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12回复:296喜欢:82
看到吹氢能源就头疼,这是多么没有常识,氢能源汽车不可能成为主流,氢能源也不可能成为主要能源或载体。
消耗电力用水制氢,再把氢转化为动力,能量损耗比直接存储大得多,加上存储、运输都成本高。
20年前不少出租车就开始烧天然气,后来基本消失了,一个道理。
电力直接用电池存储,直接驱动电机,应该是汽车、飞机的长期趋势。

精彩讨论

黄建平03-02 14:24

日本最近30年错过了智能手机,错过了4G、5G,又错过了电动车,丰田搞氢汽车就是瞎搞,犟种。

阿_童_木03-02 16:17

氢能主要适合大卡车大功率运输设备,燃料电池最后也是把氢气转变成电能驱动电动机让汽车跑起来的,所以本质上氢能汽车也是电动车的一种形式。
大型卡车如果用锂电池储能,电池包都得10吨,卡车背着一个10吨的锂电池拉着5吨的货跑,这会变成一个大笑话,安全性不说经济性也没有,但如果不背那么大电池,卡车只能跑一点点里程,这是要搞死卡车司机,又要绿色又要低碳,对卡车来说,只能氢能啊,飞机就更不用说了,要让空客320这样的客机通过电池储电飞起来还得飞的远,你们计算过飞机得配一块多少吨的电池吗?除非电池技术储能密度比现有锂电池提升十倍以上,不然永远不要指望这条路,卡车拉着1吨氢气估计都能跑遍中国了,何况按山东政策如果氢能卡车免通行费,经济性已经超过柴油卡车了,这还没考虑未来氢能普及后进一步降低成本,所以氢能一定会占据一席之地,家用汽车上暂时没有必要而已
至于氢能的安全性,很多人还停留在液态氢一种形式上,实际上固态储氢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把氢气通过化学反应变成固态化合物,使用的时候通过催化剂还原出氢气给燃料电池使用,压根不存在暴涨的事情,只能说所有看得见的问题都是发展机会,通过研发总能找到更合适的解决方法。

悠然茗香03-02 14:20

元素周期表排第一的氢,存储和运输是第一大瓶颈,目前还没有安全且成本低的方案。在科技前沿领域,胆子最大的是券商写研报的人员。

陆韧佳03-02 15:13

我搞过水蒸气重整制氢和吸附储氢的科研。目前看,氢能源汽车确实很难成功。氢气的来源和存储都存在难题。

黄建平03-02 14:00

哥是材料学专业,不比你懂的多一点。。

全部讨论

我搞过水蒸气重整制氢和吸附储氢的科研。目前看,氢能源汽车确实很难成功。氢气的来源和存储都存在难题。

小日本搞氢汽车很多年了,他们没那么蠢吧,化学领域二十多个诺贝奖呢

氢能主要适合大卡车大功率运输设备,燃料电池最后也是把氢气转变成电能驱动电动机让汽车跑起来的,所以本质上氢能汽车也是电动车的一种形式。
大型卡车如果用锂电池储能,电池包都得10吨,卡车背着一个10吨的锂电池拉着5吨的货跑,这会变成一个大笑话,安全性不说经济性也没有,但如果不背那么大电池,卡车只能跑一点点里程,这是要搞死卡车司机,又要绿色又要低碳,对卡车来说,只能氢能啊,飞机就更不用说了,要让空客320这样的客机通过电池储电飞起来还得飞的远,你们计算过飞机得配一块多少吨的电池吗?除非电池技术储能密度比现有锂电池提升十倍以上,不然永远不要指望这条路,卡车拉着1吨氢气估计都能跑遍中国了,何况按山东政策如果氢能卡车免通行费,经济性已经超过柴油卡车了,这还没考虑未来氢能普及后进一步降低成本,所以氢能一定会占据一席之地,家用汽车上暂时没有必要而已
至于氢能的安全性,很多人还停留在液态氢一种形式上,实际上固态储氢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把氢气通过化学反应变成固态化合物,使用的时候通过催化剂还原出氢气给燃料电池使用,压根不存在暴涨的事情,只能说所有看得见的问题都是发展机会,通过研发总能找到更合适的解决方法。

03-02 14:20

元素周期表排第一的氢,存储和运输是第一大瓶颈,目前还没有安全且成本低的方案。在科技前沿领域,胆子最大的是券商写研报的人员。

这个不是你专长就别瞎说了,氢能源汽车未必能成为主流,以后氢或者氢化合物成为二次能源主流的概率很大

真的想不到,人们连化合物的安全性都信不过,却幻想存储单质子和单电子的集合体。

03-02 13:51

氢可以消耗大量的无处消耗的风能和光能

我也看不懂,就易燃易爆这个死穴就不可能百分百解决

03-02 15:03

认真了解过氢能源的都知道,氢能源最多能做到小众,不会普及到大众,可以想象小区楼下停满了氢能源汽车,爆炸的话可不是燃烧,是直接把大楼轰塌😓

03-02 18:09

你如果不懂,咱就少说点,还说了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