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礼记·学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宋史·董槐传》:“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老子《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贵州茅台收入规模及利润水平一骑绝尘,上半年每天净赚2亿元,也有酒企营收甚至不及五年前,行业分化仍在加剧,部分头部企业“出海”寻找新的增长点。
8月2日,贵州茅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半年报成绩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其营收、净利润同比增幅双双突破20%。与此同时,根据披露数据来看,山西汾酒今世缘的业绩也有不错表现。
2023年上半年,市场向头部酒企集中的格局还在进一步演化中,部分区域性中小酒企受到挤压,业绩表现不佳。
随着白酒股陆续披露半年报业绩以及刺激消费政策的催化,白酒板块近期在二级市场表现不错,自7月20日至8月10日收盘,申万白酒行业的上涨幅度(算数平均)接近9%。
截至8月11日,贵州茅台,山西汾酒、今世缘、金种子酒顺鑫农业等6家A股白酒企业披露2023年中报或业绩预告数据,其中,贵州茅台,山西汾酒、今世缘实现较高增长,两家酒企陷入亏损,1家酒企业绩大幅下滑。从已披露的信息来看,酒企业绩分化明显。
贵州茅台收入规模及利润水平一骑绝尘,远远甩开其他几家白酒企业。2023年上半年,贵州茅台实现营业收入695.76亿元,同比增长20.7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9.8亿元,同比增长20.76%。由此计算,贵州茅台上半年每天净赚2亿元。
山西汾酒和今世缘也有不俗的表现。山西汾酒发布的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2023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90.11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3.98%左右;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7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5.15%左右。今世缘发布的主要经营数据公告则显示,预计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9.7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8.46%左右;预计实现净利润20.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6.7%左右。
与上述公司不同的是,金种子酒、顺鑫农业两家公司今年上半年则出现亏损。其中,金种子酒预计亏损0.32~0.48亿元,去年同期归母净利润则亏损了0.55亿元,亏损有所收窄;顺鑫农业则预计亏损0.55~1.1亿元,其上年同期盈利为3997.78万元。金种子酒解释称,是因为中高端新产品尚在推广培育中,低端产品销售占比较大,利润率较低;顺鑫农业则表示,一是公司房地产项目销售及回款缓慢,影响整体业绩,同时,出售两栋楼宇产生税费对报告期净利润产生影响;二是公司生猪养殖与屠宰业务两端承压,猪肉产业亏损较大。
知趣咨询总经理、酒类分析师蔡学飞认为,从目前已经披露的上半年数据来看,头部名酒持续走强,非名酒依然动荡;消费升级叠加消费多元化,并且理性消费意识觉醒,利口化与健康化深度发展,这些都导致白酒分化趋势加剧,未来中国白酒会持续向着名酒化与特色化方向发展,整个酒类市场整体依然深处调整周期。
拉长时间轴,白酒的分化趋势很早就已经开始酝酿,从近六年的发展状况来看,“茅五洋泸汾”格局逐步确立,与其他酒企拉开了差距。贵州茅台一枝独秀,龙头地位难以撼动,五粮液稳坐行业老二的位置,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则实力大体相当,处于第三阵营,六年来营收基本上都实现了翻倍
据公开报道,7月5日至7日,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从钦率队实地考察英国伦敦和匈牙利布达佩斯酒类市场,并与当地经销商座谈交流。7月8日,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雄军会见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StephenPerry)一行。6月20日,西凤酒在首尔举办“中国红·红西凤”凤香盛宴,并对海外市场进行详细调研。
就目前来看,我国白酒的出口量相对较小,白酒国际化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烈酒进口22.8亿美元、白酒出口7.16亿美元,贸易逆差为15.64亿美元。2022年中国白酒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重仅为0.24%,出口额占白酒销售总收入的比重仅为0.72%。
不过,近年来,白酒上市公司海外销售情况正逐步增加。贵州茅台2022年国外市场实现营收42.40亿元,同比增长61.91%;泸州老窖2022年海外市场实现营收1.53亿元,同比增长83.55%。
对于中国白酒企业出海的发展前景,蔡学飞表示,白酒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载体与产物,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以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白酒随着中国饮食文化在全球不断发展,目前在东南亚、欧美华人群体等都有着不错的销售前景。但是整体来看,白酒属于食品行业与成瘾物质,所以监管较严格。长期的饮酒文化教育与品质推广,则需要企业对接国际标准,做好长远规划。
欧阳千里认为:“白酒国际化是时代的大趋势,国内的白酒消费市场一定是萎缩的,人口结构也在变化,出海是白酒未来发展重要的出路之一。”其还表示,中国白酒的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但“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未来白酒企业需从多个方面继续发力,帮助中国白酒真正迈向国际化,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对酒企而言,首先,既要拥抱海外受众的习惯,也应守住自己的特色;其次,要影响更有影响力的人,最大化地发挥“代言人效应”,拓宽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后,应加强与本土商人或企业的合作,强强联合,战略性地拓展海外市场。白酒“出海”急不得,寻求海外拓展的酒企应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白酒国际化。”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3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