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家电行业长期走牛是必然结果?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14喜欢:16

在全球经济局势越来越复杂,相关讨论越来越多的当下,乐观的人认为中国可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悲观的人认为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封堵下,经济下行压力日益增大,理性的人则会用历史来验证。且不说长期看,世界经济强国向来是中国与印度(西方主要崛起是在19世纪,占全人类历史时期约10%),而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追赶的奇迹,也足以载入世界史册。

在跨国企业当下以为部分产能转移只是基本资本推动的行为而已,单纯以为只是人均劳工占总成本降低就足以推动产品成本下降,其实也在逐渐地认识到,中国全产业链的能力,对整个产品落地成本的影响举足轻重,不管从基础建设(水电),工程师资源,劳工结构,供应链效率以及政局稳定上,都对终端产品的影响举足轻重。而产业在没有明显的技术壁垒(对比汽车,半导体,芯片)以及无形的壁垒(国企,产业资本垄断等)情况下,长足发展跻身世界前列只是时间问题。正好在一个雪球家电讨论群中,再一次谈到了家电行业为何长期走牛的趋势。中国的家电行业正是这么一个行业,得益于中国制造业的优势。观点已明,下为论据,阅读全文约需要8分钟


一个成功的产业,至少需要具备以下特征

1、具有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消费者效率,亦或创造全新需求的设计

2、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3、具有从设计到研发到开发最后产出的全产业链支持能力

4、高效的供应链配套

5、政策性支持


分项说,首先是设计,也许在中国,借鉴远比创新容易,当然这与长久的应试教育,注重解题而非创造问题相关。不能回避的是这个现象在日益开放的教育体系所培养出的多元化人才得到逐渐解决,有国内大学,海外留学,也有国际合作学校。懂得一般行业研发的人来说,研发重点在于精,而不在于人多。一般企业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在1-5%,而研发人员的数量也仅仅占产业链比重在个位数百分比(拿华为45%研发人员(fabless)的喷子,请自觉加上台积电底层生产人员)。设计在于少数精英和资本家的愿景,这点国内一定落后国外吗?举一个被所谓壁垒压制的汽车行业来说,自主品牌几乎一年一更新换代的速度,让许多前端科技加速落地,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为此赢得了多元化消费者的认同。当然这点不能绝对表扬自主品牌的激进,或者批评合资品牌的保守,毕竟在一个讲究绝对安全的行业上更需要理性的推进。不过在一些对绝对安全没有那么敏感的行业,国内企业的创新风潮,创始人的绝对权力,以及对国内消费者偏好的大数据,已经着实加速了外资水土不服的症状。


当然光有设计研发也不行,必须要有足够的市场才能平摊这部分成本,那么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体量到底能不能支撑起大部分产业,还是东方新兴国家的潜在市场可以吸纳更多的产品呢?西方国家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12%,长期看产业前景会在剩余的新兴国家以及具有类似的习性的民族群体中产生。简单说,再有钱的主,总不能把家里塞满产品,最多也就是加速产品更新频率而已,更多的产品是以具有性价比的形式落入广大消费群体手中。这点上,华人的庞大人口以及地域特征,对家电行业的发展又有推动作用。在东南部,人们在富裕的结余中,更在乎产品本身价值的提高,在中西北部,大部分民众还在满足和完善基本需求的过程中。一个产业链更新速度快,也代表了巨大的原材料溢出风险,而这种结构性的差异,又可以缓解原材料的溢出风险。曾经有一个CPSM(certified perfession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讲师曾经问了一个问题,如何公平地分割一个西瓜?但是我自作聪明地回答让一个人切,另一个人选不就公平了吗?结果被斥诉道,你连另外一个人想要什么都不知道,何来绝对公平一说,也许人家只是需要瓜皮,支付少量的钱就行。这个例子是一语点醒梦中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产业需要的也许是与时俱进,而东方国家的产品则可以因地域而异。


一个设计理念,最后还是需要落地的,这就需要配套供应链来支持。简单的例子,今天一件简单的扫地机器人,也许并不需要有多智能。拆分结构也许也就是核心部件(电机、电池),电子部件,结构部件等。具备这些所有部件短时间大量供应的国度,全球不超过几个。德国是工业强国,在电机结构部件上优势明显,但无奈于电子部件和电池;日韩在电子行业上领先,却又无奈于其国土面积导致的结构部件产能问题。在新产品的过程中,不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兼容性问题,虽然全球分工可以加速研发周期,但又无法逃避问题解决周期的问题。部分跨国企业的开发人员经常遇到的问题却是核心供应商担心责任,所推诿或回避问题,或者是一些普通物件的供应商效率缓慢,但任何一个物件的缺失都会导致开发进度落后。家电行业在绝对核心部件上的自产化程度上,可以说领先一些其他的高新技术行业,个别核心部件,也只是下游供应商的一小部分优化元件,甚至更多的是有则更好,没有也可以绕开使用的情况。那么家电行业的产业集中化,以及下游供应商的丰富程度,下游供应商担心自己的生存问题,也进一步提高品牌商的采购效率(压价)以及服务效率(有问题24小时待命),从而将终端产品成本、售价、更迭控制在消费者满意的区间内。


到此,一个新产品确实落地了,但一个产业的持续发展还需要顾及到占产品生命周期最长的量产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的是稳(质量稳,供应稳,市场稳),准(预测准,目标准),狠(杀价狠,优化狠,执行狠)。大部分稳对国内市场来说问题不大,也许之前所诟病的国产质量不佳,也在逐步改观,这点从山寨漫天,到再小也唯品牌先的短周期转换中得以体现。得益于国内领先的大数据以及开放的政策支持,准这个词更多地建立在数据上,而在中国,数据并不是一个非常难获取的资源。而华人的勤奋变相就体现了这个狠,没有任何民族能比华人更讲究对金钱的追求,所以当今最大的咨询市场反而在中国。供应链环还包括了物流,这个占产品几乎20%成本的重要支撑行业,而中国所具备的物流能力是足够比拼全世界任何国家的,众所周知,物流成本由低到高分别为铁路>水(航海)运>陆运>空运,中国对西欧的亚欧铁路,对东的白令海峡线路,对南的陆运海运结合的结构,进一步压缩了物流成本,提高了效率。最终中国的制造业供应链基础以及民族特征更推动家电行业成为一个能与世界直接竞争的行业,也许未来也不是唯一。


最后则是大环境,有意思的是,在跨国集团看待印度这个观点上,变相地说明了中国政策性支持的优势。理论上印度应该是不输中国的古老国度,不管从人口上看,还是从地域上看足以比拼我们国家。不过问题就出在了政府上,印度各级政府的腐败与低效,葬送了他们先天的优势。也许我们所谓“重商”的环境,却造就了政府对产业的支持力度空前,政府愿意与企业分担困难,也是进一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秀出政绩的绝对事实证据。而政策性对创新性企业的税收优惠,也进一步降低了创新企业的成本,加快创新设计落实到终端产品。


也许家电只是中国制造业环境的一个写照,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其他更多的行业脱颖而出,要知道人类历史上有几乎80%的时间,经济是由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所主导的。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也许短暂的挫折是更好地提高我们忧患意识的时候,让那些拿来主义彻底远离温床。今天所发现的问题,就是明天能解决的机会,正是这样才能重返世界经济强国的舞台。


@今日话题 @慢跑者397 @滚一个雪球 @一朵喵 @Peter投资 @家电魂 $格力电器(SZ000651)$ $美的集团(SZ000333)$ $老板电器(SZ002508)$

精彩讨论

Larry_H2019-05-26 14:13

美国的制造业已经无法回流,日本则是受制于国土面积的问题。
你说的事实客观存在,我们这里还未经历大规模自动化来降低劳动力成本的过程(包括品牌商和供应商),当然现在正在如火如荼。
土地成本真的只能靠政府的智慧了,这部分是无法规避的。

战略投资学派2019-05-26 14:30

在中国失去战略机遇期后一切都变了

全部讨论

收大于支2019-05-27 10:50

拼科技

Larry_H2019-05-27 09:29

应该说是人口结构+基数才是优势,日本老龄化严重,并不是优势,使得产业外溢劳工难寻。担心的是我们这里的情况接下来很类似,那么自动加进程就会更快。

雨林l292019-05-27 08:37

我发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报告里,人口越来越成为一个巨大优势

Larry_H2019-05-27 08:22

这个确实是有可能的,也是需要担心的,印度的综合条件不比我们差。

慢跑者3972019-05-27 06:54

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是有历史传承的是难以异地复制的。

预知者902019-05-27 06:44

下一步,印度制造业崛起

自身规律2019-05-27 05:42

从基础建设(水电),工程师资源,劳工结构,供应链效率以及政局稳定上都支持

自身规律2019-05-27 05:39

沙漠浪子lyt2019-05-26 23:44

家电

战略投资学派2019-05-26 14:30

在中国失去战略机遇期后一切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