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万级”集装箱码头不再依赖国外系统丨港口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浙江智港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甬翔(图左)接受港口圈采访 图/宋鑫

港口的TOS(即Terminal Operating System,码头操作系统)圈曾流传着一个梗:如果港口集团自主研发的码头操作系统是“拖拉机”,国内第三方软件公司的软件可算作“小轿车”,那以Navis为代表的国外老行家就是“法拉利”。这个归类当然存在极大的戏谑成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圈内人士对各方研发的TOS系统的优劣评判。

但2018年以后,外部的风向变化搅动了这种格局。

中兴事件、华为事件使“卡脖子”技术问题被摆上台面,在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激烈现实情况下,作为码头“大脑”的TOS系统,其关键地位重新被审视。不仅如此,国外系统高额的采购成本,异地运维的高风险现状,以及缺乏实时响应的本土运维团队,都让有苦难言的国内港口下定决心改变现状。

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旗下浙江智港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甬翔,一位曾在码头勤奋敲击代码的“程序猿”,决定带领团队里的2个人一起,去试试水。

一笔经济账

2002年起,宁波舟山港开始使用国外系统,该系统主要由Sparcs和Express两大子系统组成,一个“主内”,对码头船舶、设备、堆场作业实时操控;一个“主外”,面向客户提供闸口、办单、电子数据交换等功能。但到了2008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标准箱之时,他们感觉“国外的月亮并不太圆”。

朱甬翔算了一笔账,首先是国外系统收费太高,其次响应太慢。每个码头引入这套系统都需要“超千万”的费用,这还不包括按年缴纳的维护费用,也不包括运维异地响应的时间成本。更令人头痛的是,国外系统都是“一招鲜吃遍天下”,如果码头在发展中突然发现某个功能不再合适,希望对方再开发一个新的模块,那从提交需求、得到回复、再到完成设计开发,至少需要大半年的时间。一整套流程过一遍,黄花菜都凉了,这显然不能满足宁波舟山港集装箱业务高速增长的需求。

虽然市面上也有其他软件公司,但都不上不下。既然如此,朱甬翔的小团队心一横,不如先试一试自己开发系统。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因为没把握,他们一开始只是在公司内部谋划。朱甬翔坦言,那时候大家都没底,心想万一做不成也就算了,做研发的人,总要去创新,要有试错空间。

大考过关

没想到,这事儿办成了。

2020年6月10日,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美恩马士基”轮、“地中海戴安娜”轮、“长政”轮、“美腾马士基”轮、“东方德国”轮等五艘2万标准箱级集装箱船一字排开,这次作业对于任何一家码头来说都是一场超级大考。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五艘超大型集装箱船集中到港,装卸箱量大,作业时间长,集装箱类型多,堆场分散,港口众多的生产要素集中在一个时间段运转,将极限检验港口的生产组织能力。海量的数据信息,犹如河流瞬间的洪峰,考验着服务器的运转和负荷,而这也是码头TOS系统是否灵光最直接的体现。

而作业当天,宁波舟山港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正是采用了以朱甬翔为代表的团队自主研发的n-TOS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千万级”大型集装箱码头依赖国外系统的历史正式结束。

那天,朱甬翔显得异常平静。他走进中控室,看到系统丝滑流畅,放下心来。他说,“顶级高峰早晚都要来,来了就是这种体验,来了我们就做”。

平静背后其实是十足底气。大考前,他们已经通过搭建实测环境、开展岗位培训,进行了上百次测试、多轮上线和回退演练,最终在5月底完成n-TOS系统在穿山港区的上线部署工作。随即,该系统在五艘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同时在泊作业下,实现了完美亮相。

如果时间再回撤,朱甬翔的团队从撷取他山之石开始,梳理国外系统的优势功能,直至系统初见雏形,再到在年作业量10万标准箱的小码头上线实测,他们走了6年时间。

新的挑战

n-TOS系统正式上线以来,已经覆盖穿山、梅山、金塘、北仑等宁波舟山港主力集装箱港区,同时向嘉兴、温州、台州、太仓等省内外港区持续铺开,不断迭代升级的3.0版本响应能力提升了10倍以上。但朱甬翔认为,智慧港口发展到今天,又对TOS系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在智慧港口发展背景下,需要采用自动控制、信息网络、大数据等技术,深度整合码头操作、设备控制、闸口控制、设备监测等系统;将虚实融合技术整合至生产活动实施过程,连结岸侧设备远程操控、水平运输无人化、堆场装卸自动化等真实港口场景,推动智能装备替代人工劳动,提高港口生产作业效率。只有实现港口智慧生产覆盖“全流程”,才能解决各领域“不联通”的问题。

朱甬翔认为,在智慧港口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只有更加充分发挥n-TOS系统的智慧港口“核心大脑”和“中枢神经”作用,深入对AI、5G技术的研究,重点突破远程控制、无人集卡等在集装箱码头创新应用,才能进一步支撑起世界一流强港建设。

除了内部的提升,朱甬翔对于外部的竞争环境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上港有哪吒,招商有招商国科,每一个港口集团都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去开发系统,其实我们应该站在技术中立的角度去实现更多合作,甚至可以‘抱团’去拓展海外的市场”。

朱甬翔似乎很认可马斯克,后者在美国实现的长距离无人驾驶、AI大模型的建立都可能将深远地影响港口未来,这会让码头拥有一个更加智能的大脑,真正处理90%以上需要人工处理的问题。“我们港口做行业,像华为、百度这些顶级的企业做专业,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最大价值”,这是挑战,也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