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业绩说明$通威股份(SH600438)$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33喜欢:45

重点:策略上重点环节硅料、电池片产能规划不变,硅片、组件只做1/3-1/2;不打价格战也不屯库存;出海节奏会较慢,组件盈利还需等待海外布局;库存硅料两周、电池片3天;全年资本开支预计320亿,目前现金等价物350亿。

一、业绩简介

Q4经营性净利润10亿左右,减值62.4亿,PERC全部计提完毕。

23年多晶硅权益出货30万吨(总38.72万吨),完全成本4.5,电池单瓦净利6分多。

24Q1 存货减值3亿左右,预提管理费用3亿,研发支出1亿,纯经营基本盈亏平衡,硅料权益出货7.5万吨

乐山电价影响硅料成本4000左右,经营成本仍在4万以内,全年电价会比Q1低5-8分钱,电池平均单瓦亏2分多(单看TOPCon是盈利的,预计全年占比80%,目前非硅成本低于1毛6/W)

二、问答

Q1:后续硅料定价策略、硅片产能布局

股权战略合作+长单模式市场波动期出货会更稳定,不会主动发起价格战,继续随行就市。

硅片已有20GW左右,电池今年到明年会有130-150GW,希望1/3-1/2自己匹配,50%以上继续保持合作。

Q2:行业未来展望、对下一代技术的看法

净零目标需要2050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需要达到1.8万GW,未来空间还很大,凭借经济性和绿色性有望占到全部能源的70%。

电池片目前市占率15%左右,后续希望稳中有升;组件目前占比6%希望做到前列;希望工业硅自供率70%以上,拉晶切片1/3-1/2;北美、中东建厂规划在探讨。

异质结今天刚拿到测试结果762.8W比原来记录提高7.8W,叠层、铜互连等技术有专门工厂和产线在做。NBC新建产线是电池+组件,今年底明年初希望推出NBC产品,P型IBC也做了研究,和N型相比竞争力还是很吃紧;异质结做了1GW中试线并规划了销售,今年规模可能不是特别大。

Q3:价格展望、硅料规划、一体化or专业化、组件盈利时间点

4月最新硅料价格全行业亏损,大部分友商面临现金成本压力,参考过往周期看硅料价格进一步下探空间不是很大;后续看供需,目前看1-3月组件销售增长超过第三方机构预期,供给侧主要看成本和资金实力,对颗粒硅保持密切关注,目前看各有优势会长期共存,短期看不会影响公司发展计划。

中长期行业发展空间足够,供需会动态平衡,通威一方面聚焦核心硅料和电池片规模化扩张,从成本和产品上做差异化优势,另一方面顺应行业趋势做部分一体化布局打造全产业链最优成本,未来根据资金和市场情况调整,控制产能扩张节奏同时与产业链伙伴共同发展。

进军组件一年半时间,到去年底为止以国内市场为主,今年和明年会重点打造和布局海外,在国内单环节实现盈利比较困难,从拉晶切片到组件在海外布局做出来之后会实现盈利,不会太远。

Q4:电池盈利情况、中长期如何平衡组件量和利

23Q4-24Q1电池基本全行业亏损,目前TOPCon还是有盈利,最高时候有11%,同时Q1是重点改造季度,未来P型会逐步退出,全年来看盈利问题不大。

去年公司内电池和组件都是以市场化交易来核算交易的,今年可能会更多内部核算,最优一体化成本会进一步体现。

Q5:24Q1资金支出还有100亿左右,行业不赚钱是否会调整扩产规划?海外投资规划?

通威一直以来按既定规划投资落地,短期经营状况不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核心的硅料和电池两个环节无论从技术积累、成本还是管理上还是具备优势,会按规划做其余尊重市场;去年考虑过如果行情特别差其他(非硅料、电池)环节的投资可能会放缓,今年年底名义产能会到80万吨、明年电池130-150GW提前完成2026规划,同时也会高度关注技术变化。

出海是未来重要战略方向,团队已着手开展工作。海外布局多晶硅产能,包括下游环节,最大挑战包括建设成本高(是国内的3-4倍甚至更高)、政策不稳定性、海外产业配套不够完善,整体来讲会积极研究、谨慎决策。

Q6:减值、资本开支等未来规划、其他企业高纯度硅料爬到通威比例需要多长时间?

一般硅料需要1-1.5年建设、3-6月爬产,通威能实现一年达产,目前总投入300亿但现金回收已达到700亿,已将包括目前在建两个20万吨硅料项目投资全部收回,同时资本市场融资通道也较畅通,目前负债结构健康,是全球唯一一家获评投资级的光伏制造企业,未来会结合市场情况和自身稳健经营去决策,未来净资产收益率没有一个确定目标但希望保持一定稳定水平,在当前行业面临压力时站得住稳得住,下一轮上升周期时能出得去。

行业内只有几家头部企业N型占比能较高,对永祥来说N型料不是问题。新入场者爬坡时间长、技术指标达标难、外观形态和环节管理等也会影响N型比例,企业经过下游验证也需要相当时间。

Q7:硅料见底后是否会缺乏向上弹性?包含厂房、土建的单位投资成本是多少?TOPCon和其他技术的对比?组件海外开拓情况和规划?

价格主要看供需,我们了解下来行业内今年产能规模可能达到350万吨、实际产能220万吨左右确实会有过剩,但未来看可能2025-2026年需求就会达到TW级别;目前4.5万元价格下很多企业难以承受,市场价格可能会超预期地提前涨起来。

目前投资差异较大,永祥一万吨5-6亿(包括土建、设备、钢结构、安装费用及厂区配套费用等全部支出)下一步可能更低,行业内7-8亿都有。

TOPCon最近18个月产能扩充已经达到了500GW以上,极大加速了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将来随着大尺寸硅片导入和技术提升降本空间还较大,提高了其他技术进入市场的门槛;异质结和钙钛矿叠层等其他技术基于效率提升还是有机会超越TOPCon,目前基于研发情况看异质结未来在同版型上可能会领先20W或更高。

去年大概6%海外出货,今年希望到15%-20%,国际化包括产品的销售也包括品牌植入、系统本土化以及更多场景来把通威的品牌和产品推向海外。近期看到一些海外政策和市场的调整,包括海外产能更积极的布局,我们的态度是积极研究谨慎布局,海外一定是重要发展方向,但海外区域政策等还是有一定复杂性,希望稳扎稳打、不为短期政策窗口诱惑而坚持长期布局。

Q8:PERC产能改造的结构情况和成本效率水平、还剩下多少不能改造的PERC产能

目前有三个基地在改造,眉山和金城已经改造完成,到8月份38GW会全部改造完成,改造完后效率和新建的基本没差别,目前PERC产能还有20GW(设备已全部计提完毕)改造成本较高,未来希望由新建产能替代。

Q9:24Q1存货增长的原因和后续变化、未来销售策略、降银耗进度

存货集中在硅料和组件两个环节,随着市场回暖会改善,4月硅料端库存已经有了明显下降,目前库存在两周以内;电池环节库存基本在3天以内。

云南20万吨下个月开始爬坡,包头三期Q3开始爬坡,新增项目成本会进一步下降,不会做价格战,也不会去屯库存,投资已收回只要能保证现金就会进行出货;Q2会把能改的PERC全改成TOPCon,年底N型占比会达到80%,电池片的盈利也会迎来明显改善。一季度多晶硅成交价格在6W5左右,相较同行保持较高水平,主要依靠客户关系和品质,未来也会以此保证库存消化;极端情况下,由于成本最低能容忍的条件也是最宽泛的,没什么压力。

目前行业内0BB有四五种技术,通威在实验室都有做评估,对于TOPCon的0BB希望在下半年导入量产,铜互连目前有120MW车间在跑,未来希望能全面取消银。

Q10:是否看见后投产产能出清?什么时候会加速?资本开支强度和资金可用性?

目前新项目从启动和投产上都出现了一些推迟。从价格挤出到资金挤出最后是综合竞争力的竞争,从下半年开始出清的节奏应该会加快。

改TOPCon每个厂房情况不一样,有的有预留空间有的需要新建厂房,总体大概1-1.5亿/GW。资本开支全年大概320亿,目前基本是每个季度评估接下来开支情况,资金上目前现金等价物在350亿水平能完全覆盖资本开支,同时有很充足的银行授信,金额在1200亿以上,可用余额在700亿左右,第三在银行间市场注册了100亿的DFI,目前债券发行的利率和国央企一个水平代表了债权投资者对公司的认可,随着资本市场的回暖也能够从权益市场筹集资金(基于公司价值体现在当前价格对权益融资会非常谨慎),最后海外有二十多家银行在做光伏相关的绿色投资支持。资产负债率原则上不突破60%,极端情况下不突破65%,其中终端电站会在75%,对制造业有5%左右的影响,模拟债转股后还会有5%的空间,未来还有加杠杆的空间。

Q11:异质结20W的功率领先如何做到的?未来130-150GW电池规划的时间点?

电池技术关键指标看开路电压,PERC不到700,TOPCon初期710目前到735-740,P型TBC到730,N型TBC到745,HJT能到753/754,同时薄片化、双面率等也能提高发电性能,20W的提升是现在能看到的。铜互连能把栅线做得比丝网印刷更细,能更好和0BB结合,未来不仅是降本技术也是提功率技术。

电池研发团队和太阳能团队会定期做产能规划讨论,希望根据在研技术进展情况和TOPCon规模化量产情况做评估,研发上一直保持领先但量产上希望能走得稳。

精彩讨论

价值趋势都重要04-30 07:37

还有说颗粒硅和棒状硅各有优势长期共存,不影响通威股份的短期发展,这个短期是多短,一年两年还是5年?通威全产业链都亏钱,还是大比例分红,对谁有好处?就是对大股东有好处。二季报出来时,通威的亏损是天文数字,大全和新特的成本都比通威低或相差不多, 协鑫的现金成本比通威低很多,可通威的债务是最重的,一旦产能出清时间过长,通威最先倒下。如果投资A股硅料企业,首选大全,如果通威股份能够活下来,也要等产能出清反转时再介入,否则风险过大。

价值趋势都重要04-30 07:26

通威说不打价格战是口说不打实际上真打,扩产继续,库存还要降低,只要够现金成本就卖,这还不是价格战吗?

全部讨论

还有说颗粒硅和棒状硅各有优势长期共存,不影响通威股份的短期发展,这个短期是多短,一年两年还是5年?通威全产业链都亏钱,还是大比例分红,对谁有好处?就是对大股东有好处。二季报出来时,通威的亏损是天文数字,大全和新特的成本都比通威低或相差不多, 协鑫的现金成本比通威低很多,可通威的债务是最重的,一旦产能出清时间过长,通威最先倒下。如果投资A股硅料企业,首选大全,如果通威股份能够活下来,也要等产能出清反转时再介入,否则风险过大。

通威说不打价格战是口说不打实际上真打,扩产继续,库存还要降低,只要够现金成本就卖,这还不是价格战吗?

04-30 08:36

昨天在高铁上,有些细节没听清,感谢分享。

半年报说多晶硅成本在4万以内,年报说成本4万2,到底哪个准?

04-30 04:49

回购的事没提吗?主要是回购的股票用于股权激励的价格?

04-30 02:21

有没有录音分享一下

04-30 02:41

感谢!

04-30 06:27

感谢分享!

05-05 16:45

通威股份的年报业绩会议纪要

感谢兄台的宝贴,继续满仓持有通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