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资之路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4回复:53喜欢:91

01

村上春树说: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

29岁之前的村上春树看起来与他人没有什么不同,大学毕业后就开始经营自己的酒吧,为了生存、为了还债,和大多数人一样拼命的努力着。

如果人生不出意外的话,他会这样一直下去,以后他可能不是一位世界知名的作家,而是一位富足的商人。

可是人生就是那么奇怪,总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可以改变你的生活痕迹。

1978年4月1日下午,在神宫球场外的观众席上,村上春树一个人一边喝着啤酒、一边看着棒球赛。当棒球赛中的一个球员迅速跑过一垒,轻而易举的到达二垒,而他则是决心写篇小说试试。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这样描叙那一刻:

我还清晰的记得那晴朗的天空,刚刚恢复绿色草坪的触感,以及棒球发出的悦耳的声音。在那一刻,有什么东西静静的从天空飘然落下,我明白无误的接住了它。

我并没有野心要当一个小说家。我只是一心一意想写一篇小说甚至连个具体的构思都没有,却觉得现在我大概能写出点像样的东西来。

而我与股票的缘分始于和朋友的一次对话。

02

2016年巴菲特离我很远,股票离我也很远,失业离我却很近,每天总是忧心忡忡不知道将来自己做什么,偶然听朋友讲炒股能赚钱,他说巴菲特就是靠炒股发大财的,就这样开始了一场奇妙之旅。

当时我还特意翻了翻福布斯排行榜,排名靠前的要么是做互联网、要么是做能源,巴菲特是少数靠投资上榜的,此时我觉得可以试一试。

那问题来了,该怎么炒股?

第一次求解:问父母,炒股你们懂不懂?父母说别去弄,都是骗人的,咱们也没有那种命,需要脚踏实地的干活。

第二次求解:问亲戚朋友,亲戚朋友回答,赚钱那么辛苦,别去赌场“折腾”,都是骗人钱的,那也不是咱们能玩的。

第三次求解:遇到一个股龄五六年的人,我问炒股你是赚钱还是赔钱,那个人回答赔钱是主旋律。

三次求解之后得出一个结论:炒股是不能赚钱的,但新问题又来了,那巴菲特是如何赚到那么多钱的呢,肯定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四次求解:偶然一次机会知道雪球网,发现上面有一小部分人赚钱,大部分赔钱,大咖们说的最多的是价值投资,我寻思着终于找对地方了。

第五次求解:根据球友们推荐买了四五本书,其中有一本书是天南老师翻译的《巴菲特之道》,这是我最早接触关于巴菲特理念的书,看完之后似懂非懂,感觉写了些什么,又感觉什么也没写。

巴菲特说:我一直认为,对于刚开始起步的投资人来说,应该寻找已经被证明长期成功有效的投资方法,然后依葫芦画瓢照着做就行了。令人吃惊的是,这样做的人实在少之又少。

之后就买了很多书,凡是书名带巴菲特、查理芒格等价值投资的书基本都买了一遍,疯狂读了一两百本,巴菲特和芒格的话都当成语录来背,白天想晚上想,奈何资质愚钝,还是不明其所以然。

这就像是初入江湖的菜鸟,得到一本武林秘籍,但由于资质问题,怎么都看不懂。

03

随着了解的不断加深,除了看书就是看视频、听音频,巴菲特、芒格、林园、但斌、邱国鹭、董宝珍、李大霄等等,他们的选股思路都不一样,但又有某些相似的地方,于是开始思考一些问题:

1、股票到底是什么东西,是否就是交易的纸片?

2、股价和啥有关系,情绪?业绩?

3、买股票为啥需要安全边际?

4、为啥是跌了买而不是涨了买?

5、买股票最需要的素质是啥?

很多问题萦绕在自己的脑袋当中,不知如何解决。

直到有一天看到价值投资者李剑老师的一篇文章《如何在中国做价值投资》,仿佛黑夜中的一束光,里面的几句话犹如天籁之音,他说:

1、不看大盘、不相信技术分析、不做预测。

2、好股好价、长期持有、适当分散。

3、先行业、后个股。

4、极其苛刻的选股条件。

李剑老师还说巴菲特最常用的策略:严格选股、低价买入、长期持有。

他这篇文章我读了好几遍,后来读到李录老师的《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才知道了巴菲特投资的四大基石:

1、股票是公司的一部分。

2、安全边际。

3、市场先生。

4、能力圈。

再次重读天南老师翻译的《巴菲特之道》如获至宝,每一句话都很平凡,但连起来非同凡响,每一段都能戳中自己的心扉,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当时看不懂的地方,现在终于有一些明白。

第三章:如何选择一个好企业

在德国,有一位青年画家非常勤奋,平均每天画一幅画。可是一年到头,一幅画也没有卖出去。他非常郁闷,找到了当时德国的素描大师门采尔,他说我每天这么勤奋,怎么一张画都卖不掉。

门采尔说,你能不能反过来,一年用364天去画一幅画,再用一天时间去卖画,我保证你能卖掉。

第五章:集中投资

以前我经常疑惑到底是集中投资、还是分散投资。

再次看《巴菲特之道》的时候读到了答案,书中列举了格雷厄姆·多德式的集中投资家,如凯恩斯、芒格、鲁安、辛普森等都是集中投资高手.

里面给出来一些列的数据,得出结论:当减少组合中的持股数量时,可以提升回报超越市场的可能,当然毫无疑问也增加了产生低回报的可能。

第六章:耐心的价值

不能等待是人性的巨大缺陷,等待在股票里面尤为重要。

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驻守代郡、雁门郡,防范匈奴。李牧优待士兵,严格训练,但是只有一条:不许出战,胆敢出战者一律斩首,就这样一直挂免战牌,最后用了十年时间一战而胜,战胜匈奴。

没有机会之前要学会准备和等待,等待机会来了一战而定,在正确的方向上忍耐尤为重要。

史蒂芬·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说: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当开始读书研究的时候,命运的转盘已经悄然开始转动。

04

有时我会问自己,投资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它是一种思考框架,改变了我的命运,我的生命开始重建。

财富自由和独立

《史记·货殖列传》中有一句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天攘攘皆为利往。

郭德纲也说过:登天难,求人更难;黄连苦,无钱更苦;江湖险,人心更险;春冰薄,人情更薄。

钱不仅仅是钱,它是过去青春岁月、奋斗与汗水、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更是未来幸福的保障、家庭和睦的源泉。

钱是人生活在社会的保障,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财富增加。

买伟大的公司,买赚钱机器,每天一睁眼,你的财富就在增加,这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

李录也说过:芒格的成功完全靠投资,而成功的投资完全靠自我修养和学习,这与我们在当今社会上所看到的权钱交易、潜规则、商业欺诈、造假等毫无关系。作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他用最干净的方法,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取得商业社会的中的巨大成功。

生活方式的改变

以前老想着去创业、去开公司,这种想法总是蠢蠢欲动,后来发现想法过于单纯,按照选股的思路,我想开的公司要么门槛低、要么竞争激烈,即使能做,也无法持续盈利。

但做投资就不一样,可以买各行各业优秀的公司,算是圆了我创业的梦。

我经常去逛商场,其实每一个商场就是一个股票市场,商场里面那么多生意,如果选择一样投资,会选择哪个,会如何评估,出多少价格?店里面的产品是什么,有没有竞争力,能否持续盈利,看各种各样的生意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我去超市购物时,买奶制品会看看生产日期,会站在哪看一会人流量;去药店买药时,会问问某一样药品的销量如何;网购时,会对比淘宝、京东某一样的销量……

每一次去观察,去调研,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每一次在书上看到的知识点,都会迫切应用到自己观察的企业中,那一刻感觉特别幸福,就像米开朗基罗去西斯廷大教堂画画一样。

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看各种成功或者失败企业案例,对自己的人生有很大的启发。

05

苏格拉底说:不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以前思想和性格上有很多问题,比如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不切实际等,读了巴菲特和芒格的书之后,每每深夜都会对过去进行认真的反思。

志向

志向对每一个人都十分重要,他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

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11岁树立目标,要在35岁成为百万富翁,从那一刻起就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无所不用其极的想尽办法赚钱,送报纸、卖汽水等等。

他说:我知道我会富有,对此我不曾有过一丝一刻的怀疑。

孔子教育学生时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制定高目标,可能只达到中等目标;制定一个中等目标,可能达到低等目标;制定一个低等目标,可能一无所得。

王阳明在上学时问他的老师如何当一位圣人,创办贵阳书院时对他的学生要求“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曾国藩也立志当一位圣人,“不为圣贤,便为禽兽”名传千古……

人和人最大的差距是志向,有志向之后就有方向,通过志向不断的矫正自己。

回想自己的过去,做啥事情也做不成,最核心的原因是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就像打井一样这儿打一下,哪儿打一下,肯定是一事无成。人活一世,一定要有一个志向,为此而奋斗终生。

长期主义

贝索斯曾经问巴菲特:你的投资体系那么简单,为什么你是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别人不做和你一样的事情?

巴菲特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我读完后心里翻江倒海,怎么是这样,世界上最有钱的人居然告诉我们要慢慢变富

贝佐斯曾说:如果你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人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

急于求成、着眼于眼前利益是人类遗传的基因,在远古时期,人类饿了就是要迅速找到东西吃,别无他法,但急于求成在生活和股票就是非常大的问题,会让人屡屡碰。

之前自己一心想赚快钱,不能做长期规划,不能一步一个脚印把事情做好,基本功不扎实,怎么又能赚到钱呢?成功是偶然事件,成功之前必然有长期充分的准备。

复利

其实我之前一直在思考,股市怎么赚钱,最终靠的是复利!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巴菲特在很小的时候读过一本书《赚1000美元的1000招》,在书中他第一次接触到复利的概念,并马上领悟到了钱生钱的奥妙。

在1963年-1965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巴菲特讲述了两个关于复利的故事:

伊莎贝女王用3万美元资助哥伦布航行,如果把3万美元按照4%复合收益进行投资,到1962年大约就有两万亿美元。

法国国王法兰西一世用4000埃买下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相当于2万美元,如果法兰西国王找到一项税后收益6%投资,那么现在这份资产超过一千万亿美元。

天南老师也说过复利加速器:他赚第一个100万用了40多个月,第二个100万用了20多个月,第四个和第六个100万用了2个月,第十一个100万用了2天时间。

读完那一刻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复利的威力:第一个是时间、第二是本金、第三个是增长速度,三者缺一不可。

芒格在《穷查理宝典》说:每天起床的时候,争取变得比你从前更聪明一点。认真的地、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务。慢慢地你会有所进步 ,但这种进步不一定很快。但你这样能够为快速进步打好基础……每天慢慢向前挪一点。到最后如果你足够长寿像大多数人那样,你将会得到你应该得到的东西。

日拱一卒是完成任何工作、实现目标理想的关键;成功都是靠拱卒,不靠出车,因为没有那么多车可出。

学会等待,拒绝平庸的机会

巴菲特的办公室有一张棒球海报,主人公是波士顿红袜队的击球手泰德,泰德对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有极大的影响。

泰德有一个鲜明的观点:不要每个球都打,而是只打那些处在“甜蜜区”的球。

他把击打区划分为77个小区域,每个区域只有一个棒球大小,只有当球进入理想区域时 才挥棒击打,这样才能保持最高的击打率。否则如果去击打处于边缘位置的球,击打率会非常低。

所以在比赛当中,对于非核心区的球,即使嗖嗖从身边飞过,泰德也绝不挥棒。

巴菲特拒绝平庸的机会,抓住最大的机会下重注。

人生在世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机会太多,抓住了不少平庸的机会,无法做到深耕,所以很难在某件事上有所成就。

06

投资除了让我慢慢变富之外,更是培养了我热爱读书的习惯。

2019年有一本畅销书《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的作者塔拉・韦斯特弗说过一段话: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教育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读书也让我获得了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

我曾经和庄子坐大鹏之背,扶摇九天;和司马迁看过江山无常,繁华落尽人世间;和曹操横过槊,和李白醉过酒,和陶渊明睬过菊,和白居易折过柳 ……

没有阅读之前,怎么能和这些古人“交流”?

当我读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时候,仿佛看到一个渔民在海上与一条大鲨鱼殊死搏斗,耳边响起海明威那句名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当我读黑塞《悉达多》时,仿佛看到了悉达多为了追求心灵的安宁,孤身一人展开了求道之旅,耳边则会响起那句“追寻意味着有了目标,而寻见则意味着自由、包容,摈弃一切目标”。

芒格也说: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而沃伦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他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我觉得读书有两个作用,第一是治“愚”,第二是“观照”自己。

治“愚”

曾国藩小时候资质愚钝,有一次他一个人在屋子里背书,觉得自己背的差不多时,合上书就开始背,但一开口就忘,然后重新打开书又背,这样反反复复到天亮,这时屋里面的贼实在受不了,从房梁上跳下来,把书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曾国藩通过不断读书、读书、读书,修身、修身、修身,最终超越自己成为一代名臣。

我认为资质越普通越应该多读书,多从书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让自己少走弯路,达到人生综合回报最大。

“观照”自己

读的不是书而是“观照”自己,通过读书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改造”。

宋代吕祖谦告诉了我们一个方法,当你读书读到关键时刻时,把书合上不要看下面发生什么事情,把你自己代入,如果是你该怎么做,然后对比你“观照”的人物。

这种方法确实管用,不管是读历史还是复盘股票,当时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非常重要,如果你做的和书中不一样,证明你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最后用一句很时髦的话: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见过的人,读过的书。

07

《大学》里提出 “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中国传统文人对自己的要求,李录说芒格很像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其实天南老师也有士大夫的风范,他们除了投资之外也不断回馈社会。

我有时候会思考人到底为什么而活?

其实古人给了很好的答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不得志时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时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巴菲特是这样做的,芒格是这样做的,天南老师也是这样做的。

《沃伦·巴菲特如是说》中说:当你因为追随巴菲特的投资脚步而变得富有时,请回馈社会;《巴菲特之道》第一章也把巴菲特的捐赠作为开篇……

人活在世间,除了修身之外,更重要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尽可能的帮助他人,2020年底我从投资收益中取出一笔钱捐助西部一对一助学,希望捐助的小朋友可以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将来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我希望可以通过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生之年传播投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财务自由。

北宋哲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回顾我自身的经历,虽然出身在农村家庭,却赶上一个好时代,父母有能力让我大学毕业,在社会上磕磕碰碰,那是老天对我的敲打,每一次痛苦让我快速成长。

后来有幸知道了巴菲特,又学习了投资,每天都能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像巴菲特说的一样跳着踢踏舞上班,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如果我出生在贫困山区,可能就没有机会上大学,可能也不知道巴菲特是谁,命运又是另一种发展方向……

有人说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

第三次,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个宇宙都将不再和你有关。

人不论多么富有,多么有权势,当生命结束之时,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灵魂跟着你走下一段旅程。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使它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更为高尚!

 @今日话题   #价值投资#   #股民的日常#   $上证指数(SH000001)$   $深证成指(SZ399001)$  

全部讨论

2021-05-04 07:05

写的真好,收藏关注

2021-05-04 06:48

你挣了我赔的钱,算不算偷窃

2021-05-03 22:48

从头看到尾,很好。是原创吗?

2021-09-18 13:11

2021-05-04 20:27

大赞!

2021-05-04 19:50

终身学习、终身思考、终身投资,与时俱进、思行合一、理性投资,修行自己、福及他人、福流寰宇

2021-05-04 15:09

多读书,多思考,投资除了带给人财富自由以外,更多的是获得利润至上的精神愉悦和自由!投资过程就是是一个自我修行的过程,你的三观决定你的投资观,你的投资观也影响你的三观,互相成就~

2021-05-04 13:39

写的很好,太多的观点产生共鸣,我们应该像一个农夫,股票就是我们种的树,我们在树周围工作生活,耐心的等待树的成长,已关注。

2021-05-04 11:19

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
值得一读的好文,尽管内容太长,品读必有所获。为你点赞!

2021-05-04 10:57

写的非常好,文字借用投资大师巴菲特等中外历朝历代名人名家著作名录证明读书与投资、投资与价值、价值与生命的意义,确实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