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博2023年报摘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0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 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公司依托碳基复合材料领域的生产工艺、核心装备与技术,通过碳基材料的通用底层技术与制备机理研究、工艺装备开发、应用领域产品拓展,不断提升公司碳基材料的研发创新、工程化与产业化实力,持续专注于碳材料领域,全力推行碳材料产业化平台战略,聚焦光伏、半导体、交通、氢能、锂电五大应用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各业务板块积极推进各项工作,重点经营成果如下:

(一)优化碳材料产业化平台布局,打造碳基材料产业集群

2023 年,公司“碳谷”产业园二期基本完成建设,碳材料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报告期内,各业务板块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具体经营成果如下:

1. 光伏领域

公司以碳纤维预制体制备关键技术、快速化学气相沉积工艺与自主研发核心关键装备等核心技术为基础,持续推动碳基复合材料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升级,有效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实力。公司重点攻克大尺寸碳纤维预制体成形关键技术的研发,满足下游光伏行业更新大尺寸单晶炉热场趋势的需求;完成碳基复合材料加热器等新产品的开发,加速对光伏热场石墨加热器的替代,进一步丰富碳基复合材料热场产品品类;持续优化碳基复合材料坩埚等产品的制造工艺,有效提升产品使用寿命等关键性能,满足下游客户对高品质热场部件的差异化需求。项目投建方面,高纯大尺寸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能扩建项目基本完成建设并投产,快速实现产能提升目标。报告期内,公司获评隆基绿能“年度最佳协作奖”、鸿新新能源“年度战略合作伙伴奖”等系列奖项。

2. 半导体领域

在半导体用碳基材料领域,金博研究院持续开展技术攻关与产品开发,完成了超高纯高性能软毡保温材料的研发,并顺利推进产业化建设,并实现批量供应;目前,金博研究院已完成超高纯碳/碳热场、超高纯软毡、硬毡等系列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晶体生长高温热场领域,相关产品已在多家碳化硅衬底制造厂商进行验证并应用。报告期内,公司获评中欣晶圆(FerroTec)“年度质量奖”。

3. 交通领域

金博碳陶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积累与原始创新,解决了碳/陶制动盘碳化硅耐磨涂层的制备难题,实现了高性能碳/陶涂层制动盘的批量化制备;攻克了短纤模压碳/陶制动盘制备技术,成功开发了短纤碳/陶制动盘产品(KBC-S 系列);推出了碳/陶摩擦副整体解决方案,打破了中国碳/陶制动系统被国外企业长期垄断的局面。目前,公司已与多家车企开展碳/陶制动盘的研发和试制,并成为多家新能源头部车企及新势力造车品牌车企的碳/陶制动盘定点供应商,长纤碳/陶制动盘系列产品已形成批量供货。公司已具备年产40万盘碳/陶制动盘的产能,并可根据下游市场需求情况快速规划、扩建产能。报告期内,公司与长华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碳陶瓷制动盘技术”获评“汽车轻量化领域年度标志性进展技术”。

4. 氢能领域

金博氢能重点解决了使用国产碳纤维制备碳纸和气体扩散层的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我国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关键材料气体扩散层的国产化制备。目前,公司年产 10 万平米片状碳纸产线完成建设,实现批量化制备,已经导入国内头部电堆企业供应链体系,同时在北美和欧洲市场上开展验证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反馈意见;年产 30 万平米卷对卷碳纸生产设备已经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高强度、高导电性柔性碳基双极板的配方和工艺开发取得技术突破,目前在液流电池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企业开展验证工作;制氢(PSA 氢气提纯)项目已进入施工建设收尾阶段。

5. 锂电领域

公司成功开发并量产了碳/碳匣钵、坩埚、箱板、立柱等锂电正/负极材料制备用碳/碳热场系列部件,已应用于公司锂电负极一体化示范线 I 期 5 万吨项目。公司通过锂电碳/碳热场的批量化应用,有效地提升了产能利用率及收率,提高了热场使用寿命与石墨化产品性能,降低设备功耗。公司锂电负极一体化示范线 I 期项目已投产,其代工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碳粉产品已顺利导入下游负极材料头部厂商。

(二)多举措推动提质降本增效,持续提升创效能力

公司聚焦碳材料领域,采取多项措施全面落实降本增效策略,不断加强成本管控,提高创效能力。研发创新方面,公司大力开发碳基复合材料新产品,充分发挥各业务板块的规模效应和产业协同创新效应,提升碳基材料产品渗透率,构建核心产品竞争优势。工艺改进方面,持续改进生产工艺,不断提高产品良率和生产效率,提升公司柔性产能,同时改进预制体的设计工艺,提高碳纤维的利用率。管理方面,公司根据订单情况动态调整原辅材料库存,提高原材料的库存周转率,并实施节能减排策略,降低能耗水平。

(三)不断拓展碳材料应用领域,加快新产品研发及验证进程

报告期内,公司顺应下游客户对先进碳基材料的需求,进一步发挥技术和规模优势,完成光伏单晶硅拉制炉用新型碳基复合材料加热器、短纤碳/陶制动盘、高强度高导电性柔性碳基双极板、碳/碳匣钵、坩埚、箱板、立柱等锂电池正/负级材料制备用碳/碳热场系列部件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公司充分利用现有客户体系优势,加强与下游客户紧密合作,加快新产品在下游客户的验证与市场推广,进一步推动碳材料在下游应用领域的技术革新与降本增效,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以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关键技术为目标,组建一支涵盖材料、纺织、无纺、机械、电气等多学科的核心研发团队,形成了一套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到装备自主研发的完整技术成果转化体系,可使公司的科研成果迅速实现产业化,并形成规模化优势。公司已建立满足公司业务需要的研发模式流程,主要由设计开发、立项申请、立项评审、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等部分组成,通过构建科学高效的研发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公司通过金博研究院吸纳全球碳基复合材料领域人才,打造碳基复合材料专业人才梯队。通过对碳基复合材料通用底层技术、制备机理与基础装备开发进行低成本工程化制备的研究与孵化,全面提升公司在碳基复合材料产品各应用领域的研发创新能力,保持公司技术和研发水平的领先性。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 光伏领域

基本特点

2023 年以来,N 型技术与产品的替代进度大超预期,其凭借降本增效优势影响行业需求结构,进一步提升产品份额。目前,N 型电池技术线路包括 TOPCon、HJT、BC 等,N 型电池扩产迅速,成为光伏市场的新热点。基于 N 型 TOPCon 等电池产能大幅增加,2023 年 N 型产品销量成为榜首。根据 InfoLink 统计,截止 2023 年底,TOPCon 的名义产能已达 560 GW,其中,新型 BC 电池技术也被认为是光伏电池技术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终端需求方面,根据集邦咨询统计数据,N 型招标迅速上涨,截至报告期末,N 型组件招投标占比已近 70%。随着 N 型产品规划产能的逐步放量,以及下游对于 N 型产品的市场需求拉动,N 型产品的市场占比将快速提升,成为电池技术的主流。单晶硅拉制炉单炉投料量不断增加,硅棒、硅片朝更大尺寸、更高品质发展。

3) 主要技术门槛

由于等静压石墨坩埚强度不足以保证产品安全,结构和性能具备单一性,随着热场系统大型化以及 N 型硅片渗透率提升的趋势下,碳/碳复合材料对石墨材料的替代愈加明显。随着 N 型电池市场渗透率的逐步提升,对热场部件的综合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尺寸化及 N 型技术趋势进一步凸显碳/碳复合材料性能优势。碳/碳复合材料性能与原材料、生产工艺等息息相关,特别是系统性、整体性的碳/碳复合材料设计与制造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企业需具备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研发投入,方可满足热场系统对碳/碳复合材料更高的技术要求。

公司作为光伏碳/碳复合材料热场龙头企业,在碳纤维预制体制备关键技术、定向气流快速化学气相沉积、沉积与高温炉自制三大核心技术方面拥有领先优势,并较早布局纯化工艺研发,确保公司产品能满足未来高效电池技术变革趋势和性能要求,同时公司定增产能均兼容 N 型热场的生产,使公司在光伏热场领域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和规模优势。

(2) 半导体领域

2) 基本特点

以碳化硅、氮化镓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因具有高频、高效、高功率、耐高压等优越性能,符合智能制造等发展趋势,已成为全球半导体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亮点和竞争焦点。由于半导体工艺流程复杂,对设备依赖度较高,其性能直接影响半导体制造的产品品质、工艺效率及良品率。随着第三代半导体需求拉动和国产替代浪潮的推动下,半导体设备用国产高端热场材料迎来进口替代良好契机。半导体设备用高端热场材料长期依赖进口为主,在行业快速扩张的同时,半导体用高端热场材料供给矛盾已经发展成为影响企业产线建设、产能释放的关键问题。开发超高纯高性能的国产热场材料产品,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是解决第三代半导体行业发展问题的必然趋势。

3) 主要技术门槛

半导体行业对热场材料的纯度、耐热性、导热性能、机械强度及性能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其中,半导体热场材料的灰分要求通常低于 5ppm,以确保晶体生长的高质量和高纯度。因此,半导体热场材料制造企业需具备半导体用热场材料开发的经验技术积累,才能满足半导体用热场材料产品的性能要求。批量交付的产品一致性更是考验半导体热场材料制造企业的关键技术门槛,同时验证周期长、验证项目多、验证成本高也是半导体用热场材料企业需要攻克的重要难题。

金博研究院研发的超高纯碳基复合材料热场与保温材料系列产品,能够满足不同尺寸半导体用碳材料的需求。其中,超高纯碳基复合材料热场产品纯度达到 5ppm 以下,超高纯保温毡产品纯度达到20ppm以下,为半导体领域用热场材料提供了综合性能满足需求的国产化产品替代方案,加快实现半导体领域用热场与保温材料进口替代。

(半导体的需求是实实在在的,今年半导体会加速贡献收入和利润)

(3) 交通领域

2) 基本特点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高端化、轻量化、性能化(加速性能和安全性能)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碳/陶制动盘具备制动距离短、耐高温、耐磨损、摩擦系数稳定、抗热衰减等优异性能,相比传统铸铁制动盘,能达到良好的簧下减重、提升续航里程的效果,将进一步减少车辆能耗,显著提升车辆的操控性能、安全性能和加速性能,是新一代汽车制动产品的首选。2023 年,特斯拉 Model S Plaid 碳/陶瓷刹车套件在国内开放选装,标志着碳/陶制动盘在我国开始批量化应用。根据中金公司研究报告预测数据,2023 至 2025 年间,碳/陶制动盘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 62.4%。

3) 主要技术门槛

碳/陶制动盘,作为汽车制动执行系统核心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关联汽车安全,需满足强度、耐久性、制动能量吸热能力、减振,NVH(噪音、振动、刺耳)、耐腐蚀程度等多项性能要求,先期主要应用于高性能跑车和赛车,供应商主要包括意大利 Brembo SGL、英国 Surface Transforms Plc、美国 Fusion brakes 等。碳/陶复合材料在刹车制动领域大规模应用主要面临成本控制、材料性能、生产工艺、生产周期、质量控制、技术与客户测试认证壁垒等障碍。

金博碳陶实现了碳/陶制动盘从产品设计、配方开发、生产制造到应用匹配的全产业链的批量化制备,可为下游车企提供高性能碳/陶摩擦副整体解决方案,长纤碳/陶制动盘(KBC-L 系列)已批量供货,并推出短纤碳/陶制动盘(KBC-S 系列),进一步丰富碳/陶制动盘产品体系。目前,公司已与多家车企开展碳/陶制动盘的研发和试制,并已成为多家新能源头部车企及新势力造车品牌车企的碳/陶制动盘定点供应商。

(4) 氢能领域

2) 基本特点

氢气的制取、储存、运输及应用技术是氢能产业链的核心。在制氢环节,主要包括电解水制氢、含氢尾气副产氢回收、化学原料制氢等,其中电解水制氢为制氢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储氢环节,主要包括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固态储氢等;在应用环节,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现阶段实现氢能在交通领域推广和应用的切入点和关键点,其产业链上游包括膜电极、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碳纸、双极板等,是我国目前亟待国产化的关键材料。

3) 主要技术门槛

氢能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挑战和门槛。制、储、用的各个环节诸多关键材料的突破,将为氢能发展带来革命性突破。其中,碳纸作为气体扩散层(GDL)的基材,对材料性能、微观结构、耐久性、可靠性及制造工艺等方面有特定的理化电性能要求。

金博氢能依托在碳基复合材料领域的技术积累,开展研发试制气体扩散层用碳纸、气体扩散层材料、高强度高导电柔性碳基双极板等产品。其中,碳纸已完成从碳纸原纸湿法成型到石墨化的全工艺链技术开发,片状碳纸产线项目已完成建设并开始小批量生产,卷对卷碳纸生产设备已经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碳基双极板在相关企业开展验证工作。

(5) 锂电领域

2) 基本特点

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的统计数据,2023 年中国锂电正极市场出货量达 248 万吨,同比增长 31%;锂电负极材料出货量为 165 万吨,同比增长 21%。GGII 预计,2024 年中国锂电正极材料出货量将超 300 万吨,负极材料出货量将超 200 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烧结及负极材料高温碳化、石墨化等热处理工艺中的核心热场部件的需求,将伴随着锂电正/负极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石墨化是制造负极材料的核心关键工艺,其产能、技术的发展与迭代是锂电池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箱式石墨化炉产能高、能耗低的优点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设备运行效率,降低石墨化过程制备成本,并将伴随装备与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成为石墨化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3) 主要技术门槛

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制备环节中的热场处理工艺中,热场材料需在极端的高温环境下稳定工作,同时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热传导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热场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石墨化和高温碳化用石墨坩埚、箱板和匣钵存在力学性能差、电阻率不稳定、使用寿命短等问题。提高锂电热场材料的关键性能、降低生产制备成本、提高产品使用寿命,是锂电热场材料发展的迫切需要。碳基复合材料坩埚、箱板和匣钵等新型热场材料及产品具备使用寿命长、热膨胀系数低、强度高等特点,有助于提高锂电正/负极产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降低客户热场产品的更换频次和使用成本。

公司开发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烧结与负极材料高温碳化用碳/碳匣钵、负极石墨化用碳/碳坩埚、碳/碳箱板、立柱等锂电池用碳/碳系列热场产品,已应用于公司锂电负极一体化示范线 I 期 5万吨项目。通过该系列碳/碳热场的批量化应用,有效降低了制备单耗,提升了产能利用率和收率,提高了热场使用寿命与产品性能。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光伏领域,随着光伏行业对更高转换效率和更低成本的极致追求,对硅片的要求逐步半导体化、对晶硅制造过程中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的综合性能标准更为严格、对目前热场部件石墨加热器的替换需求更加迫切。公司量产了形状复杂的底部加热器等热场系列产品,布局研发了包含主加热器及 42 英寸以上超大尺寸热场部件等产品。

(2)半导体领域,随着国家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战略进程的推进,以碳化硅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行业在新能源汽车、信息通讯、智能电网、国防军工等众多领域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布局研发了超高纯热场部件系列产品,量产了超高纯保温材料系列产品,可满足不同尺寸半导体用碳材料的需求。

(如果半导体热场部件开始量产,就不用看光伏热场了)

(3)交通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轻量化、性能化是新能源汽车节能、降耗、提高安全性的重要技术手段,碳/陶制动盘产品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公司长纤碳/陶制动盘(KBC-L 系列)已形成批量供货,并成功开发短纤碳/陶制动盘(KBC-S 系列),推出碳/陶摩擦副整体解决方案,充分满足下游车企不同价格区间车型对碳/陶制动盘的差异化需求。公司在确保量产项目稳定供应的同时,加大坯体成型与陶瓷化工序的连续自动化投入,持续降低制备成本,加快碳/陶制动盘的商业应用。

(4)氢能领域,氢燃料电池及系统的国内研发重点主要集中在碳纸、膜电极、催化剂、质子交换膜以及双极板等关键部件。公司继成功量产燃料电池核心“卡脖子”材料——碳纸之后,开发出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材料,其在结构、传质性能和压缩性能等方面均展现显著的技术优势,并布局开发高强度高导电性柔性碳基双极板产品。

(5)锂电领域,为满足对高性能、低成本的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制备用新型热场材料的需求。公司成功开发并量产了碳/碳匣钵、坩埚、箱板、立柱等锂电正/负极材料制备用碳/碳热场系列部件,其在力学性能、热学性能与电学性能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石墨热场产品,并积极探索锂电池用碳/碳热场在下游推广的商业模式。

随着碳基复合材料在光伏、半导体、交通、氢能、锂电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其市场潜力将进一步扩大。在碳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装备与工艺迭代加速的发展趋势下,为碳基复合材料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将进一步推动各领域从使用传统石墨材料到碳基复合材料的跨越式发展。

(四) 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 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碳基复合材料在光伏、半导体、交通、氢能、锂电等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综合性能优势随着应用端行业的技术发展越来越明确,其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因此,进行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品多样化开发、应用领域多元化开拓,是目前公司碳材料产业化平台战略的发展方向。公司主要核心技术如下: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 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要从事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及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服务于光伏、半导体、交通、氢能、锂电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唯一一家入选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的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制造企业,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公司在立足自主研发的同时,依托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核心技术,紧密围绕碳材料产业化平台,不断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满足市场及客户需求。公司始终坚持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建设为根本来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积蓄新动能。

1. 技术研发及自主创新优势

公司作为创新驱动与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始终聚焦碳材料领域,秉承“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的发展理念,突破了碳纤维预制体准三维编织技术、快速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关键装备设计开发技术、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品设计等关键核心技术。目前,公司已在光伏、半导体、交通、氢能、锂电等应用领域开发与产业化相关碳基材料与产品,相关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占据国内重要市场份额。报告期内,公司研发的产品、装备与工艺获得了国内外专利累计授权 131 项,其中发明专利 46 项。公司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造隐形冠军、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等荣誉。

公司持续加大对新产品开发与产业化的投入,不断推进碳基材料系列产品技术迭代和应用,全面提升公司在碳基材料产品各应用领域的研发创新能力,持续保持公司技术和研发水平的领先性。

2. 产业化平台和成果转化优势

公司深耕先进碳基复合材料领域,坚持走“专、精、特、新”产品路线,现拥有“C/C 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热场复合材料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三大碳基材料研发中心为核心的碳材料产业化创新平台。公司通过持续的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巩固公司在现有细分领域的优势地位,不断加大碳基材料在其他行业领域的应用与拓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目前,公司产品覆盖光伏、半导体、交通、氢能、锂电等应用领域,丰富的产品体系为公司的业务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奠定了良好基础,确保公司行业技术引领和市场竞争力,为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提供强有力支撑。

3. 产业链协同优势

公司围绕碳材料产业化平台战略,立足于碳基复合材料领域生产工艺和核心技术,通过碳基材料通用底层技术研究、碳基材料制备机理研究、碳基材料装备开发、碳基材料应用领域及产品拓展研发等,将工程化和产业化的研究成果快速转化,实现碳基复合材料在其他应用领域的拓展,确保公司碳基复合材料技术装备的领先优势,加速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公司积极打造“碳谷”产业园二期项目,建立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在光伏、半导体、交通、氢能、锂电等应用领域形成了碳基产业链的产业结构,整合产业链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公司将继续深化产业链协同,打造多维成长曲线,进一步扩大碳基材料在其他应用领域的行业领先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壁垒和综合实力。

4. 优质的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与隆基绿能(601012.SH)、TCL 中环(002129.SZ)、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弘元绿能(603185.SH)、京运通(601908.SH)、晶盛机电(300316.SZ)、高景太阳能等全球名列前茅的光伏用晶硅制造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性能卓越、性价比优的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品和全套解决方案,占据了光伏热场辅材市场的主要份额。此外,公司大力在半导体、交通、氢能、锂电等应用领域进行产品应用和市场开拓,与神工股份(688233.SH)、有研硅(688432.SH)、天科合达、比亚迪(002594.SZ)、广汽埃安、贝特瑞(835185.BJ)、中科星城(中科电气 300035.SZ 子公司)、宝武碳业、神力科技、理工氢电等重点客户建立了深入合作关系,确保公司相关业务持续稳健的发展。

5. 行业人才培养优势

公司秉承人才强企理念,坚持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的原则,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多主体相互协作,经过多年积淀,建立了一支涵盖材料、纺织、无纺、机械、电气等多学科的核心研发团队。公司充分重视研发队伍和研发平台的建设,已构建完善的研发创新管理体系,制订了多种形式的人才激励政策和完备的绩效考核制度,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充分保障公司研发队伍的稳定,为公司技术引进、创新提供保障。公司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机制、用才机制、激励机制,促进研发技术团队人才梯队建设,完善人才发展与评价体系,为公司实现持续的产品与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 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适用 √不适用

四、风险因素

(一) 尚未盈利的风险

□适用 √不适用

(二) 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 26.11%,主要是热场系统系列产品的销售价格下调所致,导致收入相应减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 63.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下降 104.08%,主要是产品销售价格下调所致。公司的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均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将进一步发挥碳材料平台型公司的整体业务协同能力,力争实现多业务领域的高质量增长,持续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实力。

(三) 核心竞争力风险

√适用 □不适用

1. 技术升级迭代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产品为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及产品,主要服务于光伏、半导体、交通、氢能、锂电等多个应用领域。上述应用领域的产品存在更新换代、技术工艺升级优化的可能。如果市场出现在成本、质量等方面更具优势的其他替代新材料,则可能对公司的技术及产品领先性及未来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随着行业内技术的发展,如果市场中出现更为先进的碳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亦将可能对公司的技术及产品领先性及未来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2. 研发失败风险

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属于技术驱动型行业,具有研发投入高、研发周期长、研发风险大等特点。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员,通过长期研发投入才可能成功。公司在研发过程中,若未能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或产品性能无法达到预期,则可能出现研发失败的风险,对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四) 经营风险

√适用 □不适用

1. 新市场开拓失败的风险

目前,公司积极开拓半导体、交通、氢能、锂电等多项应用领域的碳基复合材料系列产品,上述应用开拓尚处于成长期,公司产品面临在上述领域市场知名度低、客户验证周期长等困难,存在上述领域的进一步开拓失败、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

2. 公司新增产能消化的风险

随着公司产能扩建项目和新拓展项目的相继投产,公司主要产品的产能和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若未来国家产业政策、市场供求、行业竞争状况、新应用领域的拓展情况等发生变化导致市场需求低于预期,则可能面临新增产能无法及时消化的风险。

3. 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生产过程的主要原材料和能源包括碳纤维、天然气(甲烷)、电力等,其中天然气、电力的价格由国家统一调控。如公司主要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则可能对生产经营产生影响。

4. 产品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随着下游行业对降本增效诉求的不断提高,公司未来存在为了提升市场份额和渗透率而进行降价的潜在可能,存在由于产品价格下降而对营业收入和利润产生不利影响的潜在风险。如果公司未来不能持续保持产品研发、制备技术领先,或为了更好地占有市场,巩固市场地位,深化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本着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的原则,对产品进行了主动降价,以及公司募投项目的达产将造成折旧及摊销金额的上升,公司存在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五) 财务风险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客户以上市公司为主,信用良好,能够在信用期内及时付款,应收账款回款情况总体良好。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应收账款金额可能进一步增加,如果未来市场环境、客户经营等情况出现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可能存在因货款回收不及时和应收账款金额增加导致的风险。

(六) 行业风险

√适用 □不适用

光伏领域产品销售收入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公司下游客户光伏晶硅制造企业市场集中度较高,使得公司客户集中度也较高。国家对光伏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将直接影响行业内公司的生产经营,存在因光伏领域产业政策及景气度发生不利变化,从而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公司半导体、交通、氢能、锂电等其他业务板块尚处于拓展期,新业务技术含量高、认证周期长、公司知名度较低,如行业宏观政策变化,业务拓展不利,业务增长未能达预期,或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半导体领域产品0---1829万---2960万,有了一点进展,

其他领域,碳陶盘,锂电负极0---2679万---7750万几大板块有了点收入,除热场外,有了一亿出头的收入,5000万左右的利润,根据表注,氢能板块的碳纸基本没有收入)

直接材料占比下降主要是因为公司主要原材料碳纤维采购单价下降;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上升主要是因为同期直接材料占比下降、产量增加导致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同比增加。

销售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本期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费、股份支付、产品售后服务费减少所致。

管理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股份支付减少所致。

财务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本期无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无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息所致。研发费用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股份支付减少所致。

应收账款增加38.64%,主要系部分客户结算模式改变导致应收款账期延长所致。

(一方面是光伏产业链亏损,一方面是金博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

存货增加31.71%,主要系购买原材料、周转材料增加所致。

中复神鹰现在已经低于最初投资成本。)

六、分析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 行业格局和趋势

√适用 □不适用

详见本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之“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之“(三)所处行业情况” 的披露。

(二) 公司发展战略

√适用 □不适用

依托于对碳基材料的研究和积累,公司以碳材料的研发突破为核心,在保障现有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品在光伏领域的优势地位基础上,依靠在碳基材料领域的技术积累,充分抓住碳材料的发展机遇,通过碳基材料通用底层技术研究、碳基材料制备机理研究、碳基材料基础装备开发、碳基材料应用领域及产品拓展研发等,全面提升公司在碳基材料及相关领域的研发创新能力,保障公司在光伏、半导体、交通、氢能、锂电等应用领域的市场拓展能力,推进各业务板块协同降本,保持公司技术和研发水平的领先性,不断提升公司的整体核心竞争力,在碳基材料领域进行全面、纵深布局。

未来,公司将进一步丰富碳基新材料的应用领域,紧紧围绕“提质降本增效”的经营目标,将公司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先进碳材料研发与产业平台,使公司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制造商与供应商。

(三) 经营计划

√适用 □不适用

2024 年,公司继续围绕碳材料产业平台战略,以“提质降本增效”为经营目标,立足于“应用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发理念,围绕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在低成本、规模化制备与应用方面开展自主创新研究,打造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平台。

1. 加快推进“碳谷”产业园项目的产业化,深化产业协同效应

2023 年,公司“碳谷”产业园项目二期基本完成建设。2024 年,公司将紧密围绕碳材料产业化平台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构建以光伏、半导体、交通、氢能、锂电等为主导的碳材料产业集群,不断完善“碳谷”产业园的产业布局,加快提升集群产能利用率。在确保公司光伏碳基复合材料热场领先地位的同时,加速推进半导体超高纯碳基复合材料热场、高性能碳/陶制动盘、锂电碳基复合材料热场及氢能(高纯氢气、氢燃料电池用碳纸、高强度高导电性柔性碳基双极板)系列项目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通过构建相关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深化产业协同效应,加速降本路径的实施,加快实现公司“碳谷”产业园项目的规模化和效益化。

2. 全力聚焦碳材料领域,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

公司作为一家创新驱动与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始终聚焦碳材料领域,已成功构建以“C/C 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热场复合材料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湖南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三大碳基材料研发中心为核心的碳材料产业化创新平台,有效地打通了碳基材料“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产业化”的创新链条。公司不断加大在光伏、半导体、交通、氢能、锂电等关键应用领域的研发投入,不断拓展先进碳基材料在其他潜在应用领域的工程化应用,通过技术革新及产品创新,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打造碳材料领域新质生产力,为推动行业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 持续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

公司坚持碳基材料的自主创新、工程化与产业化的研发策略,持续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积极推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2023 年,公司研发投入 15,171.54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14.16%;此外,公司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期末研发人员数量为 168 人,占公司员工人数的比例为 24.56%,较上年同期增长 19.15%;知识产权方面,公司新增专利授权 17 项,其中发明专利 9 项;累计获得专利 131 项,其中发明专利 46 项。公司将继续加大对产品的研发投入,加快研发成果转换步伐,持续提升产品的性能、品质和附加值,增强核心竞争优势。金博研究院投入运行

4. 贯彻提质降本增效方针,加快新产品市场推广步伐

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行业竞争格局,公司紧密围绕“提质降本增效”的综合管理方针,实施集团化管理策略,全面提升管理效能,通过发挥规模效应、供应链优势及技术优势,深化产业协同效应等措施,提高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快推进在光伏、半导体、交通、氢能、锂电等领域新产品的市场推广步伐,特别是在碳/陶制动盘和锂电碳基复合材料热场、氢燃料电池用碳纸等新产品上,公司将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不断提高先进碳基材料产品的渗透率与市占率,持续释放业绩增长潜力。

(说明了半导体产品技术还不完善)

5. 高度重视投资者回报,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公司 2023 年度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减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为基数转增股份,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转增 4.9 股,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此议案尚需提交 2023 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公司将统筹好经营发展、业绩增长与股东回报的动态平衡,积极探索更多方式方法回报股东,提升公司形象,推动投资者树立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6. 加大高层次人才招引,驱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随着公司各业务板块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正积极加强在碳基材料及相关领域具有研发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专项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建立完善后备人才储备库,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注入活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定期开展多层次和形式多样化的培训活动,涵盖企业文化宣贯、管理能力提升、专业技能、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及质量管理类等系列培训。通过持续的培训与学习,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构建合理的成长与晋升通道,让员工的个人发展与公司的整体发展紧密结合,激发员工潜力,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稳定而持久的动力。

(机构持仓:截止到一季报,无太大变动,基金持仓不变,香港中央结算退出10大,社保421进入十大。但我认为3.31到4.26肯定有前十大的退出,可能是基金或罗京友。)

全部讨论

05-10 09:37

近日,硅料龙头公司发布公告显示,傅鹏博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退出该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其在今年一季度末持有4210万股,合计市值超10亿元,而二季度以来至少减仓了近2000万股。
记者发现,睿远成长价值2022年二季度首次出现在通威的前十大流通股东,直到今年一季度从未“离席”,但2022年7月正是该公司的历史性高点,此后便一路走软至今。
金博与通威都是光伏行业,最近金博走势弱,八成是睿远减仓或清仓,看中报吧。
另外,这几年买的几支基金中,收益最差的就是睿远成长。

05-09 11:21

专注定有回报。半导体热场材料对纯度等指标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全球可大规模提供相关材料的企业不超过6家,幄肯科技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可大批量供应多种类高纯半导体热场材料的企业。金博的在半导体热场的地位能排到第几名?目前只有小批量供货。
“国内唯一”的成绩从何而来?据了解,幄肯科技每年投入大量研发经费,2022年研发经费占营收比达10%以上。同时引入半导体产业基金入股幄肯科技,提升产业资源优势。“杭州钱塘产业基金也给予了我们鼎力支持。”刘超群说,幄肯科技还与浙江大学国际科创中心、浙江理工大学等省内高校达成合作,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幄肯科技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申报科创板IPO。“上市后,除进一步扩大现有产品市场占有率、实现进口替代外,我们还会沿着半导体、新能源、氢能储能等领域,持续深入地进行研发及生产。”

05-09 10:26

幄肯新材,半导体热场
星辉新材表示本次扩建项目公司将重点布局半导体产品的生产线,未来2-3年可实现碳碳复合材料应用产业链的全面覆盖。

05-09 09:52

全球范围内,碳碳热场材料主要生产商包括Toyo Tanso、SGL Carbon、Neftec、KORCARB和CGT Carbon等,前五大厂商占有大约63%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