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谈格力(四)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20喜欢:3

雪球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像对格力的财务、格力多化、格力股权结构的分析等等,许多文章写的都很到位。他们讲到的,我就不拾人牙慧,还是找几个不同的角度,讲几句,算是抛砖引玉吧。

先从张秀才说起。还是称张总吧,张总及其高瓴资本,在格力这件事上,对许多投资人讲就是谜一样的存在。有个朋友在高瓴工作,和他谈及此事,也没有问出个所以然,只是说像高瓴这样的公司看问题比较长远。在资本市场,信用是极其重要的事,失去了信用,就失去了一切。做十件事才能建立起好的信用,而毁掉它只需一件。即使像巴菲特这个段位的人,为了保住最佳企业买主的名声,在处置旗下业绩不佳的企业也特别谨慎。高瓴资本做为市场上头部公司,更会珍惜自己的羽毛。从这个角度讲,在入股格力中扮演白手套的角色有点靠不住。在张总《价值》一书中,他提到格力。有几个关键点,一是我们秉持着“一旦发现优秀的公司,就长期支持”的原则,对格力电器的支持长达十几年之久,而且还会更久(以上是书中的原话)。从这段话中,我的理解是,高瓴资本在收购格力集团持有的格力电器股票之前,就与格力电器有合作。这并不奇怪,高瓴还持有过美的的股票,只是在这个时点做了大规模减持。张总对与格力交易的评价很高一一是A股市场上最重要的交易之一,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它承载着一个时代和一个产业的历史。二是书中提到高瓴应发挥的作用一一发挥长期资本的优势、利用全球研究以及帮助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经验,帮助格力电器引入更多的战略资源,进一步改善公司治理,实现战略发展的重新定位、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国际化、多元化发展等。(见《价值》P344)。上述也的确是高瓴资本的优势所在,高瓴的这种操作手法,过去应用到不少企业上,成功案例也不少。可以说高瓴是有备而来的。为了取信于管理层,高瓴也摆了高姿态,不要董事席位,拿出部分股权奖励管理层。

最近几年,格力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以产业链的延拓为目标的操作,是不是得到高瓴的支持,不好判断。甚至包括银隆。银隆现在还不好盖棺定论,那怕失败了,如何以较小的代价退出,也需要专业的支持。巴菲特早期收购了伯克希尔,几乎押上了全部身家。现在看,应该是失败的案例,但伯克希尔,在巴菲特一系列如神助的操作下,硬是扭转过来。我不是说格力钛一定怎么样,还是给以时间吧。

现在世界经济发展很快,企业很难像过去单靠内生发展。就以美国的头部几家公司为例,它们的成长就是靠一路并购来完成的。要并购别人,除了对产品、技术的理解,收购方还要有很强的经济势力。如果自身经济势力不行,并购万一出现问题,就会反噬自身。这几年我们许多金融集团出事了,除了宏观政策方面的原因,还与底层资产盈利能力差有关。较差的盈利能力根本撑不起上面的交易。对高瓴资本也是如此。高瓴收购格力电器股份,也用了杠杆。4百个亿中,只有一部分是自己的钱。当然不是说高瓴是空手套白狼,银行敢贷款给它,是相信高瓴的势力。高瓴的杠杆费用也是靠格力分红来支付的。高瓴敢用杠杆,除了自身的势力外,还是相信格力的盈利能力。

这些年美的海尔的国际化做的比较好,尤其是海尔,很早就在国外布局。任何事都是双刃剑,海尔也经历很长时间的磨合,才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扭转过来。国际化有两个途径:1是生产基地在国内,产品出口到国外。这是国际贸易的路子,世界经济很长时间也是这样运行的。它的缺点是关税,运输成本较高,没有充分利用全球资源。2就全球设厂。格力除了在巴西设厂,基本走的是1的路子。此外还有品牌的问题,美的,海尔都收购国外的品牌,甚至在国外设厂,有的产品也用的不是自己的品牌。许多产品,尤其是生活用品,与品牌是高度关联的,一个品牌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需要很长时间。附带一句,格力的产品质量没有问题,但公司的不当操作,引起媒体舆论、投资人的不良反应,都会伤害格力品牌的价值,从而减少消费者的购买。

最近,品牌价值评选,格力排在美的海尔之后。格力走向国际化,国际上对格力品牌的认可程度呢?高瓴前年花了三百多个亿买下飞利浦品牌的使用权,只是把空调除外。因为高瓴旗下,除了格力,没有别的家电厂商。有人因比猜测,高瓴此举是为了格力国际化,用飞利浦打开国际市场,这个就是价值所在。毕竟,过去很多年里格力电器一直在努力拓展多元化,但始终无法摆脱空调业务独大的情况。相反,飞利浦有厨房、咖啡、服装护理和家用护理电器等。但事过二年了,并没有下文出现,董总对高瓴的公开表态中,只是说感谢信任,并没有其它实质性内容。因此事情的进展有待于观察。但1十1>2的确是不错的选择,毕竟董总是个小步跑型的选手,再加上平时精打细算惯了,这三百多个亿的价格对格力来讲高不高?

对投资人来讲,乐见格力与高瓴的顺利合作。但两者的联姻能不能给格力创造更多价值,我们只能假以时日。今天就写到这里。

精彩讨论

无名甲2023-05-12 16:14

自己工作前东家算是国内比较牛的全球化企业了,但很少做并购,就算买基本也就买技术,很少并购公司,内生发展为主,实际上我们也研究过很多并购案例,成功非常少。

全部讨论

2023-05-12 16:14

自己工作前东家算是国内比较牛的全球化企业了,但很少做并购,就算买基本也就买技术,很少并购公司,内生发展为主,实际上我们也研究过很多并购案例,成功非常少。

2023-05-12 20:08

董总不行,知道格力空调好,但前几年她要做手机就觉得她是不是想的太简单了。

2023-05-12 16:28

还高瓴,,,珠海明骏是什么东西,,都几年了,,还在幻想,,前面幻想飞利浦小家电注入格力

2023-05-12 15:57

高瓴资本做为市场上头部公司,更会珍惜自己的羽毛

2023-05-12 15:53

堇思想固化张头痛不己,今年是否有重磅新闻

2023-05-12 14:27

按董总过去公开的采访、演讲等各种信息来分析,自主品牌才是格力电器要走的路。帮飞利浦小家电代工的可能性较低。

2023-05-13 06:19

国际化为啥做得好,没有利益输送吗?他们还有自己的技术吗?拿国家研发的钱给外国公司做研发然后分点羹,不就是这样国际化了吗

2023-05-12 16:30

巴老爷子收购哈撒韦之后还有大把时间慢慢改变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可是董明珠给格力挖的这个银隆的大坑,她打算在格力干到120岁来慢慢改变它的商业模式吗?

2023-05-12 15:17

张秀才看走了眼!
诸葛亮也会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