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采臣12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5喜欢:0
请问高额固定资产新建有啥问题?我持有的富祥药业这项指标很高

热门回复

用在建工程来评判企业造假是问题很大的。
大部分企业真的只是在扩张发展、需要新建产能,所以在建工程比较大很正常。
但别有用心的人确实可以用在建工程来造假。
怎么说呢,就类似买了一把菜刀,大家正常是回去做饭切菜用。但如果一个人买完菜刀、在闹市举着、一把菜刀凶神恶煞似的盯着别人,那肯定是有问题。
也就是说,在建工程,就像一把菜刀,本身没有辨识度,不好办。
可能稍微有辨识度的,是企业在建工程几年持续很高,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每年都有转固,但因为产能快速扩张每年都有新的持续新建,这个从固定资产就可以看出来;第二种是,在建工程没有折旧,固定资产有,有些企业微利,在以前亏损两年就ST得情况下,干脆不转固,这样不需要折旧,保持持续盈利;第三种是,在建工程有猫腻。所以,如果在建工程持续不转固定资产,那通常多少有点问题。

这种情况很复杂。
我给你举几个例子:具体记不清楚了,可能有偏差,大概那意思。
比如当年牧原股份大搞几百亿固定资产建设,建设商是实际控制人的关联公司。以下是投资者的担心:是否有利益输送,比如实际上只需要花400亿就能建成的项目,最后大股东关联公司说要500亿;上市公司层面,500亿现金变成500亿固定资产,但这个固定资产只值400亿,还剩那100亿跑哪了呢,大股东兜里了。为此牧原股份发了多次公告,说明这个建设费用公允。
比如当年启迪环境,2021年10月22日,证券时报发布《启迪环境涉嫌造假:多个在建工程严重虚增,127亿总额水分几何?》一文,直指启迪环境超百亿在建工程水分严重,证券时报记者历时近一个月,分赴河南、河北、湖北、湖南等地,对启迪环境的9个在建工程进行了实地走访、核实。结果显示,其中8个在建工程金额呈现严重虚增情况,有3个项目甚至完全未开工。(虚增了在建工程,上市公司为不存在的在建工程支付的钱去哪了?)这事不了了之,当时清华还是控股股东,把股份后来直接卖了、转了,上市公司对在建工程等直接计提了30多亿的损失。
这种事挺复杂的,各种情况,很难说清楚。

所以在建工程占用资金虚高,可能涉嫌利益输送,掏空上市公司,可以这样理解吗?

很对。富祥药业对外投资的一个基金连续三年累计计提了两亿左右,该笔投资的剩余可变现金额已经为0。这种事情我觉得里面多少是有问题的。还有之前华康股份高溢价收购一个热电厂,也有人认为是在向当地表忠心。实际上企业恐怕很难说干净,大股东多拿多占是常态

明白,多谢[很赞]