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行业及牧原的一些看法

发布于: Android转发:35回复:47喜欢:44

一,关于疫病。

从目前种种迹象看,今年北方疫病要比去年严重。从各方面渠道了解的情况大致造成的原因是:

1,3年疫情放开后的人员流动频繁,由于部分养殖厂在生物防控相对不重视情况下形成“人”传染“猪”的情况。

2,病毒的变异,由2018“绯闻”时期的强毒演变成如今的“弱毒”,且呈现多种病变特征。不论是基因缺失,还是基因重组变异,对生猪养殖机器——能繁母猪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具体有多大,还得后续去观察,目前只有非官方一些调研和行业一些言论,因此这块仍得客观严谨。

3,最近2-3月行业出栏均重同比增大,猪仔价格春节后节节攀升,目前更是出现卖猪仔大赚,卖标猪,肥猪大亏迹象。由于节前各大规模猪企并未出现明显压栏,由此,可基本定性能繁母猪有加大淘汰出售情况,由于能繁母猪体重较大,造成行业出栏均重上升。

4,农业部的数据样本量是最大的,比民间调研机构要权威,准确度一定更高。但农业部公布的能繁母猪数据具有一定后滞性,4月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数据或更能反映客观现状。

5,新希望主要生产基地在山东,河北一带,根据公司业绩陈述,疫病造成的影响程度超预期,计提生产性生物资产7.4亿,按新希望规模基本计提10%能繁损失。由此,可以推断北方疫病比过去2年要严重。

根据以上各种信息串联,基本可以定性一季度北方疫病要比往常严重,能繁的损失程度应该会对冬季产能造成一定缺口,形成较高猪价的可能性增大。

二,关于行业现金流

这个问题去年谈过一些,今年我想还是有必要具体说说。

现在大家看前20大猪企出栏占比接近25%,差不多1.7亿头了。可它们的报表却是历史上最差的资产负债率,有的高达80+%,像正邦已经资不抵债,大部分都在60+%。很可能大多数人认为它们的现金流都很紧张(截止3季报)。而实际上经过第四季度,大部分资产负债率又下降了一些,今年一二季度估计又得往上飙。然而,这些都只是一个指标,并不代表它们没钱,或许生存不了,不仅如此,它们还能继续扩张。呵呵!这就是上市猪企及大中型猪企的特有能力。

温氏说今年要增量出栏800万,牧原预计1000万,其它的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计划,连温文尔雅的中粮也要实现15%+。当然,有些公司是能做到的,有些还有点悬,例如傲农,它们的大多数最近两年都是亏损,扩张的钱从哪里来?对了,不是增发就是举债,都是通过各种渠道输入的,只要不是资不抵债,只要还有信用,只要还有人相信,它们还是能够举债,或引债主入局,看看过去的正邦,天邦,国资也来了,不是吗?

负债率不是决定它们能不能维持产能或许扩张产能的大前提,融资能力,举债能力,输血能力才是。看看温氏,牧原这几年的定增,借贷体量可知。

决定大中型中短期产能的不是负债率,是现金流,而现金流分成账上现金流和未来可融资现金流。生猪的账上现金流主要由现金+存货+生产性生物资产构成。而可融资现金流则各家不一。例如牧原2021年发行可转债100亿,2022年定增60亿,2022年计划GDR上百亿,还有借贷额度扩张等,这些都是可融资现金流。你要单看负债率就觉得一家上市猪企要在低猪价期被动去产能了,这种想法很可能就错了。正邦属于整个市场最激进的扩张者,即便目前资不抵债,其出栏量仍有几十万,年化几百万,请问正邦退出了吗?从即将暴雷到暴雷2年了,它的产能虽大部分是未成年仍大部分存在[捂脸]。所以单看负债率就判断大中型猪企活不下去,要被动去产能,要破产,这种看法还是很片面。

中短期持续低猪价有效被动去产能的大部分是中小散养户

中小散养户由于其资金规模和养殖特点在下行周期都会被动去产能,低猪价造成亏损,亏损持续一段时间,迫于资金压力和养殖特点,(体量小灵活进出)一般都不会像规模厂那样持续熬底,而是选择杀母猪,止损。因此在过去几轮周期,由于散养户占比巨大,在下行周期,随着价格跌破成本线维持一段时间很容易就形成产能有效去化。但目前随着规模猪企占比提升,特别大中型猪企迅速提升养殖比例,在低猪价期产能的去化速度就不会像过往周期那样快。

提行业现金流主要想说明一个事情,即便本年初疫病造成一定的产能缺口,例如10-15%。那么,这些缺口未来很快也会被有资金规模和处于扩张期的猪企迅速填补,高猪价时间窗口也不会像过往周期那么长。这点必须有清楚的认知。


三,关于牧原

关于牧原,过去2-3年谈了很多。最近总有人说牧原不行了,看看巨星,看看新五丰,那才是猪股,那才是周期的魅力。当然,各花入各眼,买牧原的看不上其它猪企,买其它猪企的也压根不会买牧原。这道理很简单,买牧原的看确定的未来,买其它猪企的看周期弹性。压根就不是同一个频道,根本就是两路人。

记得2021年聊巨星农牧,还特意写了篇文,也买了一些,在2022年3.29卖了,突然的暴利,短短半年多盈利近一倍,但我清楚这是不确定投机,仓位很少。至此再也没太多关注,为什么没有过多关注这家企业?主要是这家公司太多模糊地带,看不清,且企业在信披上做得很差,能获取的信息量有限,部分信息无法佐证。当然目前巨星做到150万出栏,基本印证此前扩张规划,且头均利润100元,也基本秒杀大部分上市猪企。

小盘成长股如巨星,它是具备高成长特征,至于做不做得成,市场不太关注,市场只会盯着远方产能,即不确定事件当成确定性预期兑现。这期间的股价波动可想而知。150万--300--500--1000万,这是当年巨星农牧的规划,产能的规划是2022年基础上翻6倍。你说只要它只要能阶段兑现产能,阶段兑现利润,市场的想象力能少?

回到牧原,2022年6100万出栏量,市场对其成长空间早已不存在过多幻想,土储1亿背景下,再怎么扩张也不可能诸如小体量巨星农牧那样做到翻6倍的可能性,因此,在想象力空间上就无法与其对比。那么同样道理,股价波动上又如何让一个3000亿的企业跟一个100亿的企业做对比呢?这是两个不同曲线的波动,属于不同时空纬度的企业,这也是高成长与低成长在股价波动上不同的表现。何况在A股几千亿市值的企业屈指可数,盈利皆是百亿级别的,对几千亿市值的企业市场先生的要求也是极度严格。像格力美的茅台,海天等,哪一个不是依靠业绩奠定行业龙头的地位,但其业绩过去也是稳稳的增长,一旦增幅不及预期,或许负增长,那市场先生一定会狠狠的用脚投票,这在格力,美的,海天那里皆呈现过。所以牧原股价要涨,其业绩一定要有突破,即用利润来证明它的价值,而不是依靠故事或不确定因素驱动。这跟小市值成长股的区别是非常大的,小市值成长股,由于其体量小,未来空间大,市场的容忍度,包容性强,遇到行业低潮,对其苛刻程度不会像大市值的行业龙头那样,特别在业绩上。因此大部分成长股能享受50,甚至60倍pe,而行业龙头往往一半都享受不了,这也就是成长空间决定的。

所以投资牧原的没必要跟其它猪企天天比股价,这个本来就是没有意义的对比,一个行业大浪淘沙,倒下多少家企业才成就一两家龙头,就如成长,谁也不知道谁能真正成长,说不定哪天又成了雏鹰,正邦,但没长大之前谁也无法证明与证伪,因此对于成长股而言,长期大幅度波动是特有属性,也是在证明与证伪之间来回波动。最终定论!

投资牧原,无非就是投资一个确定性结局,中期1亿出栏完成,5000万屠宰完成,产业链打造完成。通过科技改变自身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以规模成本优势占据国内养殖产业链顶端。从高成长逐渐转变成低增长,从高融资扩张逐渐转变成高现金流回馈股东的高分红过程。我们用最简单的思维看待行业,用牧原保持成本优势红利期与产业平均利润率看待牧原未来带给股东每股现金流,这个终局思维必须得有,不然还是早早离去,寻找另一个“青春成长期”的企业。想要高确定性龙头又要高波动,A股里哪个龙头不是静默数年后再度腾飞的?这其实就是经济规律,也是企业发展规律,没有任何一个企业一直都能处于狂奔状态,停下来歇歇,修整,再度上路奔跑才能更加稳健长远。

ps:我们不妨想想,若是本次北方疫情严重程度超出预期,那么谁防得住,谁又防不住?谁又能再度享受行业红利?

$牧原股份(SZ002714)$ $巨星农牧(SH603477)$


全部讨论

2023-03-30 23:01

【浙商农业】生猪板块未来的催化剂
1.一季度能繁母猪上市公司的环比变化将是4月重要的催化剂?
我们认为头部产能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有望发生环比减少的变化!★★★ 新希望大幅下修业绩预告:今天下午5点新希望披露了2022年预计净亏损13.5亿元-15.5亿元,此前预计净亏损4.1亿元-6.1亿元;2023年1季度生猪市场行情及北方地区疫病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公司拟就对2022年12月31日的生物资产超出原有预期外部分的减值进行计提,共计约12.35亿元。其中7.4亿得生产性生物性资产对应可能约30万母猪。总共才90万的母猪啊!中粮已下调了今年的出栏量。种种迹象表明规模场得受损是板块信息验证得一块重要公开拼图!未来母猪资产减记得上市公司会越来越多。

2.农业部及种猪业协会的数据是否发生去化斜率的上升?
我们认为能繁去化有望保持加速的趋势,冬季的损失有望在官方数据中逐渐显现。

3.关于短期猪价?
根据当前存栏体重,消费需求,4月出栏计划综合分析,当前生猪存栏仍处于绝对历史高位,猪价很难上涨,暴跌得可能性大。最不济也是低位震荡!
在当前基本面强支撑得情况下,我可以大声宣布,在超级猪周期面前,没有任何板块的性价比是比我们高的!

4.南方疫情
南方疫情跟随北方将是大概率事件,为什么你会相信那些发不出奖金待遇很差的员工能帮你兢兢业业的防控非洲猪瘟,靠爱发电吗?
继续推荐:新五丰 巨星农牧 唐人神 京基智农 天康生物 牧原股份 温氏股份 新希望

2023-03-30 22:57

老隐的分析思路跟吴伯庸老师一样赞👍

2023-03-31 09:56

这篇文章把买牧原的正确姿势说的最透彻的了!
如果你拿着牧原却看小猪涨而感到痛苦的话,那么赶紧卖出,承认市场是正确的,打不过就加入其中嘛,但是最后能把利润揣到兜里也需要极高的市场敏锐度,否则还是站岗的韭菜。

买牧原就是买其长期的ROE。如果做不到长期持有,那还是赚不到理想收益。

2023-03-30 23:45

提行业现金流主要想说明一个事情,即便本年初疫病造成一定的产能缺口,例如10-15%。那么,这些缺口未来很快也会被有资金规模和处于扩张期的猪企迅速填补,高猪价时间窗口也不会像过往周期那么长。这点必须有清楚的认知。

2023-03-30 23:01

今天市场最大的焦点在于收盘后新希望的一则公告,对2022年业绩进行了大幅度的下修调整。之前预计亏损4.1亿﹣6.1亿,修正后改为亏损13.5亿﹣15.5亿,注意,针对的是2022年的业绩。
要按常理这妥妥的属于财务暴雷,或者说是财务洗澡,但关键要看新希望下调业绩的原因。一个是因为一季度的猪肉价格不及预期,而之前估算资产的时候用的是期货价格,有一定偏差。第二个原因是山东、河北等区域的生猪疫病影响超出了预期。
再通俗点讲,就是猪瘟死的数量超出预期,猪肉价格低于预期,两个一叠加,要减值9亿。
从财务的角度看这当然是很糟糕的业绩调整,但这个公告也做实了生猪疫情卷土重来的传闻,而猪瘟疫情无论对猪肉价格还是养猪股的股价都有很强的刺激,毕竟前几年那一波周期大行情就是被猪瘟引爆并催升的。
在新希望之后,新五丰也下修了业绩,原因是一样的,计提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说人话就是我们家的二师兄死超了。

2023-03-30 22:57

谢谢分享。今晚的猪圈很热闹呀。

2023-03-30 22:55

这个是今天刚发布的,我对于猪瘟持谨慎态度,就看短线资金明天咋处理

2023-04-04 09:43

生猪养殖行业应该是变了,规模养殖的集中度在过去几年提升了太多,退出又不容易,原来牧原成长起来的时候相当于机构吊打散户,现在变成了机构之间的PK,从管理能力到疫情防控都不足以拉开差距,牧原想应用先进技术譬如AI降本目前看效果也不是特别明显。
回到投资角度,以后的猪周期会变得很复杂,除非重大疫情,而小猪企想要高速扩张面临的风险也会比当年的牧原难很多,一旦节奏踏错就是另一个正邦,当然市场愿意炒作各种无法证伪的成长性这也是A股的特色,关键要知道自己在这个游戏里面有没有胜算,其实生猪养殖板块工业化替代散养户最好的投资机遇已经过去了,这又是规模不经济的一个行业,研究难度大,不如看看别的。

也许牧原还有高送转行情,截止2022三季度,每股净资产10元,每股未分配利润2元,每股收益2元+,结合牧原高送转的历史和当下中小投资者认为估价较高不敢上车的情况,4月份年报高送转10送5股值得期待!

2023-03-31 10:52

近期AI产业链走弱,反而有助于低位板块有序轮动。机会方面,AI产业链进入退二进一的震荡调整期,连续下跌后具备反弹。低位轮动板块依旧以困境反转预期较强的芯片、以及一季报预期较好的消费医药、光伏储能为主。说到这里不得不感慨一下券商了,现在我们这些头部券商价格战也属实是太惨烈了,万一的佣金,0.5的无门槛两融,24小时随时待命提供服务,开拓市场都越来越难,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