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证券化率看A股空间

发布于: 雪球转发:42回复:47喜欢:152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不过这似乎只适用于成熟资本市场。较多投资人对中国股市长期不能反映经济成长的成果,目前经济仍在筑底股市却已翻倍百思不得其解。中国股市真与经济增长没有关系吗?

其实经济与股市的关系,享年93岁,经历丰富的投资大师科斯托拉尼早就有过形象又准确的比喻:经济如同一个人,股市如同这个人养的狗。经济和股市长期看都会增长或上涨,人与狗往一个方向前进。狗既可能远远地走在人的前面,也可能远远地落后,领先或落后的时间也比较难测。但狗与人不会离得太远,并且最终狗要与人不断地在前进的过程中会合。

美国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在其著作中提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公司整体盈利已经增长了55倍,与此同时整个股市也上涨了60倍。尽管在此期间发生过4次战争,9次经济衰退,换了5个总统,并且有1位总统遭到弹劾,但这一切都未能改变股价随着公司盈利增长而不断上涨的势头。”

中国股市也遵循这样的规律:

1994年7月,上证指数出现了第一次大熊市的最低点,325.89点。2005年6月,又出现了第二次大熊市的底部,998.23点,在大约不到11年的时间里,第二个底部较第一个底部上涨206%。同期1994年至2004年的11年中,中国的年度GDP增速分别为13.08%、10.92%、10.01%、9.3%、7.83%、7.62%、8.43%、8.3%、9.08%、10.03%和10.09%。11年累积增长了172%,比上证指数涨幅仅低了34个百分点。
1993年的2月,上证指数出现了第一个历史性的大顶部,最高点为1558.95点。2007年的10月,上证指数又出现一个历史性的大顶部,最高点为6124.04点,在约14年半的时间里,股指累计涨幅为293%。从1993年至2006年,中国经济总量累计增长了292%,涨幅只比上证指数少了1个百分点。当然,一个是14年半的涨幅,一个是14年的增长。实际“误差”要大得多。

虽然以上两个对比中,经济和股指的涨跌幅并没有严丝合缝,但显然股指的涨幅并没有显著脱离经济的增长。

投资大师巴菲特认为宏观经济的分析没有价值(今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年会上,巴菲特指出:“我实在想不起来我曾经基于宏观经济因素而决定做过任何一桩买卖,我从来不会仅凭宏观因素将收购或关闭一家公司。”他以表示:“如果一家企业雇用一位经济学家,那意味着公司费钱多雇了一个人手。”)。不过巴菲特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指标就可准确地衡量股市是明显低估,还是显著高估。

巴菲特研究了80多年美国GNP(国民生产总值)与股市总市值的关系后认为,可用股市总市值与GNP之比,即证券化率,来判断股市是过热还是过过低。2001年12月,巴菲特在《财富》杂志发表文章《巴菲特轮股市》提到:“……若百分比关系曲线落在70%或80%范围,对我们来说是买股票的好机会。若接近200%……我们买股票就如玩火。” 目前衡量一个经济体经济规模的通用指标是GDP(国内生产总值),该指标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数值与GNP相差不多。因此可用股市总市值与GDP之比计算证券化率。

2000年美国股市最热的时候,美国证券化率曾达到183%。在2007年美国住房市场与信贷泡沫破灭之前,该比率为135%。在1975年的熊市里,美国证券化率为75%。在2009年3月份,美国证券化率回落至仅为73%的水平,这是新一轮牛市的起点。根据历史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结论:美国股市的证券化率在约70%时,就是熊市的底部。上升至150%左右,牛市的顶部就随时可能出现。

具体到中国,熊市底部和牛市顶部的证券化率不能完全照搬美国的经验。即使是美国股市,在2000年出现183%的明显超越以往牛市的证券化率水平,也需要考虑基本面的巨大变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大量资金从亚洲撤往美国股市。而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也给美国股市引来了增量资金。

那么用证券化率这个指标,如何看待中国股市未来的上涨前景?

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出现上一个大顶部(6124点)的当天,A股总市值35.6万亿元。2007年,中国GDP总额为26.58万亿,则上轮牛市顶点中国股市证券化率为134%。2015年6月12日上证指数最高点(5178点)当天,A股总市值为71.25万亿。2015年上半年中国GDP为29.69万亿,全年假设是60万亿,则6月最高点时,中国股市的证券化率为119%。只比上轮大牛市顶部低了15个百分点。2007年大量的上市公司虽完成了股改,但法人股仍在禁售期。而目前中国股市已进入了全流通时代,在基本面不变的情况下,似乎本轮牛市的顶点证券化率应比上轮牛市要低。是否6月中旬的高点就是本轮牛市的终点?

从中国股市的以下基本面来看,本轮牛市顶部的证券化率可能要超越上轮牛市,本轮牛市将再创新高是大概率事件:

首先,中国居民的储蓄率明显高于美国。

一个经济体证券化率很难维持一个很高的比例,根本原因是如没有投资人的增量资金,就无法支撑获利盘的抛售压力。股市市值会“消耗”居民或企业的储蓄。储蓄率高的国家,居民有更多的可用于投资的储蓄,则能支撑更高的证券化率。中国长期以来储蓄率就比较高,这不仅是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结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导向。2015年3月,央行行长周小川透露,亚洲金融风暴前,中国的储蓄率在37%-39%。之后10年持续增长,目前达到约50%。

反观美国流行的是透支消费、及时行乐的观念,又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没有自己的房产导致房租支出较多,因此不少美国人接近于零储蓄。今年6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在其文章中透露,一项调查显示,47%的美国受调查者表示,他们没有能力挤出400美元的意外开支。2015年2月,美国居民的储蓄率在油价大幅下跌减少了支出的情况下升至5.8%,为自2012年12月来最高。这个储蓄率,就很难支撑较高的证券化率。

中国储蓄率高决定了中国股市的证券化率有可能明显高于美国,而且未来一二十年中国的储蓄率很难有明显的下降。

其次,中国股市仍有大量估值低于20倍的股票。

证券化率只是衡量股市的参考指标,而不是唯一指标。整体估值水平是一个更重要的指标。2001年中国股市开始49月之久的大熊市之前,证券化率不过50%左右,但整体市盈率已经在60倍以上。目前A股市场虽然中小板、创业板估值在前期的急跌行情之后仍高高在上,但代表大盘股的上证50指数截至7月20日收盘,市盈率仍只有12.68倍,估值不仅没有明显的泡沫,还略有低估。

第三,中国居民资产中股票配置比例上升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
据海通证券测算,中国居民总资产大约300万亿,其中居民储蓄大约60万亿,占20%;居民房产总值大约200万亿,占比70%;股市60万亿市值只有25%左右属于居民,占约8%。美国的家庭财富配置中,房地产占比仅为30%左右,存款占比大约10%,各类金融资产占比接近60%。中国居民的股票资产配置比例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上文提到中国的储蓄率明显高于美国,但如果中国居民的储蓄存款大多进入房地产市场,则股市的最高证券化率未必比美国高多少。最近随着降息等一系列措施的到位,部分一、二线城市的楼市有所回暖,但这些城市的住宅出租回报率在2%或以下。而多数三线城市楼市仍未有明显的见底迹象。在新建住宅不再存在明显的供给缺口,人口红利拐点已到来,住宅出租回报率低于银行存款的情况下,居民储蓄配置于房地产的比例将有一个较长期下降的过程,而股票配置比例上升,很可能只是刚开始。

第四,中国股市中大量的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实际上并不会减持。
中国股市与美国等经济体的股市的结构上有一大不同,即中国股市有大量的国有企业,比如国有控股的银行、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神华、宝钢等。这些公司在上市后,虽然导致中国股市的证券化率明显上升,但实际上这些公司的控股股东极少有抛售的操作,反而不时有增持的现象。因此这部分市值并不需要“消耗”A股市场上的资金。因此计算中国股市证券化率的最高值,分子应该扣除大部分国有股的市值。上证报的数据显示,2014年12月,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市值合计达25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71%。

第五,较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不需要A股市场资金支撑这些市值。
有一种流传较广的观点认为,中国的证券化率被低估。因为中国较多的企业在海外上市,这部分市值应加入计算中国证券化率的分子之中。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这些在海外上市的公司股份,需要中国居民或是机构的资金去支撑吗?只有极少数的投资人会通过各种渠道投资于海外股市,而QDII的规模也基本可忽略不计。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市值再大,也不需要国内居民或企业的资金去支撑这些市值。

有报道称,截至2014年12月12日,阿里巴巴总市值为2613亿美元。而纳斯达克交易所112只中概股总市值之和为1956.20亿美元。更大的海外市值在香港市场。截至到2015年6月底,港股总市值为28.75万亿港元。其中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共906家(H股210只,红筹股143只,民营企业553家),市值占全市的62.8%,约18万亿港元。内地企业中在海外上市,降低了A股市场的融资压力,又不需要内地资金来支撑这些市值,因此不必纳入证券化率的分子。

第六,外资对中国股市的投资金额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美国股市2000年183%的证券化率,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国股市成为全球资金投资的重点。而中国股市目前虽然已部分对外开放,但规模非常小。截至6月29日,QFII总额度增为755.42亿美元,RQFII总额度3909亿元人民币,沪港通的总规模只有3000亿人民币。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国外资金大量投资于A股市场是大势所趋,这有利于中国股市证券化率的提高。

第七,中国特色的IPO压制。

中国上市公司的增量增长速度,恐怕是全球之最。中国股市长期存在着重融资,轻回报的现象。前几年中国熊市时,经常是中国股市跌幅全球名列前茅,但IPO却是全球第一。“三高”(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倍数)融资更令股市存量资金大量被圈走。

正因中国IPO导致资金面的压力,2008年熊市末期中国证券化率只有43%。2009年末,证券化率不过71.3%,这个比率是美国牛市开始的水平,中国股市的反弹就已经结束了,新的熊市直到2014年下半年才结束。本轮牛市开始前,中国证券化率只有约40%的水平。

如果中国股市重融资、轻回报,不考虑投资人利益的思路不能改变,恐怕本轮牛市中国的证券化率高峰也不会太高。好在目前新股的发行市盈率一般在20倍左右,不论上市后涨幅有多大,从市场中抽走的资金大幅减少。前期为了救市,IPO已经暂停。

    综合来看,本轮牛市中国证券化率有望超过150%。如果能再维持三年的慢牛行情,则同期中国经济总量能再增长20%以上,这也有利于总市值有更多的增长。

全部讨论

果果妈的投资备忘2021-08-18 17:33

中国居民资产中股票配置比例上升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

浩泽爹2015-07-31 13:41

是的,就是这个理,所以,要杀一儆百,相信稳定以后一定会有更合理的市场制度。同时,折腾前先把大股东撇开,不允许减持他们减持。而很多老股民大V看着这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都竭力声讨看空,不是他们不明白,而是一方面他们将来也想像大机构那么干,只是现阶段能力水平不够。另外一方面蛊惑粉丝,消费粉丝,做他们的帮手。

龙泽天下2015-07-31 00:16

见好就吃2015-07-30 22:48

去年GDP不是64万亿么?

浩泽爹2015-07-30 22:11

厉害,一会补充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