是大规模猪企(上市公司)最艰难的一年,同时也是头部企业扩张的转折点,我们能定性的只是它们没能力再扩张,却无法定性它们的产能被去化。现在低迷的猪价下,推出的绝大多数是中小散养户,持续不赚钱或亏损,连人工都没赚到就迫使它们退出这个行业,而行业养殖成本下的长时间持续运行就显得非常重要。2022末-2024一季度,这种现象持续1年多,能繁母猪从4400多万,历经16个月,下降至4042万,基数仅仅400万,这种缓慢去化的情况就是行业产能结构呈现的去弱留强(资金,成本两要素,资金目前占主要因素)。而未来这种现象仍将继续。一边是大而不倒,死而不僵的头部企业持续的重组兼并,产能资源整合,另一边是中小散养户中长期逐渐被淘汰。季节性高猪价导致头部企业以外能繁规模停止下降或缓慢上升,季节性低猪价导致中小规模企业逐渐去产能,这个过程不会短。目前将整个行业产能分布,大致划为3-4-3,从几年角度看,头部3产能无法被去化或微小变化,中间的4成本最低,生命力最强,代表行业的平均养殖成本。后边的3资金实力最弱,投机性最强。产能的去化对象大多数都是最后3,而这最后3的特点是没有连续性经营,往往是一年就养一两个批次,行情不好甚至不养。这就是猪价高波动的主要产能,但这些产能占比越来越少的情况下,猪周期的波动频率或振幅自然变小。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产能分布图,对于高猪价出现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当然除非又有大规模疫病,不然,还是放弃追逐高猪价周期带来的超额利润想像。
从过去几年看,资金实力强占据获取市场份额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大多数是建立在劣币驱逐良币,浪费社会资源的背景下产生的,也可以文雅的说这是过去生产力低下为恢复产能付出的“代价”。而这个代价形成的低效过剩产能长时间占据市场,造成行业未来持续的长时间“不断去弱留强(成本)”淘汰落后产能。
猪周期是客观存在的,高猪价周期个人看法2-3年内还是放弃幻想。
市场目前有成长的逻辑,例如过去几年的巨星农牧,现在的神农集团,它们的成长是具有可行性,它们共性是低于规模集团的养殖成本。
市场也有恢复逻辑,例如温氏,从产能毁灭至产能恢复。
市场也有炒作逻辑,例如傲农,唐人神新五丰金新农等。
市场也有泡沫破裂,估值回归逻辑,例如牧原,2020年末6千万产能,5千亿市值,严重透支几年估值。
市场也有被淘汰逻辑。正邦,傲农,天邦,新希望。
这些养猪企业,每一个都是不同的基本面,从来都没有同步现象,去年记得有些人说,投资猪股,一荣俱荣…我感觉他似乎完全忘记了他和马云也是人,可怎么看都不一样。世界上根本没有两个一样的企业,这是常识,很多人是周期投机思维,总摆脱不了板块思维,由此,就形成了“一荣俱荣”的理所当然结论。回顾历史猪企股价走势,有哪个一样了?我还没发现除了牧原,哪个猪企能真正走出“规模不经济”的行业魔咒?当然,未来肯定会有,例如现在市场高度看好的巨星,神农,它们在大规模猪企里的确优于其它企业(公开数据看)。其它的呢?不怕得罪说,仅仅只有交易价值,根本没有投资价值,包括温氏!
今天得罪人大概率很多,投猪周期的,投其它猪企业的应该满腔恨意。但请原谅我实话实说。我已经一年多不敢预判猪价,也不敢谈周期,今天仅仅说说心里话,能听进去的好好理解,听不去过的,继续一本正经的“零和博弈”吧。

全部讨论

03-28 09:19

三年半前研究猪股,对于大厂规模化优势一直保持警惕,提醒自己不能屁股决定脑袋。到现在也是,对持有的所有股票,无论正反信息,都保持开放心态,这可能是过去十年对我愚蠢最大的保护。
网页链接

03-28 06:55

甚至还有一堆人在幻想,新文件下来,国家是要去牧原的产能,原因是牧原太大了,而成本高的小猪企又有扩张空间。

03-28 08:46

你的文章总是让人眼前一亮,有理有据,赞!

飞鹤每股分红0.15港币

03-28 03:49

许多人的观点和你差不多,或许这就是转折

03-28 07:40

猪。
既然如此,为什么参与这一行呢?

03-28 13:52

本文逻辑非常赞同。文中认为大规模去化不太可能的观点不认同。
大规模去化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大规模疫情。大规模疫情存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随着时间推移,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具体不分析了。
二是长时间亏损。现在全行业已经亏损3年了,即使优秀的牧原和低成本中小散养户都很艰难。
这两个条件都存在,方向是一致的,除产能。
所以,认为不存在强周期的结论值得商榷。

03-28 06:47

客观而公正的文章, 谢谢分享。只有低于平均成本的产能,才是有效产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均价不超过18的情况下,确实只有苦练基本功,否则还是在淘汰的路上

03-28 07:57

我们是来“炒”股的,不是来养猪的,这是最根本的一件事,但是绝大多数人认识不到

03-28 08:52

被动去化头部的3和尾部的3,头部的3是资金链断裂,尾部的3是非吻等疫病,但头部的3增产更暴力,中后的4、3灵活性较强,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大多数也会赌周期,于是周期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