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型投资体系试用半年记录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去年底今年初,把“配置型投资体系”的框架以投资小思考的形式记录在雪球专栏里。大概从3月份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这个体系去投资,实施过程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和顺利,体系本身没有太大问题,只是执行层面出了很多问题。以前看到有人把执行力当做生产力,感觉有些扯,现在看来是真的。
1 、开始时,感觉无从下手。于是把体系整理成了一个表格,内容大概涵盖“大势”、“板块、个股”、“买卖点、仓位、风险管理和心里控制”三大块,每个板块下面列了一些定性的条目。然后按照这个表格制定周计划和月计划。
2 、本以为有了这些周计划、月计划,就可以去捕捉市场一个又一个机会。哪知试行一两周后,发现没什么用。于是重新弄了一个体系执行标准,在原来条目的基础上,细化并增加实时动态监测指标和应对方案,这实际上就是把投资方案转为交易方案。
3 、用了一段时间,发现还是太麻烦。于是把各种指标给量化,量化带来两个好处,一是简单明了。二是增强客观性。太主观的东西没法量化,就去掉。
4 、上半年主要精力放在体系的前半部分,“抓方向”上。刚开始因为看不清方向,心里有些着急。后来有了执行体系标准,才跟上市场的节奏。

5、欣慰的是,上半年“ChatGPT”、“中特估”等市场较大的机会在初期阶段,还是被系统较快地发现,也介入了。由于对体系中的后半部分,即“个股、买卖点、仓位、风险控制”还不熟练,仓位配合不好,只挣了点小钱。
6 、从7月开始,把实施重点转向了体系后半部分。当市场出现体系所指向的“机会”时,怎么去交易?
7 、经过试错和思考,归纳为两步:第一步是对市场机会进行区分、取舍,把那些不属于体系指向的机会排除,属于体系指向的机会进行性质认定和归类。这一步进行得不太顺利,去试错了大量不符合体系指向的小机会,结果陷入频繁交易的恶习,且亏损累累。7月下旬,参与了券商的一次脉冲行情,才获利了。第一步非常关键,很考验人的耐心。看来,学会等,才是赚钱的关键。
8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把体系指向的机会更加清晰的定义为:大势处于上升趋势或震荡无风险阶段,市场风格清晰,主题明确,行情持续性好(或有一定持续性),题材轮动有序,市场情绪热烈背景下,走势强劲的行业、板块或题材出现的上涨行情机会。只参与这些机会,其他机会一律不参与。这是要有很大的心里控制能力的,以前的很多恶习,必须改掉,否则没戏。
9 、第二步,事先做好机会到来时的应对方案,这个应对方案要匹配自己的能力、投资方法和技巧。以前,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就是等到自己看得懂的机会到来时,行情已涨了一大截,因为恐高而束手无策,这就是能力方法不匹配。为破解这样的情况,我把这事的前因后果都仔细思考过,发现钻进了死胡同。在我对各种机会(行情)寻找相应的对策时,也就是从交易的规则来考虑这个问题时,这种情况就不存在了,因为从交易的角度,只考虑有没有合适的买卖点问题,而没有高和低的问题。
10 、就拿7月下旬的券商行情来说,它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启动,事先我们是不知道的。不知道,不妨碍事先做应对方案。应对方案一:事先埋伏。方案二:板块大面积量价齐升做突破时介入。方案三:突破成功后连续上攻导致量能不济,出现短暂停顿或回撤,然后再放量突破时买入。三个方案,方案一不在能力范围。只能选方案二。错过方案二,就是方案三了。
11 、做交易,还不能只有前面的一、二、三,还要有买入后的一二三。预案一:买入应验,股价持续上涨,顺利形成上涨趋势,之后可能略有回调,但不改上涨趋势,应耐心持股。预案二:买入应验,股价持续上涨之后,再次下跌,没能彻底形成上涨趋势,而是缓缓震荡。可以抛出部分持股,当上涨趋势彻底形成就再买回来,若下跌趋势形成,就全部抛出。预案三:买点没有应验,股价略有上涨之后即下跌,并创出新低,延续原来下跌趋势,止损卖出。预案四:买点没有应验,股价略有上涨之后即下跌,但不创出新低,而是在底部不断震荡,形成盘整趋势,可卖可持,看情况灵活处理。券商行情时,我用方案二买了华泰,之后用预案2抛了一部分。
12 、交易是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交易高手不容易做到,所以只能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认知能力,选取一两种适合自己方法,去应对哪些自己能看得懂的机会。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就是这个道理。
13 、为了寻找体系指向的那些机会的应对方法,我把以前的交易方法重新整理。首先去掉了龙头战法,试了多次,不适合自己,亏多赢少,情绪波动太大,会导致非理性交易、频繁交易很多不良后果。第二个是“夹头”喜爱的所谓“深度价投”。我曾朝着这个方向转变,结果不适应,没有专业特长、没有逻辑能力,资质愚鲁,没有实力去实地调研。曾在疫情期间,试过“困境反转”的打法,结果疫情结束,股价不涨反跌,被机构和聪明的投资者预期了你的预期,被收割了一把。
14 、所以必须有自知之明,要在体系限定的范围内去寻求方法,不能再去折腾体系外的了,也不能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在体系指向的优势机会出现时,选取自己有实践经验,有过成攻经历的一两种操作方法,精心打磨,大道至简就可以了。
15 、目前“配置型投资体系”的基本打法基本成型:(1)操作背景:大势处于上升趋势或震荡无风险阶段,市场风格清晰,主题明确,行情持续性好(或有一定持续性),题材轮动有序,市场情绪热烈背景下,走势强劲的行业、板块或题材出现的上涨行情机会。没有这样的机会,就不操作。(2)交易策略:在体系指向既成机会(已成趋势)或朦胧期机会(起涨初期)的行业和板块里选取有异动的个股进行交易,遵循不异动不交易,非典型不买卖的原则,主攻进攻性买点,趋势回踩性买点。做好跟踪和风险控制。(3)仓位配置不能止于控制风险,更要与超额利润相联系,否则,不能算领悟了投资的真谛。
16 、做好投资,记住三个要素:心理控制、风险管理、投资技巧。交易系统是个有机整体,各环节紧密相扣,少考虑一个细节,就满盘皆输。

17、交易体系没有好与坏,只有适合不适合。

感悟:
1 、离开体系再去“探索”已经没有必要,要控制“好奇心”,所有的“探索”都必须在体系内,有利于体系的完善。
2 、市场不缺机会,但不是所有的机会都要去抓,适合自己体系的,才是自己的,要有所取舍。
3 、市场不缺机会,再冷清的市场也有吃饭行情,缺乏耐心、急躁冒进十分有害。
4 、逆势不能操作,学会空仓,控制回撤是进阶的必然阶梯。
5 、不要把炒股技术看得很神秘,一些烂大街的技术指标,只要时机合适,就是炒股利器和秘籍。技术在精不在多,用好几个就足够。
6 、体系是一个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简的过程,操作也是,学懂学会了就要不断简化,大道至简。
7 、明知不符合体系仍然去操作,是造成心理痛苦至极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