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飞鹤战略定位转型史及成效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21喜欢:50

1.飞鹤第一条生产线建成时间是1984年,设计产能为70吨/年,这个产能在当时算是第一梯队。同年,飞鹤向国家商标局正式申请注册“飞鹤”商标,飞鹤开始了品牌化运营,标志着企业正式进入打造品牌,规范经营时代。

2.1997年,冷友斌出任飞鹤乳业总经理。飞鹤在21个生产队建了19个榨奶站,统一集中交奶、统一提供饲料、统一配种繁育,这在黑龙江是首创。”为保品质,“要求奶农牵牛到奶站,集中机械化榨奶,最多时建了500多个奶站。之所以敢为人先,进行“奶源革命”,源于“经历过这个行业所有痛点”的冷友斌,做出了“中国乳业的问题,结症在奶源”的准确判断。

3.2001年,国企改制进入到了深水区,冷友斌联合其他工友共同出资284万元,购买了国有股份,变为民营的黑龙江省飞鹤乳业有限公司,这一收购行为,保住了超过17年的“飞鹤”商标,但也背负了1400万外债。

4.2002年3月,为了顺利的获得美股上市的资格,飞鹤选择了加盟美国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DY),成为ADY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独资企业。飞鹤借助ADY在美国市场的影响力以及资质,迅速获得了美国市场及相关监管部门的认可。这次加盟,还为其带来了宝贵的国际化运营经验以及研发经验,ADY为飞鹤提供了国际标准的基础设施,先进的乳品产线及加工工艺,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以及多年从事乳品营养研究的专家们的技术指导,这些都为飞鹤乳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5.2004年,飞鹤将营销总部迁到北京,此举被视为是飞鹤转变销售思维的重要步骤,意味着飞鹤决心从偏居一隅的地方性奶企,着眼全国市场。

6.2005年5月,对NUTRICIA(纽迪希亚)在华有形资产的收购,被视为是飞鹤开启国际化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这宗收购案,飞鹤获得了NUTRICIA在华的所有工厂、基地以及全套的进口设备,工厂意味着飞鹤的产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证。基地的存在为飞鹤的奶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而进口设备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飞鹤生产工艺的进步。

7.2007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前夕,飞鹤开行业先河,将草料、饲料及精料的种植、配比、加工纳入到整个上下游产业链中进行管控,标志着 飞鹤在质量管控体系上做潜功,完善自身短板。——而当时,全国几乎所有的奶制品企业,都实行的是奶牛由奶农进行饲养,奶制品企业进行收购的方式来管理奶源——这就是三鹿得出“人为向原料乳中掺入三聚氰胺是引入到婴幼儿奶粉中的最主要途径”的结论核心原因所在。

8.2008年飞鹤斥巨资1.5亿在央视打广告。正当创始人冷友斌和他的飞鹤奶粉越战越勇时,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让中国奶粉陷入了信任危机,国产奶粉遭受到空前危机,外资奶粉成为“安全”的代名词,而国产奶粉几乎和“不安全”画上等号。公开数据显示,2008 年以前国产奶粉占据国内市场65%的市场份额,外资奶粉只有35%。但是,因飞鹤对奶源的掌控,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得以独善其身。在此之后,国产奶粉企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大洗牌。2009-2013年国产奶粉节节败退,从城市推到县城,从县城退到乡镇,国产奶粉市场份额由原来的70%下降到30%。而到了2015年,外资奶粉的市场份额占比达到69%,国产奶粉只剩下31%。同时,外资还在不断加大投入,扩大市场占有,国产奶粉似乎已无路可退。

9.2009年8月,飞鹤乳业引入红杉资本,后者以30美元/股的代价,注资6300万美元获得飞鹤乳业210万股,共计10.5%的股份。飞鹤乳业拿着红杉资本的钱加速完成了牧场的建设和管理,饲草种植和饲料加工,保障了公司的奶源安全,在飞鹤全产业链打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0.2010年,三聚氰胺事件两年后,为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和市场,飞鹤发布全新品牌的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星飞帆,“一贯好奶粉”、“五十年安全无事故”的广告词,连同不错的产品品质,为飞鹤进入高端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高端、超高端婴幼儿奶粉的布局,直接对飞鹤的业绩造成了巨大的影响。2011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调查发现,仍有7成中国民众不敢买国产奶,“三聚氰胺事件”影响极其深远。到了2016年,飞鹤市场占有率仅为4%,落后于蒙牛、伊利等国产奶企。在飞鹤的带领下,中国奶粉品牌全面“收复失地”。2021年,国产奶粉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至此,2019年七部委下达的“力争婴配粉自给水平稳定在60%以上”的“任务书”圆满完成。

11.2012年4月,飞鹤乳业终于完成最后一笔1630万美元的回购后,红杉资本彻底退出。飞鹤乳业意兴阑珊,面对冷漠的美国市场,继续支出每年约2000万美元的维护成本已经意义不大。冷友斌同摩根士丹利旗下的亚洲私募股权部门联合以每股7.4美元的价格,总计1.46亿美元,公开回购公司约50%流通股股份。

12.2013年7月2013年7月,飞鹤乳业顺利完成私有化,从美股退市。筹集资本过程顺利完成。

13.2017年4月11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奶粉”飞鹤乳业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飞鹤以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奶粉开展轰炸式宣传,抢占高端奶粉市场。

14.2018年9月,飞鹤携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建立以“新鲜生牛乳一次成粉”为核心的飞鹤新鲜乳粉标准体系,普及“新鲜”是乳粉选择的重要标准。

15.飞鹤乳业2020年营业收入达185.92亿元。然而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增速持续下降导致行业竞争加剧。飞鹤乳业的“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差异化竞争战略已被众多品牌模仿,同质化产品使飞鹤逐渐失去竞争优势。

16.2022年12月22日,飞鹤发布活性营养品牌新战略,宣布其牵头申报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未来将研制中国新一代婴配粉。

17.2023年10月17日,“专研大脑营养 聪明中国宝宝”飞鹤脑发育战略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全程听完会议后,奶粉圈充分感受到飞鹤今天在中国婴幼儿脑营养研究领域的底气、实力和号召力。”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表示,聪明宝宝喝飞鹤,不仅是全新的战略,更是当今时代核心的科技文化。市场竞争最终是消费者认知的竞争,飞鹤脑科学研究再次引领了市场向上的机会,重塑了消费者心智和品牌的链接。

这场战略发布会更开启了中国婴幼儿脑营养研究的全新阶段。飞鹤做脑科学研究,以此开发更精准、更科学的婴配粉,将推动行业从全面营养迈入精准营养阶段。”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与此同时,家庭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在这一趋势下,2023年12月14日,飞鹤2023伙伴大会召开!以脑发育和全生命周期战略撬动“新时代”增长动能! 飞鹤携手合作伙伴积极布局家庭消费生态,不断深挖国内乳品市场的多元化需求,除了满足婴幼儿奶粉市场,更全力探索全生命周期产品。推出了针对3-6岁儿童的茁然系列,以及专为中老年人打造的爱本成人系列等,为千家万户提供更全面、更高品质的产品,助力国民健康。

纵观飞鹤战略转型历史,整体感受如下:

1.战略定位非常明确,对自身能力圈认识十分清晰,始终坚守在奶粉赛道拓展全产业链,不盲目搞扩张,不搞跨界经营。始终坚持做中高端市场,持续打造高端品牌形象。

2.冷总带领的飞鹤团队对行业发展趋势有准确地认知并采取针对性地策略来应对。每一步都在引领着行业发展理念,有超前的布局意识,能准确识别行业发展痛点并愿意下大力气解决。在危机中把握发展机会的能力非常强,在关键时刻敢于出手大手笔投资广告宣传、渠道建设、科技创新。

3.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密跟随国家大政方针发展和行业发展需求,积极配合国民乳业发展战略,为民族乳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4.始终坚持质量为先的发展理念,做一贯安全的高端好奶粉。

5.广告营销能力行业一流,擅长攻占消费者心智,每一步都击中消费者内心的真实诉求,迎合并改变消费者认知。讲故事能力行业第一。

全部讨论

好文章,原来中国飞鹤2012年曾经沈南鹏花了5亿买了10%股份。当时估值50亿。
2015年国产奶粉从2007年65%到31%。好惨。
在中国飞鹤,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带领下,现在这个份额从新上到60%以上。
中国飞鹤市场占有率从2016年4%,国产奶粉中八分之一,到现在23%,国产奶粉中三分之一。
在美国上市之后股价一直下跌到20亿人民币市值,高峰期是百亿市值。
当时飞鹤年利润也就2亿,结果维护市值成本一年就2亿,自建奶牛场投入巨大资金紧张。难怪私有化退市。
$中国飞鹤(06186)$

03-05 09:05

就记住了最后一句,讲故事能力行业第一。
这可是绝活。

03-05 14:33

为什么不回大A股?而要在港股上市?要是在大A股,肯定不是这个价位。

03-05 12:08

讨论已被 书仁 删除

03-05 07:28

03-06 00:51

z

03-05 08:19

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