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周报:普涨行情结束后的机会在哪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原文链接

市场回顾及展望:

本周中证转债指数周跌0.38%,交易额342亿,较上周增量98亿,转债整体余额加权周涨幅0.23%,11只新转债上市,平均涨幅21%。分行业板块来看,金融地产调整幅度较大,周跌1.66%,TMT板块周涨幅2.35%,涨幅居前;分评级来看,高等级转债涨幅逊于低等级转债,AA及AA以下转债周涨幅分别达到3.98%、3.76%,投机情绪活跃,估值回调的风险正在累积。截至本周五,存量可转债(包括公募可交债)达228只(新上11只),余额4643.6亿,较上周净增加117.5亿,转股溢价率中位数15.08%(01/03为17.18%)、中位数YTM -0.42%,较上周持平,随着大量低评级转债价格开始攀升,整体转债股性进一步加强,各个板块的中位数YTM均跌至0或转负。非新上转债中,旭升转债中装转债科森转债涨幅居前,利欧转债川投转债调整较大。

(可转债各板块规模及估值水平,来源:Wind)

本周行情跌宕起伏,周三收到美伊冲突升级影响午后大盘急跌,但随着周四地缘风险消除,大盘周四收复失地,一周下来上证综指周涨0.28%,深证成指周涨2.10%,两市成交额3.66万亿,较前期明显放量。12月CPI及PPI数据出炉,CPI涨幅低于预期,市场对央行进一步货币政策实施预期升温,PPI数据即将转正,提振了市场风险偏好情绪,短期内站稳3100点的底气已经形成。可转债方面,高级别债券估值已到上沿,本周整体估值小幅压缩(体现为中位数YTM不变的情况下,中位数溢价率正在下降),低级别转债开始异动,市场交易氛围浓厚,需要警惕风格转向后的高位流动性风险。随着估值扩展的整体行情结束,分化行情将逐渐成为主导,逻辑清晰、具备估值优势的板块或个券,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阻力更小的方向。

(剔除负值PB-ROE散点图,来源:Wind)

上图是目前存量转债的PB-ROE散点图(剔除负值),PB-ROE估值模型有助于帮助我们发现市场中相对盈利能力强,但净资产溢价少的上市公司。简单来说,位置越靠近左上方,估值性价比越高,越靠近右下方,估值性价比越低。目前大部分转债的ROE区间是在15%以内的,PB在5以内,这和转债市场大量的周期及制造业公司有关,大多发行转债的公司都是资本消耗性的公司,普遍资产偏重、盈利能力较弱。如果我们将左图进一步筛选,剔除规模在5亿以下的流动性较差的转债、剔除溢价率在20%以上的弹性偏弱的转债、剔除YTM在-1%以下的高价转债,剩余转债如右图所示。留下的转债大多有一定瑕疵,例如周期性较强的华菱、金能、山鹰,或是行业竞争较大、公司优势不突出的好客、华夏、森特。但若深度对这些个券进行分析,挖掘背后的预期差,其中的超额收益机会不容忽视。可重点关注华夏、天路、海亮、三峡、蓝星等。

转债发行及上市进度:

过去一周中,11只转债上市:先导转债木森转债仙鹤转债国轩转债森特转债永创转债至纯转债鸿达转债金牌转债明阳转债华锋转债

先导转债目前价格133.35元,转股溢价率16.2%,纯债溢价率53.4%,到期YTM -2.5%,公司是国内锂电设备龙头,锂电设备占营收达到近9成,在手订单充裕,第一大客户为宁德时代订单占比约26%。行业景气度较高,但这周开下来的估值也打的很慢,价格缺乏安全性,关注回调时的配置机会。

$国轩转债(SZ128086)$目前价格127.80元,转股溢价率0.8%,纯债溢价率46.8%,到期YTM-1.75%,公司主营业务为动力锂电池和输配电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动力锂电池企业之一。公司技术路线为磷酸铁锂,配套客户主要有江淮、北汽、众泰、宇通等。周五开下来的溢价水平和先导差别巨大,主要原因是近期正股涨幅较大,但公司的技术路线有别于目前市场普遍预期的三元趋势,目前价格的稳定性并不高。不过即便如此,公司作为锂电池主要生产厂商,具备一定的稀缺性,同时也在积极布局三元电池,在目前汽车板块的炒作热情暂未散去的情况下,国轩的交易性机会还是可以关注。

(待上市可转债一览,来源:Wind)

新券申购方面,东财转2银河转债下周一、周二网上申购,目前平价转股价值均在面值之上,网上申购无异议。新券审批方面,本周证监会核发中国应急的可转债融资计划,融资规模8.19亿。

(证监会可转债发行核准名单,来源:Wind)

上市可转债一览:

(上市存量CB及公募EB一览,来源:Wind)


首发于2020年01月12日 19:30 ;微信公众号:Carter怎么看

$中证转债(SH000832)$ $上证指数(SH000001)$ #可转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及通过公开资料做出的数据和信息收集,仅供学习交流之用,本人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提供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亦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个股推荐,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读者不应将本文作为做出投资决策判断的惟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文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