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32喜欢:5
$恒生电子(SH600570)$
恒生高管团队,很有特色。
1、除了去年加入的CFO,以及21年退休后加入的行业大咖白总,其余都是恒生创世成员或20年以上的元老。
2、6位排在最前面的最核心成员,都在69~71年出生,都处于高层管理岗位的黄金时期,而其余3位副总都是77年。这个团队稳定性非常强,但我心中也有点奇怪或疑问,他们这么团结,这么愿意呆在恒生,也不出去创业,为啥2014年把20%多的股权,要转给蚂蚁?
目前这种股权结构,当然不理想。董事长持股才可怜的0.83%,最高的也才持股1.9%。整个前10股东持仓才37.2%。
股权非常低,同时所有管理团队成员长期在公司服务,这两者放到一起,还是很罕见了。表面上非常像华为的情况。但华为是多部分员工持股,工会控制公司,任总有唯一否决权。这些貌似恒生是没有的。
连很多公司常见的员工持股计划也没有看到。事实上,公司搞的股权激励,期权激励,很多都起不了作用,如果股价未来2~3年没有大涨的话。从这点看,他们对公司估值也不认可,普遍认为现在太低了。
顶点,宇信,东财同花顺,金证等等,甚至绝大多数A股都看不到这样的一种现象。
客观上,这是非常独特的事情。到底是否蕴含重大风险,还是隐含重大抢躲股权的机会?不好下结论了。
2014年的交易,值得重点回顾一下。卖给当时的蚂蚁,当然是有很大的协同、刺激作用的,从公司而言,没啥问题。更多还是为啥创业团队要卖掉?搞得自己没啥股权了。有钱为啥又不去创业,依然在“打工”?虽然年薪2~5百万,但这点看钱要看怎么比,跟谁比了。对前6核心团队,也就是个零花钱而已。
另外,恒生这种轻资产软件公司,高管是很难寄生在上面,在体系外谋利的。好像也没有汉得信息那种高管转移资产的重大漏洞或传闻。直白说,高管没有在上市公司外成立公司,直接跟公司竞争,把资产转移出去。
有这种情况,可以直接毙掉了,纯投机除外

精彩讨论

美丽的邂逅05-14 18:13

2014年,在牛市前,把20.6%的股份卖给了蚂蚁。如果晚点卖,应该可以多卖不少钱!
除了2015年牛市,18年底~20年中,22年4月到23年4月,恒生都有阶段性牛市。但是,这几个区间,未看到公司高管在任何一次牛市的启动前,或熊市的底部,大幅买入自己的公司。部分高管有一些波动操作,但总体上时机并不是很好,且规模有限。
他们是不太喜欢炒股或投资吗?公司金融资产还是不少的。为啥最懂公司的一群人,在过去10年有多次好机会时,都没有利用?
如此的淡定,有些未料到。当然,从历史来看,股价是否底部,跟这批高管是否买入,没有什么关系。
非常独特的一家公司。独特,是我重仓的前提
$恒生电子(SH600570)$

美丽的邂逅05-16 09:04

$恒生电子(SH600570)$
持仓前8的,就是当时最早创业的8大罗汉了。
核心创始人黄大成早在2008年,直接持有的恒生就直接清空了。只保留了集团中的股份,间接持有上市公司3%多点。2014年转让给阿里,彻底退出!
王则江波动操作恒生,最近是2018年退出前10大,自那时起再未进入前10大了。很不好的一点是,它入股了后面前高管出来创业的公司,后面那几位都刑事案处理了。
而张磊的个人直接持仓早在2005年,那轮史诗级牛市前不久时退出前10大了,不清楚是不是清仓了?但估计很可能是。
剩下的5大,还是当前的前10大股东,当然集团的也已经卖了。
要是历史能回头,估计这些人都不愿意在那么早的时候,清掉个人的直接持仓了。走掉的那3位,前复权来看,都是在极低的价格把股票卖掉了。2020年最高66元,20~30倍的涨幅呀。
2014年恒生集团的卖出,结合2014年之前这批创始人的股票交易行为,貌似不能只从新闻上能看到的那种公开解释来理解。公开的说法,更多是找到一个有实力的实控人。如果不卖出,恒生集团当时17位自然人股东,完全可以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非常天然合理的成为公司的实控人,加上本身各自直接持有的仓位,就如当下,管理层合计持股至少在30%以上了。加上历史上都没有长期持股超过10%的二股东,管控权上是完全没有竞争者的。
所以,恒生集团的转让,寻找有实力的大股东是次因。跟黄大成等创始人都不是非常坚定的持有恒生的股票,有莫大的关系。
这也反应,恒生一路走到现在,其实挺不容易的。刘董在8位初创者中,持仓最少;而当前的范总,都不是8大罗汉,而是上市前,属于早期招聘进来的元老。股票相对创业者,就少了很多了,在集团持有3.5%,上市后直接持有1.31%,刘董是3%;

美丽的邂逅05-14 16:02

其实,这的确是一群没啥社会背景和资源的年轻人,一起努力创业的故事。刚开始,先活下来,干的东西就比较杂一些了。

美丽的邂逅05-14 15:45

2014年恒生集团持有恒生电子20.62%股份,而集团由17位自然人100%持股。这17人是早期恒生的核心创世团队。当前的几位副总,当时都没有在集团持股,比如张永,官晓岚,张国强。
最关键的是,刘董事长当时持有集团也才8%,间接持有上市公司才1.64%,蒋也是。而范总当时仅持有集团3.5%,间接持有上市公司才0.7%而已。彭政钢也才持9.6%,间接1.92%。
这的的确确符合团队创业的说法。根本就没有任何一位核心大股东,黄大成当时最多,但间接持有上市公司也才3%而已。
至于为什么恒生集团会形成这样一种均衡的股权家结构,那是更早期的事情了。
这种股权结构,卖给一位有实力,影响力的大股东,也就是蚂蚁,还是说的过去的。
20.6%的股权卖了33亿。刘董拿到的钱并不多,才0.53亿而已。大家都差不太多。
所以,完全不是想象中的,把股票卖了,赚了一大笔,然后又呆在高管位置上苟着。
恒生集团分散的股权结构,还不如当前。
目前各位高管们持股都不多,如果能看待他们大量增持,那几乎是确凿的底部了。可惜这个好像还不多。

全部讨论

05-17 15:21

$恒生电子(SH600570)$
2021年年报中,这11位元老级副总,到目前为止,6位已经离职了。有一定流动,是好事。
姚曼因离任原因有意思,是工作安排原因离任,cfo被外部新来的李相林顶替了。李2022年才加入公司,有HW工作背景,算是高管中的新鲜血液了。
张晓东是个人原因离职。

05-19 17:45

2023年董高监税前薪酬总额4240.8万,2022年是6851万,大幅下降了38.2%;
2021年是3803万;2020年是3783万;2019年是4107万;2018年是3713万;
过去6年,平均每年董高监税前薪酬为4416万;不考虑2022年,整体年增幅算较小了。
财报没有解释为什么2022年突然大涨这么多?

05-14 15:45

2014年恒生集团持有恒生电子20.62%股份,而集团由17位自然人100%持股。这17人是早期恒生的核心创世团队。当前的几位副总,当时都没有在集团持股,比如张永,官晓岚,张国强。
最关键的是,刘董事长当时持有集团也才8%,间接持有上市公司才1.64%,蒋也是。而范总当时仅持有集团3.5%,间接持有上市公司才0.7%而已。彭政钢也才持9.6%,间接1.92%。
这的的确确符合团队创业的说法。根本就没有任何一位核心大股东,黄大成当时最多,但间接持有上市公司也才3%而已。
至于为什么恒生集团会形成这样一种均衡的股权家结构,那是更早期的事情了。
这种股权结构,卖给一位有实力,影响力的大股东,也就是蚂蚁,还是说的过去的。
20.6%的股权卖了33亿。刘董拿到的钱并不多,才0.53亿而已。大家都差不太多。
所以,完全不是想象中的,把股票卖了,赚了一大笔,然后又呆在高管位置上苟着。
恒生集团分散的股权结构,还不如当前。
目前各位高管们持股都不多,如果能看待他们大量增持,那几乎是确凿的底部了。可惜这个好像还不多。

05-14 18:13

2014年,在牛市前,把20.6%的股份卖给了蚂蚁。如果晚点卖,应该可以多卖不少钱!
除了2015年牛市,18年底~20年中,22年4月到23年4月,恒生都有阶段性牛市。但是,这几个区间,未看到公司高管在任何一次牛市的启动前,或熊市的底部,大幅买入自己的公司。部分高管有一些波动操作,但总体上时机并不是很好,且规模有限。
他们是不太喜欢炒股或投资吗?公司金融资产还是不少的。为啥最懂公司的一群人,在过去10年有多次好机会时,都没有利用?
如此的淡定,有些未料到。当然,从历史来看,股价是否底部,跟这批高管是否买入,没有什么关系。
非常独特的一家公司。独特,是我重仓的前提
$恒生电子(SH600570)$

05-17 20:35

$恒生电子(SH600570)$
方汉林值得一说。
201002~201302,当了3年总经理。2010年时才37岁,要知道他既不是8位初创人,也不是ipo时的自然人股东,是后面社招进来的。
2014年阿里入局前,黄大成估计还是恒生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据说是他非常看好方。没有核心人物的支持,光业务或技术能力强,也不至于这么年轻给他当总经理。
更有意思的是,2010年刘只有一个副董事长的相对较虚的职位,而范总当年还不是高管。2011年8月,刘曙峰居然连副董事长的职位也辞去了。因此2012年,刘与范都没出现在高管团队中。
这极大概率是权力斗争,搞派系的结果。
2013年也很有意思,刘上台当总裁了,范成了排名第一的副总经理,后面基本上没有改变过了。刘当董事长后,范就成了总裁。
2013年方汉林变成了副总,这跟彭从董事长变成董事还不一样。其实这种情况,下台的都很难长期在公司呆着的。本身也没股票,当年年纪也才仅仅40岁。如果真的是互相不对付,它的副总慢慢也只是成为摆设。
后面他呆到2016年2月离职出来创业了。然后发生了2018年的事件。
2014年阿里入局后,黄对恒生估计没有实质影响力了。只有荣誉了,就如王石对万科。
从刘当总经理后,刘与范的核心组合就一直很稳定了。

05-19 16:24

2023年1月8日,恒生电子(600570.SH)发布关于实际控制人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
本次权益变动前,马云先生间接控制恒生电子20.72%股份的表决权,为恒生电子实际控制人。
自2021年以来,蚂蚁集团已采取如下举措:
第一,持续提升董事会治理水平,目前董事会八名董事中包含四名独立董事(达到半数),计划继续引入第五名独立董事,实现董事会中独立董事过半数。
第二,相关管理层成员不再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强化与股东阿里巴巴集团的隔离。
为了进一步适应现代公司治理体系的要求,推动股东投票权与其经济利益相匹配,蚂蚁集团主要股东及相关受益人拟实施本次权益变动。
本次权益变动的核心是蚂蚁集团主要股东投票权的变化,从马云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共同行使股份表决权,到包括蚂蚁集团管理层、员工代表和创始人马云先生在内的10名自然人分别独立行使股份表决权。
本次权益变动不会导致蚂蚁集团股东及相关受益人的经济利益发生变化。
2023年1月7日,马云先生及相关方分别相应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终止协议》《关于杭州云铂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之股权转让协议》《杭州君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入伙及退伙协议》《承诺函》等文件(以下简称“本次权益变动”,协议具体内容详见同日披露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本次权益变动的主要安排包括:
1、根据马云先生、井贤栋先生、胡晓明先生及蒋芳女士于2023年1月7日签署的《一致行动协议终止协议》,前述四人终止在云铂投资层面的一致行动关系;
2、根据马云先生、井贤栋先生、胡晓明先生、蒋芳女士、邵晓锋先生、倪行军先生、赵颖女士、吴敏芝女士于2023年1月7日签署的《关于杭州云铂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之股权转让协议》,井贤栋先生、邵晓锋先生、倪行军先生、赵颖女士、吴敏芝女士将分别取得云铂投资20%股权;
3、根据《杭州君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入伙及退伙协议》,云铂投资从杭州君瀚退伙,杭州星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星滔”)入伙杭州君瀚,并担任杭州君瀚的普通合伙人暨执行事务合伙人;
杭州星滔由马云、韩歆毅、张彧、黄辰立、周芸分别持有20%的股权;
4、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的云铂投资及杭州星滔的全体股东分别出具《承诺函》,承诺独立行使其在云铂投资或杭州星滔中包括表决权在内的各项股东权利,不与任何其他方达成任何形式的一致行动安排;不单独或与任何其他方共同谋求对于蚂蚁集团的控制权。
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蚂蚁集团包括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在内的各主要股东彼此独立行使所持有的蚂蚁集团股份表决权且无一致行动关系,各股东未单独或共同在蚂蚁集团股东大会层面形成控制,也不存在任何股东所提名的董事人数超过全体董事半数的情形。
因此,不再存在任何直接或间接股东单一或共同控制蚂蚁集团的情形。
本次权益变动不涉及恒生集团持有恒生电子的股份数量和持股比例变化,本次权益变动后,恒生电子控股股东仍为恒生集团。
本次权益变动后,因不再存在任何直接或间接股东单一或共同控制恒生集团母公司蚂蚁集团的情形,恒生电子的实际控制人亦将由马云先生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05-14 16:02

其实,这的确是一群没啥社会背景和资源的年轻人,一起努力创业的故事。刚开始,先活下来,干的东西就比较杂一些了。

05-14 19:30

蛮独特的一点,是监事长蒋建圣,既是创始人之一,又是十大股东。
有这样一位知根知底同心同德的人领导监事会,是恒生电子企业治理框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让我觉得比较放心的原因之一。

05-14 15:50

的确,部分人已退出恒生了。比如黄大成,王则江,张磊。而陈宏,周林根目前依然在前10大股东里面。
总体上,那次转让后,股东结构长期保持稳定,没有什么大变化。

05-14 19:51

恒生,真正带头创立的我是黄大成。由于他拉了一伙自志同道合的兄弟出来创业,一开始股权就比较分散,且通过控股公司的方式控股恒生电子,黄自己股权也不高。
而黄在09年几乎就卖掉股权退出了。导致了现在的股权分散局面。
这种创业团队与故事,的确比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