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创新药行业的一些误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81回复:186喜欢:311

列举几个市场对这行业最大的误区。

1:创新药只有单一的买家:医保。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创新药的买家为3个部分:医保,商保,自费。如果医保是唯一买家,那就不能解释为什么默克的K药不进医保还卖了这么多,康方的PD1不进医保卖的居然比有些进了医保的还多。 还有之前2019~2020年时候,PD1进医保的适应症很少,没几个病人,但全市场PD1的销售猛涨,这些营收全是自费的。

事实是这样的:以前医保不覆盖创新药,这个领域也被外资垄断,整个市场就是自费市场,年年都在增长。但抗癌药一年20~30万的开支很多人确实用不起。现在国产化以后价格大幅度下降,可及性提高,这些救命药大部分都降到了4~15w这个区间。这时候就算没有医保,很多人自费也可以承担。题外话以前第一批进口药降价进医保的时候,通常价格是15万,医保报销一半,病人实际支付的额度比现在很多纯自费的药都高。


2:创新药永远不能赚钱。

这其实是规模问题,恒瑞卖创新药肯定是赚钱的,就是因为基础设施,销售人员早期齐全,规模也在。国内的新兴生物科技企业都处于企业发展的早中期,过去几年很多企业员工数量每年翻倍以上,这种商业化基础建设开支非常大。如果关注海外会发现一个小药企药物被FDA批准了,下一步一定是股权融资,这钱大部分都是“launching cost”也就是组建销售团队的费用。并且一般来看需要发展到营收20亿美元才会开始盈利。因为有追求的企业会不停的研发产品,到这个规模以后才能覆盖较高的年度研发开支。营收再往上就研发开支增速就会放缓,占比营收比例逐步下降,企业盈利能力越来越强,到终极阶段:巨头,研发开支占比营收就稳定在15~25%这个区间。如果没有疫情影响,国内今年龙头财报已经可以显示出向好的趋势,明年财报会是转折点。


3:中国药企没有创新,都是抄袭。

关注这个行业的人其实都知道国内药企进步速度有多大。《我不是药神》里面的情节已经不会出现了。国内企业已经掌握主流技术,能做出和进口药一样好的药。时不时还能做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药。目前已有2个国产药物获得FDA批准,而且2个都不是小产品边角料,都能成为重磅。未来FDA批准的国产药会越来越多,这趋势非常明显。


4:创新难度越来越大,整个行业都完了。

这观点更多的是用来尝试“解释”为什么美国生物科技也暴跌。然而事实上过去几十年海外药品研发成功率大致为10%,现在成功率还是10%,并没有变低啊。过去几年研发出了非常多的大药,比如好几个PD1,Dupixent,TRIKAFTA,RINVOQ,SKYRIZI,Efgartigimod,Enhertu,Ozempic,Inclisiran,Ocrevus, Cilta-cel等等,这些都是直接在我脑袋里面冒出来的名字,我肯定还漏了很多。研发的核心难点是我们对生理学认识太少了。当一个疾病的发病原因被彻底研究透彻以后通常距离药物的出现就不远了。还有就是不停的会有新技术诞生,把以前不可能成药的靶点给攻克。

这么多年了为什么新药整体成功率一直维持10%?这本质上是不是科学问题,是经济学问题。这10%的成功率就是支付端目前药品商业回报带来的平衡。假设未来社会大幅度削减对药物的支付,那么药品整体成功率或许就变为20%,因为10%的成功率全行业作为整体亏钱,那么更高风险的靶点和技术就会被抛弃,大家研发更加保守。从这个经济学角度来看也能预测国内研发成功率会持续维持在一个远高于海外的水平:因为国内的支付环境无法支持10%的研发成功率。国内主流研发一直会是快速跟随,时不时出一个有国际前景的药物,而不是像海外这种尝试各种高失败率的创新。


最后我感觉领先市场一步是天才,领先二步会被认为是傻子。。。

精彩讨论

wltpz2022-05-09 18:04

告诉一个真实的医保谈判案例(也可以叫集采,其实天差万别):诺诚健华的奥布替尼,针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SLL,以前没进入医保前(外资强生伊布替尼和百济泽布替尼已经进入医保了),依靠买一赠三(其实就是通过赠送消化掉没有医保报销的劣势),每盒30粒,每天一次吃3粒,够吃10天,价格没有进入医保前的7196一盒,实际收到病人自费金额一年是6.4万一年(7196除以4等于1799元乘以36个10天)。
2022年元旦进入医保后 降价到3560.4元一盒,降价50%左右吧(这个就是大家担心的集采压力?),收到的一个病人的收入是12.8万一年(3560元乘以36个10天),增长了一倍的收入,其中医保支付70%,病人自费支付30%(从6.4万减少到3.84万),大家说这个药进入医保是好处还是坏处?。 以前从一个病人收到药费6.4万一年,进入医保后收到12.8万一年药费,血液瘤一般用药时长几年时间不会轻易变更。
并且由于进入医保,病人负担降低,更多新患病人开始使用,因为疗效更好,副作用更低,医生更喜欢开,预计提高病人使用数量增长30%。2021年收入2.5亿,2022年每个病人费用提高一倍,数量提高30%,所以销售金额可能提高到6亿左右。
为什么医保局愿意支付12.8万一年的价格呢?最重要的是疗效好,副作用低,并且竞争格局好,外资强生一家疗效最差,副作用最大。国产2家(百济的泽布替尼和诺诚健华的奥布替尼),疗效更好,副作用更低。如果没有赠药,医保前的价格是25.6万。医保局觉得降低50%已经够好的了(或者说可以交代的过去了),这个其实就是医保局在支持真正的创新,态度非常明确,就是支持好东西,对于伪创新内卷的产品打压价格,指挥棒已经非常明确了。医保谈判不是洪水猛兽,是有利于医药企业的,仅限于疗效好的药品。关键是疗效好,副作用低和竞争格局好。$诺诚健华-B(09969)$

格雷-lyu2022-05-09 17:04

针对第一点,商保和自费,这个真的深有感触,年治疗费用20w的时候很多家庭咬咬牙也是会上。我姑父结肠癌那段时间,贝伐一次1.8w,还没有算检测住院等其他费用,每个月来省城住我家算省了一些宾馆住宿费。就这费用,硬扛了2年多来,他只有一个新农合的医保,后来有赠药,便宜了一些。姑父家其实条件不好,贝伐治疗进展后,我和我表妹说治愈的可能性不大了,那时候已经花了蛮多钱,但在我姑父求生欲面前,谁也无法狠心做出放弃治疗的决定。哎,往事不堪回首。

所以我一直说,抗肿瘤是刚需,不是可选,因为有时候我们没得选择。

满仓中概95272022-05-09 16:32

这个时候才发现恒瑞还是稳健,至少公司会存在,医药泡沫大的时候都在嘲笑恒瑞的落后和不思进取,潮水退的时候曾经股价疯狂的许多创新医药股票公司已经不存在了……

家托旺2022-05-09 17:50

我承认现在创新药头部低估了,同样我们先要承认之前的估值有泡沫。

我持有PD1四小龙,从去年开始到现在亏惨了,我承认自己是没看数字纯赶热潮看不懂为啥涨但是一直涨以为未来应该还能涨;
外部环境变了,医保谈判证了伪,说什么还有商保等手段的我相信题主自己也知道在中国没有医保连医院准入都困难不可能做出大品种。K药是个独苗有自己的独特故事,其他治疗领域没见过,K药的传奇没什么可复制性,更多的是没医保的产品一年在国内10个亿就是大品种还得投大费用。
现在我还持有四小龙,因为我觉得头部这四家,是走的出来的,是能证实自己的估值的。大的逻辑没有变,但是靠单产品做出大品种的时代过去了,药企要不断创新,要改善生产力,要降费用,没得懒惰。我是有个美好的愿望,中国可以有几个可以跟跨国药企扳一扳手腕的大药企,至少这四家是优秀的候选人。

中国的股市就是喜欢上蹿下跳,追涨杀跌。可能慢慢赚钱真的很难。
$君实生物-U(SH688180)$ $信达生物(01801)$ $百济神州(06160)$  恒瑞

张小丰2022-05-09 18:38

1:现在已经是支付差异不大的情况。并且药品并不是同质化产品,病人不是简单的买最便宜的药。你自己想想你买药的时候是不是只比价。

2:PD1严格来讲并不算快速跟随。晚了海外好几年,算是正常跟随。真正的快速跟随门槛高很多,跟随的快能做到全球前3的进度从可以出海。还有一些品种会出现PD1的情况,但目前市场崩盘以后,资本已经不再投入me too类药物,供给侧改革了。

3:出海成功的重磅药物当然算得过账,爬坡上量以后会非常的赚钱。未来国内出海的路径更多的是做成熟靶点的me better,或者fast follow到全球前3的速度,我认为不会出现美国的那种大规模探索新靶点。

全部讨论

2022-05-09 18:04

告诉一个真实的医保谈判案例(也可以叫集采,其实天差万别):诺诚健华的奥布替尼,针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SLL,以前没进入医保前(外资强生伊布替尼和百济泽布替尼已经进入医保了),依靠买一赠三(其实就是通过赠送消化掉没有医保报销的劣势),每盒30粒,每天一次吃3粒,够吃10天,价格没有进入医保前的7196一盒,实际收到病人自费金额一年是6.4万一年(7196除以4等于1799元乘以36个10天)。
2022年元旦进入医保后 降价到3560.4元一盒,降价50%左右吧(这个就是大家担心的集采压力?),收到的一个病人的收入是12.8万一年(3560元乘以36个10天),增长了一倍的收入,其中医保支付70%,病人自费支付30%(从6.4万减少到3.84万),大家说这个药进入医保是好处还是坏处?。 以前从一个病人收到药费6.4万一年,进入医保后收到12.8万一年药费,血液瘤一般用药时长几年时间不会轻易变更。
并且由于进入医保,病人负担降低,更多新患病人开始使用,因为疗效更好,副作用更低,医生更喜欢开,预计提高病人使用数量增长30%。2021年收入2.5亿,2022年每个病人费用提高一倍,数量提高30%,所以销售金额可能提高到6亿左右。
为什么医保局愿意支付12.8万一年的价格呢?最重要的是疗效好,副作用低,并且竞争格局好,外资强生一家疗效最差,副作用最大。国产2家(百济的泽布替尼和诺诚健华的奥布替尼),疗效更好,副作用更低。如果没有赠药,医保前的价格是25.6万。医保局觉得降低50%已经够好的了(或者说可以交代的过去了),这个其实就是医保局在支持真正的创新,态度非常明确,就是支持好东西,对于伪创新内卷的产品打压价格,指挥棒已经非常明确了。医保谈判不是洪水猛兽,是有利于医药企业的,仅限于疗效好的药品。关键是疗效好,副作用低和竞争格局好。$诺诚健华-B(09969)$

2022-05-09 17:04

针对第一点,商保和自费,这个真的深有感触,年治疗费用20w的时候很多家庭咬咬牙也是会上。我姑父结肠癌那段时间,贝伐一次1.8w,还没有算检测住院等其他费用,每个月来省城住我家算省了一些宾馆住宿费。就这费用,硬扛了2年多来,他只有一个新农合的医保,后来有赠药,便宜了一些。姑父家其实条件不好,贝伐治疗进展后,我和我表妹说治愈的可能性不大了,那时候已经花了蛮多钱,但在我姑父求生欲面前,谁也无法狠心做出放弃治疗的决定。哎,往事不堪回首。

所以我一直说,抗肿瘤是刚需,不是可选,因为有时候我们没得选择。

2022-05-09 16:32

这个时候才发现恒瑞还是稳健,至少公司会存在,医药泡沫大的时候都在嘲笑恒瑞的落后和不思进取,潮水退的时候曾经股价疯狂的许多创新医药股票公司已经不存在了……

讨论已被 张小丰 删除

2022-05-09 17:50

我承认现在创新药头部低估了,同样我们先要承认之前的估值有泡沫。

我持有PD1四小龙,从去年开始到现在亏惨了,我承认自己是没看数字纯赶热潮看不懂为啥涨但是一直涨以为未来应该还能涨;
外部环境变了,医保谈判证了伪,说什么还有商保等手段的我相信题主自己也知道在中国没有医保连医院准入都困难不可能做出大品种。K药是个独苗有自己的独特故事,其他治疗领域没见过,K药的传奇没什么可复制性,更多的是没医保的产品一年在国内10个亿就是大品种还得投大费用。
现在我还持有四小龙,因为我觉得头部这四家,是走的出来的,是能证实自己的估值的。大的逻辑没有变,但是靠单产品做出大品种的时代过去了,药企要不断创新,要改善生产力,要降费用,没得懒惰。我是有个美好的愿望,中国可以有几个可以跟跨国药企扳一扳手腕的大药企,至少这四家是优秀的候选人。

中国的股市就是喜欢上蹿下跳,追涨杀跌。可能慢慢赚钱真的很难。
$君实生物-U(SH688180)$ $信达生物(01801)$ $百济神州(06160)$  恒瑞

2022-05-09 16:49

最后一句中翻中:我(和阿黄等人)领先两步或更多

2022-05-09 18:24

最后一句经典,就是告诉我们抄底炒早啦

2022-05-09 17:06

虽然医保不是唯一的市场,但:内卷决定了竞争激烈,竞争激烈决定了挤破头进医保,从而导致医保局成了最大单一买家。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进口药产品力不在一个竞争维度,所以不参加内卷竞争,不会有此困境。PD1发展初期竞争格局好,也不会有此困境。当前困境跟自费市场存在与否无关,而是内卷所致

2022-05-09 16:29

你不能以“假想敌”作为“市场”,那市场也太简单了

2022-05-09 16:25

未来DIP会把自费部分也统计进总体指标,让你想自费买也买不到,自费越多医保给医院就越少,医生还会给你开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