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左右互搏”硬本事,她是患者的“医靠”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湖南省康复医学会专业委员会眼疾病学组委员、“长沙市医院协会优秀医师”、“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先进工作者”、长沙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专科副主任、预防保健科副主任……这些都是陈娟身上的“标签”,她也是同事眼中和蔼可亲的“娟姐”,患者口中如亲人般的“陈大夫”。

17年前,刚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硕士毕业的陈娟在踏入长沙爱尔眼科医院时,尚未对自己从医的职业生涯有过太明晰的规划。年度门诊量近4000人次、手术量近500台、眼底激光治疗量700余次……对一个眼底病的医生来说,这已是十分优异的“成绩单”,伴随着这一串串数字的增加,陈娟作为眼底病科的主任医师的形象越来越丰富起来。

△眼底病专科诊室前陈娟的患者排起了长队。

陈娟还有一个“标签”——2023年度“感动爱尔人物”。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是一名优秀的眼底病医生?她何以能够感动患者?

“她比患者更着急”

相较于其他眼科疾病,眼底病的诊疗更为复杂,一方面是眼底疾病种类繁多,治疗技术更新较快,另一方面手术和相关的治疗操作难度高,这些都导致眼底病诊疗的学习曲线较长。通常来说,要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眼底病医生,需要十年以上的打磨。

而对应的,在我国目前有超过4000万名眼底疾病患者,但是注册的眼科医生只有48000人,其中眼底专业的医生不到5000人,基层地区的眼底医生更是匮乏。

陈娟选择成为一名眼底病医生,是她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共同决定的结果。“眼底病是比较难的一个类别,我觉得比较有挑战性,很多眼底疾病是不可逆的,如果说你能通过手术成功地帮助患者挽救一些视力,自己也会很有成就感。”陈娟说。

△手术中的陈娟。

真正当医生之后,陈娟发现病人不会“照着医学教材生病”,现实中的病症远比教科书上的案例要复杂。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是陈娟在工作中最常遇到的情况。虽然国家已经开始重视糖尿病眼病的预防,但是此类疾病起病比较隐匿,一般要经过十几年患者才会出现明显症状,再加上一些患者比较能“忍”,通常要到视力已经非常差了才来就医,这导致他们来就医时,双眼病变已经很严重。

曾经有一位来自农村单亲父亲,他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来就医时他的一只眼睛已经失明,另一只眼睛也发生了视网膜脱离,只能看到一些模糊的影子,连给孩子做顿饭都成了奢望。但是由于经济困难他不得不放弃手术,等待黑暗的来临,甚至还有了轻生的念头,只是放心不下年幼的两个孩子。陈娟在知道此事后,比患者还要着急,反复奔走为这位患者寻找哪怕一丝可能。最后经过她的多方努力,为这位患者申请到了慈善基金会的救助,解决了手术费用的难题,并成功通过手术挽救了患者仅存的一只眼睛,避免了失明的厄运。

当这位患者再次见到陈娟时,他的喜悦感染了诊室里所有人。经过治疗,他的视力已显著改善够很清晰地看见,更令人振奋的是,他已经找到了稳定的工作,能够为两个孩子提供生活保障。这对陈娟来说,仅仅是她职业生涯中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

“在治疗独眼的患者的时候我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尤其是高难度、复发性的独眼患者,要承担更多责任和更多患者期望。其实,患者信任也对医生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有了这份信任,医生才能够放开双手,与患者一起去克服这个疾病。”虽从医多年,陈娟谈及职业生涯中最困难的经历时,仍旧谈起的是对患者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心。

每年,陈娟还会收到一份漂洋过海的“礼物”,是印度尼西亚的Rony Sutrisno给她寄来满载情谊的印尼特产。Rony Sutrisno曾经是陈娟医生的患者,在长沙爱尔眼科医院挽救了他唯一的一只濒临失明的眼睛。时至今日,他仍感激于陈娟的职业素养及专业精神,与她建立了宝贵的跨国友谊。

“双手能玻切,手稳眼还尖”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周伯通创出了一种名为“左右互搏”的武功,可以让左右手分别使出不同的招数。在学习这种武功之前,周伯通会让学习者先做一个动作,就是左手画圆,右手画方。这个动作是学习左右互搏术的基本功,也是入门考察。

对于眼底医生来说,也有这样的一道必过的“山海关”—独立玻切手术,其挑战在于做手术的手必须稳,不能有一丝颤抖,在术中需要左手拿导光光纤照明,右手进行玻璃体切割或者眼底激光操作,双手要默契的配合,就像双人舞一般,找到协调的规律;在复杂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中,还有可能双手辅助剥膜,甚至一些特殊角度需要左手握持玻切头进行手术,而这些没有长期的积累和勤学苦练是不可能做好的。

为此,陈娟每天不断练习左右手操作,练就了一身“双手能玻切,手稳眼还尖”的手术本领。在从医的初期,为了能练好白内障的撕囊术,她用显微镜反复地通过撕葡萄皮进行练习;为了适应外路视网膜手术中使用间接眼镜在术中是全反倒像的视角,她在乒乓球上挖个洞里面画上眼底,反复地进行比划练习。

“我在做每台手术之前都会做手术笔记,提前设计详尽的手术方案,然后会习惯性地在前一天晚上将所有的流程全部都在脑子里过一遍,就像放电影一样,进行到哪一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全部预演一遍,这样手术的时候会更有底。”陈娟说这是她从医初期就养成的一个习惯。

在练好手上功夫的同时,陈娟不放过任何一个提高自己的机会,积极地参加各种眼科培训及学习。她不仅报名参加了2011年国际眼科医师考试,并通过了视光学部分的考试,还争取到了2012年到首都医科大学同仁医院进修的机会,认真学习先进的手术技巧,记录了大量的手术笔记,使她的手术技术迅速提高。

陈娟的成长之快在长沙爱尔眼科医院也是屈指可数,2015年,34岁的陈娟已经是医院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21年她也成为了医院当时最年轻的主任医师.

在长沙爱尔眼科医院成立15周年的年会上,陈娟作为员工代表发言,她将个人的成长很重要的一部分归结于爱尔这个平台。在爱尔的培养机制下,带教老师非常无私将毕生所学都教授给学生作为引导,同时她还获得了除本院学习机会外,大量外院进修或者参加全国学术会议等提高自己的机会。“我们是公立医院毕业的,当时到爱尔就发现,基本上爱尔的仪器都是最先进的仪器,只要是医疗需要、患者需要,爱尔都能够用得上。”陈娟说。

是妈妈、老师,更是“亲人”

陈娟的微信朋友圈封面,是她与女儿穿着汉服一起拍摄的合照,在照片里她眼神温柔地指着前面的一本书,孩子正甜甜地微笑,在照片定格的时刻她不再是身负重任的医生,而只是一个温柔的妈妈,然而在实际生活中陈娟是很难常有亲子间时刻的陪伴。

“手术多的时候,早上八点进手术室晚上八点出来,也是常事。”陈娟说。在长沙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科3月的门诊排班中,陈娟周日的排班是满班,这也意味着只有周六没有手术或者学术会议的情况下,她才能有亲子活动日。节假日更是如此,选择医生作为职业的那天起,她身上的职业赋予的责任就大过了很多个人的情感。

陈娟四岁的女儿还不能真的理解,在她需要的时候妈妈不在,是因为妈妈有重要的工作。“因为从她出生以来我就比较忙,可能说她出生以来都是缺乏陪伴的。”但是年幼的女儿在电视上看到医生的画面的时候,已经会很骄傲地指着电视说“你看,那是医生!我的妈妈也是医生”!

△陈娟为86岁独眼老人刘奶奶上门做眼部检查

此外,陈娟还有一个“隐秘”的身份,她经常被护士长调侃是患者的“亲人”。原由是陈娟在有次查房时,发现一名患者自己穿不了衣服,她赶忙过去帮患者把衣服穿上,这一幕刚好被旁边的患者看见,“陈大夫,这是不是你的亲人”?

眼底病因为病种多,又有复杂病症,如黄斑裂孔性网脱、严重的糖网这一类术后视力提高不明显的保视力的手术,加之有些患者心理期待值高,不能只接受术后只能维持原状无法使视力变得更好的情况,在眼底病科医患沟通就特别重要。

“眼底的术前谈话通常谈到半小时到一个小时,甚至会更长,患者和家属也会问得事无巨细,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多时间去交流,通过谈话把所整个的病情和手术过程都讲述清楚建立更好的医患信任关系。”陈娟经常对医护人员也说的是“要把患者当自己的亲人对待”,在长沙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科的医患关系一直特别融洽。

陈娟现在还多了一个身份,她成为了年轻医生们的带教老师。她的学生们除了长沙爱尔医院的住院医生,还有全国各地来进修的医生,她要给学生可能设计详尽的培训计划、学习周期,保障结束学习之后学生们可以掌握一些技能、完成特定操作的考核。“我们是被老师这样带出来的,等我们再带学生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是一种传承,从老师学的技术再传给自己带的学生。我会尽量的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我不仅会讲应该注意的地方,还会和他们说我曾经犯过的典型的错误,希望我踩过的雷他们可以不用踩或者是少踩。”陈娟说。

正如2023年感动爱尔人物评委会给到陈娟的评语,“以卓越医术、无私奉献和执着追求,教学相长,为患者带来光明,为防盲贡献力量”。

END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