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创办小米前后我的一些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174回复:176喜欢:318

2014年12月7日,小米创业的第5年时,我应君联资本(原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的邀请,在联想控股内部分享了我创办小米的一些思考,包括小米在创办前的几个学习对象,有同仁堂,有海底捞,还有沃尔玛好市多Costco),以及我们的学习实践。

眨眼间又过去5年,小米即将迎来创业第10年,回头看看,小米的10年之路,一直坚持践行着这些思考。我把这次分享重新增补修订,作为小米创业前十年思路的一个总结。

01

同仁堂学习

做产品要真材实料

还要有信仰

柳传志先生当年推荐过一本书,叫《基业长青》,是关于如何创办百年企业的。于是我就问自己,怎么办一个百年企业呢?我首先想的是,在中国,谁做到了百年。

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同仁堂

在研究同仁堂的时候,我发现同仁堂最重要的是其司训:“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意即做产品,材料即便贵也要用最好的,过程虽繁琐也不能偷懒。换句话说,要真材实料。

但这个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是很难的。所以同仁堂的老祖宗又讲了第二句话:“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你做的一切,只有你自己的良心和老天知道。这一句话,是关于怎么保证第一句话被执行的。

这让我很受震动。我就在想,经过几十年努力,中国已经是世界工厂,但为什么之前中国产品往往被认为是劣质产品呢?有时候大家开玩笑说,我们中国人太聪明,总有人喜欢走捷径、喜欢“偷工减料”,才有了这样的刻板印象。如果我们想基业长青,那就得真材实料,而要想坚持下去,就要把真材实料变成信仰。

我认为要基业长青,就是要做到两条:第一真材实料,第二对得起良心。

经过这番思考,我干小米时就想走一条不同的路:我们做产品的材料,要全部用全球最好的。夸张地说,我们“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贵的肯定是有道理的。对于一个从零创办的公司而言,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的成本比别人高了一大截。但我们还是这样做了,处理器用高通,屏幕是夏普,最后组装也找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

我发现我们中国人需要的,首先是好东西,而不仅仅是便宜的东西。

想做一个好东西,是很不容易的。小米创业时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谁愿意和一个初创企业合作呢?原来我以为做手机跟做PC一样买个元器件就行,后来发现不是,手机里面绝大部分都是电子件,这意味着我们的合作商需要投资研发资源,要承担巨大的风险。所以每一家供应商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都异常地小心。

代工的事,我从第一名谈到第四名,都没有人理我,最后我说服了第五名的英华达,就是英业达集团的子公司。我们跟他们南京的总经理谈了三次,他觉得我的想法是靠谱的,所以选择了跟我们赌一把。后来,我们的组装主要就两家供应商,英华达和富士康(现在我有了比亚迪等更多的合作供应商,但英华达至今仍是我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2011年,我们第一款产品做出来时,成本高达2000元人民币。当时国产手机均价六七百元,两千元的手机怎么卖?我们内部完全没信心。原本我们定价是1499元,我们根本没想过在性能和品质上妥协,按照我们的产品定义目标,一部手机要赔500元,肯定是不行的。在产品发布的前一周,我想了一个通宵没睡,第二天晚上,和几个合伙人一起商量,决定定价1999元。我们要相信,是好的东西就值1999。一周后我们发布了,大获成功。

这件事让我更加确信,我们中国人需要的,首先是好东西,而不仅仅是便宜的东西。如今的中国已经是产能过剩的时代,如果不认认真真地把产品做好,那不就是忽悠吗?

为了保证做到这一点,小米在创办初期的一年半里,没有发过一篇公关稿,并且要求全员保密,甚至不能说这个公司是雷军做的。我们不想借用任何产品本身之外的曝光资源。

刚开始,我们从擅长的软件入手,做了基于安卓的MIUI。2010年4月6日,我们创办了公司,8月16日发布了MIUI第一个版本。产品发布时只有一百个用户,但是第二周就变成了两百个,第三周四百个,每个星期翻一番。10月份,我们就被全球的开发者论坛XDA推荐,从国际上火起来,当年就获得了安卓最佳产品的提名。

所以说,要认真做好产品,要相信口碑,而口碑就是信仰的一部分。

我们的每一款手机,哪怕是千元机,也都用国内顶尖的供应商。而且我保证,每一款手机都是我自己用过半年一年的。我知道这个手机好在什么地方,我也知道我的产品不好在什么地方。

我做了30年技术,如果这个东西我自己都没用过,我自己都不觉得好,我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推销吗?

小米,是我40岁在财务自由以后创办的公司。这点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不会为了钱去做什么事情,这个事情是我喜欢的,我满意的。所以小米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货真价实。

可能很多人,包括这里的绝大部分人,以前都是用苹果三星,但现在我相信,在座的已经有很多人用的是国产手机了。三年前,几乎没有用国产手机的,今天,在小米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越做越好。

这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故事,同仁堂的故事。

02

向海底捞学习

口碑源于超预期

我想分享的第二个故事是海底捞

好些年前,我在机场的书店买了一本书,《海底捞你学不会》,可是看了三四个小时之后,我发现我学会了。我发现海底捞的秘诀其实只有两个字:口碑。

怎么能把口碑做好呢?很多人很快就想到了口碑营销,可是你一旦想到营销,这件事情就死了,你首先要想,什么样的东西才有口碑。

我看完这本书就去了海底捞。跟其他火锅店一样,海底捞的环境很嘈杂。但让我惊讶的是,海底捞的服务员有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其他的服务型行业中,很多从业者虽然比海底捞的服务员更漂亮,制服也更好,但是,她们常常是一种皮笑肉不笑的状态。相比之下,海底捞服务员的笑容真的能够打动人。

笑容背后的本质是价值认同,是员工跟公司基于价值观上的共识。几年前,微博上有个段子讲得特别好。有个客人在海底捞吃完饭后,想将餐后没吃完的西瓜打包带走,海底捞说不行。可是他结完帐时,服务员拎了一个没有切开的西瓜对他说:“您想打包,我们准备了一个完整的西瓜给您带走,切开的西瓜带回去不卫生。”

哇,那一瞬间就把客户打动了。所以讲到这里,大家知道什么叫口碑了吗?

其实后来我还去过迪拜的帆船酒店,当时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去了迪拜。一进帆船酒店,感觉金碧辉煌,据说真的贴了金子,但现代人的审美不会觉得这是奢华,而是土。

所以我就觉得很失望,这难道是全球最好的酒店吗?我想是因为我预期太高了。现在回想起来,帆船餐厅好得惊人,但是我的预期如此之高,以至于我真的失望了。

口碑的核心是超越用户的预期。帆船酒店的服务肯定比海底捞的要好,但是他没有超越用户的预期,相比前者海底捞甚至算得上是破破烂烂的,环境闹哄哄的,但是包括服务员的笑容在内,很多细节征服了每一个客户,所以海底捞的口碑是无敌的。

有了这样无敌的口碑,还需要做广告吗?我相信口碑,我认为做最好的产品就是营销,做最好的服务就是营销,好东西大家会心甘情愿地帮你推广。

初期的时候大家不信,我们做MIUI实践了一把,大获成功。直到今天,MIUI更新到了第11个大版本,在各种用户投票中,始终被认为是最好用的系统。所以说,广告这东西,一半有效一半无效,但比广告更有效果的是口碑。

我们为什么觉得保健品人见人烦,就是因为他们天天吹牛,广告多得让人心烦,消费者渐渐不愿意相信了。而没有广告依赖以后,你会真心真意对待每一个用户,所做的每件事情都超预期。

比如说小米手机第一代的时候,我看到一个用户在微博里投诉“电池用了两个星期以后充不进去电”,正当我打算回复时,却发现已经有同事回答了他的问题。第二天我发现这个用户发了一条微博,说他“已经收到小米同事免费寄的一个新电池”。

大量制造的工业品不可能不出一点差错,但用户投诉时,一般人只会建议返修,而我们的员工却给他寄了一个新的电池,用户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又比如双十一,凌晨一点多钟下的单,快的第二天早晨六点就送到了。用户说小米的物流丧心病狂,刚买完几个小时以后,货就已经送到了,这个就是一个能够打动用户的小细节。

所以口碑的核心是超预期,当你去经营口碑时,我相信你的产品、你的服务必然会得到提升,而有了这些不懈的努力,口碑的提高就自然而来了。

口碑不是新媒体营销,其本质是认真琢磨产品和服务怎么能够打动消费者,我觉得这是关键。

这是我参考的第二家公司。

03

沃尔玛Costco学习

低毛利、高效率是王道

谈完同仁堂海底捞,我要说的第三间公司是沃尔玛

52年前,老山姆在家乡创办了一个杂货店。他发现那时美国流通行业的平均毛利率是45%。老山姆就想,我能不能只赚别人一半的钱,只做22%的毛利率呢?天天平价,销量可以是别人的好几倍,肯定能挣钱。

所以他就把“天天平价”做成了沃尔玛创办的slogan。

但是仔细想想,当别的连锁店赚45%的时候,沃尔玛只做22%,理论上肯定是不赚钱的,而且亏得很厉害,这是市场竞争的原则。

老山姆琢磨了很久,心想只要便宜一百美元,美国人就会愿意开车到十英里以外。所以他就不在市中心办,而是找了一个旧仓库,把所有的成本降到最低,就算毛利率砍一半,他也还有几个点的净利润。

结果,沃尔玛用了三十年就成为世界第一,这就是高效率。

我们的商学院有时候也教了不少刻板的观念,包括我们这些投资者们,永远在问“可不可以有更高的毛利率”?当然可以,要么在材料上压成本,要么就涨价,还有别的方式能提高毛利率吗?

我在投资的时候,特不喜欢毛利率很高的,我始终认为,对于大规模工业制成品而言,追逐高毛利是一条不归路。中国市场上什么东西都贵得离谱,稍微好一点的东西就很贵。

2011年,我跟金山的一帮高管去美国。那时我们的CEO,一下飞机,就租了辆车直奔Costco好市多,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后来同行的七八个人也去了,回来以后都很激动。

我感到很奇怪,一个同事给我举例,两个新秀丽牌子的大箱子,平时在国内大概卖9000多元人民币,Costco只要150美元,合900元人民币。

美国的房子、土地、人工什么的,都贵,但这两个箱子,价格只有国内的1/10。我们的人民拿着美国1/6、1/10的工资,却要付10倍的价钱,这是什么道理?

我后来研究Costco发现,这个公司确实厉害。Costco的店面大概只有沃尔玛的1/4,每种东西只有两三个品牌,都超级好,也超级便宜。他们的信条是:所有的商品,定价只有1%~14%的毛利率。

任何东西的定价要超过14%的毛利率,就要经过CEO批准,还要再经过董事会批准,非常麻烦。我看了他们的财报,7%的平均毛利率,在美国做大型连锁零售,这是不挣钱的。所以他们通过会员费来盈利,要买东西的必须成为会员。2000多万的会员,每人一年100美元。结果我们都成了Costco的会员。

所以我想探究的一个问题是,一个公司的毛利率越高,真的越好吗?毛利率高的公司,效率一定很低的。

在低毛利的情况下,怎么高效率地工作才是厉害的地方。

小米刚开始是零毛利的,依靠大规模的生产,大概能有百分之十几的毛利率。我们的关键在于,把小米的整体运作成本控制在惊人的低的水平(目前小米的营收领域从硬件扩展到了互联网、电商平台、金融等领域,我们的OPEX,也就是运营费用率在8%-10%之间),不谦虚地讲,我们是全球运作效率最高的公司。

所以我们一定不能雇很多人,一定不能做很多事。我们的哲学是:少就是多,一定要专注。我们的模式看起来太复杂了,简单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首先是复杂,然后再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

沃尔玛跟Costco这些零售业给我的经验就是,低毛利是王道。只有低毛利,才能逼着你提高运作效率。而小米要接近成本来定价,高效率就是王道,没有高效率,这个公司会赔得一塌糊涂。

我不记得在哪里看过一句话,说企业不赚钱就是犯罪,企业的社会使命就是要赚钱提高效率。而我们既然不想坑用户,又要赚钱,就只能用所有的聪明才智来提高效率。

所以,我们在不惜代价地吸引各方顶级的人才。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高效率的公司来说,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公司创业前期,我们尽量少雇人,对这些人却有一个要求:全部十年以上经验。因为只有这样的经验,才能使一个公司高速发展而不翻车。

-

最后整体总结,做小米的时候,我真正学习的是这几家公司:同仁堂、海底捞、沃尔玛和Costco。

第一点,我们像同仁堂一样做产品,货真价实,有信仰。每个东西都是我自己用过的好东西,如果做得不好,请大家原谅,因为我们也只干了三年(从2011年第一代手机发布算起),还需要时间。

第二点,向海底捞学用户服务,做超预期的口碑。

第三点,向沃尔玛、Costco这样的公司学运作效率。我们是电商,是实业的,涉及到实业,我觉得还是效率致胜。当然,提高效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拧毛巾,主要压缩内部费用,我也很认同,不过我主要用的是另外一种,模式优化——尽可能压缩商业流通领域中间环节,少做事,用最聪明的人简化流程。

小米用了大量的模式创新来提高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使成本大幅度降低。在消费电子行业,从制造成本到零售成本,定倍率基本上是两到三倍,再加上渠道、零售店利润,客户买到东西的价格是制造成本的两到三倍。

为什么传统手机那么贵?或者说,为什么传统的所有服务都那么贵?效率不够。中国的电商之所以有这么快的增长率,主要是我们的传统商业落后。Costco也全是实体连锁店,但是高效率。京东的财报显示,京东自己就花了营业额的10%,如果Costco只要7%,你觉得Costco会受京东影响吗?我觉得有影响问题也不大。

所以关键是怎么提高效率,电商(包括后来我们提出的新零售,为了向更广大大众介绍、销售我们的产品,我们从2016年开始正式进入线下市场,但我们保证了和电商同价、并且保持一样的高效率)的核心是效率。这个模式有先进性、优越性,但如果不管理好成本,就很难挣到钱。

这就是我参考过的几家公司。

04

互联网“七字诀”外的真经:

“ 群众路线 ”

最后,我讲讲互联网思维。

我谈过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但今天不谈这个。互联网思维里还有很重要的一条——群众路线,就是深入群众,相信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互联网开源社区的模式。互联网有最低的组织成本,可以让用户参与进来。

小米最大的卖点是什么呢?

我一直有个梦想,做一个好手机,用户有好的意见,我马上就能改。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模式:建立小米社区,每天有几百万人访问,提各种建议。吸纳建议后,我们的操作系统每周更新。这其实是个世界级的难题,因为操作系统比较复杂,尤其要考虑出错了怎么办,可靠性要求很高。

举例说明一下。比如,有位明星朋友之前跟我提到提到,很多粉丝给他们打电话的烦恼,问能不能做个只接通讯录电话的功能?后来小米就有了这个功能。再如,有用户说,因为工作要求他的电话要24小时开机,但是晚上12点后有电话打进来就睡不好觉。后来,我们就设置了VIP电话,只有VIP能24小时都打得通。

像这样的功能都是人民群众发明的,因为我们不在那个场景里,想不到。实际上,小米手机发起了一场群众运动。

在这点上,其实我们跟iOS是完全不同的设计思想。我们是“易上手”,看起来跟iOS一样简单,但是“难精通”,功能非常多,集大成。甚至在设计时,我们有句名言叫让用户有发现的乐趣

我对互联网思维最深的理解,除了七字诀以外,就是群众路线,即开源社区。互联网是一种思想,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指导思想。如果能把这个模式想透,应用到任何业务里,那个业务都会与众不同。

今天来主要跟大家分享我做小米的四点思考。小米前面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今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感谢大家的支持,更多的是我们赶上了智能手机在中国爆发的时间点,所以才会有“飞猪理论”。(很多人对飞猪理论有所误解,认为是投机,其实不然,飞猪首先说的是猪,就算是头猪,做好了准备,迎接风口到来,也能有不错的成就)。

但对我们要做的事情来说,小米才刚刚开始。我想把我们按这种哲学做出来的中国产品,带到全世界,让全球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来自中国的科技创新乐趣(这一点后来我们总结升级为了我们的使命: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我相信未来十年,小米会像70、80年代的索尼带动整个日本的工业一样,像90年代、21世纪三星带动了韩国的工业一样,带动中国的工业变革进步。

小米的目标,是要成为中国的国民品牌,推动中国制造、中国设计真正成为驰名全球的世界级品牌,小米的梦想,终将成为中国的未来。

谢谢大家!

后记 

5年前的这次分享,主要谈到了搭建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的思考,由于时间关系,我当时略去了一个学习对象没有讲,那就是向无印良品学设计。

无印良品是谁?在中国,可能大家会觉得无印良品稍微有点贵,但无印良品在日本,是不折不扣的平民品牌。无印良品在创办之初,意思是“没有商标,还很优质”。

那时日本消费者在经过泡沫经济时代后,消费观念回归务实不再浮夸,希望产品质量上乘,同时价格从优。这时候无印良品就干脆不粘贴商标了,完全依靠产品本身来获得消费者认可,结果大受欢迎。

如果一件商品,我们不看商标,也就是去除任何品牌溢价的影响,还能靠什么吸引消费者?我总结有三点:高品质,高性价比,高颜值。

所以我认为,中国品牌要在世界上立得住,创新很重要,品质很重要,设计同样很重要。

有一次我与中关村企业家座谈,我说各位可以看一下桌上的插线板,是不是都很难看,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得美轮美奂?在座的一家突破电气当场就不服气,我很高兴,于是小米和突破合作成立了生态链企业,产品就是插线板。这款插线板出来之后,我们发现全中国插线板的设计都变好看了,而且实际使用体验也上了一个大台阶。

我要特别说的是,学习无印良品不是说只追求外观上的好看,而是用创新的方法去实现设计,为体验而设计。

比如开创了手机全面屏时代的小米MIX。我们为了实现正面超高的屏占比,带来更大的视野和沉浸感,工程师做了非常多的创新,在正面取消了听筒,缩小了前置摄像头的大小,还创新性地采用了全陶瓷结构。很多人只注意到了小米MIX引领了全面屏风潮,却并不知道,小米MIX的屏幕发声技术和摄像头小型化,也给行业做出了巨大的推动。

其实小米从创办之初就十分重视设计,我们的联合创始人中有两位都是设计师出身。2014年之后,小米的产品越来越多,当时都说我们是“小米杂货铺”,后来我们成立了一个新品牌叫“米家”,旗帜鲜明地说我们要“做生活中的艺术品”。

我们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五年间拿了将近300个的全球顶级设计奖项。在2017年,小米在一年之内就包揽了德国iF设计、德国红点设计、美国IDEA设计和日本优良设计的最高奖项,实现了全球设计最高奖的大满贯。

小米MIX系列手机更是被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芬兰国家设计博物馆、德国慕尼黑国际设计博物馆三大世界顶级博物馆收藏。

-

前面的思考是在小米创业的原点,无非是两个方向:

1、为更多用户提供更高的价值;

2、不断提升效率,并推动全行业提升效率。

从原点出发,创业过程中,小米不断进化,最突出的有这么几件事,一是开创了小米生态链模式,二是建成了全球最大的IoT平台,三是全力投入AI。这些事看似毫不关联,其实都脱离不了这三个词:开放、连接和赋能。

我们先说开放。我在创办小米之前,就有一个梦想,改变中国制造业。但是,我深知这样一件事情,小米独木不成林,众人拾柴火焰高。我觉得世界上不存在这样一家公司,把所有事都能干完,还都能干好。

所以我们采用了生态链的模式,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我们开放出小米的设计能力、供应链能力、渠道能力,帮助大家一起成长。五年过去,结果令我们欣慰,小米生态链孵化了一大批杰出的企业,为用户提供了上千种品质、颜值、性价比“三高”的优良产品,其中数家企业已经登陆了美股和科创板。

同样,如果没有开放,小米不可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建成全球最大的IoT平台。过去几年,小米积极拥抱开源技术,并且很早就开放了小米的IoT和AI能力。未来,我们会继续秉持开放的互联网精神,与合作伙伴一起共筑AIoT万物智能互联的新时代。

互联网的本质还有连接。我们很早就预见到,在PC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万物互联一定是未来行进的方向,小米生态链的目标就是捕捉万物互联的风口。最新的数据,小米IoT平台已经连接了超过2.1亿台设备(不含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级IoT平台,并且还在高速增长。我相信,未来互联网将变得无处不在,我们会无时无刻处在与世界连接的状态。当然,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我觉得互联网最美好的地方,就是可以赋能产业,赋能组织,赋能我们每一个人。当一个人连接上网络,他可以随意采摘全世界的信息,也可以向全世界贡献他的能力,丝毫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这不是赋能是什么?而我们正在全力布局的5G+AI+IoT的下一代超级互联网,就是看到了人与世界真正融合的机会。

小米模式是互联网的产物,过去几年我们通过生态链的方式,证明了小米模式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可复制。也因为有小米模式,我们才可以打通线上线下,跑通新零售。归根到底,这都是互联网的赋能。而随着5G+AIoT的下一代超级互联网脚步渐近,互联网的开放与连接将更加深入,所能赋予的能量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

基于这些思考,从我们的两项原点出发,我们在发展的路上不断总结出小米的愿景和奋斗的目标,并且形成纲领与决议保障执行。我们的愿景是“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小米奋斗的本质是科技平权,2018年IPO时,我在招股书第一章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小米是谁,小米是为什么而奋斗》,这是对小米高度总结的一份纲领,我们在明确提出要让全球每一个人,不论他/她是什么肤色、什么信仰,来自什么地方,受过什么教育,都能一样轻松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为了保障我们的管理层即便在20年、50年,甚至100年之后都能坚决践行这一愿景,我们在IPO前通过了一项董事会特别决议:小米的硬件税后综合净利率(因为小米的硬件产品线较宽),永远不超过5%,如有超过部分,将全部返还给用户。我们也在忠实执行着这项决议,2018年的全年年报显示,我们当年这一数值小于1%,而且证明了坚持这一决议并未影响我们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

-

以上就是我创办小米前后的一些思考。因为对互联网的信仰和推动商业效率革命的理想,小米坚持奋斗了十年。明年小米即将迎来第二个10年的新征程,我们的思考从未间断,一些已经开始展露,如“手机+AIoT”双引擎新战略、5G+AIoT的下一代互联网的价值内核等,更多的思考还在继续。

面对新的未来,如何坚持理想,让这家年轻的公司能够为大众的生活带来更多价值,我们还要关注世界与中国的宏观经济和人口结构的走势,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文化、消费思潮的变迁等,真正走入更宽广的世界、走进更广大民众的生活,迎接更不一样的下一个10年。

雷军

往期精华:

Redmi K30|小米手表|双11

金山办公上市|复旦管理学奖

微信公众号ID:leijunxiaomi

点个“在看”分享一下

精彩讨论

壁立千仞666十贰生2019-12-20 07:55

雷军是非常勤奋的一个企业家,不说他的小米,就是当年他跟随裘伯君做金山时那种精神也值得大家学习,评论里大部分人和点赞的就是喷子,这些人连个小卖部都开不了,键盘敲的嗖嗖的

割禾青2019-12-19 21:22

雷军太牛了, 牛如马云和马化腾都没拿到100亿上市奖金. 史上第一牛人.

不追高abcd2019-12-19 21:13

$小米集团-W(01810)$ $格力电器(SZ000651)$ 董明珠和雷军之间的距离,就是这篇文章的距离。看完雷军这篇文章,董明珠的格局比雷军小太多了。

人人S财神2019-12-19 21:45

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雷军的一份功劳!

好公司好价格好择时2019-12-20 09:37

关键是雷军这个人在创办小米之前,已经是身家上百亿的人了,已经完完全全的财务自由了。

这时候,他却还想创办一家伟大的公司。

换作是大部分人,都是不愿意去做的。$小米集团-W(01810)$

全部讨论

2019-12-20 07:55

雷军是非常勤奋的一个企业家,不说他的小米,就是当年他跟随裘伯君做金山时那种精神也值得大家学习,评论里大部分人和点赞的就是喷子,这些人连个小卖部都开不了,键盘敲的嗖嗖的

2019-12-19 21:22

雷军太牛了, 牛如马云和马化腾都没拿到100亿上市奖金. 史上第一牛人.

2019-12-19 21:13

$小米集团-W(01810)$ $格力电器(SZ000651)$ 董明珠和雷军之间的距离,就是这篇文章的距离。看完雷军这篇文章,董明珠的格局比雷军小太多了。

2019-12-19 21:45

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雷军的一份功劳!

2019-12-19 21:50

你如果不看小米上市至今的k线,你都差点以为这不是公关稿。

2019-12-19 20:57

其实消费品公司要学好市多那种渠道商的路子还是挺难做的...看到雷总各种场合吐槽华为性价比不高,我个人相信他说的是内心话也是实情,但是现实就是更多的消费者愿意为苹果和华为付出溢价。

2019-12-31 08:56

@雷军 真知灼见!!! 值得在百忙中抽时间阅读——转自@太保财评社:
小米应该是退化版的Costco的,学了别人的性价比,没有把别人的会员给学过来。
雷军曾说,「做小米的时候,我真正学习的是这几家公司:同仁堂、海底捞和Costco。向同仁堂一样做产品,货真价实,有信仰;向海底捞学用户服务,做超预期的口碑;向Costco这样的公司学运作效率,将高质量的产品卖得便宜」。

如今性价比成为小米最重要的标签,但也成为其长期发展的最大困扰所在。
同样是低毛利,Costco和小米存在本质不同
Costco是美国著名商超,以贴近成本的低价格著称。在Costco内部,有两条硬性规定帮助了高质量的产品卖得便宜。一个是所有商品的毛利率不超过14%,一旦高过这个数字,则需要汇报CEO,再经董事会批准。第二一个就是,面对外部供应商,如果他这家企业在别的地方定的价格比在Costco的还低,那么它的商品将永远不会再出现在Costco的货架上。
这两条严格地执行下来,才造就了Costco商品的低价,平均的毛利率只有7%,而一般超市的毛利率会在15%-25%。对于这样的低价,消费者是喜闻乐见的。雷军在接触到Costco之后,对这种商业模式倍加推崇,因为无论是从顾客的角度感受还是这种运营模式本身都具有让人十分称道的完美,Costco把你所想的几乎全都想到了,来到这里你只要专心挑选你的商品就可以了,剩下的任何可能发生的事,在这里都不是问题,不但质优价低,退换无忧、而且服务超级全面和周到。
小米过去几年的成功,除了出色的“饥饿营销”之外,离不开小米极具性价比的“低利润产品”。正是凭借性价比这一卖点,小米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机市场中杀出重围。雷军曾公开表示,「小米的硬件净利润永远不会超过5%,如果有超出,小米会将超出的部分全部返还给客户,这一发展策略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动摇」。
硬件业务净利率不超过5%是雷军的情怀,也是小米坚持“性价比”策略的必然结果,但Costco之所以可以把平均毛利率压到7个百分点,需要的不仅仅是管理层拍脑袋的勇气,更重要的在于Costco异于其他常规零售企业的经营模式——商品毛利带来的利润仅仅是Costco企业利润的一小部分,更大的利润来源是会员年费。
每个进入Costco进行购物的消费者,需要持有会员卡,或者同伴持有会员卡。执行会员需要每年交上110美元的费用,非执行会员的年费则是在55美元。根据它2018年年报显示,目前Costco在全球拥有4070万的个人会员和1090万的企业会员,并且全球的会员续约率高达88%。
更加神奇的是,公司的会员费收入,几乎与公司的净利润惊奇的一致,而且连续多年都是同样的状况:2018年会员费31亿,公司净利润31亿;2017年公司会员费28亿,公司净利润27亿;2016年公司会员费26亿,公司净利润23亿,也就是说,如果Costco不收会员费就一定是亏损的,但如果控制得当,会员费就会变成公司的净利润。
可以明显看到,在Costco内产品高质量低价格的驱动下,Costco会员有着超高的忠诚度,并且每年都为Costco贡献一笔稳定的利润。这样的利润结构,稳定的会员收入也帮助Costco对冲了整体经济衰退带来的波动。
但小米却只有性价比,一味让利给消费者,却并没有建立超高的用户忠诚度,在面临华为、OPPO和vivo等竞争对手的挑战时,缺乏足够的护城河。换句话来说,小米学Costco,只学到了低毛利率,却并没有学到Costco可以维持低毛利率的核心商业模式。
小米的困局在哪里?用户缺乏长期的忠诚度
传统消费时代,品牌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它们根据消费者的普遍需求制造标准化商品,售卖给消费者,以此创造品牌收益和价值。互联网消费时代,品牌以消费者为中心,它们根据消费者喜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制造最适合某类甚至某个消费者的产品,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和价值。
大卫·奥格威有类似的言论,他说:“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方式的无形总和。从以自身为中心的品牌资产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消费者资产的转变,是品牌在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次转型。可口可乐曾推出昵称瓶,这个举措完全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它是针对不同消费者的特性为他们单独定制的商品,这个举措让可口可乐当年收入实现上涨。而通过这次产品的改变,消费者对可口可乐的好感大幅提升,消费者资产随之上升。
小米的品牌打造完全就是这些年来最经典的消费主义反面教材:小米为用户赋予了一个极为恶劣的身份标签,甚至成为新生代害怕拥有和提及的品牌,你买了一部小米,太没面子了。
在这个人人都竭尽全力提升自我形象的时代,有些人甚至要借套路贷来满足消费主义心理,会有多少人真的愿意购买一部小米手机来劣化自己的形象呢?你再便宜,大部分人都还是不想买的。一线城市的运营商数据显示,所有品牌用户在更换手机时,最终换成小米的比例是最低的,而小米用户的忠诚度在所有品牌当中也是最低的。
小米最重要的竞争对手华为,则把核心卖点放在了不计成本的性能拉升上,从成本角度这样做是不合理的,这些性能参数在设计上首要动机也不是为了让产品更好用,而是为了营造那个“全球第一”的标签。
这种基于消费主义设计的标签令产品更受欢迎,产品信息传播的锐度和广度都更强,能更大程度地激发消费欲望,并产生更高的溢价。即使小米的手机在产品定义和用户体验上更合理,价格也更低,但在这样的消费标签面前,还是被秒成渣。
华为和小米的对比,其实说明了一件事,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必须要通过“联网”的方式连接和运营用户,转型消费型企业为用户型企业,让自己的消费者变成用户,并为用户创造长期价值,与企业共同成长,才能形成极强的品牌认知。如果能让用户共享品牌增长的利益,则用户和品牌成为利益共同体,他们不仅自己消费,还会拉更多的人消费,从而推高企业的收入,自己也获得更高收入。
如何破解当前困局?重构米粉群体或许是关键
小米手机真正的起点是MIUI,一款受手机发烧友欢迎的Android ROM。MIUI为小米汇聚了最忠实客户群——“米粉”。
MIUI开发出来后,小米并没有准备市场推广的费用。小米合伙人之一黎万强不得不尝试免费推广的办法,他找到各大手机论坛上的刷机版主,建立了一个群,把有影响力的人拉进来,一开始拉了三千多人。接下来,这个群不断裂变,办了若干次线下见面会后,最后留下一百人组成一个核心人群。这一百人后来被称为小米的“梦想赞助商”。
“用户参与的互联网开发模式”,埃里克·莱斯在《精益创业》一书中推崇的快速迭代的开发模式,就这样在小米得以实现。2010年8月16日,MIUI首个内测版推出,当年12月20日,小米完成B轮3100万美元融资。到小米手机正式上式时,MIUI已经有了几百万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米的各个不同级别的用户群也都在不断的扩大,群成员本身也成为某种身份认同标志。
小米也很快发现,这些用户可以成为市场上的盟友。当一个“米粉”看到了一个有价值的东西,又认为它对自己的朋友也有价值时,他会非常乐意把这条信息分享给别人,这就形成了病毒式传播,可以在极短时间内,使得数量巨大的人群卷入到讨论之中。与此同时,这种作用也放大了个体行为影响力,聚合了个体行为能量。原本一些分散在各处、被社会忽略的少数人聚集起来,形成了小的群体,并有着不断增大的趋势,形成长尾效应。
这些“米粉”既是客户,又是开发者和推广者,是在事实上帮助小米占领市场的人。他们构成了小米市场权力的关系边界。正是因为事先有了这些“发烧友”的支持,在小米手机问世之时,可以喊出“为发烧而生”的口号;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在小米刚刚问世时,就有条件实行所谓的“饥饿营销”和预售。到2019年三季度,拥有超过5个以上小米产品的用户数量超过350万。
但如今这些米粉似乎正在远离小米,根据小米今年公布的数据,2019年米粉节的销售总金额19.3亿元,相对于2016年的18.7亿,几乎没有增长。如果再往前追溯,2015年的米粉节,12小时的总销售额就突破了20亿。今年的交易额显然算不上是一份理想的成绩单。背后逻辑的很简单,新一代米粉是被性价比吸引而来,他们没有那么发烧,也比较容易脱粉,当性价比不再,更易粉转黑。
对小米来说,重构米粉群体或许是决定这家公司未来的关键,Costco的性价比实则是针对会员的性价比,其实小米让利给消费者并没有错,但关键的是性价比需要让消费者形成认同感,建立真正的连接,也即将「米粉」转化成「米粉会员」。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台现在售价799元的红米手机,在进行市场定价的时候,可以将价格定成899元,一个消费者按年支付100元成为「米粉会员」,他就可以以699元的价格买到这部手机,实际上还是支付了799元。
在这同时,小米可以将一堆互联网增值服务打包赠送,「米粉会员」未来将可以优先享受小米新产品的购买权,再次购买小米产品时也会有相应优惠,而如果你不愿意支付100元成为米粉,那将需要899元才能买到这部红米手机。
针对「米粉会员」还可以给这样一个优惠,那就是当他们带亲朋好友过来购物的时候,这部899元的手机,可以799元就能买到。一方面,由会员带来的非会员购物的行为可以增加商品的流通,提高小米的销售量,也提升了「米粉会员」的荣誉感。另一方面,当更多人体验到小米的性价比之后,他们又将进一步被转化成为「米粉会员」。
「米粉会员」在消费之前已经缴纳了一整年的会员费,虽然可以免费获得价值100元的互联网增值服务,但对他们来说也是购物成本之一。那么既然小米这里的商品质优价廉,售后无忧。我又交过一笔会员费了。那么不买白不买,买的越多就是赚到越多。因此「米粉会员」的忠诚度一定会是相当高的,会尽可能在这里完成所有自己的消费项目。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米粉会员」获得了实际上的优惠,仅需按年支付100元就可以买到更便宜的小米产品以及一堆互联网增值服务,这让小米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另一方面,「米粉会员」和普通消费者有了明显的区分,标签的力量将极大的推动「米粉会员」的消费潜力,让拥有超过5个以上小米产品的用户数量爆炸式的增长。
「米粉会员」也将成为小米新的护城河,这群人不仅会频繁使用小米提供的互联网服务,从而将很难被竞争对手抢走,更重要的是,米粉群体将为小米贡献稳定的会员收入,随着这个群体的增长,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收入将会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进一步提升小米这家公司的互联网属性。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给资本市场带来了想象力。在5G尚处于萌芽阶段,智能手机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可能会面临增长乏力的困境,投资者显然很难有好的预期。资本市场之所以担忧小米的未来前景,很大程度上,无论是IoT生活消费品还是智能手机,这家公司的产品并不占据绝对优势,尤其是当面前有华为这样一家竞争对手的时候。
资本市场需要的是增长故事,当小米彻底转向会员模式之后,「米粉会员」将会赋予小米新的属性。一季度我有300万米粉会员,他们购买了20亿的小米产品;二季度米粉会员增长到了400万,他们购买了30亿的小米产品;三季度米粉会员增长到了500万,他们购买了50亿的小米产品……
消费者资产的计算公式是这样的:消费者资产=消费者消费*消费者忠诚度(本商品在同类商品中的购买率)+社交推荐收入。这其中消费者忠诚度很重要,凯勒在《战略品牌管理》中举过一个例子:一名通用汽车的忠实顾客在他的一生中能为公司创造276000美元的财富,包括至少直接购买11辆汽车,并间接将通用汽车产品推荐给亲朋好友。这为顾客创造的276000美元的价值,就是品牌的消费者资产。
假如有一天,小米的消费者全部被转化成了「米粉会员」,即使产生的营收利润和现在一样,但给投资者的感官也是不一样的。因为「米粉会员」增速很快,他们的消费潜力巨大,小米和消费者建立是一种终生联系,营收质量不可同日而语,而这样的增长故事也将会给投资者带来无尽的想象空间

2019-12-20 09:05

要不是总裁100亿上市奖金
要不是副总裁在公司回购时减持
要不是顺为资本投资的生态链企业毛利40%
要不是口碑产品扫地机的供应商内部更换


我就差点信雷布斯是知行合一,千古完人

2019-12-20 08:59

小米公司还可以

2019-12-19 21:34

就凭那100亿上市奖金,小米以后我看都不会看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