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堰塞湖”能把大A压到什么位置(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2年初“泄洪”行情,上证从3600一线压到了2900一线,最大跌幅超过20%。

一个“湖”压20%,两个不就是40%了吗?

真的那么简单吗?

3600点跌去40%,接近2100点了。

但是……很多但是的。

第一个“湖”(资本堆出来)的压力至今(2023年底)应该减去不少了,但并没有完全消失。

2021年北向资金净流入4321.69亿元(历年之最),在2022年初的“泄洪”行情之后,那些没来得及“跑”的,观察到管理层的意图只是不想大A过渡投机(A型走势),更不希望大A跌(从“发文”的密度充分证明了管理层的决心)。

什么是A型走势,看图:

这图印象深吧,6124喔。

谁最希望第三个A出现,广大投资者,主力就是持“再买公司就是你的”观点的贝莱德投资等一众“外资”;

谁最不希望第三个A出现,当然是管理层,这不用想的,理由也很简单,一而再,再而三?当我不存在!!!

再深入思考一下,假如第三个A行情真的发生,最终的结果一定是绝大多数又被少数“洗劫”,经历过前两次的,应该知道后果的严重性。

这个“少数”是谁,自己想。

对于管理层,第三个A假如真的发生,往大的说对中国证券市场(形象)建设一毛钱贡献都没,自私一点还可能影响到在位人的仕途,后果只能是大,不可能小。

结果大家就看见了2023年贝莱德总裁接受采访时的“胡言乱语”。

他们一直以为只有他们去割别人的韭菜,没想到这次成了洋韭菜!!!

真是山外有山啊!

走题了,说回正题。

第一个“湖”给大A压力还剩多少。

现在2023年底了,这些“外资”还剩多少在场内呢?

一定超过50%,猜的。

很多资本是被合约锁定的,而且不是短期的。

第二个“湖”(用一大堆“发文”堆的)的压力有多大。

真家伙来了。

中国证券市场,目前深沪两个交易所绝对占主导位置。

一山不能藏二虎,所以表现为时而上海交易所占主导,时而深圳交易所占主导,轮替着来。

这里所说的主导,指的是图表技术分析主导地位。

目前占主导位置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先看看深沪两市成交金额直观比对:

深圳深圳交易的指数,一般不选深成指,参考价值没深圳综合指数(399106)高,个人观点。

深圳综合指数(399106)的近年走势图:

很技术的走势图,该指数的一贯风格!

1212.23上涨到2571.27,有技术支持的(个人观点);

2571.27回调到1724.92,很符合最基本的调整要求;

1724.92反弹到2257.43,反弹高度足够,完美!

最关键这个1724.92点引起的这段反弹走势,是市场较真实的走势,也就是没有过多的人为因素施加。

那时候管理层还没有频繁“发文”,比较地反映出市场的真实意图。

就是这段反弹走势,可以推算出市场未来方向:1444点和1240点,运行时间要求在2024年3月之前完成,当然,这些都是个人观点。

为什么是1240点而不是1444点,这里不是讨论这个话题的地方,需要较大的篇幅。

在这里,用深圳综合指数(399106)的角度去解读一下“发文”怎么越来越没效:

浪的初期,人为因素很容易改变市场的走势,这也就是刚开始发文是“有效”的。

从上证图表上可见,从2022年11月开始,不断“发文”构筑了一个“湖”。

看看沪、深走势图对照:

而深圳综合指数(399106)有着极强的时间技术性,它需要在2024年3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去完成见1240点的任务,所以表现出向下的意愿较强。

随着时间向后推移,深圳综合指数(399106)向目标点位1240点靠拢的意愿越来越强,使得“发文”越来越“无效”,这是市场的内在力量在起主导作用,而不是外力。

时间逼人来!

这用了两年的图,现在要修正了,就是修正预测点的发生时间还要要往后推一丢丢。

可接受范围。

那么在接下来的小半年时间,走势将以探底行情为主,直到深圳综合指数(399106)见1240点这个底为止,而上证大部分时间应该是被动跟随,具体点位绝对不是简单的对比就能得出的,管理意志加持着上证呢!

现在就是等着市场去验证了,对或错。

记得两年前发过一个帖子:

深圳IT指数(399239),当时的领跌指标,那个“泄洪”行情回调超过40%。

当时看见的可能没几个,就算看见了估计没当回事……

假如这次你看见了这帖子,当不当回事呢?

仅供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