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上市备案新规生效后:不同架构项目数据深度统计分析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和5项配套指引(以下合称为“境外上市备案新规”或“备案新规”)于2023年3月31日生效后,对境外上市项目的时间周期以及架构选择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壹、2022vs2023数据分析

(一)香港上市数量2022vs2023

图片内容:香港上市数量2022vs2023

(二) 2023香港上市项目分阶段统计对比

图片内容:2023香港上市项目分阶段统计对比

以上数据统计供参考,需以官方披露为准;以上数据仅包括中国境内企业及涉及境内权益企业首次公开发行情况,且不包括介绍方式上市、SPAC及GEM转主板等。

图片内容:香港上市不同架构项目申请及通过备案数量对比

尽管2023年与2022年香港上市项目总量相近(65对67),但深入分析2023年的数据,我们发现了一个显著的趋势:仅有35.38%的项目是通过正常的申请备案流程后成功上市的,大部分项目实际上是之前的存量项目。

在H股、股权红筹和VIE架构这三种主要的上市方式中,股权红筹的上市数量以及通过备案的比例与H股架构相差不大。然而,VIE架构的上市情况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采用VIE架构申请备案的项目占比仅为20.91%,呈现出断崖式的下跌。

图片来源:香港交易所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企业在递交备案申请后迅速进行了“拆V”操作。例如,日日煮(DDC Enterprise Limited,美股)在2023年8月18日收到证监会关于协议安排的反馈问题后,仅隔一天便于8月19日进行了“拆VIE”操作。随后,在2023年11月3日,该公司披露已通过证监会备案。

截止到2024年1月31日,仅有2例VIE架构的港股案例成功通过备案,其中极兔速递尤为引人注目。它不仅是备案新规生效后首个包含VIE架构赴香港上市的项目,还是首家以VIE架构在境外进行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公司。这些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观察窗口,也揭示了企业在面对不同上市架构选择时的策略考量。

贰、港交所上市流程

(一)上市要求

1. 选择上市地点公司需决定在香港交易所主板还是创业板上市。

2. 聘请中介机构聘请保荐人、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

3. 进行尽职调查保荐人对公司进行业务、财务、法律等方面的尽职调查。

4. 拟定上市文件根据尽职调查结果,起草招股书和上市申请文件。

5. 提交上市申请向香港交易所提交正式上市申请。

6. 获得批复通知书如果申请获香港交易所批准,将获得批复通知书。

7. 确定发行价格根据询价结果,确定最终发行价格。

8.刊登招股书向公众刊登招股说明书,开始进行股份发售。

9. 股份发行上市完成股份发行后,股份正式在交易所上市交易。

10. 发布上市公告上市首日,公司发布正式的上市公告。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香港主板/创业板上市流程,中间可能还有其他更为具体的步骤,但大致过程是这样的。

公司需决定在香港交易所主板还是创业板上市。

图片来源:迅实内部资料

(二)香港上市条件

图片来源:迅实内部资料

(三)香港上市SPAC

图片来源:迅国际内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