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24回复:15喜欢:93
李录与格林伍德教授的对话,看李录的投资哲学
李录,美国喜马拉雅资本创始人,是真正的价值投资理念的践行者,目前管理50亿美元资产,查理·芒格家族资产的主要管理者,曾被外界盛传为巴菲特继承人。08年推荐巴菲特入股比亚迪,使伯克希尔·哈撒韦 获得高达12亿美元的回报。
李录:我走上价值投资之路,就是因为当时听了格林伍德老师的一堂课。
李录价值投资哲学的发展
1、李录价值投资的哲学有何变化?
Greenwald教授:
这次对谈对大家来说都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我认识李录二十多年了,他不仅是一个顶级投资人,也是一个很好的谈话对象。首先我想请你跟大家分享一下,从你接触和学习价值投资到实践的这20多年中,伴随着价值投资理念的进化,你的投资哲学与理论发生过怎样的变化呢?像查理·芒格等这样的价值投资者是如何影响你的?
李录:
首先我想感谢这次大会的主办者(哥大商学院中国学生会)!我看了大会的议程,这次论坛受邀嘉宾的规格之高令人难以置信,说明今天哥大商学院学生的质量与我当年相比已经有了戏剧性的提升!非常感谢你们做出的所有工作,才将所有的要素汇聚在一起,办成了这么棒的一个论坛。我非常的荣幸和高兴受邀来跟布鲁斯·格林伍德教授一起参加这场讨论。
我走上价值投资之路,其实就是因为当时听了格林伍德教授的一堂价值投资课。我还清楚记得,那是在28年前,格林伍德教授请来巴菲特先生给学生上课。就是因为我当年在您的课堂上听了巴菲特先生的演讲,从此走上价值投资这条路。所以我太感谢教授您了。
当然,后来我就转到哥大商学院学习,修完了布鲁斯·格林伍德教授教的所有课程,学到很多东西,这让我赚了很多钱。所以我特别感谢您,当然也感谢商学院。(笑)
价值投资知易行难,道理很简单,实践却很难。我不能说价值投资理论本身发生过多大的变化。其实在我听巴菲特先生在您价值投资课所做演讲之前,我在生活中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就和价值投资的想法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对我本人而言,并没有什么巨大的变化。
这种以较低的价格、买有更高价值的东西的做法,本身就很聪明,我认为所有聪明的投资方法都会某种程度地涉及价值投资的理念,差别就在于人们对价值的关注点会随着时间演进变化,不同的价值投资者对价值的关注点不太一样。
对我来说,自28年前我开始了价值投资。其实当我购买第一只股票的时候,对商业的了解并不多。我在中国出生,并成长于六七十年代,那时并没有多少私人的商业行为和开放的市场经济,因此,我需要从头学习商业相关的所有内容。
一开始,我主要是践行本杰明·格雷厄姆的经典风格,埋头在资产负债表里寻找一些有价值的“烟蒂股”(企业价格低于流动资产价值的股票)。巴菲特把这种投资策略比喻为捡烟头——像在路上找人家丢弃不要的烟头,短得你只能抽上最后一口了,但是价格便宜啊,免费,不用花一分钱。(那时的我)基本上只是在找这种统计学意义上的便宜的生意,虽然我靠这个过的还不错,但却忽略了股票背后生意的本质是什么。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商业是如何运作的有了强烈的兴趣,我开始逐渐更理解相对小一些公司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我参与投资或共同创建了十几个早期创业公司。这段经历教会了我很多关于商业运作的知识,并了解到哪些要素构成一个好生意、差生意或平庸的生意。
后来,我开始更多地关注那些小而美的生意,而这一切都引领我去发掘在亚洲市场的好投资机会。最终,我找到了一些有持续增长与竞争优势的公司。
我们寻找价值投资的重点,随着时间在不断演进,但背后的基础逻辑其实是永恒的,变化的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不断扩展。
我特别幸运的是能够在职业发展早期就受到投资大师巴菲特和芒格的影响。后来的我更是非常非常幸运,获得了小说都不敢写的一系列眷顾——我得以和查理·芒格先生建立很好的关系,并在2003或2004年的时候,芒格先生成为了我的投资人,直到现在我们仍然是合作伙伴。不仅如此,除了投资人与商业伙伴,芒格先生也一直是我持续多年的良师益友。
多年以来,我们每周二都会共进晚餐,聊很多话题,这成为了我个人版本的“与芒格相约周二晚”。这一惯例持续了很多很多年,直到疫情来临。
显而易见,查理·芒格对我影响至深。他对我最大的影响,其实远超投资领域。他的为人处世,一直是我的榜样和标杆。我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里能有一个榜样是特别好的。
通常我们会在逝去的大师里寻找榜样,因为这样更安全。的确,寻找一个活着的榜样是有让自己失望的风险。但对我而言,我非常非常幸运。因为我的榜样在他97岁的人生中从不曾让我失望,并且还能一直激励我。
他对我的影响更多的是他的生活态度,面对生活的波澜而保持荣辱不惊的能力。
在过去超过十七年的紧密合作中,我见证了他不少的起起落落,但他的生活哲学与能力,总能让他时刻保持镇定。不论面对任何困难,关于投资或者人生,要维持理性、逻辑和镇定是极难的,这多少有点反人性。
而我有这个殊荣能近距离地观察他是如何处事待人,的确非常幸运,我也受他影响最深。
2、李录和其他价值投资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Greenwald教授:
你自己如何评估,相较于其他投资人或者价值投资者,你的投资方法有什么样的独特之处?
李录:
我其实不花时间研究其他投资者的是怎么做的,我们把绝大多数时间花费在研究行业以及其中特定的公司上。我们在寻找那些已经成功的企业,并找出他们真正成功的原因,以及这样的成功是不是可以延续?
有的时候我们能够找到答案,有的时候找不到。我们能做的只是持续地研究,学习,直到找到答案。
有一点对于我们而言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对知识的诚实”。说白了就是明白你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你要有一个能力圈,并且明白它的边界在哪。你必须要了解一家公司的优势在哪里,包括哪一些是可以预测的,哪一些是看不到的,你必须对自己保持这样的诚实。
所以我们坚持要把一个生意的里里外外都了解得非常清楚,直到我们有能力预测它的发展。举个例子,我们至少希望了解在最糟糕的境遇下,一个公司十年后变成什么样?因此,我们可以说是具备了长期视野,虽然不可能预测得到永远的未来,但我们希望看到自己至少有90%的把握预测未来的十年里,在各种偶发事件之下,一个公司到底会发展如何?
绝大多数时候,其实我们并没有答案。我们只是持续地研究,学习。直到经过了多年不为人知的研究学习之后,我们会真正懂得其中的关键,并等待价格来到我们能买入的“击球区”。但很多时候价格并不在合适的区间,这让我们的选择变得非常非常困难。但一旦我们选择买入后,我们会很长时间地持有这些公司。
因为真正优质而我们又足够了解的生意是极其稀有的。当我们真正了解一家公司时,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任何我们选择持有的标的,当其价格下跌时,我们会持续购入。
Greenwald教授:
具体怎么开始呢?
李录:
当价格下跌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六十时,我们会更大规模的增持。这样的举动,就是我们对一个公司是否足够了解的界定标准。
3、投资者应该是专才还是通才?
Greenwald教授:
作为投资者,你倾向于当一个通才还是专才?在中国市场做投资,哪一种能把投资做的更好?
李录:
从某种方面来讲,作为学习商业的学生,最好是方方面面都有所了解,如果你想要做一个好的投资者的话,你必须要对各种各样的行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并不是说一定要对每个行业都要有非常透彻的了解。坦白地讲,这常常是做不到的。也很难对每个行业那么了解,我们还是要对自己诚实一些。
但是你一定要有这样的好奇心,当你决定投资一家公司的时候,你一定要成为这家公司的专才,要非常了解这家公司,要比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要了解这家公司,甚至比他们的高管更加了解,因为高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都会带上自己的认知偏见,有的时候可能身在此山中没有办法跳出来看。所以你必须要成为对于这家公司真正的了解,把你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这样你才能更加有信心的投资这家公司。
所以说,这真的很有挑战,就你要投资的个体公司而言,你应该是一个专家,但是对于整体的商业你要有广泛的认知,这样你的认知能力圈和核心竞争力才可以不断的拓展增强。
我在最开始学习和实践投资的时候,其实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但是幸运的是我们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持续学习。这样的过程其实也是非常美好的,你可以亲历过去几十年商业社会的发展,并且在未来继续见证,这让我非常庆幸于自己对于投资职业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我每天都很享受于工作的原因,我不仅获得财务回报,还满足了好奇心,还能跟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学习。
4、新的投资者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Greenwald教授:
接下来想问问你关于价值投资领域的教育。其实你也在积极的倡导和支持价值投资的理论传播。包括你也一直在支持北京大学价值投资的课程。从你的角度看,对于新投资者来说,应该如何去学习和了解价值投资呢?
李录:
首先,非常感谢您曾来北京大学教授价值投资的课程。这门课程是我和我的同事常劲六年前发起的。现在六年时间过去了,课程进行的很好。
您对于这个课程的设立其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个课程设计的最初启发,就源于您在哥大的课程。您的课程是本杰明格雷厄姆教授经典课程的延续与传承。格雷厄姆教授的众多优秀弟子中,有巴菲特这样的著名学生;而我是您的学生。之后,会有更多更聪明的投资新星,将从我们这里继续薪火相传。这是一个好事情,所以我们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把我们的想法、我们的认知以及我们在实践当中所学到的经验教授给新的投资者,教给下一代。我们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把我们的价值投资的理念、认知以及实践当中所学到的经验传承给下一代。
而对于年轻刚刚起步的学生来讲,应该考虑如下几个重要的点。这也是我一直给想进入投资领域的年轻人和年轻学生说的。
首先,你需要有一种所有人意识。我会经常问年轻的学生或者我们公司新的分析师这个问题:假设你有个从未谋面的远房叔叔突然去世了,他公司百分之百的的股权转交到了你的手上。这就是你需要去研究的公司,任何公司我认为都是要从这个起点出发去了解研究的。一旦你认识到你对一个公司有着全部的股权,你的心态会完全不一样。
此前,你根本不知道这个公司的存在,但现在你却100%拥有了全部股权——虽然你还不知道如何经营这个公司,对它的管理团队也不了解。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你肯定是想方方面面的能了解多少就了解多少,有的时候你对拿到的信息不了解,没关系,你可以进一步的研究,直到你了解熟悉掌握。
即便是这样,因为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变化的,所以你也要持续的研究和学习。现在,如果你能具备这样的所有人意识,再来研究任何的公司,你就能在价值投资者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你需要保持对知识的诚实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定要诚实,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你必须诚实地面对自己所知道的,所假设的,潜意识里假装知道的,以及不知道的事物。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呢?
查理·芒格曾经说过一个我认为很有道理的观点,除非我找到地球上最聪明的同时与我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并且能辩过他;否则我就无权发表观点。当我能做到这一点,我才有权拥有一个观点。理性诚实是很重要的人生哲理,在投资领域也是必不可少的。
证券市场的存在几乎就是为了找到人的弱点,人的不诚实,人的自命不凡以及急躁而又糊涂的观点。
如果不具备理性诚实的人生态度,那么你在职业生涯中的某个时候会被金融市场摧毁。金融市场几乎就是为攻击人性的弱点而设计的。
Greenwald教授:
我能说两句吗?我觉得金融市场要好于你认为的设计路径。每次你在投资的时候觉得这个股票绝对是好的才会买,但是卖方在卖出的时候肯定是觉得这个股票不行了才卖,反之亦然。所以其中一方肯定是想错了。所以你必须要确保在交易的买卖双方当中你是对的那一方。
Mr. Li Lu:
好吧,这里有一点零和博弈的味道,不过并不是每个交易都是这样的。
Greenwald教授:
不不不,我认为证券市场是百分之百的零和市场。任意资产类别中所有投资者的平均回报,也就是所有资产类别中所有投资者的平均回报,就是所有这些资产的平均回报。
李录:
你的观点和我的有些不一样,但是我不会和您,我的教授争辩的。
Greenwald教授:
我就是想说……
李录: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就保持各自不同的观点,求同存异吧。您讲的确实也很有道理。
第三点就是要全身心的投入去研究这个公司的过往,包括成功的商人过去的一些历史经历。你研究学习的越多,你在决策的时候就判断的更准,更容易抓住好的机会,而且更加能够把握好你感兴趣公司的基本面特征。
这三点都非常重要:
首先,要锻炼自己保持百分之百的所有人心态,
第二,一定要训练自己保持百分百对知识诚实的态度,
第三,一定要保持不断学习的心态,去彻底了解这个公司的过往和方方面面。
如果你刚刚进入到价值投资的领域,或者你纯粹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投资水准学习,所有这些都能够帮助到你。这就是我对年轻学生们的建议。
Greenwald教授:
非常好的建议,我完全同意。
5、李录如何回顾看待自己过往的人生决策?
Greenwald教授:
回望您个人的发展路程,包括在哥大学商学院以及后来的职业生涯,有没有什么事情你今天会做法不同的?
李录:
回看过去,我觉得自己超级幸运,并充满感恩:
我非常幸运地偶然在您的课上遇到了巴菲特先生,这还是他第一次来哥大演讲。
我非常幸运地进入投资行业,并能和查理·芒格先生建立紧密的关系。
更幸运的是,我所在的时代,中国和美国都在经历着巨大的的经济增长,这样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机遇,而我刚好对两边的市场都比较了解。
因此,回望过去的职业路径,我没有什么后悔的,我都是充满了感恩之心。
2
价值投资研究公司相关的方法
1、好公司的特点和估值方式
Greenwald教授:
你认为什么样的公司你认为是适合投资的好公司,他们有哪些具体的特性?其中,你重点会看的是什么?又会如何对这些公司估值呢?
李录:
好公司的资本回报率(ROIC)一定是高于平均水平的。但是这样的业务,也会招来很多的竞争对手和模仿者,因为大家都想拿到超额的资本回报率。所以,真正的好公司其实是那些可以甩开竞争者,同时拥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和较高资本回报率的公司,而且它还要能长期持续增长。这就是我们在找的好公司。他们会出现在所有的行业,有各样的形式,但的确非常的稀有。
因为能长期地产生高于市场的资本回报率,本身就不是常态。只有非常少的公司能属于此类。所以如果你能足够幸运的找到一家这样的公司,你需要做的就是长期持有它。
另外还有一点,如果你能在其价格低于其价值的时候买入,哪怕你对这个公司是不是好公司判断错了,你也不会亏钱。而一旦你的判断是对的,你会在长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回报。
当然在长期持有的时间周期内,你会经历各种起伏波折,你的投资回报近似于实际的商业运营中的资本回报。因此去了解和学习在动态竞争格局中的公司本质,是对于学习价值投资的学生与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事情。
但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让这些公司成为好公司。每一个公司建立核心竞争优势的方式都会有些许的不同,你只需要诚实虚心的让自己去学习每个可能性,去确定他们现在所获得的优势能长期保持。如果数年后你的判断被证明正确,你就能更坚定地在市场波动中持有这样的公司,而不受到动摇。
2、好公司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因素有哪些?
Greenwald教授:
好的,我们继续深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查理·芒格先生是研究竞争优势护城河的大师。护城河其实是商业门槛,能让很多人难以进市场从而限制市场竞争格局。
李录:
是的。
Greenwald教授:
谈到护城河,从一家公司试图进入这个行业的角度来考虑,可能有两个因素需要考虑,第一个因素是规模效应。你的这个公司要有多大的市场份额,才能够在市场中生存下去。
比如说像全球的汽车产业,如果一个公司能占有1%-2%的市场份额的话,它就可以活的不错;但其他比如说软饮的地方渠道商这样的领域,你需要获得20%-25%的市场份额才能在市场中生存下去。所以第一个竞争壁垒就是规模经济。
第二个因素,在这里我又一次想到芒格的观点,就是你获得这样市场份额的困难程度,这关系着竞争中,公司的客户粘性有多大,是否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帮助提升客户粘性。
因此,假设你需要获得25%的市场份额,而我们已知软饮行业每年有0.2%的市场份额转手率,因此要达到25%,你可能需要125年去建立护城河。对于你所寻找的公司,你看这两个元素时,会做这样的计算吗?
李录:
我会考虑更多。
Greenwald教授:
更多什么呢?
李录:
规模效应当然很重要。事实上,很多行业都存在规模经济效应,但也并不是每个行业都存在规模效应。有时候规模大了也有负面作用,让公司难以管理。但是有规模效应时,这当然会成为竞争优势。但公司到达一定规模时,市场的格局和潜力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刚才你提到的汽车行业就是个有趣的例子,这个行业在不同阶段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同时,消费者的因素也很重要。如果你有足够有粘性的产品和品牌忠诚度,这就很有市场竞争力。这种优势可以持续很久,不过也可能在某天突然失效。对于新一代的消费者而言,他们的需求和父辈、祖辈很不一样,这就需要有新的品类来替代那些乏味、过时或者让人失去新鲜感的旧品类。
这就是商业最有趣的地方: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很少有公司能够长期或者永远的维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但是有一些公司确实能做到。
这需要管理层面临变化的时候,有能力应对变化,重新进行资本分配,从而有相对稳健的竞争优势。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举例,它起步于新英格兰一个亏损的纺织公司,巴菲特和芒格先生从那里起步,灵活的运用了最后一笔现金流,把它们重新分配和投入到正确的业务轨道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有一些业务丧失了竞争优势,但是他们正确运用了资本,放到没有丧失优势的领域。所以,管理层运用分配资金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公司有可持久的文化也很重要,这样能让你总能领先于竞争对手几步,从而总能立于潮头,成为有持久核心竞争力的公司。
总而言之,企业的成功各有不同,公司与竞争格局也总是在发生变化,而这也是让我作为一个投资者最着迷的地方。
3、李录在投资公司时考虑哪些因素?
Greenwald教授:
你是怎样创造出今天这不凡成就的呢?挑选投资标的时,你会特别注意哪些方面呢?你是怎样研究解读公司的呢?其实我最早投资你的时候,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在于你提到的小而美的公司或市场,在这些标的里我们必须要获得足够多股份,而这点不是大多数投资者所看重的。
李录:
是的,首先很感谢教授您从最初到现在一直投资我的基金。在当时,我们的确是专注于较小规模的公司,因为我更容易了解他们的商业模式。但随着我们的发展,我们也开始看一些我们能懂的更大型的公司。这些大公司如果路径正确,他们能有全盘的一揽子竞争优势,但同时也可能有着一系列问题。
因此我们其实并不是用规模来定义我们所寻找的公司,它是一个判断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
比如一些大公司,它们仍然能在较长时间保持着稳定增长,它们的护城河也在持续加固中。您知道的,现在的科技平台企业中,很多公司都符合上述特性。它们的确不可能永远增长,但是他们还能持续增长很长时间。而这就是为什么规模本身并不能成为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4、投资中,如何看待公司管理层?
Greenwald教授:
在选择公司的过程中,管理团队的分量是什么样的?你们如何找到符合预期的管理层呢?
李录:
对大多数公司来说,管理层都会有巨大影响。
不同的风格与文化,在同一公司会产出完全不同的结果。
但我也遇到极少数例子,管理层对业务的影响可以忽略。这样的公司的长项就是他们有一套自己的运营体系、极具生命力,几乎任何人都能管理和经营,并且做得相对不错。不过这样的公司凤毛麟角,一两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再回到如何做投资决策这个话题。每一次决策都有独特性。
你必须具体公司具体分析,花足够长的时间仔细研究所有相关问题,直到真的弄懂它们。
这样就算未来环境跌宕起伏,你也能够预测出这个公司未来10年的前景如何。
3
对宏观市场环境的分析与评论
1、市场今天的情况像过往当中的哪一个阶段呢?
Greenwald教授:
你怎么看待现在的市场情况?这看上去是一个估值过高的市场。比如固定收益目前是史无前例的高。回顾你投资道路上所经历的历史周期,现在的市场情况是否让你想到过去某一个好的或者坏的时期呢?如何在这样的市场中正确决策,你有什么心得与方法?
李录:
其实我们并不会过度研究宏观市场,除非整个市场真的变得非常极端。而现在,我们的确处在一个面临各种未知的极端时期。市场的流动性、利率水平、以及经济的增速放缓都使得现在市场变得极端。我们如何应对呢?
我们其实不认为历史会重演,每一个时期都有各自的不同。
与其猜测历史规律的重复性,我们更愿意专注于挖掘和选择能跨越周期的公司。
不管是什么样的环境,总有公司会活下去,总有人能活的很好。
我们只需要去投资这些有能力应对极端不确定性的公司就好。
2、如何应对环境的危机?
Greenwald教授:
你掌舵喜马拉雅资本已经23年,也引领它安然度过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2020年的新冠疫情。在这样危机下,对于标的公司或者管理团队,哪些事情是你关注和寻找的?
Mr. 李录:
正如你所言,喜马拉雅的24年中,我们经历了几轮大的经济危机。
几乎每5-10年,就会发生一次这种世纪大危机。因此,从百年前金融市场起步阶段开始,泡沫的诞生、增长与破灭其实一直在这个市场持续发生。
而这是由人性导致的,人性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作为进化的产物,人性不是理性构建的。我们可能擅长对事物进行合理化分析,但是并不擅长于保持理性。
因此我们常常追求理性。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是受一系列隐秘的有关联性的本能所支配的。
因为贪婪与恐惧,我们会追求零和博弈与快钱,而当进展不利时我们也会害怕。
正是我们驱使了金融市场的起伏,面对金钱时,人类是可笑的,因为金钱总能激发人性最原始的一面。
因此,具体到金融证券市场,人性的极端性会被放大到更加极致的状态。这就是为何金融市场的起伏周期从初始就长期存在,且永恒持续。
我们该如何应对市场的起落呢?一个办法是意识到市场波动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也是我们所抱持的基本态度。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金融危机随时都可能爆发,因此我们需要寻找的就是那些有韧性,能应对市场周期,甚至在危机中还能茁壮发展的标的公司。某种意义上,这些公司拥有反脆弱的特质。
如此一来,市场起伏反而对我们比较友善。因为当你青睐的公司,受市场环境影响,价格下跌50%,60%,70%时,如果我们有钱,我们将可以增持更多;
而如果我们没有更多的钱,这个市场环境就是优秀投资人的试金石 —— 你是否可以远观你所投的公司股价跌掉50%而巍然不动并挺到最后。
另一方面,当周围所有人都在赚快钱的时候,你貌似会被他们远远的抛在身后,如何仍能不被影响是大多数人不具备的性情。
然而,这样的性情以及对人性的认知是做好投资所需要的。这也是为何不是每一个人在投资博弈中都能成功的原因。
想在投资场取得成功,得具备一定的品性、了解人性、具备常识的判断能力。
我们知道投资回报最终是由公司的实际业务回报所决定的。
我们也知道,公司业务其实不会在短时间内有大的变化,它需要数年时间去获得增长或逐步衰退。
因此,投资人对投资回报的周期预判其实应该是缓慢、长期且循序渐进的。
短期的一些起伏其实并不会影响我们的投资。
如果你有这样的抗干扰个性与基本方法论,其实你会发现市场的疯狂和暴跌仍可以把你服务的很好。这其实就回到了格雷厄姆先生关于市场的基本理论 - 市场是来服务你,而不是来指导你的。这些市场乱象与起伏,的确会让投资变得非常的极端与困难。
而另一个困难的事情是,我们需要能真正地理解公司:如果你假装了解一个公司,那你投资的依据就不来自于对公司的深度了解,而这么做,迟早会让你陷入困境。
市场会考验人性的弱点,如果你不懂装懂,投资的泡沫总会在某天破裂。
反之,如果你真的懂,你就有能力在价格低点不断地加仓,从而获得超额收益。
Greenwald教授:
我先抛砖引玉,然后你来举出一个具体案例好吗?因为刚刚你也讲到了公司经营的稳定以及管理层应对危机的能力等。
其实危机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近年来有一个公司在危机中做的很好,你可能也有看到,是John Deere。如果你在2000年看这家公司,他们的收入跌了5%,同时利润几乎跌到零点。而13和14年,他们收入更是跌了35%,但是利润率却高于任何历史时期。因此很明显,这个公司做出了一些改变。在面临极端危机时,人们也能让自己越做越好。你是否可以分享你投资过的公司案例,它们是如何自如地应对危机的?
李录:
确实,在我做投资的27、28年里,碰到过不少公司应对危机的经历,但通常我们不会讨论具体公司。
Greenwald教授:
那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相应的经验,关于如何寻找有稳定性的公司。好让商学院的学生们能更具体地理解你所说的这种稳定性。
李录:
哈哈,布鲁斯,我们曾经在你的课堂上进行过多次这样的拉锯,我不会谈具体案例的。
Greenwald教授:
确实,这种对话我再熟悉不过了。
李录:
为什么我们不具体分享案例,这背后其实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一旦你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和名气,人们就会竞相模仿,但我们并不鼓励这样。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贵州茅台(SH600519)$ $比亚迪(SZ002594)$ $伊利股份(SH600887)$

全部讨论

2023-09-18 06:38

“当价格下跌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六十时,我们会更大规模的增持。这样的举动,就是我们对一个公司是否足够了解的界定标准。
你一定要有这样的好奇心,当你决定投资一家公司的时候,你一定要成为这家公司的专才,要非常了解这家公司,要比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要了解这家公司,甚至比他们的高管更加了解,因为高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都会带上自己的认知偏见,有的时候可能身在此山中没有办法跳出来看。所以你必须要成为对于这家公司真正的了解,把你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这样你才能更加有信心的投资这家公司。
就你要投资的个体公司而言,你应该是一个专家,但是对于整体的商业你要有广泛的认知,这样你的认知能力圈和核心竞争力才可以不断的拓展增强。”
"首先,要锻炼自己保持百分之百的所有人心态,
第二,一定要训练自己保持百分百对知识诚实的态度,
第三,一定要保持不断学习的心态,去彻底了解这个公司的过往和方方面面。"
"几乎每5-10年,就会发生一次这种世纪大危机。因此,从百年前金融市场起步阶段开始,泡沫的诞生、增长与破灭其实一直在这个市场持续发生。
而这是由人性导致的,人性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作为进化的产物,人性不是理性构建的。我们可能擅长对事物进行合理化分析,但是并不擅长于保持理性。因此我们常常追求理性。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是受一系列隐秘的有关联性的本能所支配的。因为贪婪与恐惧,我们会追求零和博弈与快钱,而当进展不利时我们也会害怕。正是我们驱使了金融市场的起伏,面对金钱时,人类是可笑的,因为金钱总能激发人性最原始的一面。因此,具体到金融证券市场,人性的极端性会被放大到更加极致的状态。这就是为何金融市场的起伏周期从初始就长期存在,且永恒持续。我们该如何应对市场的起落呢?一个办法是意识到市场波动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也是我们所抱持的基本态度。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金融危机随时都可能爆发,因此我们需要寻找的就是那些有韧性,能应对市场周期,甚至在危机中还能茁壮发展的标的公司。某种意义上,这些公司拥有反脆弱的特质。如此一来,市场起伏反而对我们比较友善。因为当你青睐的公司,受市场环境影响,价格下跌50%,60%,70%时,如果我们有钱,我们将可以增持更多;而如果我们没有更多的钱,这个市场环境就是优秀投资人的试金石 —— 你是否可以远观你所投的公司股价跌掉50%而巍然不动并挺到最后。另一方面,当周围所有人都在赚快钱的时候,你貌似会被他们远远的抛在身后,如何仍能不被影响是大多数人不具备的性情。然而,这样的性情以及对人性的认知是做好投资所需要的。这也是为何不是每一个人在投资博弈中都能成功的原因。想在投资场取得成功,得具备一定的品性、了解人性、具备常识的判断能力。我们知道投资回报最终是由公司的实际业务回报所决定的。我们也知道,公司业务其实不会在短时间内有大的变化,它需要数年时间去获得增长或逐步衰退。因此,投资人对投资回报的周期预判其实应该是缓慢、长期且循序渐进的。短期的一些起伏其实并不会影响我们的投资。如果你有这样的抗干扰个性与基本方法论,其实你会发现市场的疯狂和暴跌仍可以把你服务的很好。这其实就回到了格雷厄姆先生关于市场的基本理论 - 市场是来服务你,而不是来指导你的。这些市场乱象与起伏,的确会让投资变得非常的极端与困难。而另一个困难的事情是,我们需要能真正地理解公司:如果你假装了解一个公司,那你投资的依据就不来自于对公司的深度了解,而这么做,迟早会让你陷入困境。市场会考验人性的弱点,如果你不懂装懂,投资的泡沫总会在某天破裂。反之,如果你真的懂,你就有能力在价格低点不断地加仓,从而获得超额收益。"

2023-09-17 21:17

价值投资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一部分,挣公司收益的钱,任何想挣市场波动的钱就是投机,而投机取巧是会倾家荡产的!找到股价比价值低的公司很难,找到商业模式优秀,企业文化优秀,有宽而深护城河的公司,有优秀管理层的公司更难!

2023-09-17 20:21

仙股瑞幸还能入吗

2023-09-17 20:57

价值投资,知易行难,唯一不变是变化

2023-09-17 20:58

学习

2023-09-17 20:20

你需要保持对知识的诚实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定要诚实,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你必须诚实地面对自己所知道的,所假设的,潜意识里假装知道的,以及不知道的事物。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呢?
查理·芒格曾经说过一个我认为很有道理的观点,除非我找到地球上最聪明的同时与我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并且能辩过他;否则我就无权发表观点。当我能做到这一点,我才有权拥有一个观点。理性诚实是很重要的人生哲理,在投资领域也是必不可少的。

2023-09-18 00:23

2023-10-01 23:19

最喜欢的投资人之一

2023-09-18 15:24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2023-09-17 22:04

转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