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你做过最长的投资,有多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昨天有个客户问我:你做什么投资下次我跟着你投吧。我笑了笑说:我做的投资都很长的。

她问:多长啊?我投了封闭2年的基金都熬过来了。我在她说这话之前就敲下了发送键:5年以上。

她直吐舌头:哇,你不缺钱啊!这话说得,怎么会有人不缺钱呢?

有多少“可能会用”的钱最终没有用到

这个世界上关于钱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我也不例外,所以怎么会有人不缺钱呢。大到王思聪,和他的首富爸爸,都有要卖产业回笼资金的时候。

只是我已经把现金流安排好了,短期要用的钱留好,剩下总会有些钱是用不到的,更何况像孩子的留学钱、自己的养老钱,总是要留下来放很长时间,现在不能花掉的。

但是很多人还是觉得手上没钱没有安全感。到底什么地方要用钱呢?做生意要资金周转,怕家里有人生病所以备一点现金,怕家里万一有什么急事……但是仔细想想,似乎又有点不对。

做生意的,应该把公账和私账分开。要预着给家人看病的,应该一早买好保险。真的有什么急事,银行各种借贷方法可以在一周内放款。

所以我自己手头几乎从不留超过一万的现金,全部都在理财账户里。但是我会把理财账户分成很多份,比如随时要用的应急账户,留够家里三个月的开支,也就五六万吧。

然后孩子的留学基金,我自己的养老基金,都分得清清楚楚。这两个账户,都是长期用不到的钱,当然可以放在长期的收益空间高的投资里面。

我遇到过很多客户,就是觉得自己可能随时要用钱,所以放在银行存款或者短期理财产品里面一直滚,滚啊滚啊,滚了可能有一年两年,几乎都忘了这笔钱,也没见到真的有用。

所以不客气地说,很多人对流动性的需求是臆想出来的。

现金为王目前可能是最危险的策略

也会有人说,拿着现金也不错啊,至少现金不会亏。每次危机发生的时候,也总会有“先知”跳出来说:现金为王是最好的策略。

不,从投资财务的角度来说,你亏了,你亏的是机会成本。就是这笔钱本来可以有更高的收益,你却把它放在一个保守的产品里面。

你又会说了,损失了机会成本也没什么,反正钱是赚不完的,我只赚我能赚的钱。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有一样东西的成本,高过一切且无法弥补,那就是:时间

我们有多少个30岁,多少个40岁呢?如果我们在30岁40岁的时候不勇敢承受波动,只做一些保守的投资,等我们60岁70岁的时候,就没法做了。

你看30岁的巴菲特,可以持有一家公司十年二十年,89岁的巴菲特还能不能再等个十年呢?更不要说,投资其实就是投趋势,有些趋势是只有一次的,错过不会再来。

你们都听过那句话,八十年代错过买房,九十年代错过买原始股,二十一世纪错过科技创业……错过一个趋势,就错过一个时代。

现在是什么趋势呢?是中国崛起的趋势。投资中国,这不是说说而已的,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和国运息息相关。

上一次四万亿吹大的资产泡沫是楼市。这一次的经济刺激,已经明确房住不炒了,那么国运体现在哪里?我认为只能是股市。

昨天特朗普说了一句:考虑到其他国家都实行了负利率了,美国也应该实行负利率。

不要以为负利率不好,能够实行负利率的国家,都是国家信用在背后支撑的强国,那些没有办法实行负利率的国家,就如俄罗斯、巴西、伊朗那样,丧失国家信用,汇率暴跌。紧接着我国央行就发话了:当前应当允许宏观杠杆率有阶段性的上升

这是什么意思?说人话就是要继续放水。这几天的经济数据我们也在喜马拉雅给大家解读了,疫情造成的经济衰退没那么快止住。

最近有很多公务员朋友跟我说好多福利取消了,大家真切地感觉到财政吃紧了,要过紧日子了。减税降费听起来很好,可是税收收不上来,财政真的吃紧的时候,救市的力度从哪里来?

央行财政政策、信用政策到底有限,只能采取货币政策,要保持货币宽松,钱在老百姓手上就会越来越不值钱,存在银行或者余额宝里的收益也会越来越低。

如果负利率时代来临,货币不再有时间价值,你说我们要赚什么的钱?——只有资本的风险价值了。

如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不敢承受风险,白白浪费掉我们的宝贵的青春年华,到老了看到被大水稀释得仅剩一点购买力的存款,如何还能安度晚年?这才真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期投资就要忽略短期的波动

有人做不了长期的投资,是因为太煎熬了。做一点小投资,今天投下去,明天就要看到收益。这怎么可能呢,抛个硬币也有50%的几率是反面呢。

跌了一点,就受不了,要跑。如果套牢了好不容易涨回来了,还没怎么开始赚钱,也要跑。

我们做长期投资,就必须忽略短期的波动,短期的波动对你来说都是噪音。我们回头想一想,这几年真正给我们赚了钱的是不是只有房子?为什么呢?因为房子你拿得住,至少拿三年五年。

股票基金也是一样啊,长期持有的年化收益并不比房子差,但是跌一跌你就想跑,稍微涨一点你也想跑,这样怎么能赚大钱!

那些真正投资的高手,都做不了精准的择时,更何况我们一介凡夫俗子呢。而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好资产会越来越稀缺,我如果持有了一个好资产,或者找到一个好管理人,就会牢牢抓住,抱到天荒地老才好呢。

所以五年长吗?一点也不长。你三个月三个月投资,拿出来的钱又要再做下一个投资决策,一样很辛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