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oT行业深度研究:拥抱AIoT大时代

发布于: 雪球转发:23回复:5喜欢:44

(报告出品方:海通证券

1. AIoT:AI+IoT,实现万物智联

AIoT即AI+IoT,指的是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融合。目前,越来越 多的行业及应用将AI与IoT结合到了一起,AIoT已经成为各大传统行业智能化升级的最佳 通道,也是未来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

AIoT发展历程

单机智能:单机智能阶段,智能设备与设备之间不能发生相互联系,需 要等待用户主动发起交互需求。在这种情境下,单机系统需 要精确感知、识别和理解用户的各类指令,比如语音及手势 等,并进行正确的决策、执行以及反馈。

互联智能:互联智能场景是指一个互联互通的产品矩阵,采用“一个大 脑(云或者中控),多个终端(感知器)”的模式。互联智 能打破了单品智能的孤岛效应,对智能化体验场景进行了不 断升级和优化。

主动智能:是指智能系统根据用户行为偏好、用户画像、环境 等各类信息,随时待命,具有自学习、自适应、自提高能力, 可主动提供适用于用户的服务,而无需等待用户提出需求。 相比互联智能,主动智能真正实现了AIoT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为生活带来极大改变。

四层架构共筑AIoT产业链

物联网产业链自下而上分为四个层次: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

感知层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M2M终端、传感器网关等,主要 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连接层(传输层&网络层)由接入的通信模组构成,负责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安全可靠地传输到平台层和应用层,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信息处理。

平台层即云平台和操作系统,为上层提供应用开发和统一接口,构建了设备和业务的端到端通道。

应用层功能为“处理”,即通过云计算平台进行信息处理,感知层采集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

物联网产业链从产业链价值分布看,感知层和连接层占比35-50%,平台层占比20%,应用层占比达30%-40%。

2. 器件方向:“感知&边缘计算&连接”共筑物联网基础

感知层:万物互联从感知开始—传感器/模拟芯片

传感器是把各种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 的装臵与元件, 属于物联网的神经末梢。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全球传感器总体量增长稳定,其中 MEMS和CIS传感器2016-2024的CAGR分别为4.12%和9.62%。

从产品结构来看,2018年全球传感器市场中,CMOS图像传感器 (CIS)占比27%,MEMS传感器占25%,RF占比15%,雷达占 比11%,指纹识别传感器占比8%。从应用市场来看,汽车占比 32.3%,消费电子占比17.7%,工业占比15.6%。

CMOS传感器:索尼、三星独大,豪威等中国军团奋起直追

CMOS图像传感器是一种典型的固体成像传感器,通常由像 敏单元阵列、行驱动器、列驱动器、时序控制逻辑、AD转换 器、数据总线输出接口、控制接口等几部分组成。 根据Yole统计数据,2019-2020年索尼以40%的收入份额在 CMOS传感器市场上排名第一,其次是三星(22%);以豪 威(韦尔股份)等为代表的中国厂商奋起直追。

随着全球爆发的Covid-19病毒危机,CMOS图像传感器的高 速发展市场在2020年迎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高潮,根据IC Insights预测,CMOS图像传感器收入将在2021年重新获得 强劲的高增长势头,攀升19%至228亿美元。

MEMS传感器

MEMS全称为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即微机电系统,是集微型传感器、执行器、机 械结构、电源能源、信号处理、控制电路、高性能电子集成器件、接口、通信等于一体的微米或纳 米级器件或系统。相比传统的机械系统,微机电系统具有微型化、重量低、功耗低、成本低、功能 多等竞争优势,可通过微纳加工工艺进行批量制造、封装和测试。

模拟芯片行业格局“一超N强”、中国国产替代近年加速

在模拟芯片领域,德州仪器长期处于龙头地位,2020年市场份额达19%。第二名的亚德诺通过在 2017年收购产品线类似的凌特(Linear Tech),扩充了其生产线,此后市场份额稳定在第二名。 中国以思瑞浦为代表,在5G基站等关键应用场景实现信号链领域的国产化突破。 信号链是一种重要的模拟芯片。信号链产品主要包括运算放大器和数据转换器,处理信息交互的需 求。

连接层

无线通信:多种技术体系比较

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可分为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近距离通信技术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远距离通信技术以2G/3G/4G、LPWAN(NB-IoT、eMTC、LoRa等)为代 表。在智能家居、工业数据采集等局域网通信场景一般采用短距离通信技术,但对于广范围、远距 离的连接则需要远距离通信技术。

不同无线通信技术体系适用场景

应用于物联网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低通信速率应用(工业物联网、仓储物流、智能家居、智能电 表等),占总连接的60%,约35%的中等通信速率应用(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金融、网络车辆 等)和大约5%的高通信速率应用(高清视频监控、远程医疗、实时视频等)。

将5G/LTE Cat.6与2G/3G/LTE Cat.1/Cat.4、NB-IoT、Wi-Fi相结合,蓝牙,甚至GNSS\LNB等通 信技术在不同的层次和距离上进行连接。这些特点赋予了更多的垂直产业和终端设备,绘制了承载 物联网世界的通信芯片的完整地图。

定位:北斗高精度助力AIoT时代迎来发力新场景

根据第十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发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与发展》,目前已构建起集芯片、 模块、板卡、终端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北斗完整产业链。2010年-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臵服 务产业总体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2019年达到3450亿元,2020年预计超4000亿元。 北斗赋能智慧城市建设。根据北斗卫星导航官网,目前北斗导航已广泛运用于共享单车精准停放、 公交车智慧出行、燃气管网监管、马路井盖监控、智慧环卫、智慧物流、智慧穿戴等智慧城市建设 项目中。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北斗基础产品的嵌入式、融合性 应用逐步加强,产生了显著的融合效益。

定位技术精度提升,UWB升级智能互联生活体验

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 技术是一种无线载波通信技术,它不 采用正弦载波,而是利用纳秒级的非 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因此其所占 的频谱范围很宽。

UWB技术具有系统复杂度低,发射 信号功率谱密度低,对信道衰落不敏 感,截获能力低,定位精度高等优 点,尤其适用于室内等密集多径场所 的高速无线接入。

3. AIoT平台与应用:2B&2C齐头并进

IoT平台:云服务、电信、虚拟运营商齐头并进

IoT Analytics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物联网平台已经由2015年的260家增长至2019年的 620家,年复合增长率达24.3%,平台数量增长快。  物联网PaaS平台市场参与方众多,主要可以区分为通信厂商、互联网厂商、IT厂商、工业厂商、 物联网厂商等。

树根互联-向后服务市场延伸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侧重后市场服务,规模扩张迅速。树根互联平台目前主要四大应用场景包括:后市场服务、能耗管 理、设备资产管理、融资租赁。目前已经接入各类工业设备85万台,打造了包括工程机械、混凝 土、环保、铸造、塑料模具、纺织、定制家居等在内的20余个行业云平台,赋能达81个细分行 业,连接超7200亿资产。平台搭载的工业应用累计超过5400个,其中实现协同的工业软件数量已 超过600个。

后市场服务产品亮点:集成IOT,基于设备实际工况设定阈值自动触发服务流程;预臵行业模板, 维修、保养、旧件返库、配件销售流程开箱即用;可个性化定制;实现从服务请求、服务派工到回 访评价的业务闭环管理等。

涂鸦智能:IoT云平台C端第一股

涂鸦智能是全球领先的IoT云平台,于2021年3月在纽交所上市,成为IoT云平台C端第一股。公司 主营业务付费模式包括三大类别:IoT PaaS平台服务、智能设备分销业务、SaaS应用及其他。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亿美元,同比增长70.0%。其中IoT PaaS业务2020年收入1.52亿美 元,同比增长98.62%,占公司整体营收比例84.3%;智能设备分销业务收入0.22亿美元,同比下 降19.7%,占公司整体营收比例12.3%;SaaS应用及其他业务收入0.063亿美元,同比增长 214.2%,占公司整体营收比例3.4%。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详见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全部讨论

2022-05-29 13:08

2022年一季度,几个aiot soc的公司业绩都下滑,瑞芯微,全志,还有科创那个,蛮奇怪

2022-05-19 21:50

下一个热点AIOT

2021-10-10 12:13

2021-08-10 16:57

了解了几家公司

2021-08-10 12:33

转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