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的免费午餐:非相关性。

发布于: 雪球转发:208回复:271喜欢:388

先来一个极简科普:相关性在股市中是不同资产价格是否会互相影响。

同涨同跌则2个资产正相关。
一个涨另外一个跌则2个资产负相关。
一个涨跌会另外一个没什么影响则2个资产不相关。(非相关)


正相关的例子很多:比如沪深300指数和恒生指数就是显著的正相关。一般来说A股暴跌的时候港股也暴跌。。A股暴涨的时候港股通常表现也不错。
负相关的例子也很多:比如标普指数和恐慌指数是绝对负相关。股市大跌的时候恐慌指数通常是暴涨。美元指数和黄金基本上也是长期负相关。
非相关则是2者完全没联系。比如茅台的股价和美股医药股的价格相关性极低。上午茅台涨停,并不会让晚上美股高开。。


降低波动有很多方法,但是绝大部分方法都是有降低收益的代价。比如最简单的方法:持有现金。然而现金长期收益率远低于股票,所以持有现金的代价就是收益下降。最常见的股债平衡策略能有效降低波动但是收益比纯股差很多。在投资中,非相关性被誉为是唯一免费的午餐:能在不降低预期收益的情况下,降低组合的波动。


增加组合非相关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分散不同行业,分散不同市场。其中跨市场增加的非相关性最多。一些人认为“分散”就是降低收益,这是完全错误的理解。如果你持有的所有企业预期收益都差不多,那么持有1个和持有10个预期收益是一样的。所以只有你为了分散而强行分散买入预期收益低的股票才会降低收益。


我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假设2个投资者A和B都非常喜欢互联网赛道。
A全仓买入腾讯+阿里。每个50%。
B全仓买入腾讯+阿里+FB+亚马逊。每个25%。美股部分FB对标腾讯,亚马逊对标阿里。


这4个都是优秀企业,未来收益率差不多。那么A和B的长期预期收益也会差不多,即使B明显比A分散很多。当然如果你认为腾讯+阿里收益率会远超FB+亚马逊,那么A的收益率会更高。我们这里假设这4个企业质地差不多。


在收益预期差不多的情况下组合的波动会大不一样。我以2018年熊市为例。
腾讯 -22.6%
阿里 -21.8%
FB -25.5%
亚马逊 +28.7%
那么投资者A的组合在2018年跌幅为22.2%。
投资者B的组合在2018年跌幅仅为 10.3%。
B在不损失预期长期收益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了组合的波动。
 
当然这是个股的情况,我们用一篮子股票指数来看。假设A买入HS300指数,B买入HS300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各一半。HS300和标普500假设长期收益差不多,那么AB的预期收益率也是一样的。但是在2018年。HS300跌25.3%,标普只跌了7%。B的波动会显著小于A。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呢?
1:把你能挖掘出,同样好的投资标的都买入是数学上的最优解。只要不是强行为了分散而分散,那么分散都是好事情。注意这个不是主观观点,这个是客观数学原理。
2:跨市场的配置可以大幅度降低组合波动率。因为中美市场同步率不高,A股相当独立。跨市场可以增加大量非相关性。

 $小丰基金(P000566)$  

精彩讨论

张小丰2020-07-25 16:51

想多了,没说你们,另外你们的收益超高啊。。。
我以前也是股债平衡,因为虽然能承受波动,但是也不希望波动太大。所以那时候一直纠结这个动态股债平衡到底要多少股,多少债。什么时候增加股,什么时候增加债。消耗大量脑力在这上面。 而且更严重的是因为需要判断仓位,实际上就是判断大盘或者股市短期走势,会逐渐有投机倾向。 
后来读了大卫斯文森的著作才找到一劳永逸并且不消耗脑力的做法:利用非相关性来降低波动。这样我就不用纠结到底是加仓还是减仓这个股市中最难的话题了。解放了大量脑力。。。
持有现金等待特别低迷的时候投入这要看运气。而且有时候优质资产回调的时候也比上次低点高很多,比如过去几年任何时候买茅台恒瑞的都是赢家,即使是阶段性高点。。。。所以我很难掌握。那种择时能力特别厉害的估计可以这么做。我的投资理念是建立在我完全无法择时的基础上。

quantek2020-07-25 15:43

帮S大补张图

青侨阳光2020-07-25 16:24

“降低波动有很多方法,但是绝大部分方法都是有降低收益的代价。比如最简单的方法:持有现金。然而现金长期收益率远低于股票,所以持有现金的代价就是收益下降。”这话说的,知道说我们哈,还挺明显的~~~
言归正传,我觉得持有现金或者持币代购的策略是中性的。假设1)这部分现金永远不做出买入的动作,那是收益率下降; 但是假设2)这部分现金作为冗余来储备,在极端情况出现的时候,触发释放冗余,那么持有的这部分现金短期来看是不效率的,长期来看,可能差不多,因为在极端情况下的买入,它比平时性价比更好的风险收益比。在单边上行的市场中,我们缺失看不到冗余的重要性,但只要把时间放长,波动和极端情况下会出现。有的时候,它看上去没出现,有可能只是时间还没有足够长……一定意义上说,“时间=波动性”。我们并不觉得留有冗余好,但也不觉得留有冗余很差,感觉它是一个中性策略。
认同非相关性作为降低波动性的好处,这个也是达利欧给出的投资者的圣杯,它当然是每一位投资者所希望去追求的。但它不是免费的!因为,它对研究深度的要求可能是指数级的上升。我自己的感觉,看一个市场,用5份力气可能就够了;看两个市场,用的不是5+5份力气,而是5*5份力气;看三个市场,可能需要用到5*5*5份力气…… 在研究深度要求并不降低的情况下,这中非相关性降低波动的方式,很难说它是一个免费的。
于我们当下的产品成立相对偏早期的状态上来说,就俩人的团队也没啥其他人的支持,在极端投入的研究状态下,能深度研究覆盖的内容也是有限的。所以,有时候也不是图简便或者图简单,更多的是跟当下阶段相关的一些策略,这个策略是以首先不降低研究深度为前提,而已。
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态位啥的,我觉得与每个人“以终为始”的目标有关,本来生态就有不同的生态位,并无严格意义上的好坏之分。与我们自己而言,青侨是非常严肃的想在医药行业深耕下去,所以研究深度是一项必要的“务本”前提。有的时候可能规模小点,增长慢点关系不太大,但深度要够。

风险与胜率2020-07-25 17:05

之前搞过一个股债平衡的测试,80%的股,20%的债,定期平衡的收益是超过纯股的,波动也下降了。超额收益来源在于定期平衡的过程中自动实现了高抛低吸。股债也具有负相关性。

fugitives2020-07-25 21:13

我用巨额真金白银验证了的,确实是这样的。中美搭配,夜夜安睡。

全部讨论

松哥说投资2021-10-25 18:27

好的,是要看下这本书

风险与胜率2021-10-25 16:10

另外你的观点我也是比较同意的,像小丰说的,我个人也是利用非相关性来配置的。比较国内消费,金融,医疗,国外资产,黄金 债券等等。定期做一个再平衡。我会有主观的判断,比如利用估值去考虑概率,然后加大某些或者减少某些资产的比例。

风险与胜率2021-10-25 16:06

有兴趣可以看下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这本书。以十年以上的维度看再平衡真的是具有魔力的。再平衡不用担心真的抛飞,有不少底仓在那里,损失不了啥。这种平衡也很简单,一年平衡1到2次就行。回测随便以沪深300指数都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我们不谈个股。网页链接

松哥说投资2021-10-25 14:32

打错字了,“高中”应该是高于,最后面“高抛低吸”的损失应该改成“高抛低吸”的收益。

松哥说投资2021-10-25 14:28

我赞成股债平衡可以降低波动性,也赞成股有时候价格会远高于价值,有时候会远低于价值,因此可以在价格远高于价值的时候卖出股票,在价格远低于价值的时候买入股票,以此来提前股的收益率。但是我不赞成股债平衡的收益会高于纯股(如果你认可从长期来看股的收益率是高于债的,那长期来看股债平衡的收益率肯定是低于纯股的,这就像平均身高1.8米的人群中加进来了几个平均身高1.5米的人,现在平均身高必定低于1.8米),那么股债平衡的收益率怎么会高于纯股呢?除非是你对股的每一次高抛低吸都成功增加了收益,但是问题来了,如果你相信每一次高抛低吸都能成功,那更不应该持有债券了,应该100%持股做高抛低吸。所以结论应该是:长期来看,股债平衡会降低波动性,但是也会降低整体收益率。因此我很赞成小丰经理的“利用不同股之间的不相关性在可以降低波动性的情况下又不降低收益率”这个结论。至于你做过回测得出股债平衡即可以降低波动性,又可以高中纯股收益率,我想原因可能在于样本量不够大,因为A股波动很大,因此你有可能成功的做N次“高抛低吸”,但是最后的一次抛飞造成的损失可能大于前面N次成功“高抛低吸”的损失,其实把最后抛飞的这次损失算上,可能股债平衡的收益率就低于纯股了。

风险与胜率2021-10-25 09:59

首先啊,股债平衡这个东西在巴菲特老师,价值投资创始人格雷厄姆在书里面推荐的个人投资的好方法。股是具有波动性的,有周期性的,和其他资产的非相关性是具有数据和论文验证的。不需要去预测,只要承认股有时候会远远高于实际价值,有时候又会远远低于实际价值这个观点,就可以了。利用市场有波动是确定这一点,就可以做股债平衡。

松哥说投资2021-10-24 20:30

如果高抛低吸指的是在价值选股的基础上根据估值高低做高抛低吸,那100%持股的情况下,也可以卖出估值过高的,买入估值低的,同样可以达到效果

松哥说投资2021-10-24 20:12

如果每次都能成功高抛低吸做T,那就是认为自己有能力预测短期股价走势,那直接全仓持股做高抛低吸岂不是收益更高,那何必搞股债平衡呢

清隐剑2021-05-10 08:01

在此基础上再做一下再平衡,超额收益不就完成了?

果汁6662021-02-14 08:28

资产配置的非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