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力思2021年年报简析(一)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1

每年的这个时候总想着写点什么,感觉像是完成一份作业[大笑],今年的分析打算换一种方式,不再以主观臆断来进行无用的长篇大论,而是准备将阅读年报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想法,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希望对大家阅读公司年报或者研究其他公司财报在思路上提供一些微小的帮助。如果没有完整阅读上市公司财报习惯的朋友可以不必阅读。

以下内容按照年报阅读顺序依次记录,第一部分为致股东信的解读:

其实上市公司中每年愿意写致股东信的公司并不多,尤其是小公司的管理层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机会很少,使得中小投资者很难真正了解管理层的想法,所以对于这样的信我是非常欢迎的,每年也会认真阅读,其次每年的年度业绩说明会有时也是一个不错的渠道,前两年公司曾经搞过一次视频形式的会议,其中夏总介绍的对于旗下某些品牌不作干预、独立发展的管理方式令我印象比较深刻,不知道现在是否有所变化,只可惜这两年又改为了文字形式,使得可获取的信息大大减少了。

“努力提升单店业绩”:公司自招股说明书起的每一份年度报告我都读过,印象中“单店业绩”这个词每年都会出现,相信也是公司经营的一个重要方针。这一点也可以从公司历年门店总数一直保持相对稳定,但开店闭店数量却不在少数可以看出,公司对于经营不善的门店会快速做出调整,这种经营模式我个人是非常认可的,也是我选择投资歌力思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与一些通过不断扩大门店规模来取得业绩增长的经营策略有很大不同,大家也可以自己比较研究一番,看看其中有何优劣,这会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研究方向,也是很多公司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

“主品牌歌力思实现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7.8%”:其实很多人看好歌力思是因为看上去貌似其收购的新品牌很高级、售价很贵、增长很高,觉得收购品牌未来或许会超过主品牌,是否应该倾斜更多资源发展貌似潜力更大的收购品牌。但其实我个人一直最关注、最看好的仍然是主品牌(或许也有希望国产品牌做大做强,反攻欧美的情怀因素[大笑]),我认为主品牌一直是公司发展的根基,也是我个人从观感上各方面进步最大的一环,尤其是近一两年,或许是团队从收购品牌中吸取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其实从收入占比也能看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主品牌仍然还是占绝对主导的,也是利润贡献最稳定的,如果没有主品牌源源不断地贡献现金流,公司也是没有底气对收购品牌不断加大投入的。

“定位更年轻的ELLASSAY WEEKEND将独立发展”:这个说法我第一次看到好像是去年,所谓的更年轻从商业的角度讲一般主要是更便宜,更适合下沉三四线城市,当然也可能更适合线上。其实我个人之前一直觉得公司的优势就在于重点发展一二线城市,品牌定位高,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主要影响的是收入不富裕的人群,对公司的目标客户影响不大。现在发展更年轻的副线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会怎么样有待进一步观察,只是希望不要进一步增加库存负担就好。21年库存量增加仍然不少,22年上半年显然压力更大,虽然有多种因素造成,有好的有坏的,这个在后面分析存货时会提到,但总的来说我们还是乐于看到库存少一些。

“Laurel品牌新增17家门店,收入增长65%”:其实Laurel在20年之前一直变化不大,我都快要把它忽略了过去,在疫情以后反而连续两年高增,这个事我一直觉得挺神奇的,似乎也不完全是开店增加的原因。

“报告期内,ELLASSAY Laurel IRO self-portrait 均已进行了全渠道数字化管理”:这个前两年就有提到,可惜的是Ed hardy 仍然没有加入,或许就是上面提到的所谓独立管理的原因吧。

“2026年实现净利润目标8.2亿,有坚定信心完成”:说实话夏总在股东信里又提到了这个目标我觉得还是挺有“勇气”的[狗头],也是令我有点意外的,因为3-4月的大环境情况大家也都了解,而即使今年一切正常,没有疫情,利润达到4亿?(瞎估的),4年要实现翻一倍也是太难了,至少我没有把这个当做我持股和投资的期待,当然我也希望能一直持有到目标达成的那一天,不过在这之前降低一些预期并没有什么坏处。

“完成定增,股东结构大幅优化”:很多人可能把本次大跌归结于增发机构的跑路,或者是在股价下跌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助推因素,认为首先是低价定增不划算,其次解禁后反而还对股价有利空,完全没必要搞这一出,毕竟公司本来也不是太缺钱,现金流每年都不错,而且小公司流通交易不活跃,只要有一家大幅抛售就可能引起连锁反应。我个人是有点同意低价定增不划算这个说法,但是总体上来说我觉得还是利大于弊吧,公司要发展早晚要走扩大股本这条路,全部靠利润结余想发展成大公司也不太现实,退一步说公司目前手里可以打的牌还有很多,如果有更高追求的话确实有需要花钱的地方,原先歌力思的资本金还是有点过小,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制约了公司的发展。但是公司在增发完成后的一系列配套的呵护市场的工作确实有待提高,总不能每次在大跌以后再采取措施,这也会给一些机构摸到规律,导致持续不断地发生同样的事情,这个问题其实我在20年大跌,公司采取增持措施的时候就写过一篇文章探讨过,有机会再深入聊聊关于增发回购的那些话题。

“在机会来临时,有能力抓住,扩大版图”:也就是不排除继续收购新品牌的可能,这也是上面提到的完成8.2亿利润目标的一种方式。在企业经营方面,很多人觉得并购就是有诈,不可持续,等着商誉暴雷;内生增长就是好的,诚实经营,未来可期。这其实都是被A股这么多年来的典型案例吓怕了,倒也情有可原。我个人是坚决支持并购优秀品牌的,甚至公司完成增发、申请发行公司债的时候一度认为公司已经选定目标准备出手了,后来发现其实可能是我想多了[大笑]。我当初选择投资歌力思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觉得公司并购或者说与优秀品牌合作的能力很强,IRO self-portrait是在我接触歌力思之前就已经知道的在欧美比较厉害的品牌,能够收购IRO、与self-portrait进行合作在当年大大增加了我对公司未来的看好程度,self-portrait目前的发展形势我完全不感到惊讶,因为它在国外本来就有那么火爆,在没有引进国内的那些日子里,在代购圈子里也是追随者众多。

其实对于并购发展还是内生增长的话题也值得进行一番深入探讨,看看后续有没有机会了,不过大家可以试着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现有品牌已经在一二线所有人气商场开设500家门店的情况下,花同样的资金,究竟是去下沉市场开设第501-1000家门店更好,还是用资金收购新品牌继续围绕一二线城市开店更好?如果能够理解这个问题,你就会发现其实所谓的并购发展模式与内生增长模式并没有客观上的高下之分,都只不过是花钱的一种方式罢了(可能存货减值比商誉暴雷听起来不那么吓人?),决定成败的还是公司的经营水平与在当时经济环境下哪种策略更适合。

接下来将继续阅读年报第一节至第九节,也就是财务报告之前的内容,也是我认为每年最有意思的一部分。

全部讨论

2022-05-16 08:06

期待二

2022-05-15 10:50

倒数第二段写的太好太好了,值得反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