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7万的90后家庭,如何通过生息资产来增加理财收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期一位90后美女客户来咨询如何做投资方案,家庭情况如下:

90后小夫妻,孩子马上三岁,一套房自住无贷款,去年刚入手一套新房(改善和学位双诉求),这套房首付4成。

家庭月收入7.5万,房贷和生活开支等全部支出大约6万。一年之后要预算孩子读幼儿园的费用。如果考虑好的私立幼儿园,平均一年要预计10万的费用。

目前手里金融资产大概400万,其中股票资产100万,200万的银行智能存款理财(收益率大概4%),100万的资金在货币基金,作为新房交付后可能产生的装修,车位,契税等税费开支储备。

这位客户是通过我们之前的客户家庭财务案例知道我们公众号的,对客户来说,毕业后的工作生活方式就是努力工作,存钱买房,结婚生娃,继续勤奋努力工作买第二套。

因为广州一直限购一个家庭只能买两套房,小夫妻马上步入30岁面临孩子上学,老人年纪变大,未来可能会有不确定的支出。同时虽然两夫妻收入不错,但是仍然少不了对收入稳定性的担忧。

中年危机其实每个家庭都不能幸免,归根结底就是随着年龄增长,收入结余无法覆盖家庭支出剧烈增长的部分所带来的担忧。来看看我们如何做这个投资方案的呢?

家庭护城河

护城河部分,一家三口的重疾和医疗保障比较齐全,但是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夫妻二人没有寿险。

建议中产家庭按照年收入的5倍以上来配置定期寿险,以抵御因为顶梁柱倒下一个而出现的老人无人赡养,孩子无人抚养,贷款无力偿还的风险。

费用测算:保障到70周岁,夫妻二人各300万的定期寿险保额,每年约1万出头缴费30年,即可获得总共600万的保障。这1万的费用仅仅占年收入不到1.5%的比例,性价比很高。

客户夫妻双方单位的养老保障不够,孩子的教育金还没有规划,建议在收入高增长的黄金十年每年用年收入的20%部分作为孩子教育或者自己的养老储备。

建议客户配置年金增长率在4.025%的信美相互保的天天向上年金险。

能够增加现金流的生息资产

客户夫妻双方是名校毕业的大学生,非常注重子女教育,会在孩子教育方面预留较多的资金空间。

就目前来说收入可以完全覆盖开支,且在未来孩子读幼儿园的三年时间,按照每年10万的私立幼儿园费用仍然能够覆盖。但是客户是做事比较稳健的风格,希望自己手里的投资能够有现金流以应付不确定的开支缺口。

给客户配置100万的股指增强产品,底层挂钩中证500,在中证500指数收益的基础上,每年还能额外获得7.7%的分红。

因为目前中证500指数处于底部区间,假设持有一年后指数不变,客户每季度获得1.925%的分红收益。如果指数上涨或者下跌,客户的本金100万也会随之上涨或下跌。

我们推荐这款产品的原因是标的指数低安全系数高,未来两三年时间获得挂钩指数反弹的概率很高,而且这款产品是标准化产品,不用担心底层资产违约。

增值资产也需要一定的确定性

很多家庭都会用股票来增值,但是坦白说大部分人都做不好股票。客户的先生也一直有打理股票类资产,但是这么多年并没有太大起色。

以前有一位客户说,对于她这种从来没做过权益投资的人来说,股票基金等就像一个黑匣子,难以量化未来的收益和风险。

很多客户不擅长增值资产的择时和品种选择,对策略不熟悉。这就需要理财师对于股指的估值区间,具体产品的策略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得出具体的进攻区间,以及对风险有可测算的数据。

而一个专业的理财师会从估值角度,以及生息资产和进攻资产的收益概率区间配搭来实现收益的可量化性。

客户目前400万的金融资产,有100万在股票,100在货币基金,200在银行理财。股票资产没有创造增值,只有银行理财和货币基金每年贡献8万的利息收益,整体收益率才2%/年。

我们对增值资产也做了调整,用一些确定性比较高的产品来替代之前的配置。

方案一100万配置一款结构化产品,以成立后中证500指数为基准,未来2年内,如果指数大幅下跌超过20%才有可能亏损。只要观察期指数上涨的,客户就能获得13%-17.5%之间的年化收益率。在当前这个较低点位做这个结构,胜率非常高,进攻力度也符合客户的收益预期。

方案二100万资产配置在对冲策略,管理人收益稳定,周胜率很高,预期持有2年以上,年化收益在10%以上。

方案三100万配置在债券策略,在降息通道里面,选择长久期的利率债作为配置对象。在和客户沟通了利率走势判断后,客户认可该策略的配置逻辑。对于上述投资组合而言,理想状况是资产达到16%的年化增长,如果遇到极端行情,可能总体有年化4.5%的损失,大概率能获得10%以上的增长。

以上方案为我们给客户给出的投资方案,对于中产家庭而言,生息资产和增值资产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