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7喜欢:2

$恒生电子(SH600570)$

这篇21年前的文章,对理解恒生当前为什么是这样一个股权结构?有很大帮助。

本文裁剪转发。

黄大成:中国浙江的“盖茨神话”

来源:浙江在线 发布日期:2003-11-07

.......

黄大成是在风起云涌的1966年出生在温州乐清柳市一户普通农家的,...,靠着父亲和母亲的勤劳,养活了一家。黄大成兄弟姐妹五个,位居老四的他从小勤奋,一直读到全省重点中学的乐清中学。也是凭自己的成绩,考入了全国重点大学的浙江大学。

年轻,又受过良好教育。他的创业史,与温州前辈相比,有很大不同。不是一针一线的手工操作,也不是一分一角的原始积累。他一开始创业,起点就高,站立科技前沿,融入知识经济。

...当然,那种温州人骨髓里的东西是改变不了的。不怕吃苦。勇于创新。渴望成功。

1995年3月的一天。那天或阴或雨或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间租来的民房里,黄大成和七位同学或朋友,在选择自我创业。八个年轻人,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六岁,却不约而同地认为自己还有更多的能量没有用出来,应该谋求一种比当时的工作和职务更富挑战性的奋斗方式。

不是年轻人好高鹜远,而是这个时代太富有理想气息。

八个人打地铺合住一间,随随便便地坐着,面对面,脚碰脚,天南海北,聊了很多。他们从大学毕业后,有的留校任教,有的分配工厂当技术员,有的在公司里谋业。现在,他们全部辞掉了原有的工作,聚在一起,血脉中那种蠢蠢欲动的东西此刻奔涌而出。

成立一个公司,它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好名字?八个年轻人冥思苦想。

//最开始,这8位是最早的创业团队,由黄从新利软件拉出来的。在后面几年又邀请了7位加入,这15位成为了IPO时恒生集团的持股者。

恒生,就叫恒生怎么样?香港有个恒生指数,行业特征与我们的业务相近。恒生,这两个字本身又有非常好的含义。后来任恒生信息技术公司总经理的周林根忽然有了灵感。

持之以恒,生生不息。后来这伙年轻人又把恒生演绎为这八个字,对公司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恒生的中文名字有了,还得有英文名字。众人又想。

handsome!有些谐音,关键是意思好,意译为英俊潇洒。后来为恒生董事长的彭政纲脱口而出。彭政纲说,记得一次我去证券公司,一位电脑部女经理看见handsome,哎哟,英俊男孩呆的地方!我非常开心。//不清楚后面什么时候改为handsun了

公司要登记注册,要注册资金。八个年轻人有的掏钱包,有的拿存折,你看我,我看你,大家笑嘻嘻。都不是有钱人,全凑在一块,离最低注册资金限额还远着哪!

都说温州人有钱。身为温州人的黄大成就理所当然地成了筹款人。

黄大成在创立公司的历史关头挺身而出。他给温州老家打了电话,如何如何重要,非常非常关键,总之十万火急,十万火急!

那天他便和彭政纲一起坐上长途汽车,从杭州向四百多公里远的那个富裕之地进发。可不知为何那天就是行路难。途经丽水山区,翻一座山又一座山。阻车。刚过了,又阻车。好不容易出去,再阻车。坐酸了屁股坐弯了腰。

晚上从杭州坐车,正常应是次日凌晨到达温州,那天却整整坐了十九个小时,直到次日下午四时多才到了温州。

黄大成带着伙伴直奔表姐家。表姐在办企业,听说表弟也要创办企业,便格外热心。她手脚麻利,一会儿就从厨房里端出了两碗热气腾腾的点心,来来来,先吃点。哦,满碗的圆眼打卵(桂圆和鸡蛋),又香又甜。表姐从里间提出一个包,一开拉锁,一叠叠的全是钱!

啊!黄大成瞪大了双眼。是他开口向表姐借钱的,但亲眼看到这么多的钱,真是有生第一次,整整二十多万元哪!

怎么带到杭州去呢?用包装着,怕被偷走。用箱装着,怕被抢走。黄大成真没了办法。

还是表姐有主意。她打开衣橱,翻捡一番,居然找出了几双长筒袜。她把一叠叠的钱平放进去,再把长筒袜连接起来,嗨,成了一条腰带,只不过有点鼓鼓囊囊。

黄大成的身板单薄,还是彭政纲的腰杆粗些,就这样把这条沉甸甸的“金腰带”扎扎实实地捆在他的腰上。

千谢万谢过表姐,黄大成就和伙伴坐车到乐清柳市镇。那里是中国低压电器之都,广告牌形形色色铺天盖地,电器市场销售中心大公司门市部家家相挨户户相连。姐姐也帮着借了几万元钱,还提前买好两张到杭州的长途汽车票,就在车站等着。

//这表姐不仅自己拿出巨款,还能帮助借钱,太牛逼了。IPO时,有2位自然人,一位也姓黄,是女性,很可能是他表姐,呵呵,猜的。


黄大成连家门都没进,就在车站拿了姐姐借的钱和买的车票,随即登上长途汽车,连夜往杭州赶。不敢停留,更不敢闲居。身上带着24万元哪!两个年轻人自出生以来,从没见过如此巨款,更没摸过如此巨款。此时就在腰上缠着,手中提着,心砰砰乱跳,神经高度紧张。

...

直到2002年6月28日那天下午,黄大成对我说起那多年前的夜车往事,还说心底吓是蛮吓的。

50万元注册资金终于凑齐,恒生公司从此诞生。黄大成出任总经理。

...曲折狭窄的楼道。三楼平台上的几间小平房。室内简陋,桌上零乱,方便面,饼干,牙刷,毛巾,地上还扔着好多吃过的方便面包装袋,一踩上去就沙沙响。

这几间小平房分别挂了牌子,软件开发室、会客室、值班室、总经理办公室。推进门一看,就软件开发室里有两台电脑,其余办公室都空荡荡的。总经理办公室里没有桌子,一部电话就搁在地上。

这就是创业初期的恒生公司。永远留存的记忆。

...这就是开张宴。

黄大成啃饼干,泡方便面,这些没有油水的日子倒也能对付过去。他和其他几个技术人员,还要分头到外地跑市场。公司就剩下两人,既管财务又管行政还管除业务以外的任何工作,晚上睡在公司再兼做保安。

//软件公司,产品看不见、摸不着,在当时的社会,股票也是少数人才知道是个啥的新鲜玩意,国债/券商软件,这组合在一起,是非常神奇的东西的。8位创始人,虽然黄是核心发起人,但是8人都是高材生,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加上黄也是农民家庭出身,人应该比较朴实,这种情况下,在早期,黄好意思给自己搞大部分股权吗?

他当时出来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好像也是因为港资企业分配不公,出来也不是自己一个先干出点东西,而是拉了8位兄弟一起出来。综合起来,这就导致了初创时就是团队创业,股权相对分散了。

这跟江浙民营制造业的一些老板,是完全不同的。刚开始家庭作坊,或掌握了一门专有技术,或国企股权改革等,都是一位灵魂人物,跟其他人有明显的差距。就算是工厂,也是有一个厂长。而开发一个软件,包括把它卖出去,这8位成员少了谁,可能都更难,谁都有独特的贡献,这种情况是很难股权上有很大差异的。

......

公司账上的钱,不断地打出去。账上的钱,越来越少了。到了4月,还没有一笔资金打回来。那天上午,管财务的小邵愁眉苦脸,账上只有2万元了,再没收入,恐怕支持不住了。下午,小邵惊叫,“救命钱”来了!第一笔款子汇来了。这种富有戏剧性的日子,屡屡发生。

在一惊一喜中,恒生公司探出头,伸出脚,在市场上寻找自己的位置。

1995年8月的一天,本该有夏天的热风,却忽然让人寒彻周身。黄大成几乎经历了一场悲剧。

那天晚上八人都到齐了,有的刚出差回来,有的带着签订了的合同,也有的带着市场行情客户信息。黄大成和同伴们兴致很高,天南海北都说遍,正在开发的国债交易软件有市场,恒生公司有前途。黄大成他们眉飞色舞,谈兴正浓。晚上9时,电视台播发了国家关于停止国债交易的新闻。而他们此时正陶醉在未来的构想中,没看新闻,更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新闻。

当夜12时,电视台重播了这条消息。黄大成一下呆住了,他简直不敢相信。没有预兆,没有人事先提醒。公司创建才五个月,开发的国债交易软件是当家产品,投放市场受到欢迎。但今天的消息太意外,国债市场封杀。一个弱小的恒生,刚起步就受到如此挫折,怎么办?

创业,必然有风险有困难,要冷静应对。创业,是一帮人的事情,一帮人才能打天下。我不是孤单的。拿起话筒,黄大成给公司伙伴打电话。他们都没睡,都在互相通话,都说狂热的心一下子掉进了冰窖!

第二天一早,八个人全部赶到公司。有的说,恒生产品是有竞争力的,前景看好,结果却是如此惨烈!有的说,恒生遭受致命的打击,实在让人伤心。有的说,这是一种磨砺,会磨砺出恒生的性格。如何调整?如何走出困境?市场不相信眼泪,唯有自救,才能生存!黄大成的口气坚定。大家冷静下来,分析市场,商讨对策。最后,选择了与国债业务相类似的证券业。

铺开一张中国地图。圈定了几大城市的目标。八个人作了分工。

...

全部讨论

05-15 07:44

顶点、金证等软件公司的高管,普遍都是高材生,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搞IT的,更是如此。这方面几家公司没有差距。
如果说顶点发展慢多了,是因为上市比恒生晚了10多年,但金证是同期上市,且在深圳创业的公司。外部条件比杭州的恒生更好。
但目前金证与恒生的差距也是很明显的。2019年金证员工人数比恒生多了21人,但去年已少了4036多人。去年金融相关软件收入24.6亿,毛利率49.3%,
每家做到行业第一的公司,绝大多数,内因还是团队自身。

05-15 07:52

华特达因,也是灵魂人物长期只有一点点公司股权,一样把公司做大做强了。
从这方面讲,恒生与达因是高度类似的细分行业龙头公司,且都还是极高毛利率的轻资产公司。我没想到,从达因切换过来的恒生,有这样的继承性。

05-14 23:42

但非常独特的一点在于,这批高管持股比例低,他们又没有想尽各种方式,给自己搞股权激励,搞了一些激励吧,买入价还不低,而期权行权价甚至是比较高了。总体规模也不大。A股是有不少公司的高管,搞0元股权激励,或接近免费价的股权激励的。
这批高管实质控制公司,要出台这种0元购,是完全能实现的。A股的师傅很多。
从这点来讲,我又觉得他们都很可爱,很有操守。
这是非常少见的,可能为大多数股东创造财富的公司。只是连跌几年,骂它的散户估计是很多的。所以我都尽量屏蔽掉。
现在,差不多是时机了。我全上

05-14 23:37

综合来看,当前这些高管,算是财务自由了,但放到资本市场,离有钱人还差的太远。
2014年股权转让,现有的几位高管,都没分到多少什么钱,多数都不到1个亿。
如他们的资产,主要是恒生电子股票,没有其他大市值公司的股权,可能都低于10亿身家
而在他们的努力下,恒生毕竟干到了国内金融科技NO 1,连跌4年,现在市值也接近400亿,谁想拿下10%的股权,也得出资40亿,而且这只是理论上的事情。毕竟目前股价处于历史估值最低位,想大量买入的事情一出来,股价就要大涨了。所以拿下10%的股权,没有50亿,估计是不要去想的。保守点,就40亿,他们谁都差很多。
可行的方式是,几位高管加员工,成立员工持股平台,用公司的形式控制,这只是控制公司,每个人的股权比例没有啥变化。要说控制,估计过去到现在,公司的确也一直控制在这批高管的手中。毕竟蚂蚁20%的股权,管理层也只是占少数。
所以,恒生大概率,长期会是无实控人的状态了。以前还有个蚂蚁,现在蚂蚁也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