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记

发布于: Android转发:2回复:23喜欢:11

到今天也算是入市满三年了,雪球写贴满两年

个人的认识也是大轮回

初步认识-框架基本形成-毁灭-重新寻找锚定点-重构-再形成-再次基本形成

而未来也不排除再次毁灭需要重构,毕竟市场多变

我的基本理念(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纯粹蓝筹

作为一个可以说是蛋蛋后的人,我们这一代很多人并不是从直接买卖股票起步而是基金起步,而我入市的时候刚好又是价投巅峰时期,我研究后买的第一只就是张坤的易方达中小盘混合,到鼎盛时期收益差不多100%

那个时期只要是个蓝筹都会涨,白酒&医药……只要是各行业的龙头,莽就完事了,加上时间的泡友

《价值》的风靡,我的体系就四个字,蓝筹完事,陪伴企业一同成长

第一年的收益确实很不错,可以买台3.0T的A8

然鹅21年一开年,价投就开始吐血,去年一年可以说是大部分时间在挨打,蓝筹波段式吐血

但意识里总是想起之前被灌输的 长期持有&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就一直死扛,结果就是利润全吐出去了……

一直到去年快九月才抛弃了原有体系,开始构建目前的这一套逻辑


第二阶段 跟随趋势&产业周期

挨打之后可以说是迷茫了很久,直到有一次一位私募的老哥提醒我一句

股价的涨跌归根结底就是资金的流向,K线这些都是资金人为塑造的,如果所有人看好,一股都不卖,那那只股的结果就是天天连板,直到有人畏惧开始下车为止

现在回想起来这句话确实点到了根源,只要资金青睐,不断净流入,那就会一直走高,直到资金觉得要落袋为安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发现股价的涨跌来自于供给关系的不平衡,产品供不应求导致单价上涨,业绩自然上升,要不就是行业寡头,市场独一份

目前手中的中国船舶 中瓷电子 雪峰科技 湘电股份 都是依此逻辑选出来的

以下是几个我觉得这几年来学到的&觉得挺重要的点

①没有常青树,是个公司都有周期

常年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市场只有那么大,即便是寡头,市占率100%,也也有增速下滑&下降的时候

②成长股一般炒两波,第一波预期,如果预期达到,就可以炒第二波业绩,反之则无

③紧跟宏观经济大环境

像这两年就是明显的消费萎靡,再深耕消费板块收益率不会好看,反之新能源有政策扶植日子则过得很舒服,一定要与大势相结合

④公募的产品最好不买股基,债基可以配置

上次看到一位老哥的发言觉得讲的挺有道理

买公募股基就相当于把自己的老婆送给别人piao

确实公募股基这一块已经出现了庞氏的现象,不断增发新基去给原有板块续命,一旦钱不够就要GG

而且自21年以来,出现了很多经理去孤注一掷,all in赌板块&行情的情况,反正也不是自己的钱,亏了管理费照收,赚了自己声名远扬,说不定还能拿个金牛继续浪

相比之下债基就没那么激进,像我个人目前就是有部分资金放固收,当存养老钱,只要跑过通胀就行,就买了一只纯债&一只增强,平均每年跑6%+就够了

三年下来,感觉投资不易,确实是一场磨砺

下面👇🏻这一句是我对于投资的总看法

投资-总结-修正-再投资-再总结-再修正-再投

#雪球星计划# #湘电股份# #中国船舶#

$中国船舶(SH600150)$ $湘电股份(SH600416)$ $中瓷电子(SZ003031)$


全部讨论

2022-08-30 13:53

到今天也算是入市满三年了,雪球写贴满两年
个人的认识也是大轮回
初步认识-框架基本形成-毁灭-重新寻找锚定点-重构-再形成-再次基本形成
而未来也不排除再次毁灭需要重构,毕竟市场多变
我的基本理念(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纯粹蓝筹
作为一个可以说是蛋蛋后的人,我们这一代很多人并不是从直接买卖股票起步而是基金起步,而我入市的时候刚好又是价投巅峰时期,我研究后买的第一只就是张坤的易方达中小盘混合,到鼎盛时期收益差不多100%
那个时期只要是个蓝筹都会涨,白酒&医药……只要是各行业的龙头,莽就完事了,加上时间的泡友
《价值》的风靡,我的体系就四个字,蓝筹完事,陪伴企业一同成长
第一年的收益确实很不错,可以买台3.0T的A8
然鹅21年一开年,价投就开始吐血,去年一年可以说是大部分时间在挨打,蓝筹波段式吐血
但意识里总是想起之前被灌输的 长期持有&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就一直死扛,结果就是利润全吐出去了……
一直到去年快九月才抛弃了原有体系,开始构建目前的这一套逻辑
第二阶段 跟随趋势&产业周期
挨打之后可以说是迷茫了很久,直到有一次一位私募的老哥提醒我一句
股价的涨跌归根结底就是资金的流向,K线这些都是资金人为塑造的,如果所有人看好,一股都不卖,那那只股的结果就是天天连板,直到有人畏惧开始下车为止
现在回想起来这句话确实点到了根源,只要资金青睐,不断净流入,那就会一直走高,直到资金觉得要落袋为安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发现股价的涨跌来自于供给关系的不平衡,产品供不应求导致单价上涨,业绩自然上升,要不就是行业寡头,市场独一份
目前手中的中国船舶 中瓷电子 雪峰科技 湘电股份 都是依此逻辑选出来的
以下是几个我觉得这几年来学到的&觉得挺重要的点
①没有常青树,是个公司都有周期
常年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市场只有那么大,即便是寡头,市占率100%,也也有增速下滑&下降的时候
②成长股一般炒两波,第一波预期,如果预期达到,就可以炒第二波业绩,反之则无
③紧跟宏观经济大环境
像这两年就是明显的消费萎靡,再深耕消费板块收益率不会好看,反之新能源有政策扶植日子则过得很舒服,一定要与大势相结合
④公募的产品最好不买股基,债基可以配置
上次看到一位老哥的发言觉得讲的挺有道理
买公募股基就相当于把自己的老婆送给别人piao
确实公募股基这一块已经出现了庞氏的现象,不断增发新基去给原有板块续命,一旦钱不够就要GG
而且自21年以来,出现了很多经理去孤注一掷,all in赌板块&行情的情况,反正也不是自己的钱,亏了管理费照收,赚了自己声名远扬,说不定还能拿个金牛继续浪
相比之下债基就没那么激进,像我个人目前就是有部分资金放固收,当存养老钱,只要跑过通胀就行,就买了一只纯债&一只增强,平均每年跑6%+就够了
三年下来,感觉投资不易,确实是一场磨砺
下面👇🏻这一句是我对于投资的总看法
投资-总结-修正-再投资-再总结-再修正-再投

你不粉三一重工蓝思科技了?

2023-08-29 09:54

今年是第四年了呀~不发片帖子回顾一下吗

2023-03-02 15:46

大神,你还在关注聆达没

2022-11-05 22:06

2022-11-05 11:45

哈哈

2022-09-01 10:18

大佬三年年化收益怎么样

2022-08-29 20:13

老师能分享下一只纯债,一只增强吗?平均每年跑6%就知足

2022-08-29 19:47

3年,呵呵,等经历一轮大牛熊再来感慨吧,那时候你回头看今天的贴,自己都会笑

2022-08-29 17:18

我已牺牲在湘名企蓝思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