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闯关东”,牧原是这样造富东北百姓的

发布于: iPhone转发:1回复:1喜欢:1

在世界移民史上,“闯关东”是人类迁徙的一大奇观,是指中国近代向东北大规模移民运动的简称,这次跨度三个世纪的大移民肇端自清初的到民国年间,来自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安徽等地3000多万人向东北三省迁徙,以开垦土地为生,间或从事工商业,为今天东北三省“中国粮仓”地位刨土奠基。

300年多来,一代代河南人千里走单骑来到东北三省的苦寒之地,胼手胝足为开发了这里的土地洒下了血汗,甚至献出了生命。

今天,以牧原人为代表的新一代河南人继承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闯关东”精神,再一次来到东北三省拓荒,不过,这一次河南人带着资本、知识与技术来了,带着造富东北百姓的责任来了。

5月15日一大早,我们从长春去大安,动车疾驰在广袤的平原上,不见一丝晃动。正值插秧时节,透过车窗不时闪过水田里正在忙绿插秧作业的农民。

此时此景,浮想联翩,我相信插秧的农民中应当有河南移民的后代,更当会有他们的先辈们曾经在长春平原、松嫩平原上开垦土地留下的身影。

今天,在这片创业热土上,前来“闯关东”的新一代河南人坐着动车又来了。我们追寻他们拓荒的足迹而来,看一看他们又是如何开垦土地造富东北百姓的。

动车未到大安,我们透过车窗窥见了“八百里瀚海”(当地人称松嫩平原的大片盐碱地)一鳞半爪的模样,时不时有大片泛着白光的裸露地面闪过,既没有泛绿的青草,更不见犁铧翻动过的痕迹。同行的朋友告诉我:“那就是盐碱地!”

大安是一个县级市,隶属于吉林省白城市,坐落在松嫩平原之上。这座小城就是新一代河南人拓荒的根据地之一。在这个耕地面积达333.75万亩的县域内,未利用土地 176.08 万亩,其中盐碱地高达95.78万亩,占了未利用土地一半以上。盐碱地改良是这个农业大县最紧迫的生产任务。

2016年,牧原集团响应着振兴东北以及“南猪北养”的政策号召,来到东北三省吉林、黑龙江、辽宁,落脚到像大安一样偏僻的县域内一个更加偏僻的苦寒之地。据来自牧原股份2021年数据,公司在东北三省共在30个县成立36家子公司,完成总投资240亿元,建设养猪产能达1600万头,河南投资东北三省最多的集团企业,代表着新一代河南人再“闯关东”的魄力与实力。

当我们被拉到距离县城一百多公里外位于白茫茫一片的盐碱地的养殖场附近时,被眼前的荒寒所震憾,虽是人间五月天,劲风吹拂,仍有倒春寒的凛冽。

吉林西部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之一,其中松嫩平原分布最广,大安就是最集中的县域之一,苏打盐碱地盐分重,碱化度高,农作物难以生长。

多年来,吉林省集纳了全国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扎根盐碱地,采取工程、物理、农艺、生物等技术措施改善盐碱地理化性状,建立土壤耕层,创造作物生长条件,也取得一定的改良成效,却不甚理想

“我们通过试验找到了改良重度苏打盐碱地的办法,依据土壤供肥量,沼液含肥量以及作物需肥量,配合作物生长周期等因素设置不同时期,不同用量的化肥替代试验方案,反复验证,打通了重度苏打盐碱地的改良路径。”面色黝黑又略显稚嫩的牧原农艺师党亚博向我们介绍。

党亚博是一位地道的河南人,三年前河南农业大学毕业,两年前被公司派到大安牧原,负责大安牧原一场2万多亩重度苏打盐碱地改良服务工作。

在大安牧原水稻种养循环示范园内,公司的试验成果是,2020年,种植水稻540亩,亩产200公斤;2021年,种植水稻500亩,亩产330公斤;2022年种植水稻450亩,亩产就达到了400公斤。成功的试验让公司在养殖场外扩种了1100亩水稻。仅仅三年,硬是把一块完全无法耕作的重度苏打盐碱地,实现了接近当地良田的收获标准。

成功的改良方法吸引了周边农户施用沼液、有机肥的热情。

大安市叉干镇六合堂村村民杨晓戈(音)有50响地(一响等于6亩)均为中度苏打盐碱地,常有农户尝试种植,产量低,死苗现象严重,以致于地块荒废几年未曾有人种植。2022年由村民杨中怀(音)承包种植玉米,由牧原农艺师团队全程跟踪指导,使用沼液替代80%化肥,亩均产量500斤。2023年更高达650斤,实现亩均增收295元。新一代河南人的知识与技术能够改良盐碱地,也同样能够改变当地百姓的收入水平。

“仅仅我们大安牧原一场周边2多万亩盐碱地,近百户无产、低产的盐碱地都获得了改良,现在发生了农民争抢沼液的现象。”

牧原水稻沼液改良重度苏打盐碱地的知识、技术与经验在当地裂变式传播,为当地百姓送来了致富方法。

车在凹凸不平的田间生产路上颠簸,远远地看到一块水田里,一位稻农开着插秧机穿梭在水田里,两个穿着红衣的年轻人正在水田里查看着什么。

鲜艳的红色作业服,是牧原农艺师的符号形象。他们就像一束束火把,在牧原投资东北三省的每个养殖场周边社区做义务农技推广服务,点燃起农民用知识与技术种田的渴望与热情,指导农民合理施用沼液还田,让养殖场周边社区享受到公司发展的红利。

“刚刚为水田施了沼液底肥,插秧后,测量一下施用后的稀释浓度,为观察研究做个采样。”打个招呼,农艺师童佳峰、刘龙走出水田,就专业地解释着他们田间的工作。

他们的工作就是专职为农民服务,不仅在东北三省,就在全国牧原所投资的24个省700多个养殖场周边,都有穿着红色作业服深入到田间地头的牧原农艺师。

我们惊讶沼液为啥能够改良盐碱地,拥有着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身份的童佳峰,道出了沼液能够改良盐碱地的内在肌理。他说,沼液中不仅含有植物生产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还含钙、铜、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同时,含有氨基酸、腐殖质等多种对土壤改良有益的活性物质,不仅能够替代化肥使用,更能显著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升土壤肥力。

沼液就是块宝,这是牧原股份坚定走种养循环经济生产方式的战略基石。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装备已成为牧原在全国开疆拓土之时必备的投资项目,为此,牧原在每一个养殖场都打通了粪尿资源→猪舍→场内管道→固液分离→厌氧发酵→沼液储存池→支农管网→农田施肥的沼液还田系统建设工程。

把企业经营的负外部性完整地实现了资源化利用,并成为造富周边农民的良好办法,较好地承载着公司发展的社会责任:一个养殖场改变一片生产生态,一个养殖场拉动一方农业经济,一个养殖场造富一方群众。

大安牧原提供了这样的数据,公司已在大安投资10亿元,建设产能65万头生猪,投产4个养殖场,在四个养殖场自种盐碱地改良水稻面积2300亩,而为周边盐碱地改良面积达42714亩,按每亩增收295元计算,为近百户农户年增收达1264万元。

你看,虽然大安仅仅是一个东北吉林重度苏打盐碱地改良点,我们都不难管中窥豹,这就是新一代河南人再“闯关东”造富当地百姓朴实真切的故事。

全部讨论

05-20 23:06

扎根当地,服务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